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4653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课题

第一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课时

1课时

二次备课

年级

四年级

学校

板桥中心学校

备课人

杨建全

例1通过应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材以主题图“冰雪天地”的“滑冰区”为背景,提供了一天上、下午滑冰人数的变化信息,提出“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的问题。

由于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解决此类问题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教材中呈现了两个学生的解决方法,一个是分步列式解答的,另一个是列综合算式解答的,通过计算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具

课前练习口算卡,课件。

含教

法设

计、

学法

指导

教学时出示主题图后,可以开展以下两项活动:

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

每个区有多少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交流时,学生可能只说出问题,丢掉相关的条件,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条件和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整体性。

另外,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用一步计算解决的,也可能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解决的,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在学生广泛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再引出例1。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基

 

二、设

 

三、解

 

四、质

 

五、运

 

六、全

1、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

27﹢3﹣725﹣5﹢845﹢8﹣23

24﹣8﹢1035﹢24﹣1245-30+28

2、检查练习情况,教师小结。

1、创设情境,设出疑问,导入新课。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

(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

(课件出示)

美吗?

(美)

(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

每个区有多少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

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

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2、根据课题提出探究问题

3、补充归纳学生质疑的问题,形成自探提示

(1)、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2)怎么列式计算?

1、检查自探效果。

2、合作探究自探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3、引导学生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

(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1、鼓励学生结合本节内容,提出疑问。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探讨解决提出的问题。

五、运用拓展

1、教师出示习题,学生练习。

(课件出示)咱们在“城南站“上车,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下车12人,又上车1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1)请学生快速地列出算式。

(2)完成后同桌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运算顺序又是怎么样的?

2、检查练习情况,纠错择优。

3、学生尝试自编习题解答。

六、全课总结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2、教师强调概括。

先独立进行计算后集体订正。

 

欣赏图片

 

提出问题

 

交流、反馈

 

(1)、

72-44=2828+85=113

(2)72-44+85=113

 

先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通过对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的练习,为学生自探做好知识的准备。

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自主探究问题答案,形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会自学。

通过生生、师生合作互动,对自探中的“疑难杂症”合作探究,解决本节主要疑难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

通过让学生提出后仍存在的疑问,再次进行探究解决,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完善,更为深刻,不留任何疑惑,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运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师生总结,、系统的认识,帮助学生把本节所学知识纳入其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

(可附页)

作业

1、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4-27+13678+36-29

2、算一算。

79+64-7793-26+84890-235+168

第一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72-44+85

=27+85

=113(人)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检查人:

   年月  日

课题

第二课时:

乘除混合运算

课时

1课时

二次备课

年级

四年级

学校

板桥中心学校

备课人

杨建全

教材以“冰雪天地”接待游人的信息为素材,通过解决“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引导学生观察所列混合算式,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例1、例2的基础上,教材总结出: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解决“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教材呈现了学生的两种不同解法,一种是先求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数,再求6天一共接待的人数;另一种是先算出6天里有几个3天,再用算出的结果去乘3天接待的人数。

这样编排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做一做”的第2题是配合例2的练习,其中解决问题所需的一个条件“12瓶”隐含图中的箱子上。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分析算式的意思,使学生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遇到乘除混合运算式题学生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来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能够看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教具

课前练习口算卡,课件。

含教

法设

计、

学法

指导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交流时,学生可能只说出问题,丢掉相关的条件,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条件和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整体性。

另外,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用一步计算解决的,也可能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解决的,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基

 

二、设

 

三、解

 

四、质

五、运

 

六、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咱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谁能说一说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回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咱们来看两题,结合具体的题目咱们再来分析一下运算顺序。

2、说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25+78-91105-58+46

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大家用掌声表示对自己的鼓励。

今天咱们再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那里会不会有什么新情况。

1、出示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了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2、请一位学生读题。

3、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计算。

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列出算式,想一想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1、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线段图画在黑板上,特别是评价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短。

987÷3表示一天接待多少人。

329×6表示一天接待的人数乘天数6就能算出6天接待的人数。

比较分步列式与综合列式哪个更简便?

