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嫦娥一号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2199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嫦娥一号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有关嫦娥一号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有关嫦娥一号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有关嫦娥一号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有关嫦娥一号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嫦娥一号试题.docx

《有关嫦娥一号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嫦娥一号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关嫦娥一号试题.docx

有关嫦娥一号试题

嫦娥一号

一、声学和光学部分:

1.如果中国进行载人登月的话,由于飞船舱中有空气,宇航员(能/不能)听到机器工作时的噪声。

睡觉时要戴专用的耳罩,这是通过的途径减弱噪声的。

如果宇航员登上月球,(能/不能)正常对话,因为。

2.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在卫星飞行过程中,测控部门在国内外布设了由多个地面测控站、测控船组成的庞大测控网,对它进行连续跟踪和测控,跟踪和测控利用了()

A.超声波B.次声波C.无线电波D.X射线

3.为了在黑暗中拍摄清晰火箭飞离地面的过程,采用了拍摄。

二、热学部分:

1、卫星热控系统采用了一种特殊的产品——热管,其导热性能是紫铜的200倍,换句话说假如有人拿着一根长2~3米长的热管一端,将另一端放入100℃沸水中,也就几秒的功夫,手便会感觉出温度在飞速上升而不能把持。

卫星上装热管,就是利用它将一个设备或者部位的热量迅速传递到另外一个的设备上去。

热管的工作原理是。

2.在卫星发射中心的大水池中蓄有120吨的水,当火箭升空后只剩下少量的水,同时出现大量的白雾。

在火箭发射的过程中,经过了和的物态变化过程。

3.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整流罩表面涂有一层特殊的材料,这种材料遇到高温时要、(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吸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不至于温度太高损坏嫦娥一号卫星。

4.火箭中加注液氢燃料45m3,液氢的密度是70.8kg/m3,氢气的热值是14.3×107J/kg,则液氢燃料完全燃烧能放出J的热量;在火箭升空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三.力学部分:

1.随着火箭发动机的轰鸣,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飞月梦。

(1)火箭在加速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增大/减小/不变),这个能量是由能转化而来的。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为节省燃料,火箭升空后应向(偏东/偏西)方向飞行。

(2)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翼是为卫星提供能源的装置。

它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

(3)卫星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它的速度,势能(增大/减小/不变)。

(4)如果将来航天员登上月球,不穿太空服,只带氧气瓶,(能/不能)在舱外进行太空行走。

运用你所学物理知识说出一条理由。

答:

2.2007年10月24日18:

05,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借助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这是我国实现探月工程“绕、落、回”三个阶段的第一步。

该卫星在空中的运行过程如图所示。

在火箭点火后,火箭尾部喷火的方向(向上/向下),此时火箭处于升空状态,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的。

每当“嫦娥一号”卫星在空中进行变轨时,卫星都得向外喷火,从力的作用效果来看,这说明力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倘若卫星在飞行的过程中,突然失去一切力作用,卫星将做

运动。

3.按照“嫦娥工程”计划,我国将在2012年发射首颗“登月探测器”,携月球车一起登陆月球,月球车将进行月面巡视勘察。

(1)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温度的变化完全由阳光直接决定。

月球表面白天温度可达150℃,而夜闻会降至-180℃,昼夜温差高达330℃.即使在白天,照亮区域与阴影区域的温差同样高达300℃。

月球车的零件应使用热胀冷缩较(明显/微弱)的材料制作,零件之间应(留有缝隙/紧密结合)。

(2)月球上物体的重力约为地球上的1/6,这导致月球袁面的月嚷远比地球土的松软.

