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选择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1343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5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生理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生理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生理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生理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选择题.docx

《生理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选择题.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选择题.docx

生理选择题

绪论选择题:

1、生理学是指()

A、研究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科学B、研究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科学

C、研究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科学D、研究机体生命活及其规律的科学

2、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动物B、植物C、人体D、机体

3、观察缺氧对人体及各系统活动的影响,这种研究属于()

A、分子水平B、细胞水平C、器官水平D、整体水平

4、麻醉动物,剖腹观察其胃肠运动,这种实验方法属于()

A、急性实验B、慢性实验C、急性离体实验D、急性在体实验

5、下列哪项是属于急性离体实验()

A、毁坏蛙脑,开胸观察蛙心活动B、毁坏蛙脑,作反射孤分析实验

C、给狗做成唾液瘘管,研究唾分泌D、麻醉家兔,剖腹取一段小肠进行观察

6、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

A、兴奋性B、收缩性C、生长发育D、新陈代谢

7、机体分解自身成分,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

A、物质代谢B、能量代谢C、同化作用D、异化作用

8、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肌肉收缩B、刺激阈 C、腺体分泌  D、神经冲动

9、有关刺激与反应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刺激必然引起组织产生反应

B、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C、组织兴奋性愈高,其刺激阈就愈大

D、引起组织或机体产生反应的环境条件变化都可称为刺激

10、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为()

A、肌肉收缩B、腺体分泌C、神经冲动D、兴奋或抑制

11、在人体内各组织中,兴奋性最高的是()

A、心肌和骨骼肌B、神经和骨骼肌C、腺体和心肌D、神经、肌肉和腺体

12、组织兴奋性与刺激阈的关系,正确的是()

A、兴奋性愈高,刺激阈愈小B、兴奋性愈高,刺激阈愈大

C、兴奋性降低,刺激阈不变D、兴奋性改变,刺激阈不变

13、刺激引起组织产生兴奋还是抑制,取决于()

A、刺激的强度、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B、刺激的性质

C、组织的功能状态D、以上都是

14、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浆D、组织液

15、细胞或机体接受刺激后发生的一切变化,称为()

A、兴奋B、抑制C、反射D、反应

1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B、反应C、反馈D、适应

17、可兴奋组织兴奋性的高低,与下列哪项呈反变关系()

A、动作电位B、阈电位C、局部电位D、阈值

18、维持机体某种生理功能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主要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负反馈D、正反馈

19、机体功能调节中,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反馈调节

20、机体能按外部情况来调整内部关系的生理特性或能力称为()

A、适应性B、兴奋性C、反应D、反馈

21、关于条件反射,错误的是()

A、出生后形成的B、反射孤复杂

C、各级中枢均可完成D、能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2、由被调节者发出,影响调节者活动的信息称为()

A、控制信息B、参考信息C、反馈信息D、偏差信息

23、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B、减压反射C、分娩D、血液凝固

24、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B、减压反射C、体温调节D、血糖浓度的调节

25、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B、分泌C、神经冲动D、电位变化

细胞选择题:

1、细胞内容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屏障是()

A、细胞膜B、生物膜C、单位膜D、核膜

2、“液态镶嵌模型”假说认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

A、球形蛋白质B、脂质双层C、脂肪酸链D、多糖链

3、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蛋白质的作用是()

A、与物质转运有关B、与膜的屏障作用有关C、与受体功能有关D、以上都是

4、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是()

A、脂质、糖B、脂质、蛋白质C、蛋白质、糖D、脂质、蛋白质、糖

5、以单纯扩散通过细胞膜的物质主要是()

A、电解质B、水分子C、葡萄糖D、脂溶性物质

6、影响细胞膜单纯扩散速度的因素是()

A、膜两侧溶质分子的浓度差和膜通道开放的数目

B、膜对物质的通透性和膜通道开放的数目

C、膜两侧溶质分子的浓度差和膜对物质的通透性

D、膜两侧溶质分子的浓度差或者膜对物质的通透性

7、细胞膜转二氧化碳和氧的主要方式是()

