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颈椎病doc.docx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治疗颈椎病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doc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1.颈椎病的一般介绍
1.1颈椎病的概念
因软组织损伤或发生慢性退行性变化或直接外伤产生颈椎体移位,骨质增生,间盘突出,生理曲度改变等病理变化,而压迫、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和颈部软组织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颈椎病。
1.1.1软组织损伤——寒冷刺激、炎症
1.1.2慢性退行性变化——强直、痉挛、钙化
1.1.3外伤
1.1.4椎体移位——不连续、滑脱
1.1.5骨质增生——骨刺、骨折
1.1.6椎间盘突出
1.1.7生理曲度改变——变浅、变直、反张
1.1.8颈神经、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软组织
1.2颈椎病的发病情况。
1.2.1最常见的病之一
1.2.2发病率高。
有关资料表明:
年龄5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58%,65岁以上为75%。
1.2.3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年轻化)。
30-40岁,现在也不少,甚至20岁的人亦有出现。
2.颈部的解剖:
先了解一下颈部的解剖对了解颈椎病是必要的
1/11
2.1颈椎:
有七个椎骨组成,形成向前弯曲的颈曲,椎体间有椎间盘,椎骨连接后中间形成椎管
2.1.1颈椎骨:
由椎体和椎弓形成
2.1.2椎间xx:
上下椎骨椎弓根部形成椎间孔,其中有颈神经通过
2.1.3颈椎脊突——第七颈椎脊突为骨性标志
2.1.4椎间盘6个,C1C2间无间盘
2.1.5横突孔——椎动脉通过
2.1.6椎管——脊髓通过
2.1.7颈椎关节突关节
2.1.8颈曲正常为向前弯曲
2.1.9C1为寰椎无脊突,C2为枢椎
2.2颈椎韧带
2.2.1前纵韧带
2.2.2后纵韧带
2.2.3棘上韧带
2.3颈部脊髓
2.3.1横径大,前后径小
2.3.2C2——T2形成颈膨大
2/11
2.3.3前角细胞发达,与上肢灵巧运动有关。
(运动神经发达)
2.4颈神经8对枕骨与C1一对,C1以下各椎骨一对
2.5椎动脉
2.5.1第一段(颈部)第六颈椎以前,颈动脉分出。
2.5.2第二段(颈椎骨部)
2.5.3第三段(头部以下)
2.6颈部交感N
2.6.1颈上N节第
2、3、4椎横突
2.6.2颈中N节C6高度
2.6.3颈中间N节C7高度
2.6.4颈下N节C7与第1肋骨颈之间
2.7颈部肌肉:
胸锁乳突肌、斜才肌、颈阔肌深部有前中后斜角肌、肩胛提肌、夹肌等。
3.颈椎与脏府经络的关系
3.1与经脉的关系:
主要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手少阳、手太阴肺有关,与其它经脉亦存在一定的关系。
3.2与脏府的关系:
与五脏六府却有一定的关系,主要与五脏关系较大
3.3与气血的关系
3/11
3.3.1气血对于骨、筋、肌肉有滋养和保卫作用颈椎部的正常功能全赖气血的滋养与通畅。
3.3.2各种原因引起颈部的气血不通畅就会患颈椎病
3.3.3气血虚弱,颈部失养同样患颈椎病
3.3.4颈椎是一个重要的生命通道,许多经脉由脑通过颈椎而达到周身
3.3.5反过来,颈椎病又能影响人体气血运行
4.颈椎病的病因病理
4.1中医的病因病理
4.1.1病因认为分为以下几种
4.1.
1.1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风——易伤人体上部,为阳部,因此颈椎病中医认为大部分挟有风邪,在临床表现为游走性肩、颈疼痛,风邪善变,临床表现为症状正常,易动,临床颈椎病可表现为晕动或晕厥,时作时止的疼痛。
寒——主收外,主肩,阴邪,伤人之阳气,寒最易伤人的颈部而成病,造成僵痛不适。
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耗气伤津,在颈病中,它多挟湿致病。
燥——躁胜则干,易伤肺,伤阳,而致经脉失养,而致颈椎病
火——为xx,炎上,灼津,迫血妄行
总之,六淫中,对颈椎病形成,通常起主要作用的是风寒湿
4.1.
1.2七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
4/11
其中忧思抑郁,在病的形成最常见,成为病因,肝气郁积
4.1.
1.3劳倦—伤气血—筋脉失常—颈椎病
过度xx—气血运行不畅
(运动不足综合症)
房室所伤—伤肾精—骨失养
4.1.
1.4外伤——直接致痛
4.1.
