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开平市申报广东省推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31750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门开平市申报广东省推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门开平市申报广东省推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门开平市申报广东省推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门开平市申报广东省推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门开平市申报广东省推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门开平市申报广东省推进.docx

《江门开平市申报广东省推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门开平市申报广东省推进.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门开平市申报广东省推进.docx

江门开平市申报广东省推进

江门开平市申报广东省推进

教育现代化先进市自评报告

 

四海同心齐争先崇文重教开泰平

 

开平市人民政府

2015年3月26日

 

目录

第一部分开平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概况4

第二部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6

一、2005-2009年:

稳步发展,全面夯实教育现代化基础6

二、2010-2012年:

跨越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6

三、2013-2014年:

科学发展,深度提升教育现代化内涵7

第三部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做法及成效7

一、坚持优先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7

(一)坚持理念引领,把准发展方向7

(二)坚持科学规划,谋划教育发展8

(三)坚持领导带头,落实争先责任9

(四)坚持加大投入,保障教育经费9

(五)坚持灵活牵引,凝聚社会力量10

(六)坚持民生为重,落实惠民政策11

二、坚持均衡优质发展,夯实教育现代化基础12

(一)实施校舍新(扩)建工程,增加教育学位13

(二)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工程,优化教育资源13

(三)实施信息化工程,提升办学水平14

(四)实施强师兴教工程,建设高素质队伍15

(五)实施强镇工程,促进城乡发展同步17

三、传承碉楼侨乡文化,开拓进取汇聚太平18

(一)碉楼文化融中西,开拓进取扬海外18

(二)华侨精神育人杰,自强不息传美德19

(三)倚侨乡精神土壤,育学校文化品味20

(四)校园文化承古今,与时俱进促和谐20

四、坚持创新发展,以体制改革带动教育现代化21

(一)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21

(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促进学校自主发展22

(三)建设长效自净机制,健康教育系统作风22

(四)推进教育国际化,促进教育开放发展22

五、构建完善教育体系,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协调发展24

(一)学前教育蓬勃发展24

(二)普通高中优质发展24

(三)职业教育重点发展25

(四)特殊教育规范发展26

(五)成人教育多元发展26

六、坚持全面发展,教育成果突显27

(一)坚持德育为首,素质教育成效显著27

(二)坚持质量为核心,教学成果显著28

(三)坚持文化为根,社区教育蓬勃发展30

(四)坚持百花齐放,区域教育特色初现30

第四部分存在主要问题与努力方向32

一、培育特色,进一步打造区域教育新优势33

二、扩大开放,进一步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33

 

四海同心齐争先崇文重教开泰平

——江门开平市申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自评报告

第一部分开平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概况

开平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毗邻港澳,是珠三角城镇发展地区性的副中心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

市区交通发达,三江六岸,素有“小武汉”之称,历来是重要的商埠和货物集散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开平建于崇祯年间,县名取意“开通、敉平”二义。

此地物华天宝,钟灵毓秀,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艺术之乡和碉楼之乡。

开平碉楼既传承了开平人开放包容的自信,又在风雨动摇之时保护了开平人民,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充分阐释;376年的历史长河在这里积淀了丰厚的人文精华。

除了拥有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外,还拥有开元塔、风采堂、司徒氏和关氏图书馆、立园、赤坎古镇等文化古迹;丰富多彩的学宫文化、碉楼文化、华侨文化、建筑文化、体艺文化,孕育出“洪门元老、一生爱国”的华侨领袖司徒美堂,革命先驱周文雍,南楼抗日七壮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甄永苏,国画大师司徒奇,书画家黄笃维,电影艺术家、原文化部副部长司徒慧敏,中国纪录片之父司徒兆敦,革命摄影第一人沙飞,粤剧名伶红线女等一大批英才俊杰。

开平旅居海外的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多达75万人,华侨情系桑梓,崇德行善,捐资助学,爱心善举薪火相传。

据统计,改革开放至今,我市华侨、港澳台同胞和社会热心人士共捐善款3.5亿余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

如此大爱,是“为往圣继绝学”精神的最佳助证,更成就了广东省教育强市的辉煌,成为推进开平创建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开平崇文重教由来已久,早在康熙年间,开平就开设县学,乾隆年间,大小学堂纷纷涌现。

五四运动后,开平第一中学应运而生,历经95年风雨仍未易其址,屹立潭江河畔,并以其厚重的历史积淀发展成为今日国内外知名的、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学校、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

