修身立德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最终定稿.docx
《修身立德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最终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身立德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最终定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身立德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最终定稿
修身立德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江苏联院如东分院、如东中专德育工作汇报
(2014年11月28日)
近年来,我校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之路,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大力推动学校事业跨越式发展,先后荣获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德育先进学校、省德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首批核准建设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在2013年成功申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如东办学点的基础上,2014年又成功创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如东分院,成为南通市六个县(市、区)中唯一的江苏联院分院。
一、基本情况
(一)学校概况
我校集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于一体,设党政办公室、教务处、学工处、成教处等10多个职能部门和综合高中、财经商贸、机电工程、建筑工程、信息工程、综合专业部等6个专业部,实行校、部二级管理。
开设有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财经商贸、建筑工程施工、汽车工程等10个大类20多个专业,“十二五”期间已创建3个省品牌专业,1个省特色专业。
学校于2012年迁入新校区,一期工程总投资5亿多元,占地面积396.7亩,建筑面积12.72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建设体育馆、培训大楼,预计投资1.2亿元。
目前全日制在籍生6121人,其中中职4607人,高职1514人;学校在编教职工466名,其中专任教师392名,省特级教师1人,省职教领军人才3人,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5人,“双师型”教师153人。
(二)德育工作概况
学校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校长、副校长为正副组长,以校党政办、学工处、保卫处、总务处、团委、专业部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德育工作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
学校把德育工作列入学校长期规划,做到年年有计划,月月有安排,天天有行动。
学校构建了由学工处、专业部、班主任、德育教师、心理咨询老师、生活指导老师共150多人组成的德育工作专职团队,组织开展多层次德育活动。
德育教师郭冬梅、叶飞飞双双分别荣获省“两课”评比示范课,近期两位老师分别申报了市学科带头人与市骨干教师,多名教师获省市优秀班会课等级奖。
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学校专兼职心理咨询师9人,每天下午至少有两位心理咨询师或心理辅导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疏导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学校组织人员,针对本校德育工作实际,陆续编写了《职校生的成长航标》、《职校生礼仪规范教程》、《心理健康教育》、《创业典型》等十多本校本教材,作为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等正式出版,在本校和兄弟学校使用。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提炼,学校形成了以“尚德砺技、臻善至美”为办学理念,以“明理,精技”为校训、以“敬业、修德、务实、求新”为校风,以“勤学、好问、自强、笃行”为学风的共同愿景,努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正如校歌中所唱:
“面向百业培技术能手,身怀绝技赴建设洪流”。
(三)社会关注
我校的德育工作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2012年12月12日,《光明日报》刊登了“长江韬奋”新闻奖获得者郑晋鸣先生对我校的专访《给我一个学生,还你一个人才——江苏如东第一职业教育中心校见闻》;2014年5月28日,《新华日报》以《如东中专特色教育助推学生成才圆梦》为题,报道了我校特色教育情况;2013年10月8日,《南通日报》以《你的明天从这里起航》为题,报道了我校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的情况;2014年5月21日,《南通日报》以《给技能人才插上创新的翅膀》为题,报道了我校创新教育的情况;2012年12月12日,《如东日报》以《如东一职扬威职教学生“三大赛事”》为题,报道了我校学生参加“三大赛事”所取得的累累硕果;2013年11月27日,《如东日报》以《立足“三个规范”,打造优质教育》整版深度报道了我校学生常规管理和德育工作情况;2013年12月26日,该报又以《如东中专:
社团展示,让多彩青春追逐梦想》为题,专题报道了我校社团活动情况;2014年6月10日,该报又以《一枝独秀,江海平原的职教之葩》为题,全方位报道了我校办学情况。
此外,《南通教育》、《如东快报》等报刊也多次专题报道我校办学实绩。
我校的办学成果还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广泛传播,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省优秀通讯员单位”。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有序传承和总结提升中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不断改进德育工作方式,不断创新德育工作载体,全力打造德育特色品牌,努力探索修身育人新思路、新途径,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全员育人、递次推进,凝练德育工作新理念
1.推进“文明修身小事工程”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实施的“文明修身小事工程”,是学校着力打造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德育工作品牌。
系列小事工程的开展,有效引导学生文明就餐、文明午休、文明集会、文明行走、文明用语等,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为现代产业培养了大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术人才,学校因此被评为省“德育先进单位”。
