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研究报告设计方案书.docx
《如何进行研究报告设计方案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进行研究报告设计方案书.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进行研究报告设计方案书
第三章如何进行研究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
研究设计的基本过程。
2.掌握:
如何选择研究课题
3.掌握:
如何定义研究变量。
4.了解:
如何提出研究假设。
5.掌握:
如何进行文献检索。
6.了解:
如何选择研究对象。
7.掌握:
能够撰写规范的研究计划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如何界定研究问题
(一)确定研究变量
(二)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定义研究变量
(四)变量的定义与操作
第二节:
如何提出研究假设
(一)什么是研究假设
(二)研究假设的作用
(三)研究假设的类型
(四)研究假设的特征
(五)研究假设的标准
第三节:
如何进行文献检索
(一)文献检索的意义与类型
(二)文献的来源
(三)文献检索的要求与过程
(四)文献检索的方法与工具
(五)阅览文献的要领
第四节:
如何进行抽样(增加内容)
(一)什么是抽样
(二)抽样的基本要求
(三)抽样的具体方法
第五节:
如何拟定研究计划
(一)研究计划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课题的申报
(三)研究课题的论证
概述
完整的研究设计所包含的环节:
选择研究课题
确定研究变量
下操作性定义
提出研究假设
进行文献检索
选择研究对象
拟定研究计划
第一节如何选择研究课题
一、研究问题(C03.1.1)的来源
⑴将教育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转化为研究问题(C03.1.2)
⑵从教育实践的矛盾、困惑中寻找研究问题(C03.1.3)
⑶抓住思想中的火花来形成研究问题(C03.1.4)
⑷凭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发现研究问题(C03.1.5)
⑸从有争议的讨论焦点或热点问题上选择研究问题(C03.1.6)
来源1:
教育实践
⑴承袭已有的研究成果来探究新的问题(C03.1.7)
⑵在理论空白处挖掘问题(C03.1.8)
来源2:
教育理论⑶在理论观点的争议中寻找问题(C03.1.9)
⑷以反其道而行之来开拓问题(C03.1.10)
⑸在阅读理论、审视理论的过程中构思研究问题(C03.1.11)
二、研究问题的特征
研究问题有三种类型:
●描述性问题
●相关性问题
●因果性问题
(参见《学校教育研究方法》p52-53)
关注点1:
研究问题从表述上最好能涉及两个变量,这样研究问题会具体明确。
(C03.1.12)如果只涉及一个变量,人们往往难以知道研究者究竟会做怎样的研究,会研究到什么层次。
关注点2:
研究问题必需明确具体,要有较好的操作性。
(举例见C03.1.13)
三、选择研究课题的标准
⑴问题必须有价值(C03.1.14)
⑵问题必须有新意(C03.1.15)
⑶问题必须有可行性(C03.1.16)
补充:
四、选择研究课题的思维策略
选题的基本思维策略:
⑴怀疑(C03.1.17)
⑵变换角度(C03.1.18)
选择研究课题的具体方法
⑴聚焦选题法(C03.1.19)
⑵菜单选题法(C03.1.20)
⑶多维选题法(C03.1.21)
⑷矩阵选题法(C03.1.22)
研究题目的表述
●最好能囊括研究范围、对象、内容、方法(C03.1.23)
●题目内容最好涉及两个变量(C03.1.24)
●题目不要用疑问句形式或结论形式(C03.1.25)
●题目不能只有范围没有问题(C03.1.26)
●避免道德或伦理上价值判断(C03.1.27)
第二节如何界定研究问题
一、确定研究变量(C03.2.1)
在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应用最广泛的变量的分类是将变量分为三种类型:
自变量(C03.2.2)――如何操纵自变量(C03.2.3)
研究变量的类型因变量(C03.2.4)――如何测量因变量(C03.2.5)
无关变量(C03.2.6)――如何控制无关变量(C03.2.7)
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一项研究中,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解释,见图
原因结果
自变量
操纵
因变量
无关变量
测定
控制
自变量、因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三者关系示意图
如图示,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关系,图中用实线表示,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因变量的测定上。
自变量和无关变量都可能成为产生因变量效果的原因,当自变量和无关变量混淆在一起时,我们难以判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为了获得准确的测定结果,必须对无关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对因变量测定的影响,图中虚线表示无关变量会影响因变量的测定结果,需要加以控制。
