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及治疗.docx
《小儿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及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及治疗.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儿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及治疗
小儿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及治疗
近年来随着小儿电生理学的开展、介入治疗的增加及对小儿心律失常诊断水平的提高,小儿心律失常的发现率及发病率均较前升高。
本文主要就小儿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与诊治进行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在小儿快速心律失常中常见,多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突然发作、突然终止。
发作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如发作>24h,易合并心力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
婴儿可表现为拒食、气促、不安、多汗、苍白等。
儿童可表现为头晕、心慌、心悸、心前区不适等。
发作时心率突然增快,心率160~300次/min,快而整齐,心电图QRS波时限正常,伴逆传型房室折返、室内差异性传导、原有束支阻滞时可增宽。
QRS波后可见逆行P′波,或融于QRS波中。
治疗
刺激迷走神经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可延缓房室传导,从而终止发作。
兴奋迷走神经应在心电图持续监护下进行,可用于症状较轻或无症状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儿。
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可用冰袋或冰水浸湿的毛巾敷脸15~30s。
婴儿亦可用温度计刺激直肠以终止发作。
对于年长儿,可嘱患儿吸气后屏气15~20s。
颈动脉窦按摩不可用于儿童。
药物治疗如刺激迷走神经无法转复心率,可在监测心电图情况下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转复后静脉滴注或口服药物维持疗效。
①普罗帕酮:
每次1mg/k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10mL缓慢静脉推注,如首剂无效,间隔15~20min可予第2剂,总剂量<5mg/kg。
如有效可予4~7μg/(kg?
min)静脉滴注维持。
有传导阻滞及明显心功能不全者禁忌使用。
②腺苷:
三磷腺苷首剂40~50μg/kg,于2s内快速静脉注射,如首剂无效,可隔3~5min加倍递增剂量再次使用,最大剂量不超过250μg/kg。
不宜用于房室阻滞、窦房结功能不全及哮喘患者。
③维拉帕米:
每次0.1mg/kg静脉注射,加入10mL葡萄糖注射液缓慢注射,每次最大剂量不宜超过5mg。
严禁与p受体阻滞剂联用,禁用于并发心力衰竭、低血压、可疑有预激综合征患者。
不宜用于<1岁的婴幼儿。
④洋地黄:
并发心力衰竭者首选洋地黄制剂,首剂用饱和量(0.03~0.04mg/kg)的1/2,6~8h后将余量分2次静脉输注。
禁用于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并发房扑、房颤者。
⑤胺碘酮:
非一线用药,可用于对其他药物转复无效者。
每次2.5~5mg/kg,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注射(30min),无效者可重复使用,最大剂量不超过20mg/kg。
有效者可予10~15mg/(kg?
d)静脉输注维持。
禁用于并发心力衰竭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慎用于长QT综合征患儿。
电学治疗①同步直流电复律: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如心源性休克、并发心力衰竭或宽QRS波无法区别于室性心动过速者,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电能量0.5~1J/kg,如未能复律,可增加电能量重复电复律,不宜>3次。
②心房起搏:
可通过右心房内起搏或食管心房起搏终止发作。
射频消融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者,或反复发作需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的儿童,可行射频消融术。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房扑)是少见的小儿快速心律失常。
当房室传导为1:
1时,心室率可>250次/min,易导致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引起心力衰竭甚至休克。
当房室传导为2:
1或3:
1时,患儿常可耐受。
房扑波频率350~500次/min,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呈波浪状、锯齿状。
治疗
病因治疗对继发于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的房扑,需纠正病因。
药物治疗正常心脏患儿,如无明显症状,以2:
1或3:
1房室传导,心室率<150次/min,可暂不用药。
①地高辛:
可用于正常心脏者、伴心脏病者或房扑持续者,减慢心室率、加强心肌收缩力。
转复后仍需用地高辛维持量,防止复发。
预激综合征并发房扑者禁用。
②其他:
伴心脏病者或房扑持续者,还可选用普萘洛尔、胺碘酮、普罗帕酮等,但效果欠佳。
电学治疗①同步直流电复律:
电能量1~2J/kg,新生儿最大不超过20J,婴幼儿最大不超过50J,儿童不超过100J;电击不宜超过3次。
复律后口服地高辛或奎尼丁维持量6~12个月,防止复发。
电复律不可用于地高辛治疗的患儿,以免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常,需于电复律前1d停用地高辛。
如需行紧急电复律,应提前注射利多卡因1mg/kg后再行电复律。
②心房起搏:
有心房内起搏或食管心房起搏。
抗凝治疗持续存在房扑的患儿,尤其伴心力衰竭者,可长期口服3~5mg/(kg?
