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作业.docx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作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作业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对应学生用书P053
子目一 儒学的复兴
1.北宋理学家张载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一思想( )
A.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B.确立了儒学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C.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D.明确了获得万物之“理”的方法
答案 A
2.北宋理学家“二程”说: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
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
”这表明“理”是( )
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
B.世界万物的本原
C.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D.封建伦理道德的总称
答案 C
3.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建立理学体系。
其代表人物是( )
A.孔子B.孟子
C.董仲舒D.朱熹
答案 D
4.朱熹说“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
由此可以看出,朱熹的主张是( )
A.理是万物的本源B.存天理,灭人欲
C.格物致知D.致良知
答案 B
5.理学带有________倾向。
( )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
答案 B
子目二 文学艺术
6.下列诗句中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答案 D
7.宋词词风多样,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
其中“豪放雄壮”的代表人物是( )
A.柳永B.李清照
C.苏轼D.关汉卿
答案 C
8.(2015·四川高考)“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诗的句式齐整,每句的字数一样,而词句式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排除②;①③④都是词的特点。
故C项正确。
9.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
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
A.南北朝B.唐朝C.北宋D.元朝
答案 D
10.下图所示为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杂剧陶俑。
下列对杂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②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 ③关汉卿是其杰出的作家代表 ④它兴起于清朝中后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A
11.宋人陆游曾以诗记述“说话”艺术的景况: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在“说话”艺术基础上形成的文学形式是( )
A.词B.话本C.散曲D.杂剧
答案 B
子目三 科技
12.结合所学判断,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D.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答案 C
13.如图为南宋手持罗盘的陶俑。
这一实物可用于研究( )
A.造纸术的改进
B.印刷术的进步
C.方向测定技术
D.天文仪器的发展
答案 C
14.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科学家,他不仅设计和监制了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还编定了( )
A.《齐民要术》B.《千金方》
C.《梦溪笔谈》D.《授时历》
答案 D
15.元朝有一部农书,它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这部农书是( )
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
C.《授时历》D.《农书》
答案 D
子目四 少数民族文字
16.1990年,贺兰山脚下发现了用西夏文字印制的佛教典籍《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典籍中出现了“倒字,边缘不齐,线条不正”等现象。
对此理解较有可能的有( )
①西夏拥有自己的文字②西夏地区民众信仰佛教
③该典籍是活字印刷品④该典籍大约印制于唐朝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 C
17.《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之历程的历史典籍,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
最早的《蒙古秘史》版本所用文字是( )
A.契丹大字B.契丹小字
C.畏兀体蒙古文D.八思巴字
答案 C
18.辽夏金元统治者十分注重民族的文化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制文字。
在创制文字方面,进行了汉语拼音化最早尝试的是( )
A.契丹文字B.女真文字
C.西夏文字D.八思巴字
答案 D
一、选择题
1.宋儒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通过研究经典“本文”,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本义”,发掘经典中所蕴含的儒学价值,“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这反映出宋儒( )
A.否定传统经学B.重申儒家义利观
C.强调主体意识D.批判周孔之道
答案 C
解析 由“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可知,强调主体意识,C项正确。
根据材料“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本义’”可知,宋儒并非否定传统经学,排除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宋儒探求圣人“本意”和经典“本义”,可见并非批判周孔之道,排除D项。
2.“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D.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答案 B
解析 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了积极的影响,故选B项。
A、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而材料说的是积极方面,排除。
3.“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朱熹)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