要推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⑴具有共变关系。
即自变量和因变量要共同变化,自变量变化了,因变量也要随之而变化
⑵具有时间顺序关系,即自变量的变化必须发生在因变量变化之前,因变量的变化取决于自变量的变化
⑶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即排除无关因素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对应关系的影响,使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凸现”、“纯化”
二、定义研究变量
在定义研究变量之前,先要确定研究变量的类型
⑴确定主要变量(C03.2.8)
⑵确定相关变量(C03.2.9)
⑶确定控制变量(C03.2.10)
给变量下定义的方法通常是:
先提示抽象性定义(C03.2.11),然后再作操作性定义(C03.2.12)
1.抽象性定义
⑴经典的定义方法(C03.2.13)
下抽象性定义的方法⑵从文献中寻找合适定义的方法(C03.2.14)
⑶自行定义的方法(C03.2.15)
2.操作性定义
下操做性定义的目的是
⑴为了能客观准确地测量变量
⑵为他人重复验证提供具体的做法
⑶便于别人和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
⑴条件描述法(C03.2.16)
下操作性定义的方法⑵指标描述法(C03.2.17)
⑶行为描述法(C03.2.18)
给变量下操作性定义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研究课题中重要的变量要下操作性定义,如研究假设中涉及的变量、在整个研究中起关键作用的新概念、新名词等。
其次,应根据研究目的、内容以及变量的性质来下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要与变量的原意相符,要与抽象性定义的内涵和外延相符。
再次,操作性定义的设计要具体、明确。
所提示的测量或操作必须具有可行性,要使别人能理解操作内容和过程并能重复验证。
操作性定义的指标成分应分解到能直接观测为止。
最后,操作性定义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是独特的,它是研究者为了研究需要而规定的特殊解释,并非是对变量的全面的、唯一的解释。
3.小结
关注点:
◎操作性定义对变量的界定清楚明确,便于操纵和测量。
◎操作性定义往往只能涉及变量的少数特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难以表达完整意义。
关注点:
◎抽象性定义可以对变量的基本性质进行概括、描述,可以涵盖变量的属性特征,便于与其它变量相区别。
◎抽象性定义不能把概念与可观测的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研究中也无法据此来测量或操纵研究变量。
●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先用抽象性定义描述变量的基本特征,然后再用操作性定义规定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这样便于把握操作性定义的方向和意义。
第三节如何提出研究假设
一、什么是研究假设(C03.3.1)
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的性质来决定是否需要正式提出假设:
通常定量研究、验证性研究、涉及两个变量相互关系的研究要求明确提出研究假设。
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单一变量的研究则不一定要预先提出研究假设,其假设往往隐含在研究过程之中或在研究过程中形成。
二、研究假设的作用
假设是研究的核心(参考《学校教育研究方法》p66)
假设能明确规定课题(参考《学校教育研究方法》p67)
假设是通向理论的桥梁(参考《学校教育研究方法》p67)
三、研究假设的类型
研究假设的分类一览表
研究假设的类型
⑴条件式假设(C03.3.2)
按变量关系变化的方向
⑵差异式假设(C03.3.3)
⑶函数式假设(C03.3.4)
⑴特定假设(C03.3.5)
按假设的性质
⑵一般假设(C03.3.6)
⑶虚无假设(C03.3.7)
按假设在表述变量关系的方向
⑴定向假设(C03.3.8)
⑵非定向假设(C03.3.9)
补充:
四、研究假设的特征
研究假设在表述上有以下特征:
⑴设想两个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C03.3.10)
⑵应用陈述句形式简洁明确地描述(C03.3.11)
⑶变量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可检验的(C03.3.12)
补充:
五、研究假设的标准
良好的假设应符合以下标准:
(1)科学性假设应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应符合逻辑,理由充分,能解释与假设有关的事物与现象。
(2)预测性假设应具有预测性,假设的正确与否有待于事实的检验,它对因果关系的解释是不确定的、或然的,即两个变量的关系非真则假,非此即彼,要么接受,要么拒绝,不存在中间道路。
