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课内文言100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6755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课内文言10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课内文言10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课内文言10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课内文言10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课内文言10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课内文言100题.docx

《高三课内文言10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课内文言100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课内文言100题.docx

高三课内文言100题

2014年高考备考:

高中课内文言文自主复习检测100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未云何龙     B.不霁何虹     C.朝歌夜弦   D.族秦者,秦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卒莫消长也(最后、最终,副词)    

B.猛将必发于卒伍(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

C.公子季友卒   (死,动词)         

D.军旅卒发   (终于,副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乌鹊南飞  C.顺流而东也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使不下漏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C.不知东方之既白   D.羽化而登仙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余稍为修葺(维修)                         B.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仰望)

C.迨诸父异爨(迨:

及、等到。

)                 D.客逾庖而宴   (厨房)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久不见若影   (你的。

)                 B.凭几学书   (书籍)

C.令人长号不自禁 (忍住,自控)          D.余扃牖而居 (关闭窗户)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安放)          B.内外多置小门墙(设置)

C.沛公则置车骑  (放弃、丢下)            D.遂置姜氏于城颍 (释放)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久假而不归 (回来)                 B.臣请完璧归赵(归还)

C.田园将芜胡不归(回去、归隐)        D.五年,吾妻来归(旧时女子出嫁称为“归”)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先前)          B.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指发生在事情之前)

C.先妣抚之甚(去世的,形容词)         D.行莫丑于辱先(先世;祖先)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日过午已昏   (偏过)                 B.大母过余   (看望)

C.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超出)     D.求,无乃尔是过与   (过错)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木兰当户织   (面对着)                 B.以当南日   (挡住)

C.他日汝当用之   (应当)                 D.臣知欺大王罪当诛   (应当)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垣墙周庭     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乳二世   D.执此以朝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使不上漏     B.东犬西吠       C.借书满架   D.小鸟时来啄食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 吾尝终日而思矣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D.蟹六跪而二螯 / 永州之地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先妣抚之甚厚 /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C.儿之成,则可待乎?

 /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宋何罪之有?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轩东故尝为厨 / 可以为师   

B.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C.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17.下列各句中与“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安在其不辱也?

      B. 是以见放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D.客有吹洞箫者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意映卿卿如晤(如晤:

如同当面相见)      B. 虽不谓吾言为是(是:

合理,对)

C.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双栖:

比喻夫妻同居) D.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告:

告诉)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终于,副词)      B. 旦日飨士卒(兵,名词)

C.鲁肃闻刘表卒(死,动词)             D.五万兵难卒合 (最终,副词)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身体,名词) B. 且以汝之有身也(身孕,名词)

C.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生命,性命,名词) D.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亲自,副词)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侠以武犯禁 (禁令,名词)          B.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经受,动词)

C.重刑罚以禁之(禁条,名词)         D.入国问禁 (禁忌,名词)

2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B. 瓜分之日可以死  

C.汝幸而偶我  D.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B.吾亦望其言是实 / 今则又望其真有

C.汝其勿悲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所以遣将守关者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25.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翻译:

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

B.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翻译:

人民的灾难使我和自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太上老君那样忘情。

C.嗟夫!

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翻译:

唉!

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短短的毛笔来形容的。

D.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

翻译:

(写信的)方巾短而(我的)衷情长,(还)未(写)完的,还有万万千千,你可以想象到我的万千衷情。

2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             

B. 垂天之云(通“陲”,边际)

C.朝菌不知晦朔(晦:

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朔:

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舒适)

2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         B. 腹犹果然    C.三餐而反         D.此小大之辩也

2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小知不及大知         B. 而征一国者  C.而御六气之辩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这样)        B. 众人匹之(多数人,大家。

C.腹犹果然(充实之状。

)               D.之二虫又何知(泛称动物。

3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动词,理会)     B.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动词,安放)

C.郑人有且置履者   (动词,购置)        D.置园邑三百家(动词,设置,建立)

31.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奚以知其然也?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C.彼且奚适也   D.之二虫又何知

32.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翱翔蓬蒿之间            B.众人匹之     C.莫之夭阏者        D.以游无穷者

3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翻译:

哪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B.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翻译:

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品德可使一国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就像斥鴳一样所见甚小啊。

C.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翻译:

至于那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厌恶什么呢?

D.故曰:

圣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翻译:

所以说:

修养极高的人能忘掉自我,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神人无意于求功,修养最高的人无意于求取名声。

34.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35.下列句子中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谋动干戈于邦内。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6.下列句子中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项是(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西。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过:

过错)            B.是社稷之臣也(社稷:

国家)

C.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就:

居,充任。

)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危:

摇晃,站不稳)

38.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有国有家者    D.或百步而后止

39.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衣帛食肉         C.然而不王者    D.王无罪岁

4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B.危而不持/固而近于费

C.请以战喻/申之以孝悌之义                      D.斧斤以时入山林/以五十步笑百步

41.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

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

B.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

能展现自己的才能,就去任职;否则就不要去。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翻译:

看到瞎子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搀扶,还要那辅助的人干什么呢?