d)阿司匹林,定期监测出凝血指标。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房颤)少见于小儿心律失常。
可表现为心悸、胸闷、气急。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脉短绌。
心电图上P波消失,代之以纤细、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400~700次/min,心室率约150次/min。
治疗
病因治疗纠正引起房颤的原发病因。
药物治疗①转复心律:
<48h的新发房颤可用普罗帕酮、奎尼丁、胺碘酮、洋地黄联合p受体阻滞剂等。
胺碘酮既可有效转复其他药物无效的房颤,也可预防电极复律后复发房颤。
上述药物中,奎尼丁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普罗帕酮慎用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功能不全者。
②控制室率:
对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仅需控制室率者,可口服地高辛或美托洛尔等。
电击复律对于症状明显、药物复律无效、房颤伴药物不能控制的较快心室率或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已愈仅遗留房颤、心脏病手术后至少3个月的房颤患者,可予电复律,具体同房扑治疗,如4次电复律无效则停止。
如有效则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抗凝治疗可选用阿司匹林、华法林或肝素。
①阿司匹林:
口服阿司匹林3~5mg/(kg?
d)。
②皮下注射肝素50~100U/(、kg?
次),2次/d,共7d。
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为小儿常见的异位性心律失常之一,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前二者合称为室上性)、室性及窦性,其中以室性最为多见。
多数患儿无症状,部分患儿诉心前区不适、心悸等。
室性期前收缩时,心电图可见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其前无异位P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其后代偿间歇多为完全性。
当QRS波发生早,落于前一个心搏的T波上时,称之为RonT现象。
RonT现象易引起连续的室性期前收缩,甚至出现短阵室速或室颤。
房性期前收缩可见提前出线的房性异位P′波,形态异于窦性P波,P′R间期正常,其后代偿间歇多为不完全性。
交界性期前收缩呈现提前出现的QRS波,与窦性QRS波形态一致,逆行P波可见于QRS波之前、之后或未见,其后代偿间歇多完全。
治疗
目前认为,当期前收缩>10次/rain,或出现成对、联律、呈并行心律的期前收缩或发生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基础时,可给予治疗。
对于多源性、RonT、连发短阵室速的期前收缩,或并发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长QT综合征者,需立即给药。
①普罗帕酮:
为一线用药,适用于心功能正常者,治疗量每次5~7mg/kg,每6~8h口服1次,如有效可改为维持量2~3mg(kg?
d)。
②胺碘酮:
适用于心功能不全、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或血流动力学障碍患儿,15―20m∥(kg?
d),分3次口服,1~3周后改为3~5m∥(k?
d),每周服5d。
避免用于长QT综合征患儿。
③普萘洛尔:
可用于运动诱发者或窦性心动过速伴发者,0.5~2mg/(kg?
次),分3次口服。
必要时可静脉注射,剂量0.05~0.2m∥(kg?
次)(最大量3m∥次)。
④苯妥英钠:
为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的首选治疗。
在紧急情况时可2~4m∥(kg?
次),缓慢静脉注射,待病情稳定后可予口服2~5m∥(kg?