(3)新颖性假设是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大胆设想,应具有创新意义,不要老是用现成的结论来代替假设。
(4)可验证性假设涉及的概念、变量应是可以操纵、测量的,具有被证实或被证伪的可能性。
每一个假设都要接受检验,能被验证的假设肯定要比不能被验证的假设要好,已被证实的假设肯定要比一个未被证实的假设要好。
(5)简明性假设在表述上应简要明晰,易于理解。
当简单的假设和复杂的假设具有同等解释能力时,应选择简单的假设。
(6)概括性好的假设大多能产生或推演出大量的推论,并且在所及范围内具有较大的概括性,一般来说,能演绎产生大量推论的假设必定是好的假设。
第四节如何进行文献检索
⑴可以从整体上了解研究的趋向与成果
文献检索(C03.4.1)的作用⑵可以梳理并确定研究变量
(参考《学校教育研究方法》p70)⑶可以为如何进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⑷可以综合前人的研究信息,获得初步结论
一、文献的来源和类型
图书杂志(包括教科书;专著;期刊;综述性的文章;政策、法规、
文献的来源编)
电子资源(包括网上浏览;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
文献的类型一览表
文献的类型
⑴文字型(C03.4.2)
按文献载体形式
⑵音像型(C03.4.3)
⑶机读型(C03.4.4)
⑴一次文献(C03.4.5)
按加工程度和可靠程度
⑵二次文献(C03.4.6)
⑶三次文献(C03.4.7)
二、文献检索的要求和过程
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准、全、高、快。
(参考《学校教育研究方法》p74)
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分为8个步骤如图:
明确检索方向和要求
文献确定检索工具和信息源
文获取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
献根据检索结果获取文献
检
索对文献的分类整理
文献作摘要或笔记
加工写综述或评论
准备参考书目
三、文献检索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文献检索的途径
⑴作者途径
⑵书名途径
手工检索(C03.4.8)
⑶代码途径
⑷分类途径
⑸主题途径
⑴联机检索(DIALOG)
计算机检索
⑵光盘检索(CD—ROM)
⑶网上检索(INTERNET)
(详细内容请参考《学校教育研究方法》p75-81)
网上寻找资料的途径:
一是分类目录链接,是按树形结构组织,从点击主页的根目录链开始,一级一级深入,一直到达所需的网页。
这种分层搜索易于控制,但会因层次太多而感到检索速度太慢。
二是关键词查询,即在搜索框中输入选定的关键词进行快速查找。
为了准确快速地找到所需资料,有必要了解使用搜索引擎的技巧。
首先,要了解所使用的搜索引擎的类型限制。
第二,当关键词不止一个时,按关键词的重要性顺序输入搜索引擎
第三,要善于利用布尔逻辑(BooleanLogic)进行搜索。
四、常用文献检索工具(指手工检索)
常用检索工具有
⑴书目(参考《学校教育研究方法》p82)
⑵文摘(参考《学校教育研究方法》p83)
⑶索引(参考《学校教育研究方法》p82)
⑷参考工具书(参考《学校教育研究方法》p84)
⑸国内外期刊杂志(参考《学校教育研究方法》p85)
补充:
五、阅览文献的要领
文献阅览的过程包含5个步骤:
⑴提出问题作为文献探讨的依据(C03.4.9)
⑵收集并阅读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C03.4.10)
⑶记录研究的特征与结果(C03.4.11)
⑷分析所记录的资料(C03.4.12)
⑸解释所作的分析(C03.4.13)
浏览文献时需特别关注的内容:
⑴研究问题的发展与趋向
⑵理论内容和框架;
⑶变量定义及其关系;
⑷研究方法与设计;
⑸实证性的研究结果等
补充:
第五节如何确定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设计的重要一环。
绝大多数研究课题的对象总体比较大,要将课题规定的所有对象都拿来进行研究往往是难以做到的,也没有必要,这时需要选择研究对象,需要抽样。
一、抽样(C03.5.1)的基本理念
二、抽样的基本要求
抽样的基本要求
⑴确定总体范围(C03.5.2)
⑵抽样的随机化(C03.5.3)
⑶样本的代表性(C03.5.4)
⑷合理的样本容量(C03.5.5)
三、抽样的基本方法
抽样的基本方法
简单抽样(C03.5.7)
概率抽样(C03.5.6)
等距抽样(C03.5.8)
分层抽样(C03.5.9)
整群抽样(C03.5.10)
目的抽样(C03.5.12)
完全抽样(C03.5.13)
非概率抽样(C03.5.11)
异质抽样(C03.5.14)
同质抽样(C03.5.15)
立意抽样(C03.5.16)
随意抽样(C03.5.17)
第六节如何拟定研究计划
一、研究计划的主要内容
研究计划的作用
⑴研究内容的细化
⑵课题申报的形式
⑶研究行动的指南
⑷评价检查的依据
研究计划的基本
要求概括为以下
四个问题:
首先,要有合适的标题,标题最好能涉及研究的范围、对象、内容、方法;
其次,要明确提出研究问题,让别人了解研究问题的性质;
第三,要列举研究的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让别人了解研究的重点;
第四,要界定研究的变量及关键名词让别人了解研究的范围。
研究什么?
