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3402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

.h1{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22pt;mARGIN:

17pt0cm16.5pt;LINE-HEIGHT:

240%;TEXT-ALIGN:

justify}.h2{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6pt;mARGIN:

13pt0cm;LINE-HEIGHT:

173%;TEXT-ALIGN:

justify}.h3{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6pt;mARGIN:

13pt0cm;LINE-HEIGHT:

173%;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DIV.unionTD{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

  一、单元教材解读:

  

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三单元的主题,本单元围绕此主题安排了2篇精读课文,即《十六年前的回忆》和《为人民服务》,《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性,记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而《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卫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另安排了2篇略读课文,即《灯光》和《一夜的工作》,《灯光》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一夜的工作》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采用单元整合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主要是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

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二、单元训练思考:

  

学习本组课文的目的:

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由于本组课文的内容与现在学生生活相差较远,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缺乏了解,基于六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学习方法,而且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本组课文时,主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采用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只作点拨、指导。

课前,让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者布置学生读中国近代史以及一些革命书籍,既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渗透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相结合的意识,又为学习本组课文奠定了基础,其次,在学习本组课文时,进一步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训练巩固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或关键词句进行主要内容的归纳能力,并能通过重点词句或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最后让学生了解的叙述顺序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并且让学生继续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因此,预计本单元共9课时完成。

  

  三、单元模块设计

  

  模块一课文教学

  

  1.课前行动

  

  

(1)知背景,晓人物

  

  同学们,请读读第三组课文的提示语,想想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

  

  再看看教材选用的课文,文中的事情分别发生在什么时候?

(1927.1944.1947.1974年),主要人物有哪些?

(李大钊、英勇的战士、张思德、周恩来)

  

  对于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你了解多少呢?

请同学们选择上网、到图书馆、走访等形式搜集与本组课文相关的资料吧!

并作好记载和整理。

  

  

(2)学生字,解生词

  

  请学生课前自学本组课文的生字和理解难懂的生词意思。

把学习成果记录在本子上。

  

  2.课堂风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本组课文的时代背景,谈读书体会。

  

  2.认识本组课文18个生字,会写23个生词,理解难懂的词语意思。

  

  能读通顺本组课文。

  

  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交流时代背景,谈读书体会。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本组课文的时代背景

  

  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并把优秀的资料整理在一起。

  

  小组派代表交流本组搜集的好资料。

(有雷同就不再重复)

  

  (参考资料:

  

  1.李大钊:

河北省乐亭县人,1889年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下令通缉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为了革命工作,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

被捕后,遭受了种种残酷的刑罚,始终坚贞不屈。

在监牢里,他继续领导党的工作,宣传共产主义,受到许多犯人的敬爱。

4月28日,万恶的反动派绞死了李大钊同志,同时遇害的有20多人。

  

  

  

  2.张作霖:

奉(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系军阀首领。

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长期盘踞东北。

1926年3月,他率兵进关,攻占河北、察哈尔(今河北省西部及山西省北部)山东等省,残酷镇压革命运动,使当时北方的革命运动受到很大的破坏。

1928年,张作霖因与日本帝国主义发生矛盾,在皇姑屯车站(今辽宁境内)被日军埋下的炸弹炸死。

  

  3.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1929年生,山东诸城县人。

1943年以前在家乡读书,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参加八路军,在一个军分区宣传队当宣传员。

解放战争期间,在华东野战军一个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

1947年入党,1952年调《解放军文艺》任编辑,1956年至1966年,参加“解放军三十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1970年曾下连队当兵,1972年和1975年先后两次到长征路上去采访。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学《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4.《为人民服务》发表的背景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下午1时以后,毛主席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毛主席的讲话,是深知张思德的经历有感而发。

张思德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兵,在战斗部队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中线、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其高尚品质十分可贵。

毛泽东在演讲中称赞: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毛主席由张思德进而要求全党:

“因为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只要我们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

要奋斗就会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这些话,后来传遍了中国的家家户户,成为每个党员和要求进步的同志的座右铭。

  

  毛主席此番讲话正值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关键阶段,此时阐明党和人民军队宗旨,对鼓舞群众斗志、促进人民团结有着特殊的意义。

从此,“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流传开来,既为党和军队指明了方向,也为党和军队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的信任。

直到今天,在中国武装力量的队列中,仍有着这样标准的口号──“同志们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

  

5.张思德生平介绍

  

张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全家靠给地主帮工度日,母亲和几个哥哥相继冻饿而死,父亲远走他乡,不知所终。

张思德成了孤儿,是叔父叔母收养了他,11岁时才读了几个月的书。

苦难的生活,磨砺出他坚韧的性格。

  

1933年8月,红四方面军解放了朱德总司令的故乡仪陇县,苦大仇深的张思德第一个报名参加少先队,成为乡里首任少先队长。

他积极帮助红军筹粮筹款,受到乡苏维埃的嘉奖。

同年10月他加入红军,在县独立团二营当通讯员,在瓦子寨战斗中立功一次。

  