使得在月球上行走远比在地球上容易打滑,月球车的车轮表面应做得很(光滑/粗糙)。

(3)月球车可使用(汽油机/柴油机/电动机)驱动,行进速度最快可达5cm/s,即km/h。

当前方3m处有高于25cm的障碍物时,月球车上的障碍探测器就会发出预警,障碍物探测器不能利用(激光/电磁被/超声波)的反射来工作。

(4)月球车上装有机械臂.机械臂前端有一“岩芯取样器”,可将月球上的岩石研磨取回研究.“岩芯取样器”应尽可能挑选硬度(大/小)的材料制作。

4.若在太空飞行的“嫦娥号”奔月飞船的轨道舱中进行物理理实验,在下列仪器中①托盘天平、②摆钟、③电子秤、④电流表、⑤电压表、⑥放大镜、⑦密度计、⑧刻度尺,仍能正常使用的有()

A.①③⑥⑧B.②③⑦⑧C.②⑥⑦⑧D.④⑤⑥⑧

四.电、磁和能源部分

1.随着我国“神州”号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探测月球的汁划“嫦娥一号”已经正式启动。

月球是一个核聚变原料宝库,仅其表面尘壤中的聚变材料------氦核,就足够人类使用上万年。

目前,核能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常规能源,它是(可/不可)再生能源。

与火力发电相比,核能发电的优点之一是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最后可以产生大量的能。

2.某太阳能照明灯利用太阳能电地板供一只“12V9W”的电子节能灯工作。

这种照明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A,它消耗的电能由能转化而来。

如果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一天,电子节能灯可正常发光10小时,则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能是J。

3.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卫星随火箭一起离开发射塔飞向太空的过程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卫星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火箭推力对卫星做了功

C.卫星的动能和势能不断增加D.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4.“嫦娥一号”奔月成功,假如若干年后你成为一名航天员,驾驶飞船登上月球,想探测月球表面附近是否有磁场,下列工具中最理想的是()

A.灵敏电流表B.灵敏电压表C.灵敏指南针D.闭合导线

08年中考热点问题--奥运会

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2008年8月8日至8月24日将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举行,开幕仪式定在8月8日晚上8时正。

本届奥运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举办夏季奥运会,亦是继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第三个亚洲国家举行夏季奥运会。

   在奥运会的各项体育比赛中,与物理相关的问题很多,如:

各个项目的运动规律,短跑的平均速度,射击的相对运动,球类运动的球速、惯性、能量、力的概念等等;场馆的设计也应用了很多物理知识……

1.下列现象与惯性无关的是(  )

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B.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C.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D.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飞行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跳高运动员先后用背越式和跨越式两种跳高方式跳过某一高度,该高度比他起跳时的重心高出h,则他从起跳后至跃过横杆的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

A.都必须大于mghB.都不一定大于mgh

C.用背越式不一定大于mgh,用跨越式必须大于mgh

D.用背越式必须大于mgh,用跨越式不一定大于mgh

3.体育运动场上有许多地方用到了物理知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跳板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上升过程中势能不断转化为动能

B.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利用身体的惯性

C.掷出去的铅球总是沿曲线落到地面上,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

D.在4×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应尽可能做到相对静止

4.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倡导“绿色奥运”,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

A.废旧电池随意丢弃B、尽量减少一次性木筷,餐巾纸、塑料袋等物品的使用

C.吸烟时由于“烟雾分子”会扩散到周围空间,所以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D.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因为森林既能净化空气,又能减弱噪声

5.下面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运动项目图标,在这些活动中运动员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

 

 

A射箭           B举重            C击剑         D射击

6.如图所示,体育运动中投掷的链球、铅球、铁饼和标枪都是把物体斜向上抛出的运动。

不计空气阻力,这些物体从被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  )

 

   

 

A.物体的动能一直增大,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B.物体的动能一直减小,重力势能一直增大

C.物体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7.在荡秋千的杂技表演中,当秋千荡到最高点时杂技演员甲和乙突然同时松手。

如图所示,那么杂技演员乙的落点位置是(  )

   A.O点

   B.O点左侧

   C.0点右侧

   D.都有可能

    