首先,要说明研究动机;
其次,要提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揭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要列举研究的具体目标。
为什么研究?
首先,要说明研究的方法与实施程序,其中包括研究对象及其取样、研究的方法与步骤、研究工具的选择与编制、收集资料的程序、资料分析的方法等;
其次,对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研究人员的组织、研究进度的安排、研究经费的预算等。
如何研究?
首先,研究者必须在研究计划中具体说明研究的预期成效;
其次,要有成果达到的水平和表现形式。
有何成效?
研究计划的基本格式有多种,以下是四种主要的格式:
(格式一)(格式二)
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一、研究主旨:
包括对象、缘起与目的
二.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二、问题背景与现状
三.研究变量与范围三、研究过程与方法,包括:
四.文献综述1、基本理论与假设
五.研究方法与设计2、运用资料的范围
六.预期成效3、收集资料的程序
七.研究进度、经费、及人员4、分析资料的方法
八.参考书目四、研究进度及每一阶段预期完成的项目
五、本研究预期发现及效果
六、研究经费的分配
七、研究人员的组织与分工
(格式三)
标题(计划名称)
摘要
一、绪论
1、问题背景(或研究缘起)
2、研究的重要性
3、研究目的
4、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
5、名词及变量定义
6、研究范围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及取样方法
2、研究主要方法与设计
3、研究工具
4、实施程序
5、资料处理及统计方法
四、预期成效
1、预期结果(或发现)
2、预期效用
五、研究进度
六、研究经费预算
七、研究人员
八、参考文献(及附注)
附录
(格式四)
一、课题:
1、提出要研究的课题
2、有关文献评述
二、科研方法:
3、项目设计
4、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5、数据分析程序
三、课题意义:
6、预示研究结果
7、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科研队伍:
8、科研人员学历、经历、科研成果
9、经费预算、阶段性成果等
研究计划的内容:
⑴课题名称
⑵研究目的与意义
⑶研究内容
⑷待答问题与研究假设
⑸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
⑹文献综述
⑺研究方法与设计
⑻研究进度
⑼成果形式
⑽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⑾经费预算
⑿参考书目与附录
二、研究课题的申报
课题申报需要填写“研究项目申请书”(见附录1)
项目申请书大致有以下十二项内容(参考《学校教育研究方法》p92):
⑴课题名称
⑵课题负责人情况
⑶课题组主要成员情况
⑷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⑸课题组成员正在担任的其它研究课题
⑹课题论证
⑺研究方案
⑻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⑼成果形式
⑽经费预算
⑾推荐人意见
⑿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意见和信誉保证
三、研究课题的论证
课题论证的形式
⑴课题论证会
⑵课题评审
⑶自我论证
课题评审的标准
(见附录2)
⑴研究内容的重要性
⑵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⑶研究资源的有效性
⑷研究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名词术语:
聚焦选题法菜单选题法多维选题法矩阵选题法研究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抽象性定义操作性定义条件描述法指标描述法行为描述法条件式假设差异式假设函数式假设特定假设一般假设虚无假设定向假设非定向假设研究假设文献检索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抽样简单抽样概率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目的抽样完全抽样非概率抽样异质抽样同质抽样立意抽样随意抽样
注释:
(C03.1.1):
选择研究课题是研究设计的开端。
教育研究的过程是问题层出不穷的过程,解决一个问题往往会冒出来十个问题。
如图示:
问题
问题
问题
问题
问题
问题
问题
问题
问题
问题
(C03.1.2)教育研究问题存在于教育实践活动中。
在实践过程中问题是层出不穷、永无止境的。
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中重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直接转化为研究问题。
如:
当前基础教育实践中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
现实中的问题是:
学生负担究竟有多重?