A、易化扩散B、主动转运C、单纯扩散D、出入胞作用

8、膜的易化扩散是依靠膜上哪项实现的()

A、表在膜蛋白B、嵌入膜蛋白C、糖蛋白D、磷脂

9、主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三种物质转运形式的共同点是()

A、被转运物质都是以小分子或离子形式通过细胞膜

B、被转运物质都是以结合形式通过细胞膜

C、均为消耗能量的过程

D、均为不消耗能量的过程

10、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根本区别是()

A、主动转运既耗氧又耗能B、被动转运既耗氧又耗能

C、主动转运只需耗能D、被动转运只需耗氧

11、细胞膜上主动转运Na+的钠泵,其化学本质是()

A、糖蛋白B、脂蛋白C、糖脂D、Na+–k+ATP酶

12、钠泵在主动转运过程中所需能量直接来自()

A、膜内外Na+浓度差B、钠泵蛋白的分解

C、细胞内糖的氧化D、ATP的不断分解

13、钠泵能逆浓度差主动转运Na+和K+,其转运方向是()

A、将Na+、K+转入细胞内

B、将Na+、K+转出细胞外

C、将Na+转出细胞外,将K+转入细胞内

D、将Na+转入细胞内,将K+转出细胞外

14、下列哪项不属于载体扩散的特点()

A、具有高度特异性B、具有电压依赖性C、具有饱和性D、具有竞争性抑制

15、细胞内外正常Na+和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膜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兴奋时劲Na+通透性增加

C、Na+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Na+–K+泵的作用

16、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能选择性地和激素等化学物质相结合而引起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的物质是()

A、钠泵B、受体C、载体D、通道

17、细胞膜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细胞膜上的()

A、特殊蛋白质B、一般蛋白质C、氨基酸D、磷脂

18、受体的功能是()

A、完成跨细胞膜的信息传递B、为细胞代谢活动提供能量

C、为细胞内物质合成提供原料D、实现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19、受体的作用特征,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A、特异性B、饱和性C、竞争性抑制D、可塑性

20、与受体结合后引发细胞产生特定生理效应的物质称为受体的()

A、激动剂B、阻断剂C、催化剂D、还原剂

21、动作电位复极化后的离子分布的恢复过程是一个()

A、Na+的主动转运过程B、K+的主动转运过程

C、钠泵主动转运过程D、不耗能的被动过程

22、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称为()

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阈电位D、跨膜电位

23、细胞在静息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

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阈电位D、跨膜电位

24、能把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传入细胞内的细胞是()

A、神经细胞B、腺体细胞C、肌细胞D、红细胞

25、细胞在静息时,细胞膜表面各点之间的电位()

A、均是相等的B、均是不相等的C、均是正电位D、均是负电位

26、细胞处于静息时,用细胞内记录方法测得膜内电位()

A、是零电位B、是等电位C、较膜外高D、较膜外低

27、细胞在静息时,正电荷位于膜外一侧,负电荷位于膜内一侧的现象称为()

A、极化B、超极化C、去极化D、反极化

28、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

A、K+B、Na+C、Ca2+D、Fe2+

29、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

A、K+B、Na+C、Ca2+D、Fe2+

30、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阴离子是()

A、HCO3-B、HPO4-C、A-D、CL-

31、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阴离子是()

A、HCO3-B、HPO4-C、A-D、CL-

32、细胞处于安静时,细胞膜对于下述哪种离子的通透性最大()

A、Na+B、K+C、Ca2+D、A-

33、静息电位近似于()

A、Na+电化平衡电位B、K+电化平衡电位

C、Ca2+电化平衡电位D、A-电化平衡电位

34、在电生理学中,把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差增大的现象称为()

A、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

35、在电生理学中,把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差减小的现象称为()