近年来,学校又将“文明修身小事工程”与“八礼四仪”中的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仪式之礼结合起来,根据学校德育管理的阶段性目标,提炼出“见面问声好、走路靠右行、垃圾不落地、做操快静齐”等既朗朗上口,又通俗易记的顺口溜,努力使礼仪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2.推行“三力校园”创建活动
为了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于本世纪初开展了创建“三力校园”德育活动,2012年12月,学校被省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表彰为“省德育特色学校”,学校在会上作了题为《从细微处雕琢,展“三力”之风采》的专题经验介绍。
“三力校园”即“活力校园、实力校园、魅力校园”。
其中“魅力校园”是核心,“活力校园”、“实力校园”是其两翼。
学校广泛开展具有职教特色和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弘扬新时期“三创”精神,定期邀请企业家或单位人事主管来校讲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就业创业热情;关注文化育人,校内公共场所、教室、宿舍区布置均力求凸显专业特色,让学生在专业化、企业化的文化环境中接受熏陶,帮助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发展史、思想史有所了解,进而形成创业意识;充分发挥标语牌、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的作用,营造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文化氛围,体现一草、一木、一墙、一室潜移默化的育人效应。
我校把“活力校园”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动力,努力把蕴藏在学生中的智慧作为不竭的资源,为学生搭建平台,释放活力,激发潜力。
学校建设了各种适应学生特点的文化基地、艺术基地、体育基地和特长基地。
学生创业园,校园“动感地带营业厅”、“数码岛”、“新潮鞋吧”、“校园售票站”等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平台,也为师生生活带来了方便。
“实力校园”建设就是帮助学生用实力证明自己,学校整合各方面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战胜自我,建立自信。
近年来,我校学生在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大赛中,摘金夺银,稳居全市前列,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
2010年起,学校参加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连获佳绩,2012、2013年化工设备检验与维修项目技能大赛连获国赛一等奖第一名,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美容美发项目竞赛中,连获一等奖,2014年获二等奖;2010至2013年在省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4个,二等奖17个,在2014省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和项目第一名共5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4个,其中工业分析检验项目中实现省四连冠;学校连年获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称号,并获颁“省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称号,作为全省为数不多的省赛县区赛点,我校成功承办了全省化工设备维修和化工检验项目技能大赛。
经过历年创新大赛的推动,我校约有一半学生参加过创新发明,每年走出50名“小发明家”。
2010年来,学校在省职教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6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7个,学校连年荣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校长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最佳校长”称号,金牌数、奖牌数连年居全市第一,有8个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5位教师获创新大赛伯乐奖,学校先后三次荣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承办了“国能子金电缆杯”如东县首届民间发明竞赛成果展”,全校近5000名师生参观了展览;学生作品《家用泥螺去沙装置》获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最高奖--宝钢奖,参加第28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活动,受到省政府、省科协领导的一致好评,获“国能子金电缆杯”如东县首届民间发明竞赛成果奖;在2014年第六届江苏省创新大赛中,“向日型太阳能板自动转向装置”和“基于电磁感应的无线充电系统”分获高职组和中职组一等奖,另有两件作品获二等奖,两件作品获三等奖,我校五位教师被评为创新大赛“伯乐奖”,学校再获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3.打造“修身教育”品牌
经过充分讨论,反复酝酿,学校决定将“修身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德育工作主抓手。
本学期,由校长主持,学生管理工作团队相关同志为核心成员,申报了省级德育课题《职业学校修身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组织开展系列研究活动,各专业部也围绕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子课题研究,修身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抓手。
学校集思广益,将修身教育基本内容提炼成“修身教育三字经(修订稿)”,放大在校园显著位置,为在师生中推广修身教育理念提供了通俗的载体;学校将德育工作规范要求予以校本化,将其纳入制度轨道,编印了教职工人手一本的《制度汇编》和学生人手一本的《学生手册》,利用国旗下讲话、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等机会,发动全体教职工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观念,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学校每天组织28个人的导护队伍,严格对照导护工作细则,对全校师生遵守德育工作规范情况进行考核,每天公布考核分数,每月召开导护工作例会,公布各专业部得分情况,研究解决日常导护工作中发现的矛盾和问题;每学期组织德育工作考核,将导护考核得分与管理质量奖挂起钩来,保证了各项管理规范“落地有声、抓铁留痕”。
