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少年闰土》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5149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少年闰土》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少年闰土》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少年闰土》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少年闰土》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少年闰土》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少年闰土》精品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少年闰土》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少年闰土》精品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少年闰土》精品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少年闰土》精品教案

第八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两篇精读课文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两篇略读课文组成。

《少年闰土》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出一个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

反映了“我”和闰土儿时短暂而又真诚的友谊,抒发了“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好的故事》是鲁迅第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

写在现实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单惶恐,做了一个梦,通过用一大堆意象来描绘这个梦境,展示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渴望一份安宁,对美好生活的的热爱与追求之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的几件印象深刻的事以及他给“我”的教益,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有的人》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中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人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习作《有你,真好》选取一件或者几件事情具体写出“有你,真好”的理由。

要通过环境或者场面描写烘托出人物“真好”的特点。

《语文园地》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了解好的文章题目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

根据自己喜欢的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话,提高写话的能力。

感受柳公权的书法的特点,并加以练习。

积累鲁迅名言。

2.单元重点:

(1)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的创作年代与现在的学生相差太远,学生无法理解当时人的生活状态,比如《少年闰土》中写“我”不知道天下有许多新鲜事,而闰土却知道,通过资料知道鲁迅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接受私塾的教育,和他一块学习的都是当时富有家庭的子弟。

私塾的学习几乎都是先生讲、学生听背为主,不会去社会实践,联系生活。

知道这些资料,就容易理解了。

(2)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写人的,在写人物时离不开事,写典型的事例可以很好的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因此,最关键的一点是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某一方面思想品质、精神面貌、性格爱好等的典型事例,通过具体描写这一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无论写什么文章,说什么话,事实对于你想说明的道理、想表达的意思来说都是最有说服力的。

在通过事情写一个人时,事例选择得好,富有典型意义,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事例选择得不典型,文章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使人读后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情分析】

经过近六年的努力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上课,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班级中涌现了一批积极分子担任组长,在行为习惯上都成为同学的好榜样,建立起了学习小组。

以组长为首进行交流汇报,展开语文学习,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本组课文所选的课文是“走进鲁迅”,由于鲁迅生活在20世纪初期,离我们的生活比较久远,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一个是语言方面的障碍,还有就是对当时生活方面理解的困难。

【教法建议】

1.朗读、默读并重,提高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会浏览,并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不断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其知识积累。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引导学生辨析比较其感情色彩,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表情朗读、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等,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领悟课文的写法,内化课文的语言。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领学生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服务。

4.本单元习作是一篇典型的通过事情写人的文章,在写时选取一件或者几件事情具体写出“有你,真好”的理由;并要.要通过环境或者场面描写烘托出人物“真好”。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24少年闰土

2

25好的故事

2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

27有的人

1

习作

有你,真好

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2

合计

10

24少年闰土(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会写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的形象(闰土是个有丰富知识、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

3.结合资料,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抓住几件事情,描写一个人物特点的方法。

5.仿照本文的写法,描述自己或同学的的外貌,提高练笔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资料,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几件事情,描写一个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词语。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的形象(闰土是个有丰富知识、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我国有一位大文豪: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鲁迅)

2.出示鲁迅图片。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了解他的为人以及他的作品。

3.板书课题:

少年闰土

二、介绍作者

鲁迅:

(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当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刚揭开序幕,鲁迅就用犀利的杂文和新颖的小说为它呐喊奔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旗手。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代表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胯下郑重拜年收租厨房毡帽怕羞撒下束缚刺猬伶俐逃窜

(重点指导生字“厨、”为翘舌音;“撒、窜”为平舌音;后鼻音“伶”等。

(2)学习多音字:

正(zhēngzhèng)

读句子,找发现。

我们这里冬天气温比较高,不下雪是正常现象。

读一读:

正(zhēng)月里,农村大家除了做好家里的祭祀拜祖活动,还要做好正(zhèng)常的农活,准备春种。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其间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祭祀那中间。

其,那。

本课指西瓜地里。

值年①动词,讲求、重视;②名词,值得注意或推敲的内容;③形容词,对生活等方面的要求高,追求精美。

本课指对祭祀的要求高。

讲究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家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装弶:

即许愿,迷信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许下某种酬谢。

也借指事前答应对方将来给以某种好处。

无穷无尽弶,一种捕捉鸟兽的用具。

装弶,就是把弶装置好,用来捉鸟兽。

许下愿心没有止境,形容数量极多。

穷,尽、完。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

建议用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出一个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

四、学习“会写字”

胯郑拜租厨毡羞撒缚猬伶俐窜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胯、拜、捕、撒、缚、猬、伶、俐”,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厨、毡、羞”半包围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半包围结构的字“厨”,左右结构的字“撒、缚”,上下结构的字“窜”,学生练写。

厨:

半包围结构,里面的“豆”最后一笔是提,“寸”比“豆”稍长。

撒:

三部分都要窄长,中间上边两竖中右竖要长,攵首撇起笔高、横稍靠下。

缚:

纟稍窄、短,甫字稍窄,下边寸字扁宽、横要长、位置靠上、竖钩靠右。

窜:

穴字扁宽、下边撇和点要小,串字两个口要扁、下边口稍宽、中竖要长。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学习课文

1出示闰土外貌的句子: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1)指名读,读后,小组进行讨论:

“你觉得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健康的孩子)

(2)我们这些信息是怎么获得的?

