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81763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docx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docx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

唐山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文班政治试卷

命题人:

李颖

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

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共90分)

一.选择题(共90小题,每小题1分,计9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

我们学习“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

C.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

2.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人们都说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而信心是一种气质,需要文化的力量来浸润。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  )

A.描绘宏伟蓝图来实现

B.在一定条件下,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来实现的

C.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来实现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的

3.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迫使韩国政府重新思考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点,确立了“文化立国”的发展方针。

从国际经验和实践来看,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就业都有着促进作用。

在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下的今天,中国经济同样面临着转型。

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决定作用

④我国应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将于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举办。

在筹备世博会的过程中,我国公民努力培养自身的人文意识、环境意识、科技意识、法制意识、礼仪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这说明(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5.创意产业是文化与经济全面融合的产物,知识经济出现以后,文化和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

文化的力量总是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孕育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

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总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6.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

这说明(  )

A.一定的经济是一定文化的反映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D.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7.“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我们要通过“阳光工程”“读书月”等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社会”,切切实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

实施上述活动的原因是(  )

①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不仅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而且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一定的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有重大影响,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不仅给老、少、边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使参加志愿者行动的青年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改造,学到了在大学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8.参加志愿者行动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

①与人类社会俱来的

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

③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自《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它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说明(  )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产生影响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通过社会实践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10.目前,文化部有关负责人披露,中国文化贸易存在着10:

1的严重逆差,面对欧美国家甚至达100:

1以上。

这说明(  )

①我国的国际贸易存在巨额逆差

②我国的文化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④我国“走出去”的条件还不成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

11.近年来,韩国影视剧在亚洲的流行,极大地促进了韩国服饰、化妆品、手机、仪器和旅游产品的出口。

这表明(  )

A.韩国文化适合亚洲各国人民的需要

B.文化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

C.物质需要是由文化需要决定的

D.文化是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2.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特别是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地掀起一股“汉语热”。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4000万非母语汉语学习者,25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其中美国就有800所,韩日两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已经把汉语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

这表明(  )

A.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

B.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上升

C.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D.文化竞争力的高低是衡量国家实力的最重要因素

13.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

这说明了(  )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14.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表明(  )

A.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15.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村民走进文化广场,无形中精神上得到了愉悦,修养水平得到了提高。

人们不禁称赞,文化广场真是好去处。

这说明(  )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

D.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16.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中的许多思想和精神至今仍然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这说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深远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17.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

这说明(  )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18.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马克思曾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面对危机,人的清醒与抉择、智慧与果断,往往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

如何战胜这场国际金融危机?

人才,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和信心所在。

经济寒流正是我们提升“人才蓄水位”的大好时机。

为此,我们必须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文化品位。

因为这样可以(  )

A不断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B.直接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9.不管影响人格形成的要素有多少,文化要素的巨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塑造现代人格,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作用,丰富、充实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培养人的独立意识,改进人的思维方式,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促进人格向现代化发展。

这表明(  )

①先进文化在塑造人格中起着重要作用

②先进文化促进人格的现代化

③先进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先进文化能够决定人的性格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义勇军进行曲》——从中国人心底涌出的中华之歌,是一首熔铸了磨难与奋进,升华出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歌。

经历了70年的风雨沧桑,这首歌一直在中国人心中回旋。

它融入了人们的血脉,化为中华民族的魂魄。

只要奏响这首歌,我们就热血沸腾。

这说明(  )

A.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的特点不同

B.国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在国歌的激励下,我们就能得到全面发展

D.优秀的文化作品总是能够给人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21.在我国,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

这些传统节日(  )

①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展示

②对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重要作用

④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③④

22.2010年10月7日,在庆祝中意建交40周年和“中国文化年”开幕音乐会上,“东西方在歌剧中相遇”是第一个节目。

京剧与西方歌剧咏叹调的选粹“联袂登场”。

中国三位著名京剧演员和三位优秀歌剧演员分别以风格迥异的精彩演唱,以及对照鲜明的服饰与化妆,为全场观众演绎了一场中西文化合璧的精品节目,获得观众经久的掌声。

这表明(  )

①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意文化已经消除了差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3.中华民族是一个敬尚祖宗的民族,国人中不乏珍视古人遗存者。

之所以要珍视古人遗存,是因为(  )

A.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

C.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D.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唯一表现

24.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

①民族文化高于世界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根本不同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5.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是要求在文化交流中做到(  )

①尊重差异②理解个性

③和睦相处④不分你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6.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偏见,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

这启示我们(  )

①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必须承认各国文化有优劣之分

④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7.索马里半岛及其以南的东非沿海一带,自古就是商业繁荣的地区,公元前后,该地就曾出现一批极富活力的商业城市。

8~9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东非。

10世纪,非洲内陆班图人的迁徙浪潮波及东非。

在这两大历史因素的交互影响下,索马里及东非沿海一带的文明进一步发展。

诸商业城邦从内陆收购象牙、黄金输往海外,又从东方输入丝绸和瓷器等物品,转销内陆。

考古学证明了中国瓷器的输入数量十分巨大,深深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

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②商人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④文化传播的途径就是指商人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

A.②③B.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28.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奏响了跨世纪宏伟乐章的主旋律,网络传播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的一次空前的革命。

这意味着(  )

A.新的传媒出现,旧的传媒消失

B.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C.各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

D.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9.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中国民族音乐,让西方人如痴如醉。