8.“鸟巢”体育场采用网架结构,但并非简单地把结构暴露在外,从体育场里面看,结构的外表面有一层半透明的膜,“如同中国的纸窗”。

这种设计不需要为体育场再另外加上像玻璃幕墙那样的表皮,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使用这种半透明材料的另外一个好处是,体育场内的光线不是直接射进来的,而是通过      ,使光线更加柔和,解决了强烈光影带来的麻烦,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

9、2006年12月21日,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正式递交到了北京奥组委。

火炬燃烧时间可达15分钟,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风速和每小时雨量50毫米的情况下保持燃烧,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能在强光和日光下识别和拍摄。

下半部喷涂高触感红色塑胶柒,手感舒适不易滑落。

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

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1)火炬长72,质量为985。

(填写物理量单位)

(2)制作火炬“祥云”材料的密度应。

(估算后选填“较大”或“较小”)

(3)火炬所用燃料为丙烷,它具有的特点有(说出两点):

①,②。

(4)火炬下半部喷涂高触感红色塑胶柒,其作用是。

2008年各地中考试题总汇

1、如图为用户的电能表,若在该用户的家庭电路中只给一台微波炉

通电,发现该表转盘在2min内转了100r,则这台微波炉在这段时间

内消耗的电能是KWh,微波炉的功率是KW。

2、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振动时的波形图。

观察此图可以知道声源的振幅是_________m;

波源振动的周期是__________s;波源振动的频率是

________Hz。

如果此波的波长为2m,则此波传播

的速度是________m/s。

3、据传有一夏天洋人宴请林则徐,其中一道甜点为冰淇淋,因其上白气不断,林则徐以为必烫故以嘴吹之,谁知入口却冷,洋人笑以为柄;林则徐声色不动,过了几日,回宴洋人,其中一道热汤刚刚煮沸,浮有厚油,无一丝白气冒出,林则徐热情请之,洋人一口吞下一匙,顿时龇牙咧嘴,哈哈有声,不停乱弹,出尽洋相.试分析那冷冷的冰淇淋上方的白气是由于_______________形成的;而滚滚的热汤反而无白气,是由于_______________;

4、图像法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陆晨同学在研究电阻、电压、电流三者之间的关系时,他分别测出甲、乙电阻两端的电压和分别通过它们的电流,并通过描点法画出了它们大概图像,如图

(1)所示。

 

(1)从图像

(1)可看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 ;

(2)从图像

(1)可看出  的电阻较大;

(3)该同学又将两个小灯泡串联在同一电路中,他通过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由暗到亮,并记录了两个灯泡的多组数据,可根据数据画出的图却是曲线,如图

(2)所示。

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

当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为0.25A时,灯泡两端的总电压是。

5、在学习电和磁的知识中学到的两个重要实验,一个研究在磁场中转动的线圈产生电流的情况,这种现象是现象;另一个研究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现象,_______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6、如图6所示,R为滑动变阻器,R1、R2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

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电流,纵轴表示电压。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将电压表V1、V2的示数随电流表A示数变化的两条图线分别画在坐标系中,如图7所示。

则根据图线可知电阻R1=________欧,电阻R2=_________欧。

 

7、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

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提出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与假设:

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

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

将三个烧杯中倒入________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________.将现象记入下表.

布料种类

涤纶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布块所含水量

最少

较多

最多

(5)结论:

_______。

(6)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________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8、“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鸟巢”采用网架结构,但并非简单地把结构暴露在外,从体育场里面看,结构的外表面有一层半透明的膜,“如同中国的纸窗”。

这种设计不需要为体育场再另外加上像玻璃幕墙那样的表皮,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用这种半透明材料的另一个好处是,射进体育场内阳光经透明膜      (选填“漫反射”、“漫折射”)进入后,使光线更加柔和,解决了强烈光影带来的麻烦,有效地防止了     污染。