A、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

36、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正常动作电位的幅度是()

A、不变B、不规则C、不断增大D、不断减小

37、神经纤维接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从-70mV变为0mV的过程称为()

A、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

38、神经纤维在兴奋过程中,膜内电位从0mV上升到+30mV的现象称为()

A、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

39、神经纤维在兴奋过程中,膜内电位从30mV变为静息时的电位水平的过程称为()

A、复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

40、神经纤维接受刺激而兴奋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发生一次扩布性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

A、膜电位B、阈电位C、动作电位D、静息电位

41、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指()

A、去极化过程B、复极化过程C、反极化过程D、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

42、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是指()

A、去极化过程B、复极化过程C、反极化过程D、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

43、在电生理学中,常把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快速变化的部分称为()

A、锋电位B、后电位C、负后电位D、正后电位

44、神经纤维锋电位之后,到完全恢复静息电位水平之前,有一个连续而缓慢的电位变化,称为()

A、阈电位B、后电位C、负后电位D、正后电位

45、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后电位可分为两部分,首先出现的那部分称为()

A、零电位B、等电位C、负后电位D、正后电位

46、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数值称为()

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局部电位D、阈电位

47、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A、Na+内流B、Na+外流C、K+内流D、K+外流

48、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上升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Na+内流B、K+外流C、CL-内流D、Ca2+内流

49、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下降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Na+内流B、K+外流C、CL-内流D、Ca2+内流

50、安静时,K+从细胞膜内向细胞膜外的方向转运的转运方式是()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作用

51、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上升支中Na+内流的转运方式是()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作用

52、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主要标志是()

A、阈值B、阈电位C、动作电位D、锋电位

53、神经纤维去极化达阈电位时,膜对下列出哪种离子的通透性最大()

A、Na+B、K+C、Ca2+D、CL-

54、阈下刺激可使神经纤维受刺激部位产生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称为()

A、局部电位B、动作电位C、锋电位D、后电位

55、可兴奋细胞的刺激阈最小的时期是()

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

56、可兴奋细胞的刺激阈最大的时期是()

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

57、细胞某一部位受到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在兴奋部位与邻近静息部位间存在电位差而产生的电荷流动称为()

A、电紧张性扩布B、动作电位C、局部电位D、局部电流

58、刺激神经元轴突中段某点产生的动作电位将朝着哪个方向传布()

A、胞体方向B、相邻轴突方向C、轴突末稍方向D、双方向

59、目前一般用来解释动作电位传导原理的是()

A、载体假说B、局部电流学说C、离子流学说D、膜更新假说

60、神经纤维接受刺激而兴奋时,除极化的速度和幅度主要取决于()

A、膜两侧K+浓度差B、膜两侧Na+浓度差

C、膜两侧Ca2+浓度差D、膜受体的多少

61、从电生理角度而言,神经冲动一般是指一个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A、兴奋波B、锋电位C、去极化波D、复极化波

62、当神经纤维接受刺激而兴奋时,其兴奋性随着()

A、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B、刺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刺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D、膜电位的变化而变化

63、神经纤维在动作电位去极化时相,其兴奋性处于()

A、低常期B、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D、相对不应期

64、神经纤维在动作电位负后电位后期,其兴奋性处于()

A、低常期B、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D、相对不应期

65、神经纤维在动作电位正后电位时相内,其兴奋性处于()

A、低常期B、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D、相对不应期

66、细胞膜静息电位数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膜内外液中()

A、Na+的浓度B、K+的浓度C、CL-的浓度D、有机负离子浓度

67、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取决于()

A、低常期的长短B、超常期的长短C、绝对不应期的长短D、相对不应期的长短

68、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电位差()

A、为“0”电位B、不相等C、相等D、呈负电位

69、局部电位的特点是()

A、“全或无”式B、非衰减性传导C、可总和D、易疲劳

70、下列关于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正确的是()