1.5不正确的运动姿势,如府首过多,高忱等
4.1.2病理,各种原因致颈部气血经脉不通畅,或筋、肉、骨失养,从而引起颈椎病。
(前者为实、后者为虚、亦可虚实挟杂)
4.2现在医学的病因病理
4.2.1病因
1、物理刺激、寒冷刺激
2、外伤
3、不合理的姿势与运动
4、炎症及畸形
4.2.2病理
1、韧带xx或钙化
2、生理曲度改变
5/11
3、椎间隙变化、椎间孔改变、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椎管变窄
4、颈肌痉挛
各种改变最后影响N、肌肉、韧带、血管而致颈椎病
5.颈椎病的现代医学分型(临床上单纯一型较少,二型或二型以上相兼者
多)
5.1颈型颈椎病(有人称为颈肌型)
症状:
多见于中青年和低头工作者,头颈、肩背部疼痛、颈僵病、后脑部痛X:
有增生或生理曲度改变
体征:
颈部活动受限、背丛N牵拉
(一)
同失枕的鉴别:
是颈部一侧肌肉因扭伤或姿势不对而引起痉挛,产生肿胀、疼痛和颈部活动受限的一种疾患:
(劳累、姿势不对、风寒)
5.2神经根型:
见于中青年
症状:
痛、xx(头、颈项、肩背、上肢手)
X:
6/11
颈椎改变增生或椎间xx改变
5.3交感N型
症状:
眼痛、怕光、流泪、视物模糊
鼻:
疼痛、寒、异味
耳:
耳鸣耳聋
咽喉:
不适
面发热、头痛、晕、四肢发凉、指端发热、烧灼痛、多汗或少汗、心慌、呕恶、失眠、易激动、易冲动、时热时寒、胃痛胀、烦躁
X:
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5.4椎A型
症状:
眩晕、头痛、眼雾、语言不清
体征:
①颈肌僵,活动受限
②颈韧带
③棘突间隙改变(眩晕,呕吐,恶心)
7/11
④仰头或转头试验阳性
X:
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化,前缘增生明显,同美尼尔氏病鉴别
5.5脊髓型颈椎病
症状:
双下肢乏力,麻木,行走不稳,上肢麻木,最后可造成瘫痪为偏瘫、截
瘫、
四肢瘫、交叉瘫。
体征:
颈部活动受限,上肢呈中枢性或周围性不全瘫痪;下肢呈中枢性不全瘫痪,肌张力亢进,感觉障碍不规则。
X:
颈曲成角,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椎管狭窄。
6.颈椎病的中医分型及治疗方剂
6.1太阳经输不利型多为颈型:
外感风寒—刚痉—葛根汤/祛风散寒、调和营养
(恶寒发热、柔痉—桂枝加葛根汤/舒缓筋脉、颈僵、活动不利)
6.2痹症型(风寒湿留滞)——颈肩部疼胀、活动不利
(多为神经根型)遇寒加剧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通经活络
方剂
8/11
1、甘草桂枝汤
2、蠲痹汤:
羌活、防风、姜黄、当归、黄芪、赤药、甘草、生姜
3、独活寄生汤:
防风、当归、白芍、杜仲、人参等
6.3气滞血淤型多为根型:
头颈或肩上肢剌痛,固定不移,拒按,夜里加剧,脉细弦,舌质暗红或有淤斑,理气活血,化淤通经,血府逐淤汤或身疼逐淤汤(有寒者)
6.4痰淤交阻型:
多为神经根型。
头痛、颈痛、肩疼均刺痛,尚有头晕、头重、恶心、吐痰、胸闷胀,舌苔暗红,苔白腻,祛湿化痰,化淤通经、当归芍药散加味
6.5痰饮上逆型多为根型:
头晕,呕吐涎水,头重,颈僵,脉弦,胸闷,舌苔白腻,
半夏白术天麻汤。
6.6肝肾不足型:
根型或椎A型,腰痛,颈背僵痛,耳鸣,头晕口干,咽痛,脉细数,
滋养肝肾,六味地黄汤加味;恶寒,颈僵痛,腰腿乏力,夜尿多,舌淡,苔白滑,脉细,四肢乏力,耳鸣,温阳补肾散寒,金匮肾气汤加减
6.7血痹型属神经根或脊髓型:
《全匮要略》中的血痹,即血虚经脉失养,四肢麻木,乏力,脉无力,舌胖,淡,苔白,补气养血祛痹,黄芪桂枝五物汤。
6.8气虚血淤型脊髓型:
9/11
双下肢乏力,行走不利,脉弦细无力,舌胖大,苔白,头晕,精神倦怠,补气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
6.9肝气郁结型多为交感型:
胸闷,喜太息,失眠,烦燥,背胀,咽部不适,头晕,
眼雾,脉弦,口干,疏肝理气,调和气血,逍遥散加葛根、龙骨牡蛎。
6.10少阳枢机不利型(交感型):
时寒时热,颈僵或痛,头晕,心悸,呕吐,脉弦,柴胡桂枝汤或柴胡加葛根汤。
7.其它治疗方法:
7.1牵引:
主要适宜于椎间隙变窄及某些椎体滑脱的患者最常用的方法,注意姿势、
时间长短及患者适宜与否(不适者不能用)。
7.2推拿:
根据颈椎病的表现及分型不同,而有不同的按摩。
按摩:
它是治疗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推拿按摩揉滚搓摇抖提板打
常见的颈椎病按摩穴位:
风池、风府、肩井、阿是穴
大椎、列缺、肩俞、天宗
7.3针灸:
10/11
同上穴位
7.4热敷:
适宜于寒症
7.5火罐:
背部
7.6外贴膏药及敷药等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