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44843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考试试题.docx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考试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考试试题.docx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考试试题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考试试题

题号

(1—5)

(6--18)

三作文

(19)

附加题

1、2、3

总分

得分

(一)

(二)

(三)

(四)

说明:

1.全卷共三大题,4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必须将学校、姓名、班别、学号按要求写在密封线左边空格内。

3.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各题要求答在答题卷上,不能用铅笔或红笔。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能超过120分。

一、(24分)

1.按要求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0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关将士思乡之情,但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3)□□□□,□□□□□?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5)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

□□□□□,□□□□□。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白居易《观刈麦》)

2.根据拼音写出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4分)

(1)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xièdú(

)职业之神圣。

(2)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pángwù(),便是敬。

(3)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chóngdǎofùzhé()。

(4)孩子!

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tìsìhéngliú()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斑羚们发现自己被狩猎队逼到了悬崖边上,焦急之时,老斑羚发现侧面有一条小路能通到悬崖对面,真是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

B.村里出现了一个大洞,有人说,咱们把它填起来;有人说,在上面盖一座庙;有人说,卖给填洞公司.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横跨在洨河上的赵州桥非常雄伟,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全长50.82米;永定河上的卢沟

桥,全长265米,卢沟桥的长度比赵州桥略胜一筹。

D.《命运交响曲》节奏铿锵,气势雄浑,大家不由得被它的旋律所感染,每次听到,它都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使人叹为观止。

4.下面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只搞形式,不重视信息公开。

(把“少数”去掉)

B.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不仅严格履行自身职能,而且把能否帮助当地居民发展生产视为自己的责任。

(把“而且”改为“还”)

C.美国抛出的人权报告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捏造事实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恶毒污蔑和深刻仇恨。

(“事实”后加“的内容”)

D.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社会实际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制定”改为“让”)

5.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续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4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拥有什么,失去什么,都不要忘记启程,忘记赶路。

如同险峻的高山挡不住汹涌的波涛,汹涌的波涛也挡不住你前行的孤舟;,

即使世俗的围墙挡住了你铿锵的步伐,但决挡不住你的万丈豪情;,。

只要你启程,就会体会到跋涉的快乐。

二、(46分)

(一)(10分)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

“北方有侮臣者

,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

“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

“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

“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

“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

“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

“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

“诺。

子墨子见王,曰: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此为何若人?

王曰:

“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

“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

“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2)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8.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中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方法,目的就是让楚王钻进设计好的圈套当中,用高超的论辩艺术折服楚王。

B.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选文中通过写墨子与楚王、公输盘的辩论,充分体现出墨子在面对强敌时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同时也反映出他“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D.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2)(9分)

建安五年,曹公①东征,禽②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③,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

“卿试以情问之。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

“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④其所赐拜书告辞。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释]①曹公:

即曹操。

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

②禽:

通“擒”。

③白马:

地名。

④封:

封存。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禽羽以归/男有分,女有归B.我极知曹公待我厚/可计日而待也

C.礼之甚厚/其妻曰:

君美甚,D.绍诸将莫能当者/咨臣以当世之事

10.请用三条“/”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

11.请结合选文谈谈“曹公义之”的理由。

(3分)

 

(三)(10分)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

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

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

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

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

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

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

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

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

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

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

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

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

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

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

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

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

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

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

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

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

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

“考”者,考试也。

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

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

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

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

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

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

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本文有改动)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段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标题“不完满才是人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列举了从皇帝、大臣

到平头百姓、知识分子这些人相同或不同的不如意的事情,意在表明世界上人生不如意没有例外。

C.汉武帝、唐太宗的人生不完满是指没有找到灵丹妙药让自己长生不老、长生不死。

D.②~⑧段中,作者是采用由理论到事实、由海内到海外、由古到今到顺序来逐层论证的。

13.“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下面的论据,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封建社会的皇帝老爷在杀人灭族、王位继承、宫廷斗争中,其不如意的程度远远超过百姓。

B.伴君如伴虎,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有不测,立刻自尽。

C.平头老百姓人生不如意的事举不胜举:

早市被小贩“宰”、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包、踩或被踩对骂甚至对打、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D.知识分子,更是在考试这件事情上备尝人生不如意的滋味。

14.认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点会带来哪些好处?

