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考前必刷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83983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考前必刷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考前必刷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考前必刷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考前必刷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考前必刷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考前必刷题.docx

《全国通用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考前必刷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考前必刷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通用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考前必刷题.docx

全国通用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考前必刷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考前必刷题

一、单选题

1.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阶段的数量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

B.若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

C.若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CD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

D.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

【答案】1.B

【解析】图中曲线数量变化是减半。

当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时,若是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是N对→0对,若是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是N对→2N对→N对,图示符合有丝分裂的特定阶段的变化,A正确;当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时,图示表示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由2变为1,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当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CD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时,AB段应该有四个染色体组,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C正确;当纵坐标是染色体数时,图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完成了一次分裂,又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表示着丝点没有分裂,则图示变化只能表示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D正确。

2.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连续分裂2次,在第二次分裂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答案】2.C

【解析】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方式,所以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条链含放射性标记,另一条链不含放射性标记。

然后继续培养,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当完成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中,一条染色单体中DNA一条链带标记,另一条链不带标记,另一条染色单体中DNA两条链都不带标记。

到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有一半无标记,另一半的染色体上的DNA的一条链带有放射性标记,它们随机移向细胞两极,进入两个子细胞,因此,至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所有染色体中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故选C。

3.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例的变化曲线;图2是某动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B.图2中的丙、丁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C.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图2中的甲和丙图所在时期

D.图1所示的BC段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3.C

【解析】图1中DE段,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由1/2增至1,其原因是发生了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A正确;图2中的丙、丁细胞含有染色单体,而图l中的CD段,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说明其对应的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可见,图2中的丙、丁细胞处于图l中的CD段,B正确;在图2中,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

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发生在图2中丙图所在的时期,C错误;图1的BC段,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由1减至1/2,说明正在形成染色单体,表示分裂间期,而间期的主要特点是完成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若DNA复制出现差错,则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的发生,D正确。

4.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相对含量变化。

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段染色体数目与cd段染色体数目有可能有相同的时期

B.若ab段发生了基因重组,则间期和ad段可构成一个周期

C.若ab段无同源染色体,则cd段细胞也可以是体细胞

D.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bc段的形成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有关

【答案】4.B

【解析】图中曲线可以表示二倍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及分裂结束的过程,若ab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cd段则为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则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的染色体数目与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等,A正确。

发生基因重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分裂是没有细胞周期的,B错误。

该曲线也可以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体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则ab段无同源染色体,则cd段细胞也可以是体细胞,C正确。

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bc段的形成是细胞膜向内凹陷,细胞分裂造成的,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有关,D正确。

5.取自某生物(2N=8)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先用15N标记其8条双链DNA,之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了4个子细胞。

检测它们的放射性,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该原始生殖细胞培养期间完成了两次有丝分裂或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过程

B.若进行有丝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的子细胞的比例一定是50%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4N的染色体均为8条

D.若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则4个子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一定都含15N

【答案】5.B

【解析】原始生殖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2次有丝分裂可得到4个子细胞;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1次减数分裂可得到4个子细胞,A正确;第一次有丝分裂,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是15N/14N。

分裂结束后形成2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是15N/14N。

第二次有丝分裂,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其中1个DNA分子为15N/14N,1个DNA分子为14N/14N。

分裂结束后共形成4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含有15N/14N的染色体数为0~8,则4个子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的子细胞的比例是50%或75%或100%,B错误;若进行减数分裂,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是15N/14N。

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形成2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是15N/14N。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每个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是15N/14N,C正确;若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只复制一次,连续分裂两次,形成4个子细胞,每个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是15N/14N,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B。

6.用含3H-TdR(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液培养海拉细胞适当时间,使所有细胞都带标记;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培养适当时间,直至所有细胞都停止分裂;洗去抑制剂,将细胞移至无放射性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并开始计时,定期测量分裂期细胞的放射性,结果如下:

经过4.5小时后第一次测量到有放射性的分裂期细胞,经过5.5小时后第一次测量到有放射性的分裂末期细胞,经过10.5小时后发现有放射性的分裂期细胞开始减少,经过24.5小时后第二次测量到有放射性的分裂期细胞。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是20小时,G1期是8.5小时,S期是6小时,G2期是4.5小时

B.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后,有的细胞有完整的细胞周期,G1期合成DNA聚合酶

C.第二次测量到的有放射性的中期细胞中,半数染色体都带有放射性且缩短到最小程度

D.10.5小时时,细胞内被标记的大分子物质只有DNA,部分细胞有大量TdR进入细胞核

【答案】6.A

【解析】洗去抑制剂,将细胞移至无放射性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并开始计时,经过4.5小时后第一次测量到有放射性的分裂期细胞,说明G2期持续的时间是4.5小时;经过5小时后发现有放射性的分裂期细胞开始减少,说明S是10.5-4.5=6小时,经过24.5小时后第二次测量到有放射性的分裂期细胞,说明细胞周期是24.5-4.5=20小时,G1期是20-6-4.5-1=8.5小时,A正确;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后,将细胞阻断在G1期与S期的交界处或者阻断在S期,因此细胞没有完整的细胞周期,G1期合成DNA聚合酶,B错误;第二次测量到的有放射性的中期细胞,因DNA分子在间期已经完成一次复制,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每个DNA分子有一条链含有3H-TdR,因此每条染色体都带有放射性,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所以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C错误;3H-TdR(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是DNA复制的原料,而DNA复制发生在S期,因此10.5小时时,细胞内被标记的大分子物质只有DNA,此时细胞处于末期,且处于无放射性的完全培养液中,所以不会出现“部分细胞有大量TdR进入细胞核”的现象,D错误。

7.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两端的一段非编码DNA重复序列。

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端粒就会缩短一定长度,最终会导致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而端粒长度的维持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端粒中“TTAGGG”重复序列有利于保护正常基因序列

B.端粒酶可以连接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C.端粒酶以DNA序列为模板不断延长端粒DNA序列

D.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较强

【答案】7.C

【解析】A、端粒中“TTAGGG”重复序列位于染色体末端,如果丢掉一部分端粒酶可以再合成,故端粒中“TTAGGG”重复序列有利于保护正常基因序列,A正确;

BC、由图可知端粒酶由RNA组成,应该是以RNA为模板来合成DNA,从而不断延长DNA序列,B正确,C错误;

D、恶性肿瘤细胞而是不受机体控制的无限增殖的细胞,据题意可知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较强,D正确。

故选C。

8.研究表明某些肿瘤细胞中MDR基因高度表达后,会使这些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性增强。

MDR(多耐药基因1)表达产物是P-糖蛋白(P-gp),该蛋白有ATP依赖性跨膜转运活性,可将药物转运至细胞外,使细胞获得耐药性。

而P-gp转运蛋白低水平表达的癌细胞内,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明显升高结合上述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gp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P-gp转运蛋白可将各种化疗药物转运出癌细胞

C.化疗药物可提高P-gp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比例

D.提高癌细胞P-gp转运蛋白的活性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答案】8.C

【解析】由题意可知,P-gp转运蛋白转运化疗药药物要消耗能量,不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P-gp转运蛋白主要影响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B错误;化疗药物会对癌细胞起到选择作用,P-gp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的抗药性强,生存下来的比例高,C正确;提高癌细胞P-gp转运蛋白的活性即提高了癌细胞的抗药性,不利于癌症的治疗,D错误

9.图1为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细胞周期中RNA相对含量的变化。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两基因发生转录时,模板链都与DNA聚合酶发生结合

B.图2中出现两个高峰主要是因为转运氨基酸的RNA增多

C.图2中分裂期RNA含量低,原因之一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化

D.图1中的核孔是细胞中各种大分子进出以及信息交流的通道

【答案】9.C

【解析】A.图中两基因发生转录时,模板链都与RNA聚合酶发生结合,A错误。

B.图2中出现两个高峰主要是因为转录形成的RNA增多,B错误。

C.据分析,图2中分裂期RNA含量低,原因之一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化,C正确。