同年冬天他又随部队转战到四川,进入当地列宁小学学习文化和军事,毕业后被调到省军区指挥部政治部当交通员,不久加入共青团。

他在战斗中浑身是胆,被战友们誉为“小老虎”。

1935年5月,他跟随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其间三次过草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思德所在部队在开赴前线前,留下老弱病残编成了一个警卫连。

张思德因有伤病也被编入警卫连,任副班长,负责云阳镇八路军留守处和荣誉军人学校的警卫。

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共产党,1938年春又任班长。

1940年春,张思备调往延安在中央警卫营任通讯班长。

  

1942年10月,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卫团,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张思德愉快地接受了组织安排。

他说:

“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

”他在战争年代参军11年,同期入伍的同志有许多人已当了团长甚至旅长,张思德身为战士却从不计较职务高低。

  

1944年夏天,张思德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

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了多出炭,张思德又参加了突击队,与战友一起开挖了一孔新窑。

  

9月5日中午时分,窑洞即将挖成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开窑口的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6.何其芳简介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

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

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二、谈听了资料后或看了相关书籍的体会

  

  1.抽生谈听了资料的感受。

  

  2.看了相关的书籍和人物的事迹,如《红岩》等,交流读书心得。

  

  (重点了解那个时代的情况,明白主要人物的所作所为和他们高尚的品德,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为学文埋下伏笔。

  

  三、交流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1.提示易读错的字。

如:

瞅、刑、璀璨、炊

  

  2.提示易写错的字。

如:

哼、舅、鼎、

  

  3.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意思。

  

  军阀:

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轻易:

本课指随随便便。

  

  恐怖:

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

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严峻:

严肃而厉害。

  

  会意:

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沉着:

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憧憬:

向往。

  

  

  千钧一发:

钧:

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

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鸿毛:

鸿雁的毛。

愈事物微不足道。

  

  死得其所:

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所:

处所、地方。

  

  卖力:

尽量使出自己的力量。

  

  追悼会:

开沉痛的怀念死者的会。

  

  咨询:

征求意见。

  

  浏览:

大略地看。

  

  极其:

非常,到了顶点。

  

  矇眬:

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陈设:

本课指房间里摆设的东西。

  

  四、检查读文情况

  

  1.小组开火车读课文。

(注意正音和长句子的指导)

  

  2.自由读文。

重点读自己还读得不够流畅的地方。

  

  五、作业:

  

  1.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读本组课文

  

  3.写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把握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真情实感。

  

  3.能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和提出不懂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深入理解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把握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题目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

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二、学习课文

  

  1.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

  

  (教师可设计一个问题:

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

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

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2.围绕“信心”一词,展开联想。

  

  (引导学生围绕“信心”一词,联想到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会取得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

  

  3.学习“被捕前”,品析人物语言。

  

  (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

①“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就“知道什么”设计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A.小孩你什么都不知道;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c.小孩子你不应该知道。

)可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②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应抓住词语“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让学生在品析词中体会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

最后在读中品析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4.学习“被捕时”,体味人物神态,。

  

  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两句描写人物神态的话,从中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①“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把“不慌不忙”换成“匆匆忙忙”行不行?

为什么?

)②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惯有”、“严峻”两个词去掉行不行?

)教师扣住“惯有”一词,进一步引导学生想像父亲平时对待革命工作的态度。

最后使学生弄清父亲平时的态度和面对敌人的态度保持一致说明什么?

(体会父亲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5.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①前后态度的对比。

(把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②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

(“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

  

  6.学法迁移,自学“在法庭上”。

  

 (可放手让学生按以上的方法,讨论、自学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

学生会很快找出直接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找出描写敌人和家人的神态和语言的语句,通过讨论,分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最后可让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深化理解。

  

  三、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教师应让学生学习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1.弄清什么叫“前后照应”。

  

  2.试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从文中学生能很快地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句子:

A.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

“昨天是几号?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4月28。

”B.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c.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这些句子前后照应,使人读了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印象和感受也会更深。

  

  四、总结、拓展

  

  1.把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学生可畅所欲言,在品评之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2.读写结合,发展技能。

  

  (鼓励学生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写一篇写人的短文,要求通过一个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关于革命题材的小说。

  板书: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灯光》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探究,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几个“多好啊!

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生读题,再读学习提示:

看看学习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好啊!

”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

再抽生说。

  

  三、细读课文

  

  1.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交流

  

  (“多好啊!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

“多好啊!

”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

”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

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

“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

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

  

  3.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四、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1.找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自由交流

  

  (第一句: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

  

  五、小结

  

  板书:

  

  灯光

  

  灯光  (多好啊)  幸福生活

  

  火光  (多好啊)  生命换取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

  

  (首先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