次),3次/d。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
PVT是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可引起心室颤动、心脏性猝死,近年来小儿PVT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PVT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死等)、药物中毒、抗心律失常药作用、电解质紊乱、手术刺激、长QT综合征并发尖端扭转型室速等。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病因未明,约占阵发性心动过速的10%~15%。
PVT可表现为心慌、心悸、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严重者可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心电图可见>3次的室性早搏,ORS波宽大畸形,心室率150。
250次/min:
可见窦性P波,与QRS波分离,心室率快于心房率;可见室性融合波或心室夺获。
治疗
纠正病因纠正引起室速的伴随因素,如缺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
药物治疗无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可选用药物复律。
①利多卡因:
首选,1~2mg/kg加入5%~10%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如无效可10~15rain后重复使用,总剂量不超过5m∥kg。
如有效可予20~50μg∥(kg?
min)静脉滴注维持。
②普罗帕酮:
1~2m∥kg加入5%.10%葡萄糖液10mL缓慢静脉推注,如无效可隔15~20min重复使用,一般不超过3次。
如有效可予5m∥(kg?
次),每6.8h口服1次维持。
③胺碘酮:
可用于利多卡因无效者,2.5―5m∥kg,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注射,无效者可重复使用,最大剂量不超过20mg/kg。
有效者可予10~15m∥(k?
d)静脉输注维持。
慎用于长QT综合征患儿。
④维拉帕米:
仅用于左室间隔来源特发性室速,每次0.1~0.2m∥b,加入10mL葡萄糖注射液缓慢注射,每次最大剂量不宜超过5mg,如无效可隔20min重复,不超过3次。
见效后予3~5m∥(kg?
d)口服维持,每8h1次。
禁用于并发心力衰竭、低血压、可疑有预激综合征患者。
不宜用于<1岁的婴幼儿。
同步直流电复律对于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儿,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电能量为2J/kg,一般婴儿电能量为25J,儿童为50J。
如无效可每隔2~3rain重复,不超过3次。
禁用于洋地黄中毒者。
射频消融术可用于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儿、发作>2次者、药物无效者。
植入性复律除颤器(ICD)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无法行射频消融术的年长患儿可考虑ICD。
尖端扭转型室速
尖端扭转型室速是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可导致晕厥、抽搐甚至猝死。
其发作时心电图示宽大QRS波,形态多变,QRS波群尖端围绕基线扭转。
发作间期QT间期延长。
治疗
药物治疗①硫酸镁:
为一线药物,无论血镁如何,均需静脉注射硫酸镁。
②补钾:
除非合并高血钾,都应补钾至4.5~5mmol/L。
③利多卡因:
同前述。
④异丙肾上腺素:
如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作系心动过缓或间歇依赖性,可予异丙肾上腺素1~4μg/min或0.05~0.5μg/(kg?
min)静脉滴注。
同步直流电复律病情重尤其合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者直接予同步直流电复律,电能量为2J/kg,无效者隔2~3min重复使用,不超过3次。
禁用于洋地黄中毒者。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室失去泵血功能,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属于濒死心电图。
室扑时心电图QRS波与T波相连、无法识别,呈连续、匀齐的正弦曲线,频率180~250次/min,可为持续发作,或转为室速、室颤。
室颤时心电图QRS~T波群消失,呈不规则、电压不等、形态不一的颤动波,频率300~500次/min。
治疗
一般措施迅速行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
电学治疗①电除颤:
予直流非同步电除颤,电能量2J/kg,如无效可递增至4J/kg。
对于心电图提示为室扑或心室纤颤者,先予利多卡因1~2mg/kg,加人5%~10%葡萄糖液10~20mL静脉推注,必要时每隔15~20min重复,总剂量不超过5mg/kg;待转复为室颤后予以电除颤。
如心室或心脏停搏,先予肾上腺素0.3~0.5mg/kg稀释后静脉推注,有效后行电除颤。
②起搏:
如药物、电极复律无效,可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或经食管心房或心室起搏。
结语
心律失常为小儿临床常见病之一。
正确的应对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识别并明确诊断心律失常,依病情严重度及时正确处理,选用不同治疗及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选用射频消融术或临时安置起搏器,以减少不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