(综合列式比较简便,他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

B、6÷3×987

6÷3表示6天里含有两个3,即2个987人。

2、小结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只有乘除法的计算式题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3、总结出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1、鼓励学生结合本节内容,提出疑问。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探讨解决提出的问题。

1、口算。

27÷3×73×6÷925÷5×8

45+8-2363÷7×824-8+10

28÷4×735+24-1248÷8÷9

2、一箱橙汁48元,芳芳要买三瓶,共需付多少元?

请学生按照第二题的方法进行解答。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这道题做不来的,缺少条件,引导学生看图找条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哪方面进步了?

(在只有加减法的算式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A、分步列式:

987÷3=329

329×6=1974

综合列式:

987÷3×6

=329×6

=1974

 

开小火车的方式进行抢答。

通过对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的练习,为学生自探做好知识的准备。

 

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通过生生、师生合作互动,对自探中的“疑难杂症”合作探究,解决本节主要疑难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

 

通过让学生提出后仍存在的疑问,再次进行探究解决,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运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师生总结,使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系统的认识。

作业

设计

1、P5/做一做2

2、P8/2、3

第二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987÷3×6

(2)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检查人:

 年月   日

课题

第三课时:

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课时

1课时

二次备课

年级

四年级

学校

板桥中心学校

备课人

杨建全

例3通过解决需用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材以星期天玲玲一家三口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为解决问题的现实背景。

先通过解决“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来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然后再提出“你还能解决其他数学问题吗?

”鼓励学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门票信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答。

同时根据上面总结出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尝试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以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做一做”第1题有三组题,每组题中上、下两题参与运算的数和排列顺序都相同,只是运算符号不同,有的是同级运算,有的是两级运算,让学生通过判断其运算顺序是否相同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教具

课前练习口算卡,课件。

含教

法设

计、

学法

指导

像例3这样一家三口购票一共要用多少钱的问题,数量关系不难理解且学生也已接触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

如有学生对“半价”不理解,教师可加以说明。

一般学生分步解答并不困难,但对如何列综合算式解答可能会有一定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想办法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在合并时,结合解答过程说明运算的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学生解答完“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呈现的信息,提出其他问题,进行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爸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买1张成人票,3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

”等,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解答教材上的问题: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两点:

第一,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几步计算解决的,只要能作出合理解释的,都应给予鼓励;第二,对于两步以上解答的,可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在此过程中巩固上面总结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基

 

二、设

 

三、解

 

四、质

五、运

 

六、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两节课,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冰雪天地”游乐场的一些情况。

今天,老师带来了“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

大家来看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出示下表:

是“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提问:

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些一步计算的题,教师可提示他们提出一些两步计算的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3天一共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一周预计接待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

并说说计算顺序。

导入新课: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

大家说说到了“冰雪天地”游乐场门口,得先干什么呀?

(买票)大家看,游乐场到了,牌子上都写得清清楚楚,你能看懂它的意思,会买票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

提问: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教学例3

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谁能用语言完整地叙述问题?

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

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半价。

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提问:

成人票每张多少元?

半价是什么意思?

儿童票每张多少元?

要买几张成人票?

几张儿童票?

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

要求购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列式解答。

师板书,提问:

这三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个算式是分步列式,二、三两个算式是分步列式,后两个算式的意思其实一样,24+24和24×2都是在算两张大人票要多少钱?

24×2表示什么意思?

24÷2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解答。

(3)明确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

以上两种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进行呈现,虽然两种算式都是来求购门票需要多少钱?

但写法却有所不同。

2、提问: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

(1)买1张成人票,3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

(2)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比较:

这些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小结,深化运算顺序。

1、鼓励学生结合本节内容,提出疑问。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探讨解决提出的问题。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03-134÷228+120×8

97-12×6+4326×4-125÷5

2、解决问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

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12棵。

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课堂小结:

自己评一评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请你的同桌评一评你这节课学得棒不棒?

