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第二单元先学后教教案讲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1310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册第二单元先学后教教案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九册第二单元先学后教教案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九册第二单元先学后教教案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九册第二单元先学后教教案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九册第二单元先学后教教案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册第二单元先学后教教案讲解.docx

《第九册第二单元先学后教教案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册第二单元先学后教教案讲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册第二单元先学后教教案讲解.docx

第九册第二单元先学后教教案讲解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的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感情的。

教学重难点:

1、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2、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感情的。

教学方法:

合作自主探究法、诵读法、感悟法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泊船瓜洲》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

1、齐读单元导语。

2、释题。

泊:

停船

3、知诗人:

王安石,北宋诗人,祖籍江西临川县,因父亲在江苏南京担任官职,后死于南京,因此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据说这首诗是诗人从南京赶往北京做官上任的途中写的。

4、读题。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投影,生齐读)。

1.认识生字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诵古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意思。

3.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背诵古诗。

过渡:

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

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师:

接下来我们进行三次比赛。

比一比看谁能把目标完成的最好。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1、齐读古诗

2、生根据注释理解整首诗的大意。

3、前两句: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理解诗句:

京口到瓜洲只有一江之隔,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体会诗情:

人在途中,心系家乡

我从故乡南京出发去北京,途中将船停靠瓜洲,看见江苏的镇江到瓜洲只有一水只隔,镇江离我的家乡南京只隔着几座山而已。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出门主要靠的是?

走习惯了,“一水之间”“重山之隔”已经算是很近了,虽然我现在离家只有“一水之间”“重山之隔”,但是我是在赶路啊,在慢慢地远离家乡啊。

(板书:

人在途中,心系家乡)这种还没走远就想回家的心情是(后两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天过去了,又有再来的时候,你瞧,他把江南大地吹绿了,那么团圆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家乡。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

朗读体味情感:

1、这种还没走远就想回家的心情,你有吗送进去读!

2、心在家乡,人却离家越来越远,这是一种南辕北辙的矛盾。

你边读边体会!

3、就把这种想重返家乡的感情寄托给象征着团圆的明月吧!

再读!

六、当堂训练:

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秋思》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

复习导入:

1、背诵《驳船瓜洲》。

2、北宋王安石在《驳船瓜洲》中倾诉了自己还未远离他乡,就盼望着回家之时,于是他把自己的这中感情寄托在象征着团圆的明月身上。

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一首关于思乡的诗,诗人又是看到什么想起自己的故乡呢?

3、读课题,释题,知诗人。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投影,生齐读)。

1.认识生字并会组词。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并背诵、默写古诗。

过渡:

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

请看自学指导。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1.老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自由读古诗,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都不认识的可以举手提问。

2.①自由读(3分钟)

②指名读古诗,同时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③在这首诗里,有些词语朋友想和你交朋友,赶快读一读吧!

④练读,齐读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1.出示拼音、词语

指名读上述词语,(尽量找差生读,中等生正音)

(2)师:

字音读得真准确啊!

(师伺机表扬)那现在我们来进行第二次比赛,比谁最快地记住生字的字形,再给它们组词,时间是2分钟。

2、指名用学过的方法记忆字形、组词。

3、指名口头组词,说说识字方法。

4、总结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1、学生试着翻译诗前两句。

2、体会“见”:

请你闭上眼睛想想作者眼里的秋风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3、“意万重”:

此时他最想最想对亲人说什么。

4、齐读: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捎信的人临出发前,你干嘛又把信拆开来呀!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

1、秋风乍起之时,你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指名读!

2、秋风乍起,年关已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说不完,写不尽。

男同学读!

3、思乡的季节里,担心捎回故乡的思念有遗漏,赶紧把信拆开来看看。

齐读!

五、当堂训练:

背诵并默写《秋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长相思》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

引入新课:

1、如果说王安石的乡愁是融欲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萧杀的秋风引起,那么身在边关的战士呢,他们的乡愁是由什么勾起的,让我们读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齐读诗题,释题。

知诗人:

纳兰性德“清代第一词人”。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投影,生齐读)。

1.认识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词,感受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三、自学指导: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明大意

1、自读古诗,学习“榆、畔、帐”。

2、看注,明大意。

3、再读古诗。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

悟诗情

1、旅途的艰辛: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行军旅程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身向榆关那畔行,要面临什么?

夜深千帐灯,说明了什么,你体会到什么?

2、朗读体会。

3、长相思:

夜的静谧更加显出了风雪的声音聒耳,睡梦被无情的打断,漫漫长夜,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

读题!

北方的风雪勾起了边关战士的乡愁,他们会想起什么?