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对持?

(4分)

 

(四)(17分)

半碟冷菠菜

①我注意到那个刚刚走进餐厅的一脸病容的老妇人。

她好像刚从另外一个世界走进来,一脸的彷徨无助。

②原本就因为人手

不足忙得有些心浮气躁的女孩,走过来问她要点些什么,她茫然地望着女孩说:

“简单就好。

我吃点青菜。

”女孩耐着性子机械般地说了几种菜,她点了菠菜。

然后两人又讨论了许久,老妇人又点了一碗四神汤,女孩松了口气,转身向厨房念了两声,快速奔向别的桌子。

③这个城市越来越容不下节奏太慢的老人了,尤其是在那些有年轻人当服务生的地方,比如快餐店或是超市。

年轻的消费者通常都很清楚地点了东西,付了钱就迅速离开柜台,动作干净利落。

老人总是问东问西、举棋不定,掏钱的动作又很慢,对方找了零钱还会抓不稳掉一地,如果再给一张小小的贴纸,恐怕会要了老人半条命。

老人走进超市或快餐店,听到服务生嘴里咕咕哝哝地说着一些像机器人说的话时,会以为自己踏上了火星。

④四神汤和菠菜端上来了,老妇人还是一脸茫然,她嫌菠菜太多了吃不完,感到相当困扰。

于是她向邻桌的中年男子求助:

“我把菠菜分你一半好吗?

你看我都还没动筷子。

”老妇人还举起筷子证明“清白”,中年男子笑着摇头说他也点了青菜:

“谢谢你。

你自己吃吧。

”被拒绝后的老妇人还是想寻找相助的“贵人”,她转而拜托另一桌的年轻人,四个刚下课的中学生也笑笑说

不要,好像怕被老人传染到什么似的。

⑤我想到吴念真写的那个已经被改编成儿童剧的故事《八岁,一个人去旅行》。

故事中,八岁的阿钦被爸爸要求从九份搭火车去宜兰,在车上他遇到一个卖完菜要回家的陌生老婆婆。

其实阿钦不太敢看脸上抹了白粉的老婆婆,但是当老婆婆昏睡过去后,阿钦以为她死了,吓得大喊“救人啊”。

救醒后,全车的人都以为阿钦是老婆婆的乖孙,阿钦也就扮演起老婆婆的孙子了。

⑥我望着自己满桌的菜想着,如果老婆婆来求我,我就欣然接受。

果然,她站起来走向了我,我说:

“好的,正好我没点青菜。

谢谢你。

”她如释重负般给了我半碟菠菜,还向我鞠躬说

“谢谢你啊。

”老妇人终于安心地回到座位上慢慢地喝着大概已经凉了的四神汤。

我的桌上摆着猪肉、鲭鱼、嫩豆腐、萝卜汤,还有一碗大份卤肉饭。

因为中午来不及吃饭就去工作,此刻只能午餐和晚餐一起解决。

⑦我吃着老妇人送给我的半碟菠菜,想着她的惜物和善意,对现代人而言反而是无法理解的事了。

老妇人喝了汤吃了青菜,似乎有了点食欲,于是又加点了一碗卤肉饭。

她去柜台结账时,女孩要她摸个彩,她摸出一张食品兑换券,是一个卤蛋。

为了这个卤蛋她们又讨论了很久,老妇人望着我思考着。

⑧“她是不是又想问我,可不可以和她分半个蛋?