D.核孔是大分子选择性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而不是各种生物大分子,D错误。

10.下图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段中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量明显增加

B.BC段中DNA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

C.CD段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

D.EF段中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始终相等

【答案】10.D

【解析】AB段表示G1期,此时细胞中正在大量合成蛋白质,为S期做准备,A正确;BC段表示S期,此时DNA正在进行复制,其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改变,B正确;CD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CD段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C正确;EF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其中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D错误。

11.让人的一个精原细胞在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精原细胞,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减数分裂形成8个精细胞(无交叉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内放射性同位素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间期

B.在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精原细胞的全部染色体中,都具有放射性

C.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4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全部染色体中,一半具有放射性

D.减数第二次分裂最终形成的8个精细胞的全部染色体中,一半具有放射性

【答案】11.C

【解析】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和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等为原料,合成子代DNA分子,在该时期细胞内放射性同位素迅速升高,A正确;染色体复制完成后,一条染色体包括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中DNA分子均是只有1条链被3H标记。

故细胞分裂的2个精原细胞的全部染色体都具有放射性,B正确;将有丝分裂形成的精原细胞放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减数分裂减数,在减数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

染色体复制完成后,一条染色体包括两条染色单体,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中的DNA分子有1条链被3H标记,1条链未被3H标记,另一条染色单体中的DNA分子的2条链均未被3H标记。

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但着丝点未分裂,染色单体未分开,故形成的4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全部染色体都具有放射性,C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故最终形成的8个精细胞的全部染色体中,一半具有放射性,D正确。

故选C。

1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突变基因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传递给后代的机会是相等的

B.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DNA数目与有丝分裂中期DNA数目相同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

D.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都为23条

【答案】12.C

【解析】突变基因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传递给后代的机会是不相等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突变传递给后代的可能性大,A错误;人体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有46个DNA分子,而有丝分裂中期的则有92个DNA分子,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C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但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为46条,D错误。

13.下面的图1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的行为示意图,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图2是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部分时期)。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依据细胞与染色体形态可判断甲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图1中乙细胞内染色体组的个数是丙细胞的2倍

C.图2处于曲线de段的细胞在细胞中央会出现许多高尔基体

D.图2可表示丙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答案】13.C

【解析】图甲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割,可判断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图1中乙细胞内含2个染色体组的个数是丙细胞含1个染色体组的2倍,B正确;图2处于曲线de段的细胞为有丝分裂末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动物细胞在末期不会形成细胞板,在细胞中央不会出现许多高尔基体,C错误;图二可表示有丝分裂(乙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丙细胞)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D正确。

故选C。

14.有关植物愈伤组织培养增殖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处于间期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至第二次分裂中期,每个DNA分子中均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

B.间期某染色体的1个DNA分子发生突变,则该细胞产生的2个子细胞均含有该异常DNA

C.使用秋水仙素使得细胞周期被阻断,原因是在秋水仙素间期抑制了纺锤体形成

D.愈伤组织细胞不断增殖使得细胞数目增多,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14.B

【解析】将处于间期的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S期利用该核苷酸进行DNA分子复制,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所以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都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3H,另一条链没有放射性3H;第二次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每个DNA分子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均含有放射性3H,其中一个DNA分子含有一条标记链,另一个DNA分子含有两条标记链,有丝分裂中期时,形成的这两个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中,即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错误;若间期某染色体的1个DNA分子发生突变,则以该DNA分子为模板复制形成的两个子代DNA的碱基序列均与未突变前不同,这两个DNA分子在有丝分裂的后期要分别移向两个子细胞,故该细胞产生的2个子细胞均含有该异常DNA,B正确;秋水仙素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后期分开的姐妹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得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C错误;愈伤组织细胞不断增殖使得细胞数目增多,该过程并没有形成个体,故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B。

