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思品七下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学会沟通和交往 同步练习C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49900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思品七下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学会沟通和交往 同步练习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思品七下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学会沟通和交往 同步练习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思品七下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学会沟通和交往 同步练习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思品七下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学会沟通和交往 同步练习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思品七下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学会沟通和交往 同步练习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思品七下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学会沟通和交往 同步练习C卷.docx

《北师大版思品七下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学会沟通和交往 同步练习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思品七下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学会沟通和交往 同步练习C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思品七下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学会沟通和交往 同步练习C卷.docx

北师大版思品七下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学会沟通和交往同步练习C卷

2019年北师大版思品七下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学会沟通和交往同步练习C卷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2分)

1.(2分)小刚是个调皮鬼。

经常做错事,惹得父母生气,可是他与父母的关系却很融洽。

当别人问他有什么诀窍时,他说:

“我有错会认,挨批评会听,会帮父母做事,还会赞赏父母,父母能不喜欢我吗?

”这告诉我们()

A.父母不是真心批评小刚    

B.只要帮父母做事,就能与他们融洽相处    

C.小事做错没关系    

D.与父母交往要讲艺术,为和谐家庭出力    

2.(2分)(2017八上·柘城期中)《青年参考》曾报道了这样一件事:

女儿上九年级了,有一天放学回家,好端端的牛仔裤膝盖上开了一个洞。

母亲一直没想明白,牛仔裤那么好,为什么非要在膝盖上挖个洞呢?

夜里她就把这个洞给缝上了。

结果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女儿做了一个让妈妈非常吃惊的举动:

当着全家人的面,拿出一把剪刀把那个洞又剪了出来。

晚上。

母亲又把这个洞缝上了。

早晨起来,如同前一天一样,女儿“咔咔”又剪了。

第三天夜里母亲又缝。

第四天女儿又剪。

两人展开拉锯战,持续了一个多星期。

女儿与母亲的“拉锯战”反映了()

A.母亲与女儿之间存在隔阂    

B.母亲思想老化,跟不上形式    

C.部分青少年审美意识差,以丑为美    

D.母亲与女儿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3.(4分)(2017八上·泰兴期末)在我国,孝文化由来已久。

安徽西递慈善堂有一刻于明朝初年的“孝”字,该字上半部分左右两侧分别呈现猴头和慈妇的头像,表达了不孝会由人变猴的意蕴。

据此回答下题

(1)材料说明孝敬父母()

A.只是公民的道德义务

B.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一定要付出代价

D.就是顺从父母的意愿

(2)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们与父母发生了误会和矛盾时,我们应该()

A.不理不睬,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妥协

B.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父母沟通和交流

C.学会忍让,答应父母提出的所有要求

D.敢于抗争,直到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为止

4.(2分)八年级的王伟最近总是闷闷不乐,平时父母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叮嘱几句,他觉得父母啰嗦,经常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

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应该劝他()

①理解和尊重父母  ②敞开心扉,增进彼此了解

③换位思考,求同存异  ④认真聆听父母的意见,共同消除隔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2分)(2016七下·阳谷期中)七年级的小浩说:

“我越来越不想和父母说话了,他们太唠叨了,还把我当三岁的孩子,什么事情都要过问,弄得我很不自在。

是父母不对,还是我错了?

”下面对小浩的想法认识不合理的是()

A.是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的一种表现

B.是青少年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可以构成他向前发展的动力

C.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父母就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关心自己的孩子

D.应通过各种方式调控好这种心理矛盾,否则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6.(2分)下列对师生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师生关系只局限在校园之内    

B.尊敬老师值尊敬教过自己课的老师    

C.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D.师生关系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7.(2分)(2017七上·台商期末)小海因迟到受到老师批评,但老师了解了小海是因为送生病的邻居去医院而迟到后,随即表扬了他。

对老师的批评与表扬,小海同学应坚持的态度是()

A.老师肯定是故意针对他的    

B.只听表扬,拒绝批评    

C.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D.对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均不在乎    

8.(2分)(2016七上·正阳月考)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

“我很爱戴我的老师,但也很害怕我的老师;我有许多话想和老师说,但又不敢说我希望能和老师成为朋友,可又担心老师瞧不起我。

”这是很多同学内心的矛盾。

对此,你给出的建议是()

①亲近老师,主动热情地与老师交往   ②对老师有礼貌,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

③老师是长辈,对他们敬而远之         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

A.①②    

B.①③    

C.⑦④    

D.①④    

9.(2分)(2015八上·大同期末)开班会让学生自揭伤疤;迟到了可以不喊报告推门而入;老师在办公室和学生谈话必须先给学生找个椅子……这些看上去有违“传统”的做法,都是一个叫“尊重教育”实验课题组的老师们的“创造”。

尊重教育体现出新型师生观念的特点是()

①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可以大胆地质疑老师的观点,也可以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

②老师是权威,学生应该无条件顺从   

③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④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分)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指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表明()

A.师生关系影响我们学习的质量    

B.师生之间应互相学习、互相尊重    

C.学生应该热爱尊敬老师    

D.老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11.(2分)(2016七上·三亚月考)老师对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因而我们不应该这样对待老师()