”我摸着已经胀起来的肚子有点担心地想着。

选自《中外文摘》

15.阅读全文,在横线上填空,概括故事情节。

(4分)

(1)老妇人走进餐厅

(2)(3)

(4)(5)(6)老妇人结账时,摸彩摸出一张食品兑换券。

16.请结合上下文谈谈②④段中加点段“茫然”的含义。

(4分)

(1)她茫然地望着女孩说:

“简单就好。

我吃点青菜。

(2)四神汤和菠菜端上来了,老妇人还是一脸茫然。

17.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做简要分析(4分)

 

18.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以“半碟冷菠菜”为题有什么好处?

(5分)

三、(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那是因为他对熟悉的地方缺少观察,缺少好奇心,缺少发现。

其实,风景是无处不在的……

请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不少于800字;2.文体自定;3.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A)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

“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

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

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

‘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

’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

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

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里歇。

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

了你脚。

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

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

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到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

”林冲劝道:

“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

”鲁智深喝道:

“你这两个撮鸟!

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

”就那里插了戒刀,喝道:

“你这两个撮鸟!

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

”提了禅杖先走。

两个公人那里敢回话,只叫:

“林教头救俺两个。

”依前背上包裹,提了水火棍,扶着林冲,一同跟出林子来。

(B)

至第三日,只见这殷天锡骑着一匹撺行的马,将引闲汉三二十人,手执弹弓、川弩、吹筒、气球、拈竿、乐器,城外游玩了一遭,带五七分酒,佯醉假颠,径来到柴皇城宅前,勒住马,叫里面管家的人出来说话。

柴进听得说,挂着一身孝服,慌忙出来答应。

那殷天锡在马上问道:

“你是他家甚么人?

”柴进答道:

“小可是柴皇城亲侄柴进。

”殷天锡道:

“前日我分付道,教他家搬出屋去,如何不依我言语?

”柴进道:

“便是叔叔卧病,不敢移动,夜来已自身故,待断七了搬出去。

殷天锡道:

“放屁!

我只限你三日便要出屋,三日外不搬,先把你这厮枷号起,先吃我一百讯棍!

”柴进道:

“直阁休恁相欺!

我家也是龙子龙孙,放着先朝丹书铁券,谁敢不敬?

”殷天锡喝道:

“你将出来我看!

”柴进道:

“现在沧州家里,已使人去取来。

”殷天锡大怒道:

“这厮正是胡说!

便有誓书铁券,我也不怕,左右与我打这厮!

众人却待动手,原来黑旋风李逵在门缝里都看见,听得喝打柴进,便拽开房门,大吼一声,直抢到马边,早把殷天锡揪下马来,一拳打翻。

那二三十人却待抢他,被李逵手起,早打倒五六个,一哄都走了。

李逵拿殷天锡提起来,拳头脚尖一发上,柴进那里劝得住。

看那殷天锡时,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有诗为证:

惨刻侵谋倚横豪,岂知天理竟难逃。

李逵猛恶无人敌,不见阎罗不肯饶。

李逵将殷天锡打死在地,柴进只叫得苦,便教李逵且去后堂商议。

柴进道:

“眼见得便有人到这里,你安身不得了。

官司我自支吾,你快走回梁山泊去。

”李逵道:

“我便走了,须连累你。

”柴进道:

“我自有誓书铁券护身,你便去是,事不宜迟。

李逵取了双斧,带了盘缠,出后门,自投梁山泊去了。

1.(A)文段中的故事发生地是在____________,林冲因为什么事被刺配沧州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鲁智深和李逵都嫉恶如仇、见义勇为,但性格却同中有异,请结合选文,分别分析鲁智深和李逵的性格特点。

(4分)

 

3.作者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和李逵这两位深入人心的典型人物形象,请结合选段分析。

(3分)

 

2017~2018学年初三级语文科阶段一考试答案

1.古诗默写(10分)

1)赢得生前身后名。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不宜妄自菲薄

5)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词语(4分

)亵渎、旁骛、重蹈覆辙、涕泗横流

3.B(3分)A.进退维谷: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不合语境“老斑羚发现侧面有一条小路能通到悬崖对面”;B.莫衷一是:

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符合语境“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C.略胜一筹:

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句中指卢沟桥的“长度”比赵州桥“长”一点,不是“好”;D.叹为观止: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句中是“听”不是“看”,对象错.