在考核机制作用之下,各专业部都建立了德育工作团队,组织开展具有专业部特色的德育理论和实践研究,通过制度化设计和推动,“修身教育”渐渐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内在追求和目标。
(二)校企结合、环境熏陶,营造文化育人新环境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实现“无缝对接”,学校尽一切可能,创造性地对接企业文化,在“校中厂”、“厂中校”、“订单式培养”等不同模式的校企合作中,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
我校与南通黄海汽配、南通如通机械、南通大东公司、南通建威检测、中天科技集团、亚振家具有限公司、南通祥峰电子有限公司、江苏新农化工有限公司、南通强生光电有限公司、江苏辉腾有限公司等数十家校企合作组合被评为“南通市优秀校企合作组合”,其中,与南通如通机械、南通大东公司、中天科技集团、南通建威检测有限公司、亚振家具有限公司的合作组合被评为“优秀示范合作组合”。
校企合作育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厂中校”企业环境熏陶
2010年,在学校与南通大东公司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极具特色的服装专业学生实训基地诞生了。
该基地由大东公司出资600多万元建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厂区,主要接纳我校服装专业学生实习和生产。
学生们在校学完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后,即进入基地实习,实习期为一年左右。
学生们白天在车间参加生产实践,晚上学习,既是工人又是学生,学习、生产两不误。
在厂中校,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场所,企业都精心布置了极具文化特色的各类标语、条幅、宣传画,学生们在企业老师兼师傅指导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演讲、劳动竞赛等活动,接受精英管理团队的培训,职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
合作四年来,学校共为大东公司等服装企业提供了合格一线员工近400人,其中不少优秀毕业生已走上公司管理岗位,学校与公司的合作真正形成了“多赢”格局。
2.“订单培养”校企对接育人
从2008年起,我校就主动联系如东本地企业,为其量身定制,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工人。
到目前为止,共举办过亚振家具班、祥峰电子班、海正药业班、中天数控班、中天机电班、通用机械班、大东服装班等,总计为企业订单培养员工近千人。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招收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学习与就业同步,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学习与工作“无缝对接”,学生与工人合二为一。
企业更加看重的是关键技术岗位后继有人了。
在订单培养过程中,各企业都把我校学生作为后备人才着力培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经常来校上课,如中天科技集团定期选派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到校授课,让企业文化进校园、进教室、进实训室,让学生对企业生产经营流程早了解,对技能早掌握,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提升,对企业的忠诚度明显提高。
学校组织学生分阶段赴企业实践,让企业文化融入了学生行为养成的各环节。
中天集团作为机电类专业学生的主要实践和顶岗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中天科技集团参观、考察、学习,到目前为止,已组织参观学习900多人次,安排顶岗实习学生400多人。
目前,大多数订单培养班学生已经进入企业实习或就业,为企业人力资源供给解除了后顾之忧。
3.“校中厂”企业文化进校园
2012年,学校主动与南通建威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联系,由学校提供部分实训室作为企业的实验场所,企业每年为学校贫困学生提供3万元奖学金,自带设备入驻,在不影响企业运营的前提下,无偿向学校建筑专业提供实习设备;学校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和技能训练教师。
自引进该企业以来,学校建筑专业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感受到浓厚的专业文化,接受极具技术含量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指导,在潜移默化中浸染了企业文化的魅力。
4.企业推介激发爱乡之情
学校积极为如东本地企业提供宣传平台,努力促进毕业学生的本地就业。
自2011年起,学校每年都面向如东本地企业举办校园双选人才市场,每年都有一千多名学生和数十家如东重点企业参加“双选”;学校还组织“爱家乡、爱如东”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邀请企业家进校园与学生见面,举办“企业家进校园”系列讲座;组织参观本地企业,发放本地企业的宣传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如东,了解如东本地企业。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我校已有三千多名毕业生在如东企业工作,较好地缓解了如东企业的“用工难”,为如东经济发展做出了我们职教人应有的贡献。
三、活动引领、实践磨练,创新立德树人新载体
学校通过组织全员、全时段、全过程的德育活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努力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广大教师也从学生的成长中得到很好的发展。
(一)用好“文明风采”大赛平台
学校充分利用“文明风采”大赛这一优质载体,全员发动,全校参与,组织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各展所长。
从2011年在“文明风采”大赛全国竞赛中实现历史性突破,获7金21银以来,已连续四年居全省前列,全市领先,2013年,一位老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文明风采大赛总结表彰会上交流发言;在2014年国赛中,又获得了奖牌数和金牌数全市第一的好成绩,有1位老师被评为全国文明风采大赛“杰出指导老师”,5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指导老师”,学校连续四年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奖”,又有两位老师应邀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文明风采大赛总结表彰会。
(二)指导学生创业“圆梦”
学校努力帮助学生设计好职业生涯,让无梦者有梦,让有梦者圆梦。
引进“财商教育”理念,把学生的“财商(FQ)”视为与“智商(IQ)”、“情商(EQ)”同等重要的内在素质,着力提升理财意识、培养理财能力、积累理财知识,帮助学生圆上创业梦。