学生认识到:

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的。

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3)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抓住人物的特点)

(4)小练笔,进行仿写:

用一段话描写我班的一同学,字数在100字左右。

然后做猜一猜他描写的是谁的游戏,对作品进行评价。

2.出示刺猹的图片。

①师引述: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做什么呢?

谁能把这幅画的内容续下去?

②请全班的同学看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③小结:

看来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错。

这幅画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呢?

(机智勇敢)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了闰土是一个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15)

 

(16)

 

(17-29)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作者通过几件事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课件页码

一、复习导入

谈话:

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闰土是一位机智勇敢的少年,其实他还有很多特点呢?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品读体会

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

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

2.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

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2)闰土的机智勇敢。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

体会闰土的自由自在

3.研讨表达,体会写法。

师: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个共同的体会:

闰土是个活泼可爱的少年。

除了外貌,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去写闰土的?

请同学们画出有关句子,自己读一读。

引导学生体会是从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去刻画少年闰土的形象的。

学生读所画句子。

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理解:

“啊!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

“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

“他们”指谁?

“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

为什么“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4.小结:

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

5.争辩研读,深入理解课文

作者鲁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活有意思呢?

同学们!

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中“我”的生活?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

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以及鲁迅的作品来谈。

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1)过渡:

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

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2)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3)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三、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2.师:

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是穷苦孩子,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

然而,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时,闰土的巨大变化却让“我”大吃一惊。

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课件出示三十年后闰土的外貌描写,学生读)历尽三十年的沧桑之后,“我们”还是那么亲密无间吗?

如果想知道,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我们将利用阅读课交流读书体会。

四、课堂主旨

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出一个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

反映了“我”和闰土儿时短暂而又真诚的友谊,抒发了“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五、学习写作方法

(一)学一法:

让人物在典型事例中“立”起来

课文为了揭示出少年闰土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作者不但抓住了少年闰土的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动作、语言等外在特点,还选取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等典型事件来写,使人物“立”起来。

1.选择典型事例。

典型事例最能表现人物的特点。

典型事例无大小,关键是看你选的事例能否体现人物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勤于观察,善于捕捉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做到让事实说话,让事例新鲜感人。

2.具体描写人物。

写人物要具体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这样才能使人物栩栩如生,人物的性格特点才会鲜明生动。

(二)举一例:

比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

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

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

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

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直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三)练一练:

通过几件事来展示人物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特点。

示例:

爷爷的“三乐主义”

我的爷爷已经80岁了,他戴着厚厚的近视眼镜,耳朵里常塞着助听器,三年前患了肺癌,但每餐还能吃两碗饭,身体还很硬朗。

爷爷说,这得归功于他的“三乐主义”呢!

你想知道什么是他的“三乐主义”吗?

爷爷的第一乐是“助人为乐”。

爷爷还没有耳聋和患癌症时,邻居们经常找他写信、写对联。

隔壁孙爷爷的女儿在外地工作,每次来了信,爷爷总是很热情地给他讲信上写的事;尽管孙爷爷说话罗哩罗嗦,但爷爷总是耐心地听,不用多少时间回信就写好了。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让我爷爷来写春联,爷爷不管在干什么,便都放下、立刻把对联写好,从来不推托。

人家谢他,他说:

“这是你们看得起我,我感到十分高兴呢!

”现在爷爷患癌症了,耳朵更聋了,人家在跟他说话,也不太听得清了,让他来写信的人少了,但请他写对联的人还是很多。

爷爷的第二乐是“知足常乐”。

妈妈爸爸要上班,爷爷生病时,只有早上,中午,晚上来陪他,但他还是觉得爸爸妈妈很关心他,常常对来看望他的老朋友和医生们乐哈哈地夸奖爸妈:

“哈哈,我生病却是享福呢,看我的儿子媳妇多好!

”爷爷每天要吃20多元钱的药,他常说:

“如果没有共产党,我这条老命早就没了。

”在生活上,爷爷也没高要求。

爸妈每天总给他吃鱼啊,肉啊,就是素菜,也是香菇什么的,但爷爷却常向爸爸要豆腐吃。

还说:

“豆腐便宜,营养好,解放前我还吃不起呢!

