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七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1261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七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七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七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七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七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七章.docx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七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七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七章.docx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七章

第7章:

人口与社会

第1节:

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定义

①.城市人口

1.城市人口界定

城市人口应该是指那些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的人群,他们长年居住生活在城市范围内。

2.城市人口的统计范围

各国对城市人口的统计更着重与城市人口的统计范围,城市化地区的界定,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都以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其中一项或两项指标作为划分城镇化地区的标准。

3.城市人口统计的口径

城市人口是指城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②城市社会要素的定义

城市社会是指以城市为主体的社会空间组织,城市社会要素包括城市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结构,城市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社会心理。

社会发展规律等,主要研究有

A:

人类生态学

B:

城市社区的划分

C:

城市问题对策与规划

D:

城镇化

1.城市人口发展的规律

城市人口发展过程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但这些自然因素本身也受社会条件制约。

2.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城市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内在必然联系,社会发展规律也是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必然联系。

第3节:

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影响

人口预测可以用来测算居住用地,公共事业用地以及零售业用地,因此人口和社会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对土地,基础设施,城镇设施,和城镇服务设施的需求。

1.人口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

人口有三个维度的要素与城镇规划关系特别密切:

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

A:

人口规模是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标杆。

B:

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里的结构是指整体结构中特定组群的比重。

C:

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维度,人口分布是评价公共设施的配置,工作地点,商业以及其他设施可达性的必要依据。

2.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

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最本质的影响,在于发展中多方利益的互动和协调,以此保障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整体生活品质的提高,城市规划中的主要社会目标包括,

一是物质供给与社会需求协调,尽可能实现城市物质空间资源供应的多元化适宜性。

二是社会群体内部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

三是保障社会底层群体的基本生活空间。

四是改进空间环境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五是社会与经济,生态系统的统筹发展。

六是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的民主决策。

第4节:

城市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

①城市人口分析方法

城市人口统计

1.城市人口静态统计

城市人口的统计包括统计局,公安局,计生办等。

我国关于人口统计的概念较多,包括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常住人口,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等。

A:

户籍人口

户籍人口是指在当地公安局派出所登记户口的人口。

B:

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一般是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一定期限的人口。

C:

暂住人口

暂住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在该地区暂时居住一定期限的人口

D:

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2.城市人口动态统计

一个城市的人口无时不刻不在发生变化,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

A:

自然增长:

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通常以一年内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减数与该城市人口总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的千分率表示其增长速度。

B:

机械增长:

是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内人口与迁出城市人口的净差值。

*自然增长率与机械增长率公式详见书P119页

②城市人口结构分析

1.年龄结构

年龄构成是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一般将年龄分为,托儿组(0-3)幼儿组(4-6)小学组(7-11)中学组(12-17)成年组(男,18或19-60岁)女,18-55岁)和老年组

了解年龄构成的意义在于

A:

比较成年组人口数和就业人数,可以看出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

B:

掌握劳动后备军的数量,对研究经济有重要作用

C:

掌握学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数量和发展趋势是制定托儿所等公共设施规划指标的重要依据

D:

掌握老年组的人数及比重,分析城市老龄化水平发展趋势,是城市社会福利设施规划指标的重要依据

E:

分析年龄结构,是预测人口自然增长的重要依据

影响年龄构成特点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A:

计划生育累积影响

B:

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年龄构成将逐渐变化

C:

城市的性质与规模以科研为主的城市,学生的比重较高,大城市老年人口比重较高等。

2.职业结构

按国家统计局现行统计职业类型如下

A:

农,林,牧,渔业

B:

采矿业

C:

制造业

D: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E:

建筑业

F: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

G: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

H:

批发和零售业

I:

住宿和餐饮业

J:

金融业

K:

房地产业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M: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O: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P:

教育

Q: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S: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T:

国际组织

以上第一属于第一产业,2-5属于第二产业,6-20属于第三产业

一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比重越大,通常中心城市第三产业比例较高。

3.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反映城市人口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辈分,等组合情况。

4.空间结构

城市人口的空间结构是指人口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人口密度,人口按各种属性在空间上分布情况等,一般城市中心区,旧城区人口密度较高,而城区边缘人口密度较低,函数形式公式详见:

书P121页

③城市人口预测

预测城市人口发展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既要了解城市人口现状和历年来人口变化情况,更要研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从中找出规律和发展趋势,预测城市人口发展,确定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城市人口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其增长变化规律更难把握,因此进行城市人口的预测应通过采用不同方法,分类预测,对参数及自变量采用不同赋值等,现将城市人口预测的几个主要方法简介如下

A:

综合增长率法公式见书:

p122页

综合增长率法主要适用于人口增长率较稳定的城市,等于新建或发展受外部条件影响较大的城镇则不适用。

B:

时间序列法

时间序列法是对一个城市的历史城市人口数据的发展变化进行趋势分析,直接预测规划期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

它通过建立城市人口与年份之间的相关关系预测未来人口规模,这种相关关系一般包括线性和非线性的,在城市规划人口预测时,多以年份作为时间单位,一般采用线性相关模型,按下式计算:

见书P123页

C:

增长曲线法

常见的有多项式增长曲线,指数型增长曲线,,逻辑增长曲线和龚珀兹增长曲线,时间序列法找那个的线性方法其实就是多项式增长曲线中的一种形式,逻辑增长曲线和龚珀兹增长曲线有两个特点使其更加适合人口预测。

采用增长曲线法时一般使用逻辑增长曲线,其计算公式见书P124页。

D:

劳动平衡法

劳动平衡法是我国过去城市规划中较多采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确定的。

E:

职工带眷系数法

本法根据新增就业岗位数及带眷情况预测城市人口的方法,其公式为

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运用上式时可参见表P125页

④社会分析方法

1.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法

社会影响评价运用方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研究的主要依据为指标资料的数理分析方法,也称技术性评估。

另一类则是利用大量的社会调查作为评估判断依据的定性分析方法,也称参与性评估。

技术性评估通过问卷调差方式假设个人及社区的回答并过滤一些不能量化的社会指标,最常用的是多准则分类法,成本收益分析法等。

最长用的有数据分析法,焦点小组访谈法,情景分析法,及人口情况研究。

2.社会指标分析法

社会指标作为“衡量和监测社会发展数量关系的一把尺子”是研究社会发展各要素现状,发展趋势和发现各种社会问题的一种重要量化手段。

P127页7-4-5简要总结了社会指标迅速发展时期的三个重要发展方向。

3.常用社会指标

1.关于社会组织系统的指标

A基本人口特征

B人口素质水平

C社会结构

D外来人口状况

E社会公平

F行政效率与城市政策

G社会组织能力

H公民意识

2.关于社会文化环境指标

A社会投资水平

B物质生活质量

C精神文化生活

D社会安全与治安控制

E社会保障

F社会整合

G社区建设

3.关于主管评价的指标

A城市环境评价

B公共设施的供给和可达性评价

C城市生活中的现状问题评价

D公共事业的发张状况评价

E政治和社会氛围评价

F地方归属感

第七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