D.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

做到这样了,远方的人还是不归服,就加强文化教育,修治仁义礼乐来使他们归顺,他们已经归附了,就使他们安居下去。

42.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金就砺则利    D.蟹六跪而二螯

4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44.下列句子中虚词“而”字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    ⑤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⑧蟹六跪而二螯

A.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B.①⑤/②/③⑧/④/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⑤/②④/③/⑥⑧/⑦

45.下列句子中虚词“焉”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风雨兴焉(代词,那里)                   B.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哪里)      D.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

46.下列句子中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47.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善假于物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8.找出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句(     )

A.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B.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C.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D.刘备天下枭雄

49.找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赢粮而景从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D.百有余年矣

50.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于是六国之士                        D.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51.下列句子中,“兵”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陈利兵而谁何            B.赵奢之朋制其兵   C.收天下之兵              D.斩木为兵

52.下列句子中,没有名词作状语用法的一项是(     )

A.会盟而谋弱秦         B.席卷、包举、囊括 C.天下云合而响应       D.赢粮而景从

5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追亡逐北  B.却匈奴七百余里  C.序八州而朝同列  D.外连衡而斗诸侯

5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B.会盟而谋弱秦      C.以弱天下之民      D.以愚黔首

55.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B.赵奢之朋制其兵      C.商君佐之         D.聚之咸阳

56.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B.蹑足行伍之间    C.为天下笑         D.身死人手

57.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外连衡而斗诸侯  

译文:

对外采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各国自相争斗。

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 

译文:

秦国没有耗费一支箭,一个箭头,天下诸侯已经困厄不堪。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译文:

秦国有富余的力量控制并利用他们的弱点,追逐逃走的败兵,杀得他们伏尸百万。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译文:

然后踏着华山作为城墙,因为黄河是护城河,依靠亿丈高的华山,面对深不可测的护城河,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

58.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A.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          今之众人(许多人)

B.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原因)      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C.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              无贵无贱(无论,不分)

D.余嘉其能行古道(古人从师的风尚)    吾从而师之(接着,然后)

59.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

A.吾从而师之(省略句)                 B.不拘于时(被动句)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定语后置)

60.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D.师不必贤于弟子

61.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原本)

B.彼童子之师(那些)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C.余嘉其能行古道(称赞)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记)

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士大夫之族(类、辈)

62.选出加点“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人非生而知之者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作《师说》以贻之

63.选出加点“其”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其皆出于此乎      B.其出人也远矣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吾未见其明也

64.选出加点“则”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

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十分羞耻,以职位高的人为老师,就又感到近于谄媚了。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文:

现在君子的见识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大概也是值得奇怪的吧?

D.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译文:

爱好古文,普遍地学习了六经的经文及其传文,不受当时风俗的约束影响,向我学习。

6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召而数之(责备)             B.而君反以罪臣(归罪,治罪)

C.避贤者之路(避开、闪开)         D.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感谢)

6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臣请改道而行        B.仓库少内      C.陂池之鱼         D.属托不行

6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前臣之治东阿也(前,在过去,名词作状语)

B.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死,为之而死,为动用法)

C.而君反以罪臣(罪,治罪,名词作动词)

D.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利,得利,形容词作动词)

69.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⑴臣请死之         景公许之  ⑵景公迎而贺之     今子治而乱

A.两个“之”相同,两个“而”也相同       B.两个“之”不同,两个“而”也不同

C.两个“之”不同,两个“而”相同         D.两个“之”相同,两个“而”不同

70.对下列句子中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将加大诛于子(状语后置)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

C.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判断句)   D.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判断句)

71.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确意思是(       )

①属托不行                ②以利贫民

A.①下属请求的事都不准许            ②把好处让给贫民

B.①上级嘱咐的事都不去做            ②以此使得贫民获利

C.①不听从私人请求和托付            ②用来使贫民受利

D.①不接受亲属委托的事情            ②认为这对贫民有利

72.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确意思是(       )

①并曾赋敛               ②便事左右

A.①并且乘机增加赋税                ②用花言巧语和钱财讨好您的亲信

B.①加倍增收赋税                    ②随意送给您的侍从

C.①会同官吏一起搜刮                ②随便赏给自己的部下

D.①上下串通一起搜刮                ②就让部下得到好处

7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斯:

这             

B.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克:

能够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行路:

在路上行走   

D.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黜:

排斥、斥退

7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固:

使……稳固。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伐:

残害。

C.而况于明哲乎               明哲:

明达的人。

D.人君当神器之重          神器之重:

任务繁重。

7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必竭诚以待下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C.人君当神器之重      吾恐季孙之忧        

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7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C.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77.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②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③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④塞源而欲流长也

A.两个“虽”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B.两个“虽”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C.两个“虽”字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