 

学生提出问题

 

生回答,师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说解题过程和方法

 

先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通过对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的练习,为学生自探做好知识的准备。

 

 

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自主探究问题答案,形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会自学。

 

通过生生、师生合作互动,对自探中的“疑难杂症”合作探究,解决本节主要疑难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

 

通过让学生提出后仍存在的疑问,再次进行探究解决,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完善,更为深刻,不留任何疑惑,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运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师生总结,帮助学生把本节所学知识纳入其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

(可附页)

作业

P8—9/5—6

第三课时:

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1)24+24+24÷2

(2)24×2+24÷2

=24+24+12=48+12

=48+12=60(元)

=60(元)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检查人:

 年月日

课题

第四课时:

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课时

1课时

二次备课

年级

四年级

学校

板桥中心学校

备课人

杨建全

例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例4是既可以用三步计算解决,也可以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它以冰雕区的活动场景为题材,完全用文字提供了一个实际问题的全貌,含有三条数学信息:

上午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人派一位保洁员。

问题是:

下午比上午多派几位保洁员?

教材在学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呈现了两个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先求上午要派几位保洁员,再求下午要派几位保洁员,最后求下午比上午多派几位保洁员;第二种方法是先求下午游人比上午多多少位?

再求下午比上午多派几位保洁员。

在分步解决的基础上,再将上面的两种解法分别列成一个算式,并进行计算,最后得出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先算括号里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分析数量关系来总结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

教具

课前练习口算卡,课件。

含教

法设

计、

学法

指导

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题意。

解读“每30位游人需要派一位保洁员”时,需要明白两点:

一是游人数与保洁员人数之间的关系,游人越多,派出的保洁员越多;二是上午与下午派保洁员的标准一样,都是按每30位游人派一位保洁员。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教师可以问:

60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

90位游人呢?

有多少游人要派5位保洁员呢?

学生回答后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根据什么?

通过以上的解读活动,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做好铺垫。

(2)让学生尝试分析数量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

要求下午比上午多派几位保洁员,先要求什么?

再要求什么?

……的思路去独立思考,并尝试解答,教师要巡视是否出现不同的解法。

(3)注重交流解题思路。

当学生尝试解答后,要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如果学生想不出第二种方法,教师要给予适当启发:

下午游人比上午多多少位?

每多派一位保洁员,就得多多少位游人?

怎样求出下午比上午多派几位保洁员?

逐步引导学生列出算式,计算时,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先算括号里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4)要重视两种不同解决方法的对比。

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思路上、方法上和解题步数上进行比较,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些实际问题用三步计算解决也可以用两步计算来解决。

(5)例4后的“做一做”是一道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

由于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100-54-6,100-(54+6),要让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基

 

二、设

 

三、解

 

四、质

 

五、运

 

六、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你了解了混合运算的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

2、说说运算顺序后,快速地计算出结果。

51+16-1867-29+15

5×15-12÷356÷8-2×3

请四位同学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并快速地报出答案。

(二)新知学习

近几天来“冰雪天地“的客流量很大,游客特别多,为了使”冰雪天地“保持良好的环境,服务部决定请一些保洁员协助管理卫生。

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1、你理解这三条信息的意思吗?

“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游客30人就要派一名保洁员,下午与上午的标准是一样的,都30位游客派一名保洁员。

教师还可以问:

60位游客派几名保洁员?

90位游客呢?

有多少游客要派5名保洁员呢?

2、你能根据这三条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

可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

3、交流,板书。

4、你会解答吗?

先来解决第一题。

老师请大家仔细读题后想一想,列出算式并计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如果有一种解答方法了,同桌间讨论,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吗?

1、反馈。

你能把以上两种算式方法写成综合算式吗?

为什么要加上括号?

(因为是先算总游客数,如果不加括号,就先算除法,就变成上午要派的保洁员加下午的游客了,意思就说不通了。

2、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4、解决第二个问题。

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下午要比上午多请几名保洁员?

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运算顺序,以及每一步的意思。

同学们真是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