中国独具特色的京剧,也使许多西方人为之倾倒。

这说明(  )

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世界文化具有统一性

C.在文学艺术上,往往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

D.在文学艺术上,往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30.一年一度秋风尽,又到中秋佳节时。

每逢此刻,无论是天南海北,相聚与别离,把酒望月,皎洁的月光无不牵起世人无尽的遐想,浓浓的乡思。

甜美的月饼不仅能带来片刻的唇齿快意,也是一盏回味悠长的文化清茶。

这说明(  )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每个人都不能回避传统文化的影响

C.传统文化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D.庆祝民族节日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31.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

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织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世界各国。

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这说明(  )

A.商人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D.外出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32.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起源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屈原,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吃粽子、赛龙舟。

这说明(  )

①传统习俗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

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习俗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A.①②   B.②④C.①③D.②③

33.记者在山东农村采访时发现,开遍万村千乡的农村超市在为农民购买合格日用消费品提供便利的同时,还从诸多方面改变了农民过春节的习俗。

以前农民每到春节都要大量准备年货,但是现在,由于超市开进乡村,农村购物与城市一样方便,不少农民春节不再大量准备年货,只是略微备点,够几天吃用的就行。

这说明(  )

A.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习俗能够与时俱进

C.传统习俗经常变化

D.传统习俗不可捉摸

34.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

从江苏省镇江市入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宋元粮仓遗址被毁,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被拆,近来一些地方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拆毁的痛心事件。

毁坏文物的现象令人痛心,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

④现阶段继承传统文化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35.下列对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

A.应该完全继承并发展

B.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应该先继承后发展

D.应该先发展后继承

36.清明节是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节日。

至唐宋时期开始形成踏青、扫墓等风俗,成为民间重要的祭祖日。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曾经简单粗暴地将扫墓、祭祖当成封建迷信活动加以禁止。

改革开放以后,清明节又重新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或者扫墓、祭祖,寄托对祖先的哀思;或者踏青、植树,享受初春的美好时光;或者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这说明(  )

A.扫墓、祭祖属于封建迷信活动,应加以禁止

B.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是对的,应积极提倡

C.把握正确的判别标准,是有效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本依据

D.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7.对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思想运动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教育方式的变革

38.关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教育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D.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39.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赏月、祭月、吃月饼,古风延续至今,一直是中秋节的主题。

这体现了(  )

A.传统文化的内涵不会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基本克服

C.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40.把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

①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爱国热情

②目的是保护传统文化,增进民族情感和凝聚力

③主要是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消除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1.世界电影艺术已经走过百余年,它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视听效果吸引了无数观众,创造了自己的辉煌。

如今的世界电影,以宏片巨制、双超大银幕电影、立体电影、环幕电影、球幕电影、动感电影等高新技术,创造着巨大的文化反响。

从电影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  )

A.文化传播B.文化交流C.文化继承D.文化创新

4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作的动力与灵感来自社会实践

③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

④社会实践要为文化创作的成果服务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3.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  )

A.文化创作者的大脑

B.文化创作者的判断思维

C.客观事物本身

D.社会实践

44.年画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它始于汉代民间在门上所贴的“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

年画多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为题材,表达驱邪纳祥、祈福禳灾的美好愿望。

天津的杨柳青、开封朱仙镇、苏州桃花坞的年画极负盛名。

绵延至今,民间在门上贴年画仍是中国春节的明显标志。

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年画题材狭窄,工艺落后,节令性强,因此仅能一息尚存,始终不能兴盛为产业。

由此可见(  )

A.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45.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  )

①取其精华②去其糟粕③批判继承④古为今用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6.“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因此,文化发展要永无止境地创新。

要进行文化创新,就必须(  )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体现时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7.当前,国际文化竞争日趋激烈,以变革创新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一种普遍意识和时代潮流。

这是因为创新(  )

①是一种超越,是一种变化

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③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④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8.创新将显示出不同国家、民族文化自我更新的活力和艺术家个体的才能,这表明文化创新(  )

A.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

B.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是为了实现民族文化的自我超越和进步

49.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外戏曲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在所难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  )

A.永葆文化的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需要体现文化的民族特色

B.外来文化不能为本民族的社会实践服务

C.只要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就能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D.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代表,凝聚了人类文化的精粹

50.文艺工作者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

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文化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事,与一般群众无关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51.在文化创新方面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这就要反对(  )

①守旧主义

②封闭主义

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④现实主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2.“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共同点在于(  )

A.前者拒绝创新,后者拒绝交流

B.前者拒绝交流,后者拒绝创新

C.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53.“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错误,这是因为(  )

A.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C.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54.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着辉煌的文化发展历程。

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

③秦的统一促进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

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的“强势文化”

⑤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高度发展期,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55.有一首歌唱道:

“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它。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

关于汉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是中华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它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④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6.从远古到近代,从昆曲到京剧,从吟诵《论语》到热唱《我和你》,从“四大发明”到“辉煌时代”……凸显“中国元素”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①源远流长②博大精深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④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7.中国有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

这主要说明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B.具有包容性C.具有民族性D.具有地域性

58.“槑”(音同梅),部首:

木,基本字义:

同“梅”。

单看“槑”的解释跟“呆”可谓是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儿,可在新新人类的眼里,它们愣是被拉到同一个屋檐下,成了一家人。

仅仅因为这个“槑”字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天真,很傻,傻到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