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
”材料反映出元政府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其目的在于( )
A.发挥儒学在巩固社会秩序和树立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
B.通过采取差别对待的民族政策,保障蒙古贵族的利益
C.尊崇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D.适应“西学东渐”的需要,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政府以儒家经典为科举考试内容,以程朱理学作为答题标准,其目的在于发挥儒学在巩固社会秩序和树立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A项正确。
元政府用民族歧视和民族分化政策确保蒙古贵族利益,在材料里没有体现,B项错误;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不是元朝政府推行科举制度的主要目的,C项错误;元代并没有出现“西学东渐”,D项错误。
4.(宋代)“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其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政治环境的清明
C.科学技术的进步D.程朱理学的产生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宋代艺术的世俗化、通俗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环境的清明”与宋代艺术世俗化的出现无关,排除B项;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宋代艺术世俗化的原因之一,并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程朱理学不是宋朝艺术世俗化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5.(2018·江苏高考)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
“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多发天然”表明贴近生活,“雅俗共赏”表明受欢迎,故A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寄情山水,故B项错误;句式整齐,语言精炼属于诗的特点,不是元曲,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元曲包罗万象,故D项错误。
6.南宋画家李嵩创作的《货郎图》,以白描手法作细腻精致的描绘,落笔凝重,收笔沉稳有力,疏密、精粗均可游刃有余地展开,设色淡雅自然。
描画货担上的物品几乎达到与实物纹丝不差的程度,人物衣纹体现下层百姓衣着粗布的质感。
该作品表明( )
A.绘画手法受到理学的影响
B.风俗画是当时的亮点
C.艺术形式呈现平民化趋势
D.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李嵩创作的《货郎图》的特色是白描手法作细腻精致的描绘,设色淡雅自然,突出下层百姓衣着粗布的质感,这主要和理学强调的“格物致知”的说法有关,A项正确。
仅从《货郎图》是无法推出风俗画是当时亮点,当时宫廷画也十分兴盛,排除B项;材料与艺术形式呈现平民化趋势无关,排除C项;仅从《货郎图》无法推出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结论,排除D项。
7.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命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西夏文结构多仿汉字,形体方正。
这反映了西夏文字( )
A.深受汉族文字的影响
B.早于汉字创立
C.加强了西夏的统治
D.成为与汉族沟通的重要工具
答案 A
解析 根据“西夏文结构多仿汉字,形体方正”可知,西夏文字的创制深受汉族文字的影响,故A正确。
汉字在西夏文字创制之前就存在,故B项错误;C、D两项材料均未反映,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
8.宋元时期,科技获得重大进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摘编自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郭守敬的领导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后世称之为“四海测验”。
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7个观测站,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川滇和河西走廊,北到西伯利亚,其测量内容之多,地域之广,精度之高,参加人员之众,在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天文史上都是空前的,比西方进行同样的大地测量早了620年。
至元十七年(1280年),《授时历》告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精良的历法。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领导并开凿了由通州到大都积水潭大运河最北的一段——通惠河的修建工程。
在运河中设闸坝、斗门,解决了河水的水量和水位。
——摘自陈美东《郭守敬评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主要步骤。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优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郭守敬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四海测验”的意义。
答案
(1)步骤:
制造活字—排字—印刷。
优点:
有利于节约印刷成本;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2)成就:
领导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编订《授时历》;领导修建通惠河等水利工程。
意义:
继承和发展天文学研究成果;在我国以及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利于编订精确的历法;有助于后人了解元朝的管辖范围。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分析材料一制造顺序即可得出“制造活字—排字—印刷”。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瞬息可就”可知有利于节约印刷成本,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第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授时历》告成”“领导并开凿了由通州到大都积水潭大运河最北的一段——通惠河的修建工程”概括即得。
第二小问,分别从对天文学的发展、对历法的编订以及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进行总结。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女真原只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
当时记事、传令以刻木为契,与邻部交往,借用契丹字。