4.B(3分)

5.(4分)示例:

就像广阔的晴空挡不住突来的风暴,突来的风暴也挡不住你远行的背影。

即使岁月的樊篱挡住了你的坚强的躯体,但挡不住你渴望的信念。

阅读

(一)6.(3分)

(1)通“御”抵抗

(2)制造(3)入侵

7.(4分)

(1)你坚守道义,不杀少数的人,却要杀多数的人,不可以说是明白事理。

(2)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地阻挡了他。

8.C(3分)

(二)9.C(3分)

10.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3分)

11.

(1)“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感念刘备对他的恩情,不肯背叛刘备。

(2)“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为报答曹操的赏识之恩,在杀死颜良之后才肯离开。

(3)没有贪图曹操的重用和厚赏,坚决离开。

译文: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

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

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让张辽和关羽作先锋迎击颜良。

关羽远远望见了颜良的旗帜和车盖,便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割下颜良首级回到营中,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

曹操当即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

“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

”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

“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

我终将不能留下,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

”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

关羽杀了颜良后,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走,便重加赏赐。

关羽全部封存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书告辞,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曹操左右的人想要追赶关羽,曹操说:

“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主人,不必追了。

(三)12.C(3分)

13.A(3分)

14.好处:

对已,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对社会,有利于安定团结。

(2分)虽然人生不完满,但我们不要怨天尤人,正确面对;要积极进取,努力上进;要享受过程,要把不完满变得相对完满。

(意思相近即可)(2分)

(四)15.

(2)老妇人点菜,(3)老妇人嫌菠菜太多,向中年男子求助遭拒(4)老妇人向四个中学生求助遭拒(5)老妇人向我求助,我答应了她。

(4分)

16.第一处“茫然”表现了老妇人反应迟钝,不知所措。

(2分)

第二处“茫然”表现老妇人看到菠菜太多吃不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17.

(1)第三段中用年轻消费者的干净利落和老妇人的慢节奏作对比,突出老妇人的这种生活方式与当今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从而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2)第五段中通过写阿钦对陌生老婆婆的关心和帮助与餐厅里冷漠拒绝老妇人的年轻人作对比,突出时下年轻一辈对老年人的不理解与漠不关心。

(3)面对老妇人的半碟菠菜,中年男子摇头拒绝,四个中学生“好像怕被老人传染到什么似的”,而已经点了满桌菜的“我”却“欣然接受”作对比,表现出“我”对老妇人的同情和理解。

(除以上三点以外,答到文中另外的几处对比也可得分,找出对比1分,分析1分)

18.

(1)通过半碟冷菠菜来表达文章的人与人应互相理解这一主题。

(2)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是本文的线索。

(4)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第一点2分,其余三点一点1分)

附加题

1.野猪林(1分)林冲因受高俅陷害,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

(2分)

2.鲁智深:

(1)粗中有细、聪明机智:

从他暗中观察,一直潜藏,直到野猪林方便救人才出手可见。

(2)重情重义:

从他打听到林冲被发配,就一路跟随来营救林冲可见。

(2分)

李逵:

莽撞、急躁、盲动、不讲究策略:

从他打死殷天赐,导致柴进身陷牢狱可见。

(2分)

3.

(1)人物语言个性化,通过典型细节塑造人物个性。

如鲁智深喝道:

“你这两个撮鸟!

”体现了他的粗鲁和嫉恶如仇。

(1.5分)

(2)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李逵行事鲁莽,而鲁智深粗中有细。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