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

9、如图6为南方雪灾中的一个场景。

汽车在紧急刹车时,总是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这是由于汽车具有_________;当路面有冰雪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会变     ,汽车在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将比路面没有冰雪时             。

10、中国已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器.请你想象一下,在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中的宇航员,不可能做到的是()

A.手推舱壁,身体向后退B.通过无线电与地面联系

C.用弹簧测力计称出体重D.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

11、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相继问世,使电能的大规模生产和利用成为现实,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化的时代.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其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实验图及其应用图的是(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2008年的南方暴雪灾害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积雪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中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

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小,汽车易左右滑摆。

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厚薄不同,对汽车的危害也不一样。

当积雪厚度在5~15cm,气温在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

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

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图为工作人员在南通绕城高速公路上撒用于融雪的盐。

提出问题:

在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水不再结冰了?

  想与假设:

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猜想:

                                                      

  理由:

                                                      

  设计实验方案:

针对你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

                                                                

                                                                 。

分析与交流:

除了在路面上撒盐外,你还有什么常用的办法,可以避免减少交通事故,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方法:

                                                            

  道理:

                                                            

13、超导体有着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假如科学家研制出了常温下的超导体,你认为将

他用来做下面哪种产品最为合适

A.输电导线B.熔断器内的保险丝

C.白炽灯的灯丝D.测电笔内的高电阻

14、小东同学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如图甲显示的是

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乙显示的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

(1)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东将下表填写完整。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g

倒出部分盐水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

倒出盐水的质量m2/g

盐水的密度ρkg/m3

33

 

(2)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方法是:

先测

出空烧杯质量,并在量筒中倒入盐水,

测出盐水的体积,再把量筒内盐水全部

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然后计算盐水的密度,用这种方法测出

盐水的密度ρ'与小东测出盐水的密度

ρ相比较,则ρ'_____ρ(选填“<”、“>”或“=”)

15、小明做“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时,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是3.8V,其中电源是三节新的干电池,灯丝电阻大于10Ω,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Ω 1A”字样.图甲是测定灯泡的额定功率的电路。

(1)小明按图甲连接电路并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但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灯泡      。

(选填“短路”或“开路”)

(2)小明排除故障后,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W.

(3)若电压表0~15V的量程损坏,换用0~3V的量程后,应将电压表中“-”接线柱连入图甲中的点,“3”接线柱连入图甲中的点,也可测出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过程中,当电压表的读数为     V时,灯泡正常发光。

 

16、下图为核电站发电流程图.在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中,从核能到电能,图中所示的能量转化顺序正确的是()

A、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D、核能,内能,化学能,电能

 

17、用图像来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是很直观的。

如图(a)一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

段细线与之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a图b图

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

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b)所示。

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

那么,在下图中可以正确描述拉力F随随深度h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地震小常识

1.如何判断近震和远震

地震波到来时,若先上颠动明显,尔后左右摇晃,即为近塬;远塬,远震上下颠动不明显,而以左右摇晃为主。

2.地震时在楼房内如何应急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面或墙角处,亦转移到承重墙较多的地方,如厨房、厕所等。

3.地震时,在街上如何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窗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砖块以及广告招牌、霓虹灯架等,可能会掉下伤人。

因此,地震时在街上走,要躲避建筑物、高压线(杆)等易伤人的东西落下,迅速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4.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如何应急

首先司机尽快减速,逐步刹闸;第二,乘客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坐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

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在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5.地震时遇有毒气体扩散如何躲避

地震时,首先要弄清风向,朝逆风处避难。

避难场所尽量选择在高处。

行动时,要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

例题:

1、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在灾区为了安置灾区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搭建了很多临时帐篷,在搭建帐篷时要用地钉将帐篷固定在地面上,但地面越松软,地钉插入越容易,固定效果越差,原因是:

,救助人员用100N的压力将重5N的地钉竖直缓缓地插入地面,则地丁与地之间的摩擦力为N,若要将地丁拔出,则至少需N的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