金太祖起兵反辽时,出现了专门从事口头传达命令的使者,女真语作“闸剌”。
由于“闸剌”无法适应战争中传递信息和颁布政令的需要,金太祖命完颜希尹依仿汉字楷书、参照契丹文,创造女真字,在1119年(金天辅三年)正式颁行,史称女真大字。
1138年(金天眷元年),又颁行一种女真小字,是依照契丹字和汉字的偏旁创制的。
金太祖为推广女真字,在京师设有专人传授的学校,又设立译经所,用女真字翻译汉文经史。
女真字的创制,是汉族、契丹族和女真族文化交流的结晶。
——摘编自王钟翰主编《中国民族史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太祖创制女真文字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太祖创制女真文字的历史意义。
答案
(1)女真文化的相对落后;女真政权的建立;政治、军事、文化发展的需要;与周边民族交融的加强。
(2)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女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女真族的汉化和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女真原只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
第
(2)问,根据材料“由于‘闸剌’无法适应战争中传递信息和颁布政令的需要”可知,金太祖创制了女真文字,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结合所学可知,金太祖推广了文字,促进了女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根据材料“女真字的创制,是汉族、契丹族和女真族文化交流的结晶”可知,女真文字的创制,有利于女真族的汉化和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
一、选择题
1.(2019·全国卷Ⅱ)程颢诗云: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答案 B
解析 作者以轻松的笔触、悠然的心态欣赏秋日的晨景,忽觉万物的消长荣衰、季节的变幻更迭与人生经历感悟一样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即“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揭示了“理”是万物的本原,B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A项错误;诗中表现的是理学家所强调的“道”,是静观,是去欲,是富贵不淫贫贱乐的人生境界,不是“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思想,D项错误。
2.宋人偏爱画竹,如北宋文人画家文同,他在画作《咏竹》中赞扬竹子具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品格。
苏轼也以竹的品格来比喻文人的节操:
“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
”这折射出宋代文人画( )
A.注重展现作者的独特个性
B.重视形似与神韵的高度统一
C.体现现实主义的绘画理论
D.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
答案 D
解析 文人画中体现了作者的品格和节操,表达了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D项正确。
文人画重在寓意,表达志向,借物抒情,A项不能全面的概括文人画的寓意,排除;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文人画重在写意,不是写实,排除C项。
3.宋代书籍刻本主要有三种:
官刻本、私刻本、坊刻本。
坊刻本大都署有书商字号,虽然在质量上无法与不惜工本的官刻本、校勘精到的私刻本相比,但由于其集中于医学、科举和其他日用书籍,在当时却十分流行。
这反映了当时( )
A.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下移
B.民营出版业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C.私人书商注重广告宣传
D.科举类书籍在市场上最为畅销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书坊即民营出版业在宋代有所发展,书坊更多地是面向市场和普通民众,这实际上反映出在经济发展下文化出现下移的趋势,故A项正确。
民营出版业占主导地位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广告宣传的内容,故C项错误;科举类书籍最为畅销材料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
4.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由此推断( )
A.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材料“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说明国家对天文科学的扶持,可知有利于古代科技的发展,故选D项。
材料无法体现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元代对天文学发展的重视,排除B项;郭守敬并非劳动人民阶层,排除C项。
5.下面是不同史籍关于辽、金历史的记录。
据此可知,辽、金( )
记录
出处
“辽太祖多用汉人,教以隶书之半增损之,制契丹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
[元]陶宗仪《书史会要》
“(金)太祖命希尹撰本国字,备制度。
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合本国语,制女真字”
[元]脱脱《金史》
A.照搬汉字辑录民族历史
B.受到北方民族文化影响
C.构建民族文化发展脉络
D.创制文字注重民族传承
答案 D
解析 根据“制契丹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可知,辽、金都创制了本民族文字,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故选D项。
材料反映辽、金都创制了本民族文字,并非照搬汉字,排除A项;辽、金参照汉字,创制了本民族文字,汉人不是北方民族,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二、非选择题
6.(2015·山东高考)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
举一例说明。
答案
(1)历史现象:
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联系: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道德伦理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例如: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述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第二小问,结合宋代理学的主要内容,抓住宋代理学重建儒学、规范秩序、突出封建伦理道德等关键点与材料所述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第
(2)问,属于开放型设问,所选材料应与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有关,言之成理即可。
注意表述言简意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