开平的华侨热心办学,教化子弟,在艰苦创业的同时也为中西文化的交融打开了一扇开阔的窗口。

关氏、司徒氏、周氏、余氏等家族纷纷兴建祠堂、图书馆,教以人伦。

如司徒氏图书馆、关氏图书馆、月山博健学校等昔日的书院、学堂如今仍在传承文化、滋育后人。

近年来,开平市委、市政府秉承优良传统,应“开平”之古义,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公平优质的价值取向,坚持多样开放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律,把教育现代化作为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建设美丽幸福开平的卓越追求,全力打造“教育开平”、“幸福开平”的亮丽品牌,呈现出以政府办学为主、多种办学模式并举的大教育格局,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协调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区域教育体系。

目前,全市共有中小学校88所(其中公办中小学84所,民办中小学2所,中职学校2所),幼儿园77所,广播电视大学(含市综合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老干部大学、社区学院和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5所。

全市中小学生共100169人,其中中职学生8550人,在园幼儿24839人。

开平教育继承了侨乡文化底蕴,呈现出“均衡、优质、多元、特色发展”的显著特征,教育现代化成果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为开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二部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新世纪以来,开平教育事业跨入快速发展时期。

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围绕“幸福开平、和谐发展”的目标,坚定“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信念,把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在战略上把握主动、决策上强势推进、保障上加大投入、机制上齐抓共管,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构建了“均衡优质、开放惠民”的现代化教育格局。

一、2005-2009年:

稳步发展,全面夯实教育现代化基础

2005至2009年的五年间,开平市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为突破口,立足高起点,追求高标准,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大力调整学校布局,壮大优质教育规模,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2009年12月,全市有11个镇街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验收,2010年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夯实了基础。

二、2010-2012年:

跨越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开平市自2010年1月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固强创现”工程,将教育纳入开平现代化的整体规划,进一步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快速发展,先后出台了《开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开平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和《开平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2012年9月市委市政府高规格隆重召开“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动员大会”,并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着力建设更高质量的国民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体系完善的终身教育、资源共享的优质教育,加快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进程。

三、2013-2014年:

科学发展,深度提升教育现代化内涵

2013年我市印发《开平市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方案》,成立开平市争先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关心支持教育现代化发展,落实为教育排忧解难责任。

2014年全面推进教育体系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和师资队伍现代化工程,确保2015年通过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督导验收。

我市将进一步推进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成熟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广泛性和平等性,将以更开放的眼光更睿智的思路统筹布局,进一步科学整合社会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向行业、企业和城乡社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关注社会每个层次群体的需要,建立覆盖社会每个角落的教育体系,深度提升教育现代化内涵。

第三部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优先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

(一)坚持理念引领,把准发展方向

市委、市政府领导充分认识到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认识到教育是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智力支撑,是吸引企业、留住人才、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软实力;认识到实现教育现代化就是实现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普及水平现代化、学校办学条件现代化、师资建设水平现代化、教育体系结构现代化、教育发展质态现代化和教育发展视野现代化。

要建设好“珠三角生态宜居名城”的“幸福开平”,必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教育发展“六个优先”,即:

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

市委、市政府领导审时度势,高起点谋划教育发展愿景,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全力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

(二)坚持科学规划,谋划教育发展

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开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把教育现代化纳入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进行科学规划,特别是教育强市创建成功后制定了《开平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全市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规划。

2012年我市印发了《关于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决定》,围绕“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开平”的核心,明确“四大发展目标”,着力实施“六大机制”、“六大策略”、“九大工程”,力争在2015年前实现教育现代化,展现了市领导“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胸襟以及在教育改革发展方面的超前意识和务实态度。

(三)坚持领导带头,落实争先责任

开平市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教育现代化、分管领导专门抓教育现代化以及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的机制。

市党政主要领导带领各职能部门,深入基层,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了解教育现代化推进新情况,专题研究协调解决发展难题,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被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定期督办项目,并明确部门责任和分工、落实具体保障和措施,强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2013年我市成立了开平市争先领导小组,制定《开平市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实施方案》,落实各职能部门为教育排忧解难的责任,各司其职,支持教育现代化发展。

如卫生局负责疾病防治与健康知识技能的培训,体育局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和青少年节假日体育活动的开展,环保局负责绿色学校创建和环保知识宣传与普及,防疫站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对师生的宣传教育,司法局负责青少年法制教育与各类普法活动,公安局与学校开展警校共建活动,文广新局通过文化场馆设施组织青少年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科技局负责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的辅导,团市委负责学校团队活动指导和义工活动的组织,各镇街及社区工作站负责问题学生及其家庭的跟踪调研与教育。

全市已形成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坚持加大投入,保障教育经费

我市建立了稳定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每年实现“三个增长”。

2012至2014年,市预算内财政教育投入分别为76189万元、84243万元、86492.5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分别为31.37%、33.11%、31.95%,高于省规定的比例;2012至2014年,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分别为小学5318.69元、5589.13元、5822.86元;初中6606.82元、7333.58元、7747.40元;普通高中7085.56元、7805.70元、8138.51元;职业高中6040.52元、7083.83元、8209.54元。

