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大过关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4838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4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大过关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大过关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大过关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大过关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大过关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大过关含复习资料.docx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大过关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大过关含复习资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大过关含复习资料.docx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大过关含复习资料

化学基础知识大过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以下属于物理性质:

①④⑥⑦属于化学性质:

②③⑤⑧⑨10

溶解性、

毒性、

腐蚀性、

挥发性、

稳定性

吸附性、

导电性、

氧化性、

助燃性、10酸碱性

二、走进化学实验室

1、药品取用

(1)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瓶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节约原则: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处理原则: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时,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手心,瓶口与试管口挨紧。

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2、给物质的加热

(1)给固体物质加热

一般将装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架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管口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药品要尽量平铺(以增大受热面积)。

(2)给液体物质加热

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加热前要抹干试管外壁的水,加热时管口不能对人。

(3)​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

①试管外壁有水;②加热时没有预热;③加热后没有冷却就洗涤;④加热时没有用外焰;​⑤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先熄灭了酒精灯……

(4)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气密性检查

(1)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中,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松开手后烧杯中的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则装置不漏气。

(2)固液不加热型(长颈漏斗与锥形瓶):

先夹紧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处倒水至液封,当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

1、空气的成分:

N2约占78%(体积),O2约占21%。

另外,空气中还含有2、水蒸气和稀有气体。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反应原理:

4P+5O2

2P2O5

b、现象:

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c、结论:

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体积的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d、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白烟;烧杯中的水,测量氧气的体积。

e、

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小于1/5)的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就测定结果

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大于1/5)的原因:

红磷燃烧后伸入广口瓶太慢,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不能用铁代替红磷,原因: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不能用碳、硫或蜡烛代替红磷,原因:

们的燃烧产物是气体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2、2)和烟尘等。

保护: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二、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在空气中发红光,在氧气中发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2

产生大量白烟

45O22P2O5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2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2O23O4

氢气

淡蓝色火焰

2H222H2O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的目的:

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

吸收2

三、氧气(O2)的制取:

1、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

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属于变化)

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1)2H2O222H2O+O2↑

(2)24△K242+O2↑

(3)23

23O2↑

3、气体发生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

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AB

4、装置的优点:

A的优点:

便于添加药品B的优点:

控制反应速率C的优点:

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

5、集气瓶的用法

①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从a端通入,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从b端通入;

②排水法:

先装满水,然后气体从b端通入;

③用水导出气体:

瓶中已收满某种气体,用水将气体排出,则水从a端通入;

④洗气(气体的干燥和除杂):

瓶中装有部分洗气用的溶液,则气体从a端通入

6、a、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

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加热时先预热;若加热高锰酸钾,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

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7、氧气的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

供给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

保护气体(化性不活泼)、液氮冷冻稀有气体(、、等):

保护气

四、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第三&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自然界的水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

2H22H2↑+O2↑(通电)

正极:

氧气负极:

氢气

注:

①水中加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能力;

②通直流(直流交流)电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

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及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B、防止水污染:

工业废水经处理再排放;生活污水经处理再排放;合理施用

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C、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3、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有色色素、异味,属于物理性质)。

(2)、过滤(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烧杯紧靠玻璃棒内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的作用:

引流

(3)硬水与软水

A.鉴别方法:

用肥皂水,有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B.硬水软化的方法:

蒸馏(实验中)、煮沸(生活中)

二、氢气 H2

1、物理性质:

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不溶于水

2、化学性质:

可燃性:

2H222H2O

现象: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用途:

高能燃料

3、验纯: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先验纯。

(不纯,遇明火则可能发生爆炸)

操作: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

现象:

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噗的一声则表明氢气较纯

三、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温度高,运动快);有间隔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四、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原子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质子数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电子,化学性质稳定;氢、氦、硼除外)

5、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原子、离子的方法: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注:

原子和它对应的离子属于同种元素

五、元素与离子符号

(1)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H、N、O等元素符号表示两个意义;

、、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表示三个意义。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表示2个镁离子

22+

 

六、​元素周期表和单元格

​1、结构:

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16族。

2、单元格:

七、化学式意义(以H2O2为例)

1、化学式的含义H2O2

①表示一种物质过氧化氢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过氧化氢分子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2、书写:

A.单质的化学式:

①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

氮气N2氧气O2氢气H2氯气2

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

B.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如:

、、

写法:

金属元素在左,非金属元素在右读法:

某化某

②氧化物:

如:

氧化汞、二氧化硫2、四氧化三铁3O4写法:

另一元素在前,氧元素在后读法:

氧化某,几氧化几某

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原则: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方法:

十字交叉法“先排列,后标价,约最简,再交叉”

八、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定义:

化学式中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计算:

①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74

②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例如:

计算()2中各个元素的质量比

40:

16:

2

③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九、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

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如:

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原子:

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硅等均由原子构成

(如:

、、C、P、、)

构成分子:

气体单质(除稀有气体)、非金属化合物(如:

P2O5

离子:

活泼金属化合物(如、2)

由钠离子()和()构成。

混合物(含多种物质):

如空气、海水、石油及煤、石灰石等各类矿石

分类      单质:

、、H2、O2、SC、

纯净物 (只含1种元素)

(只含一种物质)化合物氧化物如H2O、3O4、2等

(含多种元素其他

酸盐酸()、硫酸(H24)、碳酸(H23)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2]等

             盐氯化钠()、氯化钾()、氯酸钾(3)等

十、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举例:

2H222H2O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的反应

举例:

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剧烈氧化:

燃烧缓慢氧化:

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

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的质量总和。

适用范围:

化学变化

2、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重要推论: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4、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

原子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数目不变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原子质量不变

宏观:

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以2H2+O2

2H2O为例

2×2322×18

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个水分子

(或原子)个数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2、检查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的步骤:

(1)化学式书写(化合物则按化合价要求检查);

(2)配平

(3)反应条件的标注(区分“加热”与“点燃”的方法:

看现象若燃烧,则反应条件为“点燃”,若无燃烧现象,则为“加热”);

(4)生成物的气体或沉淀的标注。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天然物中最硬,可用于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金刚石可用于做钻石

2、石墨质软,有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碳原子的排列不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原因是:

分子构成不同。

3、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

4、C60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2:

2(充足)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

22(不足)

2

3、还原性:

2

22↑

应用:

冶炼金属。

如工业炼铁(反应如下):

22O3+3C

432↑

现象:

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工业制法:

高温煅烧石灰石:

3

2↑

2、实验室制法: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3+2222↑

气体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验证方法:

_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

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反应生成碳酸:

222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3H22↑故加热后变红的石蕊试液又变紫色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2、2的用途

用途:

灭火,制碳酸型饮料,作气体肥料(促进作物生长)。

干冰(固体2)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或舞台效果的效果

五、一氧化碳

1、有毒(能结合血红蛋白)

化学性质:

(、C、H2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1)可燃性:

22

2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应用:

作燃料

2)还原性:

2(写一个化学方程式)应用:

冶炼金属

六、还原性实验

(1)原理:

+2

(2)现象:

①黑色粉末变红色;

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开始时,先通入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其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4)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继通入,其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铜在高温条件下再次被氧化;

(5)尾气处理:

用酒精灯点燃或小气球收集

 

七、相互转换,写出反应方程式

1

2C+O2

2

2C+O2

2

32+O2

22

4C+2

2

52()23(沉淀)2O

63

+2↑

72+H2O=H23

8H23=H2O+2↑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

(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助燃剂(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主要成分:

甲烷4)

(均为混合物、不可再生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

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

甲烷(化学式为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化学性质:

可燃性4+2O22+2H2O

(2)乙醇(俗称:

酒精,化学式:

C2H5)

化学性质:

可燃性C2H5+3O222+3H2O

3、放热的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②金属与酸反应;③2()2

吸热的反应:

C+2

2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

(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氮等产生2、2等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大量化石燃料(即含碳燃料)燃烧排放的2过多:

造成温室效应。

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①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②植树造林;③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但注意二氧化碳不算大气污染物)

2.新能源:

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H2是最理想、最清洁的燃料: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合金

2、考虑金属的用途时,不仅要考虑其性质,还要考虑其资源、价格、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诸多因素。

3、合金

(1)最常见的铁合金:

生铁(含碳较高)和钢(含碳较低)

(2)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比较:

硬度更大,熔点更底,抗腐蚀性更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4+3O2=22O3

但银和金高温时也不会与O2发生反应。

2、金属+酸→盐+氢气如:

2+623+3H2↑

+22+H2↑

3、金属(较活泼)+盐溶液→金属(较不活泼)+盐溶液

如:

+44+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H(不可用浓硫酸、硝酸)生成H2,且金属越活泼,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一般就越剧烈。

(3)位于较前的金属能把位于较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如:

+23(3)2+2,它也能说明活动性:

>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原理:

32O3高温2+32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

铁与氧气、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

2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干燥;②表面涂保护膜:

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③制成不锈钢

(3)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第九单元溶液

一、溶液

1、溶液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基本特征:

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3、初中常见的溶液有:

溶液

溶质

溶剂

溶液颜色

溶液

溶质

溶剂

溶液颜色

盐酸

医用酒精

酒精

石灰水

()2

碘酒

碘(I2)

酒精

红褐色

注意:

a、溶液澄清透明但不一定无色,如4为蓝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判断方法:

加入少量溶质,看能否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以3溶液为例)

注:

①()2和气体等除外,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

加溶质、蒸发溶剂

3、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填稀或浓)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稀溶液

③在同一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4、溶解会因吸热而降温的:

如43溶解

因放热而升温的:

如溶解、浓硫酸溶解

与水反应放热而升温的:

三、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含义:

例:

20℃时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质量为36g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的性质

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2

(2)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若溶解度相同,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②要使从溶液中大量析出晶体,只能用蒸发结晶法

要使3从溶液中大量析出晶体,还可用降温结晶法

③若3中含有少量,用降温结晶法可提纯3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②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四、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X100%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一、酸(由和酸根离子构成)

1.物理性质

(常见的酸:

盐酸,硫酸H24,硝酸3,碳酸H23。

①盐酸():

盐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易挥发,在空气中遇水形成白雾。

②浓硫酸(H24):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腐蚀性,溶于水时放热。

稀释浓硫酸时,把酸沿器壁慢慢的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2.酸的化学性质:

(由于酸溶液中都含有,所以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与指示剂作用: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

H24+=4+H2↑

2+=2+H2↑

6+2=23+3H2↑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除铁锈)2O3+623+3H2O

+H244+H2O

④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H24+224+2H2O

2+()22+2H2O

⑤酸+盐→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

23+22+H2O+2↑

二、碱(由金属离子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