A.尊重理解老师,主动与老师沟通    

B.对老师工作中的疏忽、缺点,毫不体谅和宽容    

C.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D.积极协调、配合老师的工作    

12.(2分)(2016八上·仙游期中)在思想品德课上,张华在讲话,同桌李明提醒他注意听讲,老师却误以为是李明违反课堂纪律,严厉地批评了李明。

李明觉得很委屈,以下李明的做法正确的是()

A.记在心中,以后上课故意与老师作对    

B.选择恰当的时机,主动找老师解释清楚    

C.有意疏远老师,避免发生冲突    

D.让张华去向老师说明情况    

13.(2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做子女的应该学会自觉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做法有()

①学会夸奖父母                                              ②认真聆听父母教诲

③凡事要计较,毕竟自己已经长大了          ④体贴帮助父母,关心父母健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2分)(2017八上·安定月考)有人对5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反映与父母有冲突的选择较为集中,具体表现在“穿衣打扮”“父母唠叨”“业余爱好”“零用钱消费”“课外读物”“交友”“隐私”等方面的分歧。

材料表明()

A.严也是一种爱    

B.我们要听从父母的一切安排    

C.我们要敢于向父母挑战    

D.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15.(2分)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与父母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理解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

B.在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只要尊重父母就行了

C.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D.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是能够化解的

16.(2分)(2016八上·桂林期末)我们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要掌握基本要领,其中       是关键。

()

A.彼此了解    

B.换位思考    

C.尊重理解    

D.求同存异    

17.(2分)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意思是指  ()

A.接受朋友付出时,体察朋友的需要    

B.有困难找朋友    

C.牺牲自己帮助朋友      

D.只有全力支持自己才是朋友    

18.(2分)(2016·龙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的交友原则是()

A.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    

B.欣赏他人,赞美他人    

C.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    

D.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19.(2分)下列关于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学会与老师沟通,坦诚交流    

B.只要是老师说的都要服从    

C.尊重老师的人格和劳动    

D.学会关心老师    

20.(2分)与父母交往的艺术有()

①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②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③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④对错输赢不要太计较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1分)

21.(20分)(2017七上·洛江期中)今天是周日,也是夏雨的生日。

瞧,他几乎请来了半班的同学,在本城最有名气的饭店“庆生”。

看着春风满面的夏雨,晓雪羡慕地说:

“我要是有这么多的朋友该多好啊!

”李杰说:

“难怪夏雨有这么多的朋友呢,原来他经常请同学吃饭聚会啊!

”王强疑惑地问:

“难道花钱才能获得和维持友谊吗?

材料一:

不知是什么原因,小明昨晚又没有完成作业。

想到朋友又要挨批,小鹏就把他的作业给他朋友抄了。

材料二:

林刚和王旭从小就是好朋友。

林刚很讲“哥们义气”,喜欢替哥们儿“打抱不平”。

有次王旭跟校外的社会人员打架被打了,让林刚给自己出出气,林刚去给兄弟“讨回公道”,结果被捅伤。

当今社会,网络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中学生上网聊天交友的比例高达48.8%,但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网上交往具有虚拟性等特点,上当受骗的事情时有发生。

(1)材料中的夏雨花钱请客吃饭能“买”到真正的友谊吗?

(2)你认为上面两种情况是真正的友谊吗?

为什么?

(3)你认为怎样才能收获到真正的友谊?

(4)说一说.网上交友,如何自我保护?

22.(5分)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请你对漫画中孩子父亲的言行进行辨析。

23.(6分)(2015八下·南京期末)材料一:

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即从文本阅读转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阅读文字转向阅读多媒体电子读物。

网上阅读使阅读更加便捷。

材料二: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

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多,与亲人的沟通越少,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就越少,同时越感到孤独和沮丧。

阅读上述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2)

你还能举出本书中反映这种思维方法的观点吗?

请举两例并阐述该观点。

观点一:

________

影响A:

________

影响B:

________

观点二:

________

影响A:

________

影响B:

________

24.(20分)(2016七上·益阳期中)某校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就初中学生与父母沟通情况,对800名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部分数据统计如下:

①有85%的同学有苦恼宁愿与要好的同学说也不愿与父母说

②有79%的同学对父母翻看自己的书包或放个人物品的抽屉感到不满

③有92%同学讨厌父母对自己在家外的活动追根究底的询问

④有82%的同学对父母详细询问在学校的情况时,感到不耐烦

请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

这个调查反映了什么现实情况?

(2)

根据你的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3)

与父母沟通,相互的理解和彼此的尊重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要讲究艺术,你认为怎样才能很好地与父母交往呢?

(4)

通过参加这一调查活动后,你会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孝敬?

25.(10分)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教师叶德元用他的智慧和勤奋,践行着一个好老师的标准。

他把七年级入学成绩年级倒数第二的18班,变成了毕业时的年级第二。

他开通博客“叶老的窝”,用1900多篇朴实而充满爱的博文记录下和孩子们的每一天,用心、用情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

每个周末,叶德元几乎都跟孩子们在一起,社区和动物保护基地公益服务、羽毛球和自行车锻炼比赛、茶话会畅聊理想、畅谈生活……他曾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教师”。

(1)

你认为叶德元老师最美在哪里?

(2)

请你介绍一位身边的“最美”老师,说说他(她)“美”在哪里。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2分)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12、答案:

13、答案:

14、答案:

15、答案:

16、答案:

17、答案:

18、答案:

19、答案:

20、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1分)

21、答案:

22、答案:

23、答案:

24、答案:

25、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