2012至2014年,我市各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分别为小学924元、962元、1012元;初中1502元、1563元、1627元;普通高中749元、780元、811元;职业高中389元、475元、1070元。

各项经费均实现逐年增长。

公共教育财政保障的落实,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可靠的条件和坚实的保障。

(五)坚持灵活牵引,凝聚社会力量

我市认识到发展教育需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力策划推动,更需要带领全社会关注参与,才能不断扩大优质教育的覆盖面。

2013年起,市委、市政府广泛发动海外华侨、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全力筹建奖教基金,至今已经筹集人民币1100万元,同时发挥奖教基金的导向作用,推动全社会更加关注教育、关心教师,支持发展民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解决部分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不足的问题。

市委市政府积极牵引各方社会力量,激发全社会以及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爱国爱乡、崇文兴学的热情,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六)坚持民生为重,落实惠民政策

一是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

2006年秋季开始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收书本费;2008年春季起全市实施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启动了我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本省户籍非农户口学生和符合条件的非户籍学生免收杂费和书费的工作;2013年春季起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惠及所有学子。

近三年拨付省市安排的城镇免费义务补助经费分别为5638万元、5385万元、8402万元,受惠学生分别为72457人、60872人、85316人;二是建立“政府主导,公办为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境外来粤工作人员子女平等就读机制。

各类学位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境外来粤工作人员子女开放,使得该类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在校生达20934人,全部享受政策优惠。

近三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均在99%以上。

如长沙街道梁金山小学,大多数学生为来自全国11个省市,分属7个不同民族,姓氏多达60多种的外来工子弟,该校组织实施外来工子女关爱工程,精心营造温馨、和谐的大家庭,让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融合一体,快乐学习和生活,感到身在异乡不是客。

三是建立了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扶贫助学机制,形成“政府为主,慈善机构和民间组织为补充,热心人士参与”的扶困助学格局,充分发挥开平慈善总会、各级各类奖教奖学基金、民间组织和热心人士的作用,对临界低保家庭子女就读实施助学,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012至2014年,全市学前教育阶段共投入助学资金40.35万元,受助学生962人;2011至2014学年义务教育困难学生的资助经费161.8万元,资助学生人数5883人,高中阶段困难学生资助共投入53.21万元,受助学生人数685人。

2011-2014年,普通高中共发放国家助学金948.375万元,受助学生人数12645人次;中职学校共发放国家助学金1124.1万元,受助学生人数14988人次。

除上述规定政策外,我市还多渠道筹集资金实施多种形式的教育扶贫工程,例如发动社会热心人士、慈善机构等民间组织参与助学行动。

四是高度重视残障儿童的特殊教育。

2010年我市投入841.4万元,在城区三埠高标准建成开平市特殊教育学校,配置一流的设施设备,配备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配足100多个学位,为残障儿童提供高质量教育康复服务。

目前,我市构建起以市特殊学校为主体、随班就读为辅助的特殊教育体系,重点抓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强化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提高随班就读实效,全市“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8.91%。

二、坚持均衡优质发展,夯实教育现代化基础

进教育现代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公共资源配置的均等化,是实现教育均衡和公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均衡配置软硬件资源,打造优质教育板块,在均衡中促公平、促优质,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教育服务,不断推进教育事业走向现代化。

市委市政府在2012年制定《开平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工作方案》,全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14年12月,我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顺利通过国家督导验收,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得分93分,小学和初中的差异系数均小于0.5。

(一)实施校舍新(扩)建工程,增加教育学位

2008年以来,我市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建设了一批新学校,扩增了大量学位,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学位需求。

从2010至2013年,通过财政拨款和社会筹措,全市共投入资金17643万元,新建(扩建)校舍建筑面积达180103平方米,先后完成了水口、月山中心小学、沙冈小学、赤坎镇中心小学、致和小学、幕村小学、谭宏帙小学、西郊小学、港口小学、开平七中等78所学校新建扩建工程。

目前,澄江小学、宝源小学扩建工程已在筹建中,预计年内可以动工;新建水口第三小学建设工程自今年2月份已立项动工,正在规划并计划明年初开工,该校力争在2015年底建成,将增加学位1200个,有效保障学位供给。

(二)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工程,优化教育资源

我市按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提升发展内涵”的工作思路,在布局调整中做到三个“有利于”和五个“结合”。

即有利于盘活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薄弱学校建设,缩小校际间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的差距;有利于素质教育推进和教育质量提高。

