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实用技术大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22931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蚕实用技术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养蚕实用技术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养蚕实用技术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养蚕实用技术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养蚕实用技术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蚕实用技术大全.docx

《养蚕实用技术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蚕实用技术大全.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蚕实用技术大全.docx

养蚕实用技术大全

A.蚕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桑叶是养蚕的物质基础。

桑树在生长过程中,常因各种病虫的危害而降低桑叶的产量和质量,成为桑叶生产中一项重要的自然危害。

所以必须十分重视桑树病虫害的防治

一、桑树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桑树的病害很多,按危害桑树的部位可分为全株性病害、桑叶病害、枝干病害和根部病害。

(一)桑萎缩病

病原:

由病毒引起。

病毒比细菌小的多,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症状:

萎缩病有花叶型、黄化型和萎缩型三种。

桑树发病,叶片缩小,叶色转黄,病叶变成圆形或半圆型。

枝叶丛生矮化、细小,侧枝簇生成团,病枝无花椹。

黄化型叶缘向叶背卷曲;花叶型叶缘略向叶面卷缩;萎缩型皱缩,但叶不卷曲。

叶肉部分斑块状褪绿,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叶脉有小瘤状突起。

表3三种萎缩类型症状的区别

病型

叶片

侧枝

病情

黄化型

显著缩小,变黄,叶缘向叶背卷缩

丛生,节间缩短,枝条短化严重

发病后2-3天死亡

花叶型

叶略小,略向叶面卷缩

枝条细而长,较弱

逐渐死亡

萎缩型

叶皱缩边小但不卷曲

枝叶丛生,矮化,侧枝细小

逐渐死亡

防治方法:

(1)发现病株立即挖出烧掉,杜绝病原蔓延。

(2)加强肥培管理,实行春伐,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3)防治虫害,特别要消灭传播病原的叶蝉等害虫。

(4)选择抗病的桑树品种。

(5)用2000PPM(2000单位/毫升)土霉素溶液浸渍病苗3-4小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二)桑白粉病

病原:

为球针壳属的真菌。

它利用附着器附着在叶子表皮上,部分组织能从气孔进入叶肉组织的细胞间隙,产生吸收器,摄取营养。

症状:

本病多发生于枝干中下部的叶片上。

病叶背面产生白粉状圆形霉斑,后期病斑颜色由黄变褐,连成一片,最后出现小黑点。

桑白粉病多发生在秋季湿润的环境中,病菌发芽适应的温度为23℃,桑叶硬化早的品种更易发生。

严重时布满叶背面。

防治方法:

(1)防止干旱,及时灌水,保持桑园土壤有一定的湿度,注意给树体施钾肥。

(2)用硫化钾或波尔多液喷洒叶背面进行预防,用石硫合剂进行枝干消毒,杀灭病菌。

(3)选择硬化迟的桑树品种,防止树叶硬化。

(4)发病期可用70%甲基托布律500倍掖或25%粉锈宁2500倍液喷打,每隔15-20天喷一次,连续2次,即可控制病情发展。

(三)桑褐斑病又称烂叶病。

病原:

病原菌初生于叶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成熟后突破叶表皮。

一般在未腐烂的病叶上越冬。

症状:

初期为褐色病斑,水渍状,呈芝麻大小的斑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三角形。

病斑周围绿色减退变黄,同一病斑在正背面叶面均有,遇到阴湿连绵的天气,吸收膨胀,有烂叶情况。

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叶片枯黄易脱落。

防治方法:

(1)清除病原,如病叶病枝等。

(2)栽抗病品种。

(3)加强桑园管理,翻埋病叶,实行冬耕,保持桑园通风透光。

(4)药剂防治。

发现有褐色斑点时,应立即用50%的多菌灵可湿粉剂1000-1500溶液,或70%的托布可湿粉剂1500溶液喷打。

相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效果好,对蚕无毒害。

或在晚秋用0.7%波尔多液喷打。

(四)桑赤锈病又称黄狗病。

病原:

为锈孢属的真菌。

往往在病组织皮下形成菌丝体团块,以后发育成球形的锈子器,隆起泡泡纱状。

由淡黄转深,逐渐成熟,最后突破寄生表皮,露出皮面。

症状:

本病在温度13-18℃,湿度80%以上易发生,高干桑较多,发病后桑叶局部变得臃肿,弯曲表现为畸形,叶面出现橙黄色的病斑,病斑上密布桔红色的孢子,孢子随风雨传播,引起再次侵染。

防治方法:

(1)发现病叶病枝,及时剪去,立即烧毁。

(2)彻底夏伐,消灭病原,防治再侵染。

(3)在初发病桑园用25%的可湿性粉锈宁粉剂1000倍液喷药2-3次,喷药后20天左右再喷,或用40%拌种灵可湿性粉剂300倍喷布叶片,可控制发病。

(五)桑疫病又称细菌病、黑枯病、青枯病、烂头病

病原:

由假单胞杆菌属的细菌寄生所引起。

症状:

一般在7.8月份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发生,来势猛,发病快,也属桑树毁灭性病害,病菌主要危害新梢和新枝。

嫩叶发病后,出现油渍状黄褐色病斑,由小变大,形成散生性多角形病斑,叶片皱缩。

叶脉和叶柄上的病斑纵裂成黑色条状病斑,发病严重时病株矮化,梢端萎凋枯死。

防治方法:

(1)春季喷洒石硫合剂灭菌。

(2)增施有机肥,特别要注意多施磷钾肥,并使用土链抗菌素防治。

(3)剪去病枝病叶烧毁,并用0.6-0.7%的波尔多液喷打。

病情严重时要挖除桑树,土壤也可用1:

50的福尔马林液进行消毒。

(六)桑干枯病

桑干枯病是桑树中较普遍的一种枝干病害。

病原:

种类较多,大多为弱寄生菌。

常见的有桑平疹干枯病、桑腐皮病和桑枝枯病,病菌分别属于黑团壳属、黑腐皮壳属和壳梭孢属。

症状:

因种类不同症状不同,桑平疹干枯病的病原菌在枝条上形成椭圆形大病斑,病斑呈黄褐色和赤褐色,湿润时呈水肿状,干燥时皱缩凹陷。

被害树皮易剥离,表皮破裂后为黑色,在皮下密生黑色小疹,即病菌的子囊壳,表面比较平滑无突起,春季发芽后最易识别。

桑腐皮病的病原菌在初期枝干上产生不规则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期生长干枯,表面密生小黑点;桑枝枯病多发生于桑苗和幼树,一般靠近地面枝条基部2-3厘米处,病斑黑褐色,皮层坏死脱落,显著凹陷,周围发生许多暗黑色小疹。

防治方法:

(1)防止树体创伤,减少病原侵染。

(2)病枝要及时烧毁。

(3)加强肥陪管理,增强树势,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比列。

(4)用波美5-6度石硫合剂,或用15%氟硅酸200倍液,或用0.2%硫酸铜加氨水液喷洒枝干。

(七)桑芽枯病

桑芽枯病是一种枝条上常见的病害。

病原:

有三种。

最常见的是桑升降果赤霉菌。

症状:

在桑枝冬芽周围出现变色下陷,以后逐渐扩展,围绕树枝条,割断树叶的流通而使上部桑芽急剧萎凋,枝条死亡干枯,枝条的皮层逐渐腐烂,容易剥离,并散发出酒精气味。

防治方法:

同桑干枯病。

因为这两种病往往并发,发生条件也相似。

(八)桑紫纹羽病

是桑树根部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霉根。

病原:

为卷担子纲的真菌,菌丝体寄生在细胞间或紧贴在根部细胞外面,靠渗透压的不同,吸取养分,真菌适应条件范围广,很易生长。

症状:

发病后根部失去光泽,根外包一层紫色的细丝状菌丝,在靠近地面的根上有紫红色的菌丝膜,严重时变成黑褐色而腐烂,仅剩下木质部,病株很容易拔起。

根部不腐烂像管套一样留在土中,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枝叶细小,叶色变黄,下部叶片脱落,枝梢停止生长,芽叶枯萎,最后整株枯死。

苗圃发病严重时,短期内成片死亡。

防治方法:

(1)发现病株,立即烧毁。

并用2%的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还要注意隔离。

(2)怀疑有病的桑苗,用25%的多菌灵500倍液,或2%的硫酸铜,或用54℃的温水浸根半小时,或用石灰浆将苗木浸渍1小时后洗净药液再栽植。

(3)防止积水。

(4)有机肥料必须腐熟,作好改土工作。

(九)桑污叶病

病原:

由半知菌亚门、穿孔霉属的真菌所致。

症状:

多发生于老化的桑叶背面,嫩枝很少发生。

发病初期产生小块煤粉状黑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大,最后连成一片,布满叶背,叶表变色。

防治方法:

(1)清除越冬病原,桑叶及时烧毁。

(2)加强肥培管理,合理采叶,延迟桑叶硬化,减轻发病。

(3)发病初期喷洒0.7%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有较好的防止效果。

(十)桑根结线虫病

病原:

为根结线虫属的线虫。

症状:

被害桑树侧根和细根生有大小不一的根瘤,病重时,根瘤连成链珠状,根部表皮破裂,须根减少、脱叶,叶小而黄,枝条细短,叶缘渐渐变成褐色。

防治方法:

(1)培育无病桑苗。

(2)病苗处理用48-52℃温水浸根20-30分钟或2%的福尔马林液浸渍病根。

(3)土壤消毒。

(4)重病桑园实行轮作。

二、桑树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桑树的虫害较多,在我国经常发生的有50余种。

,从目前看,常见的害虫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金龟子:

幼虫又称蛴螬。

习性:

每年一代,在土中越冬。

5-6月成虫开始活动,多在夜间危害桑树,天亮前钻入2-3厘米左右深的土下,成虫有群集,假死和趋光性。

危害:

成虫危害桑芽及幼树嫩芽,特别是初发的嫩芽和顶芽,幼虫危害桑根及根基部。

如黑绒金色子可将桑苗的子叶、生长点吃尽,对嫁接苗刚出圃的幼树嫩芽危害有为严重。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的夜出、假死性,在黄昏成虫交尾取食时,树下铺塑料薄膜,逐枝打落捕杀。

(2)成虫盛发时,在傍晚洒80%敌敌畏1000倍,或50%辛硫磷1000倍液配制毒土药杀成虫。

(3)在耕翻土壤时捡拾幼虫集中杀死。

特别是5-6月份幼虫多在3-4厘米表土中,容易捕捉。

(二)大青叶蝉

习性:

喜群居,善跳跃,常栖息于桑叶背面和枝干上。

多在一年生桑条上产卵,每一卵痕内产卵10粒左右,排列成行。

危害:

在高温干旱的夏秋季最猖獗,从桑叶背面刺吸汁液,叶面呈现许多小白斑,造成叶质差提前硬化;晚秋主要集中在一年生枝条皮层内产卵,形成新月形卵痕,使桑枝水分大量蒸发,大大降低抗寒能力,易干枯,影响冬芽萌发。

防治方法:

(1)叶蝉食性杂,夏季多在水稻、蔬菜上危害,在桑树上以产越冬卵危害为主。

因此,防止叶蝉必须与大田防治结合。

(2)桑枝用80%的敌敌畏乳剂或秋季喷1500倍液的40%氧化乐果灭杀,严防产卵于枝条皮层内。

(3)剪除产卵枝。

(4)一般杂草多,管理差的桑园发生较多。

因此冬季注意清除杂草。

(5)防止桑树枝条徒长,避免过迟施秋肥。

(三)红蜘蛛

习性:

每年发生7-9代,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产卵、10天左右孵化,7-8月为全年发生盛期,可看到大批成虫垂丝下附,随风飘扬,扩撒危害。

10月间又常出现大量成虫。

危害:

均在叶背吸食汁液,使桑叶水分蒸发增强,叶色变黄。

危害严重时,叶片干枯,产叶量大减。

在7-8月干旱时,螨害易爆发。

防治方法:

(1)铲除越冬杂草,通过及时的冬耕、夏锄将叶螨压在土层下。

(2)螨害发生时,以药剂防止为主,用20%三氯杀螨醇2000倍液喷雾,即能杀螨,又能杀卵;还可用三氯杀螨醇乳油加40%乐果乳油1:

1:

3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剂3000倍药液,或乐果(氯化乐果)1000倍液防止。

桑叶螨多在叶背群集危害,结成丝网窝,喷药时喷头要向上,压力要足,药量要大。

注意各种药剂对蚕的间隔期,三氯杀螨醇残毒期为5-7天,克螨特为10天。

(四)桑白蚧

习性:

一年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树枝干上越冬,卵产在蚧壳内。

孵出的幼虫吸食桑树汁液,并分泌蜡纸物于体表形成蚧壳。

危害:

成虫以口针刺入桑树皮层吸食汁液,严重时全树布满介壳,不见树皮,使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

(1)用破布或草把抹杀枝干上的介壳。

(2)用50%亚胺硫磷乳剂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杀。

(五)桑木虱

习性:

一年1代,以成虫在桑树裂缝中潜伏越冬,成虫在梢端叶背停伏吸食汁液。

越冬成虫飞至嫩芽上产卵,卵经10-20天孵化。

防治方法:

(1)摘除有卵叶子,捕杀密集幼虫。

(2)在成虫大发生时,用80%的敌敌畏乳剂1000-2000倍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杀。

(六)桑尺蠖

习性:

一年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

成虫有忌光性,白天潜伏在裂缝及树干的孔洞中,夜间出来活动,有假死性,发蛾盛期,振动树干,蛾子即可落地,成虫活动有突发性。

危害:

幼虫早春危害桑芽,开叶后又暴食叶片。

发生猖獗时,可将桑树的芽、叶全部吃光。

防治方法:

(1)通过翻耕土地杀死树干周围越夏越冬的蛹。

(2)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喷杀幼虫。

三、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止

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止的方针,在了解病菌和害虫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创造不利于病虫危害,有利于桑树生长的环境,作好预测预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桑园丰收。

(一)加强检疫工作,防治危害性病虫害传入。

(二)选择抗病虫品种。

(三)改善桑树的生长环境,提高桑树的抗病能力。

(四)加强桑园的管理,创造不利于病虫的生活环境。

(五)利用虫害的习性,进行必要的人工捕杀和诱杀。

(六)保护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七)利用农药进行防治,注意用药的浓度,时间和残效期。

B.蚕桑生产实用技术

第一节桑苗培育

桑苗培育分有性繁殖(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嫁接、扦插、压条)两类。

本节重点就无性繁殖中的广秧接育苗方法做简单介绍。

一、育苗地块选择

育苗地块应选择阳光充足近水源土质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而且通风良好易于管理的地方为苗圃地。

用于当年育苗的苗圃地应在育苗前进行深翻整地,施足腐熟肥或厩肥,每亩1000-1500公斤,整地结束后按畦宽1.3米,高20厘米做成苗床,以备育苗。

二、广秧接育苗法

春季树液流动,桑树皮层能捏开时为嫁接适期,其方法是选择一年生优良桑树枝条为接穗,将接穗2个芽剪成一段,上端刀口在桑芽以上1厘米处剪成平面,下端剪成45度左右的斜面,使下端剪口的尖端与上端的芽在同一直线上。

选取小实生桑苗为接根,在接根根茎交界处斜削一刀,使斜面成马耳形,并在背面稍削去一些皮层。

然后把接穗削面尖端的皮层捏开,使皮层与木质分离之后把接根削面对着接穗皮层方向插入,直至接根削面大部分插入插紧为止。

嫁接好按常规排苗法排在预先整理好的苗床上,排苗时顶芽要微露地面,防止接根松动或脱落。

嫁接后10-15天即可成活,待苗高10厘米时用锄松土除草并施一次肥,亩施入人粪尿150-250公斤(加水1000-1500公斤稀释)。

苗高30厘米左右时追施第二次肥,每次每亩施入人粪尿10-15担;及时除砧芽浇水。

嫁接后有部分砧芽从接根上长出,这时要摘掉。

干旱时在早晚浇水;摘蕊和用叶。

摘蕊可抑制生长,起到抑强扶弱作用,促使苗木整齐均匀,宜在八月中旬进行,摘下的苗叶可养秋蚕。

第二节建立桑园及管理

桑树是叶用植物,一经栽植受益多年,为此要结合各地资源,做好统筹安排,宜地坎栽植则地坎栽植,宜整片建园则整片速生栽培。

一、桑园规划

一要因地制宜综合安排。

二要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

三要在制订长远发展目标的基础下确定栽植株数。

四要综合安排蚕桑生产的配套发展。

五要确定树型养成形式。

二、整地和栽植

深翻土地,对确定的栽桑地块要在栽桑前进行深翻,保持土层疏松,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一般深翻60厘米左右,施足底肥,结合深翻土地,每亩施农家肥5000公斤。