A、双向性B、衰减性C、可总和性D、冲动性

71、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浓度B、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C、细胞内的Na+浓度小于细胞外的浓度D、细胞外的K+浓度增大,会使静息电位加大

72、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加大细胞外Na+浓度,会使动作电位减少B、其除极过程是由Na+内流形成的

C、其复极过程是由K+外流形成的D、膜电位除极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

73、神经纤维在接受一次阈刺激或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74、神经纤维上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长于()

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

75、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布距离而改变

C、在动作电位的除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D、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76、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钾平衡电位

B、钠平衡电位

C、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

D、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

77、具有局部兴奋特征的电信号是()

A、终板电位B、神经纤维动作电位C、神经干动作电位D、锋电位

78、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

A、肌小节B、横管C、三联体D、运动终板

79、肌细胞收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肌纤维B、肌原纤维C、肌小节D、肌丝

80、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因子是()

A、横桥B、ATPC、Ca2+D、Mg2+

81、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骨骼肌在完全舒张的情况下,肌节暗带H区()

A、只有粗肌丝B、只有细肌丝

C、粗肌丝和细肌丝都有D、粗肌丝和细肌丝都无

82、骨骼肌细胞的横管膜实际就是()

A、肌质网膜B、线粒体膜C、单位膜D、肌细胞膜

83、肌质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

A、Na+B、Mg2+C、K+D、Ca2+

84、目前一般认为肌肉收缩是由于()

A、骨骼肌收缩蛋白的卷B、粗细肌丝长度的缩短

C、粗肌丝向细肌丝之间滑行D、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

85、组成骨骼肌粗肌丝的主要蛋白质是()

A、肌动蛋白B、肌球蛋白C、肌钙蛋白D、原肌球蛋白

86、骨骼肌横纹之间的距离相当于()

A、肌原纤维的长度B、肌小节的长度

C、粗肌丝的长度D、细肌丝的长度

87、骨骼肌收缩时,其长度缩短,在光镜和电镜下可见()

A、肌小节长度不变B、暗带长度缩短

C、H带长度不变D、明带长度缩短

88、细肌丝的主体是一种双螺旋结构,这是由()

A、肌动蛋白分子聚合而成B、肌球蛋白分子聚合而成

C、原肌球蛋白分子聚合而成D、肌钙蛋白分子聚合而成

89、肌肉兴奋时,能与肌浆中Ca2+结合而起动肌肉收缩的物质是()

A、肌动蛋白B、肌钙蛋白C、原肌球蛋白D、肌球蛋白

90、原肌球蛋白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A、能与肌球蛋白结合B、能阻止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

C、能与横桥结合D、能与Ca2+结合

91、骨骼肌发生强直收缩的主要原因是()

A、刺激强度增大B、刺激频率增加C、刺激作用时间延长D、肌肉机能状态良好

92、肌肉两端固定,给予一次刺激,产生的收缩称为()

A、等长收缩B、等张收缩C、不完全强直收缩D、完全强直收缩

93、张力不变,长度变短的肌肉收缩形式称为()

A、等长收缩B、等张收缩C、强直收缩D、单收缩

94、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A、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离子是Ca2+B、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

C、Ca2+与横桥结合D、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

95、“运动终板”是指()

A、靠近运动神经末梢的肌细胞膜

B、运动神经纤维的分支末梢

C、运动神经纤维末梢与肌细胞膜相互接触的部位

D、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相互接触的部位

96、“终板电位”是指()

A、发生在终板膜上的动作电位B、发生在终板膜上的局部电位

C、静息状态下的终板膜电位D、终板膜一次兴奋之后的后电位

97、运动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在递质释放之前必须进入接头前膜的离子是()

A、Na+B、CL-C、Ca2+D、K+

98、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上受体结合产生效应的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A、必须与终板膜上的N受体结合B、箭毒能与Ach竞争N受体