把布局调整与改善办学条件相结合;与规范化学校(幼儿园)建设相结合;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相结合;与促进各学段教育协调健康发展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从2008年至今,全市投入5亿多元,将原有的287所中小学调整为现在的88所,撤并了199所学校,撤并率达69%,其中2010至2013年撤并中小学1所,新建学校1所,保留分教点19间。

通过多年的布局调整工作,我市进一步改善了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优化了教育资源,提升了教育质量。

同时,我市利用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校舍改造建设幼儿园,2010年以来利用富余校园改建成的幼儿园共15所,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近3000个,促进了全市教育的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

(三)实施信息化工程,提升办学水平

我市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项工作成为当前最出彩的教育工作之一,成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光辉里程碑。

我市切实加强领导和统筹协调,有力有序地推进规划的组织实施,基本形成了“机制健全,设施完善,网络畅通,资源丰富,应用高效”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格局,近三年共投入5423万元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优化网络教学环境。

2005年,我市以“政府政策支持、市场参与建设、学校持续应用”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组建教育城域网。

通过不断的改造与升级,2015年前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中小学校实现20M以上带宽光纤接入,其它小学校和教学点实现10M以上带宽的光纤或宽带接入,今年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教育城域网进行全面的升级与改造,中学、中心小学和城镇小学带宽为500M,其它学校的带宽为300M或100M光纤接入,全市学校和教学点100%宽带接入,100%实现与省基础教育专网互联。

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优质资源“班班通”,数字化校园的其它基础设备设施的建设得到全面、有力的加强。

全市现有校园网90个,计算机室156间,多媒体电教室127间,电教平台2467套,96%课室配备了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

学生电脑12287台,生机比为8.7:

1,教师办公电脑6354台,100%教师配备有专用教学终端。

100%学校建立了学校门户网站和校本资源库。

我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创新和机制创新这两个方针,鼓励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

目前,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程度高,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1所,占比12.4%,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覆盖率达90%,信息技术学科覆盖率达100%。

全市各学校所有中小学校均建设有校园网并通过专网接入开平市教育城域网,所有学校均可通过专网可直接访问江门、开平两级数字教学资源,学校均搭建有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库。

51796名的教师及初中以上学生在“江门市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及“电信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有个人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93%以上师生拥有个人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

所有教学点均通过卫星接收或网络接收方式,实现了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全覆盖。

实行电子政务和电子校务,包括OA办公系统、中小学学籍管理、教职工信息管理、学前教育信息管理、校舍管理、教育装备管理,学校体育卫生综合管理、教育科研应用与管理、教育经费统计、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学校课程管理等,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在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应用覆盖率达到100%。

(四)实施强师兴教工程,建设高素质队伍

近年来,我市坚持实施强师兴教工程,以多种形式全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创新用人机制。

按照省有关标准,遵循“凡进必考”的原则配齐配足教师,我市公办教师实行统一招聘、统一管理,开辟优秀人才“绿色通道”,吸引拔尖人才和高层次人才,2011至2014年共招考和引进教师292名,其中研究生学历教师35人。

同时,我市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和中层干部的竞争上岗机制,全面优化教育管理干部队伍。

2、实施“三名工程”。

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市制定《开平市中小学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通过组织“讲师团”、“名师工作室”和校长论坛等活动,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名校长、名教师和名班主任。

目前,开平市级以上的名校长38人、名教师124人、名班主任50人,其中江门市级名班主任3名、省级名教师2名。

3、加大培训交流力度。

我市制定《开平市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以专业进修和专项培训为辅和以远程网络教育为补充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为教师提供开放、灵活的职业素养提升途径。

近年来,我市分批组织校长到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培训学习;选派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到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接受培训,提高骨干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引导教师专业发展。

此外,我市加大市内外校长挂职交流的力度,组织校长和教师到国内外先进地区交流学习和挂职锻炼。

4、开展学历提升工程。

为促进教师学历提升,我市制定《开平市学历提升奖励方案》,对取得高一层次学历的在职教师给予2000—12000元不等的奖励,有效激励教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全市教师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2013年,我市与武汉大学合作开设研究生学位班,全市共有30多位在职老师参加学习。

2014,全市公办教职工共6842人,其中专任教师6317人,小学本科以上学历比例59.4%,距离指标还差10.6%。

针对实际我市采取积极措施全面提升教师学历水平:

2015年与广二师合作,鼓励小学教师报读专升本学历提升班,加大小学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力争到2016年小学本科学历以上达70%以上;初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94.6%,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以上比例达12.3%(含在职在读教师86人),我市不断提升研究生比例,2015年1月到各地高校现场招聘研究生49人,网上公开招聘研究生21人,3月份将继续到高校现场招聘研究生25人,2016年我市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以上比例可达到15%以上。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任教师401人,其中专业教师是256人,研究生或以上学历比例达23%,双师型专业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6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