整地开沟,整片丰产桑园建设,经过土地深翻后还要平整,在此基础上按照栽植密度开沟或挖穴,开沟深50厘米,把表土层放一侧,底土层土壤放另一侧,再在挖好的沟内施上土肥,施好后先填表土盖住肥料待栽桑。

我县栽桑季节一般是桑树进入休眠期的11月中旬到来年3月上旬。

栽植时把桑苗直立在穴(坑)内,保持苗与苗在一条直线上,放展苗根,扶正苗木,边填土边踩实。

栽植深度以根茎交界上7-8厘米为宜。

栽植结束后,按树型养成方式定干,定干时在芽叶上部1厘米处剪成斜面,其方向与芽子方向相反。

三、树型养成

整片桑园以低干桑养成。

其方法是:

在桑苗栽植后离地20厘米处剪掉,发芽后留3个健壮芽生长,当年养成3根枝条。

第二年春季桑芽萌发前,在3根枝条上离地面35-50厘米处剪掉,每枝条上留健壮芽2个,养成6根条。

第三年春季桑树发芽前将6根枝条离地面70厘米处剪掉,发芽后每枝条上留2个芽生长,当年树上养成12根枝条,以后每年都要在枝条基部的同一部位剪伐。

地坎和零星四边桑及粮桑间作桑应以中干养成树型。

具体方法是:

在桑苗栽植后离地面40厘米处剪掉,发芽后留3个芽生长,当年养成3根条。

第二年春发芽前,在3根条上离地面80厘米处剪掉,每枝条上留2个健壮芽,养成6根条。

第三年春发芽前将6根条离地面110厘米处剪掉,发芽后每枝条上留2个芽,每根桑上养成12根条。

第四年春蚕大蚕期在离地130厘米处进行夏伐剪条,树型已养成。

四、桑园管理

施肥:

每亩施肥3次,春夏两次每亩施速效肥100公斤;冬季每亩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

此外,对桑园喷施“叶面宝”,进行根外追肥,也是促进当年桑叶增产的有效措施。

其方法是:

春季在四月中旬,每支“叶面宝”兑清水112-120公斤,可喷施一亩桑,选晴天下午进行,均匀喷洒叶面叶背,以不滴水为度;7-10天后进行第二次喷施,一般可增产桑叶15-25%。

结合追施肥工作开展防虫、除草、培土等促使桑健康生长。

五、老劣低产桑树改造

造成桑园低产原因除采伐过量、肥培管理差等主要因素外,还与栽植密度稀、单株有效桑条少、树势衰退有极大关系,因此,通过低产改造,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叶量。

这里就几种改造方法加以概述:

1.补植加密。

对于坡地桑园,土层较厚,肥力较好的低产园,每亩补植到600-800株,对平地桑园每亩可补植到1000-1200株,养成树型后每株留条10-12个枝条,每亩总有效条长达到9000-10000米,年产桑叶1200-1500公斤。

2.增拳增条。

对于单株树型零乱,枝条稀少的桑树,可采有提高夏伐部位培养新拳。

方法是:

夏伐时选择粗壮而分部均匀的枝条,提高15厘米剪伐,以后每年在同一个部位剪成,即能养成新拳,达到增条增叶的效果。

第三节养蚕

一、蚕室标准和旧蚕室改造

蚕室是养蚕生产上关键设施之一,质量标准好坏关系养蚕成改,因此,要合理建造或改造。

其规格蚕室基本要求是:

容易调节和保持室内温湿度,能够通风换气,便于消毒。

具体要求是:

蚕室四周干燥开阔,通过透气良好,远离畜禽舍,在烟草生产区建蚕室还要远离烤烟灶,蚕室大小为进深7-8米,宽4-5米,高2.8-3.5米。

二、养蚕前的物资准备

养蚕前的物资准备除桑叶基础和劳动力外,重点是养蚕室内养蚕物料的配备。

现就养一张蚕的标准所需物料介绍如下:

蚕室一间,小蚕温育箱一台,省略化蚕具一套;也可用老式蚕箔或蚕床30-40个(每个约1.1平方米),蚕架4个,塑料薄膜12-16块(每块约1.1平方米),小蚕网12个,大蚕网60个,另配干湿温度计1支,加温用具一套,塑料折蔟50-70片或方格蔟150-180片。

一定数量的蚕药、石灰粉、干糠。

三、蚕前消毒防病规程

养蚕前消毒是为了杀灭蚕室、蚕具和周围环境的病原体,控制和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此项工作应在养蚕领种前期10天完成。

其方法是:

1.扫:

把蚕具搬出蚕室,清扫蚕室的周围环境。

2.洗:

清洗养蚕所用蚕具,洗净蚕室。

3.刮:

蚕室和周围环境地泥土地面刮去一厘米表土,垫上新鲜干净土。

4.刷:

用20%的石灰浆粉刷蚕室墙壁。

5.泡晒:

蚕具要有水浸泡后晒干。

6.消:

用不同消毒药品对蚕室及用具进行喷雾和浸渍消毒。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消毒药品及消毒方法有:

漂白粉液消毒。

蚕室蚕具消毒常用浓度为1%。

即将市售原装含有效氯25%的漂白料0.5公斤,加水12公斤,充分拌匀稀释后加盖静置2-3小时,取上面的澄清液,用养蚕专用喷雾器对蚕室蚕具和周围环境进行喷洒消毒,消毒后保持室内半小时潮湿状态,一般一间蚕室和蚕具需消毒液30公斤。

甲醛消毒。

用1瓶0.5公斤装的液体甲醛加水8.5公斤,再加新鲜石灰粉100克,搅匀喷洒蚕室蚕具,密闭1天后,开门窗透气,每间蚕室及蚕具用消毒液17公斤。

402抗菌剂。

每100克402抗菌剂加水75公斤,稀释后喷洒蚕室或浸泡蚕具。

消特灵(II型)或强氯安。

把主剂、辅剂一套同时倒入盆中,用少量水将其搅拌成糊状,再加25公斤水搅拌澄清,取澄清液放入养蚕专用喷雾器喷洒蚕室蚕具,并保持室内半小时潮湿状态。

强氯安主、辅剂一套加水35-50公斤喷散蚕食叶面可增强抗病能力。

四、养蚕技术

1.补催青。

经过催青的蚕种领回后到收蚁还有1-2天时间,应进行补催青处理。

领种前将室内温度保持21℃并补湿,蚕种领回后立即将蚕卵平铺在蚕箔内的干净无毒纸上,张种摊开面积不少于30厘米见方,卵面上覆盖小蚕网,在上面再盖一个喷湿的蚕箔,最后用黑色湿布盖在箔上,进行黑暗保护,同时把室温调节到25℃,干湿差1℃,直至出蚁。

严禁偷懒,放在锅中加热保温,无法控湿而炕死蚕种。

2.收蚁。

把已经出来的蚁蚕收集一起进行给桑饲养这一过程称为收蚁,收蚁工作时间短,技术要求严格,因此在收蚁前要将蚕筷、鹅毛、收蚁纸、切桑刀准备好备用。

收蚁时间春季一般在上午9-10时,夏秋蚕力争在上午9时前收蚁完毕,生产上常用的收蚁方法有网收法和棉纸吸引法。

网收法:

在已孵化的蚕种上再加一个小蚕网,然后撒上细条形收蚁用蚕叶,20分钟后揭去小蚕网放入别一只铺有白纸的蚕箔中定座给桑,下次给桑前用小蚕防病一号或新鲜石灰粉的其中一种进行蚕体消毒。

棉纸吸引法:

收蚁时将棉纸覆盖在已出蚁的蚕卵上,再在纸上均匀地撒一层切碎的桑叶,经20分钟后,蚁蚕爬到纸上后,可将纸揭起来倒掉桑叶,翻过来平放蚕箔内给桑。

对一次没出完的蚕卵,继续盖黑布加温补湿,第二天再收蚁。

收蚁后一天内,要注意给桑叶不能偏老,也不能给的过厚。

收蚁时用叶要求黄中带绿稍缩皱的第2-3位嫩叶。

3.给桑。

为了给桑均匀,小蚕的1-2龄必须切成方块叶,大小为蚕体长的1倍半,3龄粗切,4-5龄给片叶(春蚕大蚕期可条桑食)。

给桑回数小蚕期每天3-4次,厚度为1.5-2层桑叶厚。

大蚕期每天4-5次,每次给桑厚度为3-4层桑叶厚。

给桑过程中要操作轻快、均匀。

4.及时均蚕扩座。

小蚕由于生长快,故要经常扩大蚕座面积(蚕在蚕箔内的面积),保证每条蚕都能正常食桑和活动。

方法是用蚕网。

即在一个蚕箔内放蚕网,撒一次桑叶后,当蚕上到网上,用手提网放到另一个蚕箔内饲养。

5.除沙。

就是把蚕箔内的剩余残叶和蚕粪清理出去。

一般1-3龄蚕,每龄各除沙一次,4-5龄蚕每日除一次沙,要求不伤蚕体,发现病蚕不能乱丢,除沙后立即打扫蚕室地面,蚕沙要远离蚕室进行发酵处理。

6.眠起处理。

蚕发育到一定阶段就要入眠蜕皮,外观上蚕虽不食不动,但体内生理上发生很大变化,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

因而,眠起处理是养蚕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处理环节之一。

(1)适时止桑迟饷食。

当一批蚕中80%蚕儿将眠时撒焦糠止桑,4-6小时提青,同一批蚕基本全起后饷食。

(2)适期加眠网。

一龄大部分蚕体成炒米色体皮开始紧张发亮,有部分蚕沙时加网;二龄蚕体皮紧张发亮,有个别蚕驼蚕时加网;三龄蚕体缩短,体色乳白,有个别别眠蚕时加网。

在眠起不齐时,可提青分批处理,做到饱食就眠。

(3)眠中保护。

眠中温度比食桑时温度降低0.5-1℃。

蚕眠中适当换气,但不能强风直吹,光线要均匀防止震动。

(4)适时饷食。

蚕眠起后第一次桑称饷食。

在大部分起蚕头部变成淡褐色,撒一次防病一号蚕体消毒后即可给桑。

此时给桑要新鲜偏嫩,给桑量逐次加大,饷食后,按各龄标准温度饲养。

给第二次桑叶后可除沙。

7.养蚕温湿度标准。

温湿度的调节对养蚕有重要作用,在适温适湿范围内,温湿度高蚕生长发育快,相反则慢,生产中各龄蚕的温湿度标准是:

1-2龄27-28℃,干湿差1℃,3龄25-26℃,干湿差1℃,4龄24-25℃,干湿差2℃,5龄23-24℃,干湿差2-3℃。

8.养蚕中的防病卫生。

做好消毒防病,是夺取蚕茧丰收的关键。

因此,各龄起蚕时必须用药物进行蚕座消毒。

3龄饷食后每天可在蚕座上撒一层新鲜台石灰粉,即可起到排湿也可起到消毒效果。

养蚕操作中,给桑前和除沙后要洗手,发现病蚕不能乱丢要集中烧掉或远离蚕室挖坑深埋。

进出蚕室要换鞋,蚕室门口内外铺一层新鲜石灰粉消毒。

未经消毒的蚕具禁止带入蚕室使用,换下的蚕具常爆晒消毒。

不要在同一蚕室内既养蚕又同时堆放桑叶。

同时,蚕期中要加强观察,及时隔离淘汰病弱蚕,及早发现病蚕并采取适宜对策,进行防治管理。

9.蚕期中的不良气候环境调节

(1)高温多湿。

通过开门窗换气,消除闷热,蚕座内多撒焦糠等干燥材料吸湿,每次给桑量减少,增加给桑次数,勤除沙。

(2)低温多湿。

主要依靠加温排湿,蚕座内撒焦糠,防止蚕沙在蚕座内堆积。

(3)高温干燥。

结合蚕室补湿降低温度或给水叶,夜间增加给桑量。

(4)低温干燥。

生火升温,给新鲜桑叶,减少给桑量,增加给桑次数。

五、上蔟[cù]及蔟中管理

1.蔟具的准备。

生产上常用蜈蚣蔟、塑料折蔟、纸板方格蔟,其中纸板方格蔟最好,塑料折蔟和蜈蚣蔟次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