”他常对我说解放前他“讨米”下锅、用点灯的油炒冷饭吃的故事,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挑菜吃了。

爷爷的第三乐是“自得其乐”。

爸妈都是老师,没时间陪他说话,但爷爷并不寂寞,不是看书,就是抄古诗,或者左手跟右手下棋。

告诉你,他还编书呢!

虽然他知道他编的书不会出版,但爷爷还是要编。

他退休了还经常和小朋友们玩,给他们讲故事、猜谜语。

孩子们叫他“好爷爷”,爷爷就从兜里掏出好吃的给他们吃,他说:

“跟小朋友们会越玩越年轻呢!

”爷爷的“三乐主义”真正使爷爷得到了快乐,得到了长寿,爸爸说,他也要向爷爷学习,争取长寿呢!

六、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当堂检测(选做)

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选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3)

 

(4)

 

(5)

 

(6)

 

(7)

 

(8)

 

(9)

 

(10)

 

板书设计

怀念瓜地少年

盼望结识原因

紫色圆脸

相见头戴毡帽年少健美

少年闰土颈套项圈

雪地捕鸟

相处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聪明、见多识广、能干

沙地观鱼

相别不肯出门

托人带物想念

课后反思

《少年闰土》一文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教学时我抓住人物描写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比较有效。

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读后,小组进行讨论:

“你觉得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

从“戴小毡帽”中看出他是一个住在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他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但很健康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壮、可爱的农村孩子。

学生认识到:

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的。

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接着我出示两段人物描写,学生非常感兴趣。

然后我再顺势布置作业,用15分钟的时间描写我班的一同学,字数在100字左右,然后做猜一猜他描写的是谁的游戏,对作品进行评价。

这样读写结合,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培养。

                 

课题

少年闰土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胯、拜、厨”等11个生字和“一望无际、祭祀、仿佛”等词语。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写的四件稀奇事,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了解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教学

难点

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熟读课文。

2.重点感悟四件稀奇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了解鲁迅吗?

看过哪些鲁迅写的作品和有关与他的故事。

(生说……)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

【课件出示1:

课题】(板书课题:

少年闰土)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师介绍鲁迅:

【课件出示2】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7~1935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对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代表作有《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

 

导语首先从激发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看过哪些鲁迅写的作品和有关他的故事,既帮助学生积累有关语言材料,又自然地过渡到课文内容中去。

 

新课

教学

(  )分钟

2、初读课文,引导质疑

1.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新词。

抄写出认为最难的生字和新词,说说哪些地方难以理解,哪些需要提醒注意,逐一交流。

在黑板上重点交流一些不常见的字词(视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定):

【课件出示3-6:

词语图片】祭祀忙月秕谷鹁鸪……

2.老师引导:

请大家根据课题、单元的主要目标和课后的习题,以及对课文的印象,确定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

(讨论,谁的问题最有价值?

学生列举,老师归纳出“主问题”:

(1)课文写了哪几件稀奇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2)课文是怎样写闰土的?

(3)根据单元目标,找出课文的几句难理解的句子,采用怎样的方法去理解,含义又是什么?

(4)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师导语:

鲁迅的文章中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字词,文章也比较长,读课文时。

请同学们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例。

3.划分课文层次:

【课件出示7】

全文共19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我”记忆中的闰土勇敢机敏。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写“我”和闰土是主仆,他来“我”家帮忙,所以“我”和他认识了。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

“我”第一次跟闰土见面,他很怕羞,但我们很快就熟识了。

第四部分(第6~18自然段):

写闰土给“我”讲捕鸟,拾贝壳,看瓜,看跳鱼等有趣的生活。

第五部分(第19自然段):

闰土和“我”分别了,友谊也中断了,但“我”很怀念他。

三、小组合作,自主释疑。

重点学习关于闰土的四件稀奇事,品读、感悟。

(1)出示总括的句子。

出示:

【课件8】“啊!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2)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不理解的地方:

稀奇事在课文中是指哪些?

闰土的什么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引入第四段的学习。

师引:

快速读课文第四部分,看看讲了几件事?

(师板书:

雪地捕鸟瓜地刺猹海滩拾贝看跳鱼儿)

说说“稀奇”的意思,对我们来说,什么样的事是稀奇事?

(3)说说你准备怎么学习这几件事?

可以用什么方法学?

(有感情地朗读,边画边读,角色扮演互相说……)(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出示:

【课件9】雪地上捕鸟瓜地里刺猹海滩上拾贝海边看鱼

(4)让学生选择以上学习方法学这四件事。

用上学习记号,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伙伴进行交流。

可以按课文的顺序来学,也可以先挑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先来学。

(选择学习内容)弹性填空:

闰土是一个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