家乡的温暖、安静、祥和。

舍小家为大家,社会动荡,战争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读题!

长相思,相思长!

齐读全诗!

4、朗读体会。

六、当堂训练:

有感情的朗读《长相思》并体会诗人此时的感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6、梅花魂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

引入新课:

魂,是什么意思?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质疑:

梅花的精神是什么?

为什么以此为题等等)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投影,生齐读)。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过渡:

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

请看自学指导。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1、自由读课文一遍,画出生字新词。

2、想想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

3、学习生字新词:

分外、抹静、低头折节等字的读音,“幽”的笔顺,“衰”与“哀”的区别。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

1、接读课文,正音。

2、思考:

从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你体会出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

品读课文,体味感情

第一件事:

外祖父教我念唐诗宋词,常会落下冰凉的泪珠。

1、外祖父为什么而要落泪?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读古诗,谈看法。

第二件事:

因我弄脏墨梅图,外祖父发脾气。

1、生质疑。

2、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谈自己体会: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静……

六、当堂训练:

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品读课文,体味感情,学习写法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外祖父的哪两件事,你的感受是?

(外祖父思念祖国和家乡;非常喜爱墨梅图。

)思念祖国和家乡与喜爱墨梅图有什么联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投影,生齐读)。

1、品读课文,体味感情。

2、揣摩文中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学习写作方法。

过渡:

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

请看自学指导。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品读课文,体味感情

1、默读课文。

2、第三件事:

我们将要回国,外祖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地哭起来

●哭什么?

3、第四件事:

把心爱的墨梅图赠送给我(13段)

●我弄脏墨梅图,外祖父为什么发脾气,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静?

这些原因都在这里。

●梅花与中国人有什么相同之处,找出相应的句子。

(梅花魂来比喻我们的“民族魂”。

●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是指什么?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你都知道哪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物?

●感情朗读第13段,积累语言。

4、第四件事:

临行时,送我梅花手绢。

●手绢上锈的仅仅是梅花吗?

●你从哪里看出外祖父强烈的想回国,这个细节动作在文中反复的出现了三次?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

领悟表达方法

1、齐读首尾段落,体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2、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

通过具体的事例,抓住人物的细节表现出来的。

六、当堂训练:

小练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自主探究法、感悟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

引入新课:

校园的桂花开了,你用几个词语来赞美赞美它:

丹桂飘香,星星点点,缕缕幽香,沁人心脾……同学们对桂花的感受是这么的真切,让我们沐浴着“桂花雨”一起去体会作者对桂花的独特感受。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投影,生齐读)。

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过渡:

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

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1、掌握两个新词。

2、自由读课文,想想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3、试着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体会情感

1、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画出描写家乡桂花和这里桂花飘乡的句子。

●对比理解:

为什么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比不上家乡的桂花呢?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我们私有的,我和母亲可以尽情地享受桂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闻花香,摇花乐,送桂花,泡桂花茶,做桂花饼。

可以说桂花已经成了母亲生活的一部分,是母亲怀着什么样的情感在区分着桂花的香味?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

领会表达方法

1、叙事抒情

2、直接抒情

六、当堂训练:

完成练习册,听长辈讲关于小时侯家乡生活的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合作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

引入新课:

1、齐读《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看到了课题,读了上面的这首诗,你想说点什么?

3、让我们走进这幅美丽的画卷,用你的心去琢磨作者的心思!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投影,生齐读)。

1、认识6个生字。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过渡:

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

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故乡的哪些景致让作者难以忘怀。

2、同伴互助:

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从这些景致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故乡的哪些景致让作者难以忘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探究表达方式

1、能举例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吗?

2、默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3、例句分析

直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方,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回忆童年往事、描写景色来表达对家乡的怀恋

*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

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有时,它只有细细的流泉,从石头缝里穿过。

……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

赏读,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选择生动优美的句段熟读成诵。

六、当堂训练: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具、学具:

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教学时间: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

引入新课:

俗话说得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投影,生齐读)。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

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

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3、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六、当堂训练:

展示活动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

引入新课: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

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投影,生齐读)。

1、学会关注生活,留意家乡现状,合理想象长大以后的家乡的变化,以自己的美好心愿抒发与家乡的亲切之情。

2、二十年后都有大变化,如何表达自身的变化、家乡的变化,自己的心愿是否实现,让我们抒发现在对家乡的心愿,具体描述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大胆想象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2、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2、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

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六、当堂训练:

1、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2、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赏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1、“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

回顾?

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

出示相关语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

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过渡:

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

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投影,生齐读)。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1、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2、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

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4、小结:

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5、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

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1、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2、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

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

3、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

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

(指名读背.)

六、当堂训练: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1、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