如何实质性地减轻学生负担?
减轻学生负担究竟减什么?
怎么减?
(C03.1.3)当我们无法准确判断事物的合理性时,疑问便自然产生,就会在原来以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可研究的问题。
(C03.1.4)研究问题并非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产生的,有时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来自灵感,来自突发的联想。
如
(C03.1.5)个人经验是寻找研究问题的最重要的资源,当教育现象与个人经验不相吻合,有冲突,我们就可以从冲突、不满意、需要改进的地方入手,去发现可以研究的问题。
如
(C03.1.6)焦点和热点问题是社会大众关注的论题,反映了社会的关心和需求,常常是研究问题之所在。
(C03.1.7)教育理论中原有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冒出来,科学研究就是在不断的解决和不断的涌现新问题中发展前进,要解决的问题不会是越来越少,只能是越来越多。
如:
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有其积极作用,但在教育教学中是否只能给予成功和愉快的情绪体验?
挫折和失败在教育教学中究竟起怎样的作用?
正强化和负强化在教育中各有哪些作用?
适用条件有哪些?
(C03.1.8)教育研究领域内尚有许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在这些领域中进行挖掘,可以产生很多可以研究的问题。
如:
学生是怎样学会知识的?
学生是怎样理解知识的?
如何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知识教学教到怎样程度为止?
(C03.1.9)不同的理论观点,有争议的问题本身就给我们提供了互相冲突的对立面,为提出研究问题提供了参照。
如:
教育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教会的还是学会的?
(C03.1.10)当站在一个观点的反面,以走极端的形式来看问题时,常常会打开视野,产生许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如,当人们多在谈论教师如何教时,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学生如何学;当大家都在讨论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时,我们可以反过来考虑学校教育中那些方面不属于素质教育的;三十多年前,当人们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天经地义的指标时,前苏联的阿莫纳什维利则提出取消分数的教学。
当大家对给差生补缺补差的效果莫衷一是时,前苏联的雷先科娃则在进行让数学学科的差生先学60课时以后要教内容的实验。
(C03.1.11)教育研究问题可以从学术理论推演或验证中得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可以启发研究者的构思研究问题的灵感,了解或提示研究问题的方向,为形成研究问题提供参照。
教育研究领域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要发现或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问题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研究者从各个可能的来源去寻找,去思考,去发现合适的研究问题。
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相关的文献资料;教育教学中争论的问题;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等,都是形成研究问题的重要来源。
(C03.1.12)一个变量的研究是发散型的,它可能会与任何有关的变量联系,这种联系的数量是无限的。
见图2-1:
变量
图2-1一个变量的研究取向示意图
当研究问题涉及两个变量,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线性的、对应的。
见图2-2:
变量2
变量1
图2-2两个变量的研究取向示例
(C03.1.13)例如:
(1)上海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理想吗?
(2)上海市中小学生患近视的人数比率是多少?
以上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不够明确,过于笼统,并且涉及价值判断,人们难以知道怎样的健康状态是理想的。
第二个问题比较明确具体,容易操作,只要确定近视的标准,通过测量就可以获得数据。
(C03.1.14)所选问题的价值表现在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
理论价值在于有关知识的拓展,能为教育理论增添新内容,如理论的构建、发展、完善,对原有理论的检验或突破等。
应用价值在于解决现实问题,用于直接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或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
选择问题应根据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需要,选择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上有较大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
(C03.1.15)教育研究是探索未知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
选择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科研选题最忌讳的是无意义地重复别人的研究。
选择问题要有新意是指要从新问题、新事物、新理论、新思想、新经验、新方法、新设计中选题;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从热点上选题;要从独特的角度来看问题,在未开垦的处女地上进行挖掘。
研究课题要具有原创性和唯一性,即所选课题尚未有人进行研究,是这个领域最前沿的课题,并且你是唯一从事这项研究的第一人。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重复别人的研究通常不能算作科学研究。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总是有所继承,有所借鉴。
创新并非要求所研究的一切都是独创的,全新的。
选择一个别人未曾研究过的问题是创新;用与别人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同一个问题也是创新;将某个理论、某种方法应用到新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