1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是人体9号染色体上的ABL基因片段与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片段发生易位后,重新形成了BCR-ABL融合基因所致。

已知ABL基因控制合成的abl蛋白能促进基因转录,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abl蛋白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发挥作用,能促进RNA的合成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基因缺失导致的,该病患者粒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C.该病患者异常的粒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第9号和22号染色体均异常

D.该病患者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正常的,表现正常的双亲可能会生出患该病的子女

【答案】15.B

【解析】根据ABL基因控制合成的abl蛋白能促进基因转录,可知abl蛋白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发挥作用(分裂期由于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故分裂期不易解旋,不能转录),能促进RNA的合成,A正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于人体9号染色体上的ABL基因片段与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片段发生易位后,重新形成了BCR-ABL融合基因导致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根据分析可知,该病的形成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故患者异常的粒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但第9号和22号染色体均异常,C正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若患者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中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没有发生基因片段的易位,则该病患者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正常的,同理,表现正常的双亲所生子女中若9号染色体上的ABL基因片段与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片段发生易位重新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则可能患病,D正确。

故选B。

16.下列关于细胞的组成成分、结构、代谢及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硝化细菌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②核糖体、核酸和ATP都含有C、H、O、N、P这五种元素③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④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⑤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⑥强光下,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⑦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癌变、凋亡、坏死都属于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A.2项B.3项C.4项D.5项

【答案】16.A

【解析】硝化细菌无线粒体,只能有催化有氧呼吸的酶就可以进行有氧呼吸,①错误;核糖体、核酸和ATP都含有C、H、O、N、P这五种元素,②正确;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没有[H]的积累,③错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是物质,不是能量,④错误;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合成场所一定是核糖体,⑤错误;强光下,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⑥正确;细胞坏死不属于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⑦错误;故②⑥正确,故选A。

17.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部分生命历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b→c过程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B.细胞e、f的遗传物质相同,mRNA的种类也相同

C.b→c、a→g过程中发生的变异都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图中h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答案】17.C

【解析】b→c过程为有丝分裂,不会发生交叉互换,A错误;细胞e、f都是由同一个细胞细胞a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b分化而来,所以遗传物质相同,但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B错误;b→c、a→g过程中发生的可遗传变异,都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根据g图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情况分析可知,细胞h为次级卵母细胞,D错误;

答案选C。

18.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细胞生长,其表面积增大,导致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升高

②细胞衰老,呼吸速率减慢;细胞分化,基因不变 

③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坏死,膜通透性降低

④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

⑤抑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进程;细胞癌变,膜黏着性增强,代谢增强

⑥细菌在无丝分裂过程中需进行DNA复制

A.①②④B.②③④⑥C.①③⑤D.②④

【答案】18.D

【解析】随着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时,细胞表面积/体积减小,相对表面积减少,导致物质运输速率下降,①错误;细胞衰老,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

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不同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基因不变,②正确;凋亡的细胞不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

坏死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③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性结束生命的过程,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④正确;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细胞癌变,糖蛋白含量减少,膜黏着性降低,⑤错误;细菌的繁殖方式为二分裂,⑥错误。

综上所述,②④的叙述正确,①③⑤⑥的叙述错误,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9.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数字表示细胞,字母表示生理现象,细胞⑧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⑨可以无限增殖,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c过程表示细胞分化,④⑤⑥⑦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差异是由于细胞所携带的基因不同

B.d、e过程分别表示细胞衰老和癌变现象,其中d过程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C.a、b、c、d、e过程均与基因有关,即受基因控制,都能发生转录和翻译

D.f过程中有新的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答案】19.A

【解析】图中a、b为细胞分裂,c为细胞分化,d为细胞衰老,e为细胞癌变,f为细胞凋亡。

c过程表示细胞分化,携带相同基因的细胞,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导致④⑤⑥⑦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差异,A错误;d、e过程分别表示细胞衰老和癌变现象,其中d过程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细胞癌变过程会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