学校开发了财商教育系列课程,建立了财商教育工作室,鼓励各专业学生利用一己所长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学校收集了历届学生的创业历程,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创业典型》一书,所有学生人手一册,为学生创业树立了标杆;学校组织开展创业项目培育活动,在江苏职业教育学会主办的省“第四届职业学校学生商业计划书大赛决赛暨2014年光华创业精神大赛”中,我校蔡沅琪同学领衔的《“佳美人”美甲沙龙》项目获一等奖第一名,该同学曾获省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形象设计项目美甲组一等奖,该项目代表江苏参加全国总决赛,荣获商业创新组唯一“最具创业潜力奖”,并获得光华创业实践启动资金,参赛项目被评为“优秀创业项目”,叶飞飞老师被授予“优秀创业指导老师”称号。
学校珍惜每一位学生梦想的种子,尽可能帮助学生实现梦想。
在省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省影视传媒职业教育集团、省电影家协会组织的,以“中国梦•职教梦”为主题的“省首届职业院校微电影暨校园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中,我校所拍摄的微电影《青春的抉择》荣获一等奖,还有六件作品分获优秀奖和提名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该微电影参加2014年第二届中国(武汉)微电影大赛获“金鹤奖”提名奖,位居所有参赛的2000多部作品前列;在南通市组织的“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演讲比赛中,我校学生选手荣获一等奖。
(三)培育学生社团品牌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狠抓社团建设,从“一部一品”起步,逐步提出“一班一品”的要求,全面推开社团活动,让绝大多数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得到锻炼。
会计技能社团凭借娴熟的点钞、账务处理技术,多次获市县奖项,徐磊同学获全国会计信息化大赛优秀奖;礼仪社团通过形体姿态培养,让学生站出精神,坐出优雅,走出风采,秀出风度,靓出美丽,多次参加国际风筝节、县“海洽会”、教师节颁奖等礼仪活动;武术队表演的太极拳轻柔灵动,舒展大气,阴柔中透着豪迈之气,一招一式,无不展示出太极习练者的刚柔之美、和谐之美;腰鼓队铿锵的鼓点、舞铃社的翻飞空竹、篮球场上龙腾虎跃、排球上的精妙配合、足球场上的酣畅奔跑,无不展示着我校学生的青春风采。
2013年,我校代表面向全市作关于社团建设的交流发言,学校“青春美”舞蹈社团被评为南通市职校“特别优秀社团”。
学校组织社团成员参加全国少儿书信大赛,多年来被授予“优秀组织奖”,学生广场舞蹈《如东跳马伕》被认定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曾获首届全国农民艺术节最高奖“金穗奖”、全国中职文明风采大赛金奖,省“五星工程奖”金奖,在南通、如东多个庆典场合表演,均获好评。
每年元旦前后,学校都要组织迎新文娱演出活动,全校发动,充分挖掘学生唱、跳、诵、演的艺术才能,先由各班组织排练、初演,再由各专业部组织筛选,最后由学校组织团队进行打磨,迎新文娱演出被学生们戏称“校园春晚”,能登上学校舞台演出,被许多学生看成是莫大的荣誉。
每一次演出都有一个主题,如2013年庆元旦的主题就是“给力青春,放飞梦想”,学生们自编自演,为校园生活增添了一道道迷人的风景。
(四)建成法制安全教育窗口
学校将法制安全教育与各种活动结合起来,紧密结合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5·12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禁毒宣传系列活动、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六五”普法进校园启动仪式等,积极引导师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能力,学校成功创建“省平安学校”、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荣获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称号,继“五五”普法获省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后,“六五”普法又被县政法委确定为重点建设单位,学校成为如东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示范窗口单位,多次迎接省市专家组验收,均获好评。
(五)构筑德育工作立体网络
学校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形成立体工作网络。
以学校为枢纽,以企业、家庭、社会为骨架,广泛积聚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学校以专业部为单位,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搭建家校联系优质平台,定期召集家长来校,介绍学校办学思路和办学实绩,听取意见和建议,印发资料给家长,与家长共商教育方法、技巧,引导学生走上成才之路。
学校以国防教育为载体,与长沙雷达站结成“双拥”合作单位,组织师生走进军营,将教官请进校园;会同军训教官,组织新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军训生活,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走向卓越,每年有150名学生被军训大队授予“优秀军训学员”称号,学校在全市军训会操“大比武”中获得二等奖。
(六)向贫困学生伸出援助之手
学校把奖学金发放工作作为激发学生向上、向善意识的重要机遇,每年都专门组织表彰仪式,对获取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进行全校表彰,以此激励广大学生学好技能,立志成才。
对家庭经济困难和突遭不测的学生,学校本着“不让每一个贫困学生掉队”的信念,充分调动各方力量,通过免、补、助、奖、捐等多种途径,努力筹措经费,为学生解决因经济原因导致的学业困难,帮助他们安心完成学业。
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帮助受资助学生养成感恩之德,指导他们以优异的学业成绩、良好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人,回报社会,将爱心传递下去。
当然,我校的德育工作与先进学校相比,与视导组专家、领导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校园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稍显滞后;学生创业项目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等。
今后,我们将以省《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规范》为指引,高点规划、扎实推进、奋发进取,争创佳绩,以更加系统的德育体系、更加务实的措施、更加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笑起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