C、使终板膜对Na+的通透性降低D、清除Ach的酶是胆碱酯酶

99、终板电位的形成是由于()

A、Na+内流B、K+外流C、Na+内流大于K+外流D、K+外流大于Na+外流

100、神经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5–羟色胺

血液选择题:

1、血液的组成包括()

A、血清和血细胞B、血浆和血细胞C、血清和血浆D、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

A、血细胞总数B、红细胞数量C、血浆蛋白含量D、血红蛋白含量

3、下列关于血液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血液不透明B、血液具有粘滞性C、血液呈弱碱性D、静脉血PH值较动脉血高

4、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

A、红细胞百分数B、红细胞比容C、红细胞凝集D、红细胞体积

5、最能反应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A、血液比重B、血液粘滞性C、红细胞比容D、血浆渗透压

6、细胞所需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

A、血浆B、体液C、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

7、下列关于血浆的论述,错误的是()

A、血浆是血液除去血细胞的体液B、血浆中分散地悬浮着红细胞C、血浆渗透压相当于0.9%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D、血浆渗透压相当于7.6个大气压

8、下列血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B、动脉血含氧量高呈鲜红色C、静脉血含氧量少呈暗红色D、红细胞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

9、血浆的固体溶质中含量最多的是()

A、无机盐离子B、血浆蛋白C、非蛋白含氮化合物D、激素

10、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白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血红蛋白

11、下列蛋白中与凝血有关的是()

A、白蛋白B、球蛋白C、珠蛋白D、纤维蛋白原

12、在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

A、氨B、尿素C、氨基酸D、胆红素

13、关于非蛋白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非蛋白氮由肾脏排出b、尿素属于非蛋白含氮化合物C、肾脏功能损伤时血液中非蛋白氮含量减少D、测定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可作为诊断肾脏功能的一项指标

14、溶液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溶质的性质B、溶质的种类C、溶质颗粒数目D、溶质颗粒大小

15、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血细胞的数量B、非蛋白氮的含量C、血浆蛋白的含量D、无机盐的含量

16、血液凝固后所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称为()

A、血浆B、血清C、体液D、细胞外液

17、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不含()

A、凝集素B、球蛋白C、白蛋白D、纤维蛋白原

18、下列哪种蛋白含量降低能产生水肿()

A、白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血红蛋白

19、下列哪项对诊断肝脏疾病有意义()

A、白蛋白的含量B、球蛋白的含量C、非蛋白氮的含量D、白蛋白/球蛋白的比值

20、所谓渗透现象是指()

A、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溶液中扩散的现象B、溶液中溶质分子吸引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能力C、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现象D、溶液中溶质分子阻止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现象

21、生理盐水是指()

A、0.9%的氯化钠溶液B、9%的氯化钠溶液C、0.09的氯化钠溶液D、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22、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调节体温B、形成渗透压C、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D、对血液的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23、关于红细胞数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新生儿的红细胞比成年人多B、成年女性的红细胞比成年男性多C、运动时的红细胞比安静时多D、高原居民的红细胞比平原居民多

24、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产生于()

A、肾脏B、脾脏C、肝脏D、骨髓

25、红细胞叠连是一种()

A、免疫反应B、生物化学反应C、物理现象D、化学反应

26、在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中与溶血关系最密切的是()

A、渗透脆性B、悬浮稳定性C、可塑变形性D、膜的通透性

27、血红蛋白中的铁结合一氧化碳的能力比结合氧的能力大()

A、100倍B、150倍C、210倍D、250倍

28、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并且不易分离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

29、下列生理情况下,血沉加快的是()

A、呼吸加快B、肌肉活动C、卧床休息D、怀孕期间

30、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

A、通透性大B、可塑变形性差C、渗透脆性大D、悬浮稳定性差

31、能阻止红细胞叠连的因素是()

A、球蛋白B、白蛋白C、纤维蛋白原D、葡萄糖

32、促红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