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室纪实.docx
《创新工作室纪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工作室纪实.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工作室纪实
创新工作室纪实
打造培育高技能人才平台汇聚改革创新发展智慧力量
集团公司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纪实
今年以来,集团公司工会积极研究探索推动企业发展和履行工会组织职责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坚持以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为着力点,强力推进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
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将企业技能高、爱钻研、肯攻关的优秀人才“孵化”成为出类拔萃的技能大师和技能领军人才,影响和带动着广阔职工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积极投身到企业改革创新、克难攻坚、转型发展的大潮当中。
一、凝聚共识、加强领导,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建成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加速器”
〔一〕形成“三个共识”,确保创建工作高点起步。
集团公司工会不仅高度重视培育、选树和表彰更多创新型的劳模先进人物,而且非常关注劳模的成长成才,积极为劳模发挥聪明才智搭建广阔舞台。
一是坚持把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弘扬劳模精神的有力载体。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能够激发劳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引领广阔职工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发展实践之中。
二是坚持把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提升职工素质的重要抓手。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能够进一步发挥劳模的传帮带作用,为广阔职工学习劳模、创先争优提供平台,促进职工素质提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三是坚持把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全员创新创效的有效途径。
劳模工作室的创建,能够加快企业技术攻关、技术改革、发明创造、管理创新的步伐,引领广阔职工小改小革创效益、岗位创优做奉献,以职工建功立业的卓越成效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在形成以上共识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工会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的意见》,组织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总结推广了兴隆庄煤矿、鲍店煤矿、济三煤矿、东滩煤矿等单位的先进经验,积极培育劳模创新工作室品牌。
目前,全公司已命名授牌12个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36个不同工种、类型的矿处级工作室初具规模。
其中,高兴亮工作室与潘兴波工作室,分别被授予全国能源化学系统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
〔二〕强化“三个保障”,确保创建工作高效运行。
一是组织保障。
为促进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集团公司成立了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对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提出了四个基本要求:
一是“高”,起点高、标准高;二是“实”,内容实、措施实;三是“亮”,“亮”出行业、企业特点、特色,要有新意;四是“沉”,沉到生产一线——到车间、到班组。
各基层单位注重加强对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指导,积极创造条件,形成了“党政支持、工会组织、部门配合、劳模挂帅、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措施保障。
坚持把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各级工会的重点任务,着力抓好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提质覆面,要求3000人以上的矿处单位以及具有相当经济当量的能化公司,至少要创建2个不同专业的工作室,其他单位至少要创建1个工作室,使工作室数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了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三是经费保障。
集团公司工会对每个由集团公司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补助经费10万元,并根据工作室完成目标任务情况,结合日常检查评估结果,逐步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工作室所在单位也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为工作室更好地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必要条件。
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劳动模范高兴亮为组长的兴隆庄煤矿高兴亮劳模创新工作室,吸纳了多名省、市级劳动模范及高技能人才,该矿党政不仅为工作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场所、活动基地,还配备了专业仿真教学仪器及数百套电子设备,在集团公司每年投入10万元经费的基础上,该矿坚持每年投入资金8万元,为工作室健康运行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二、精心组织、强势推进,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建成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动机”
〔一〕抓实“三个管理”,确保创建工作标准运作。
一是强化标准管理。
集团公司工会建立完善工作室考核制度,细化评价标准,明确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三有”原则,即有一个冠名、有一块牌子、有一支团队;要求到达标志明显、场所固定、设施齐全、组建团队、制度完善、经费到位、台帐详实、成效明显等8项标准;要求劳模工作室应明确专人牵头负责,有一名或几名在技术、业务、服务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知名劳模作为核心,每个工作室成员不低于6人,组成工作型团队。
并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作制度、活动制度和管理方法,明确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任务是结合生产实践,以实施技术改良、承担技术改造任务、负责技术难题攻关、落实职工合理化建议、审查技术方案、培养后备技术力量;引导和带领广阔职工围绕企业生产技术上的重点难点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等开展达标竞赛、技能竞赛、专题合理化建议、“六小”活动等。
同时,要求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创新立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逐步建立月度例会制度、外出考察报告会制度、半年工作室推进会、年度总结会等,力求运作不断标准化、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学术研究讨论经常化。
二是细化过程管理。
明确劳模创新工作室申报的课题、课题实施目标、课题实施的主要措施以及课题实施效益预测。
要求创新工作室定期开展活动,对立项的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实践。
集团公司工会对工作室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工作室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三是突出效果管理。
注重结果运用,充分调开工作室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各基层单位把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和职工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予以重点培育和支持。
结合单位生产经营、科研创新的实际要求,每年确定一个以上的创新项目,并以单位与劳模工作室签约的形式进行明确和要求,所在单位工会定期对劳模工作室进行检查指导。
通过对创新工作室考核评价,对组织健全、活动正常、制度完善、创新成果显著的优秀工作室给予表彰奖励,并积极申报上级命名挂牌;对于取得的优秀创新成果,优先推荐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评比;对活动开展不力、不出创新成果、流于形式的不达标工作室予以通报,获得命名挂牌后连续2年未取得公司级及以上技术创新成果的将予以摘牌,形成正反双向激励机制。
〔二〕突出“三个结合”,确保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把创建工作与职业技能竞赛紧密结合。
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组织开展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技能比武和各项专业劳动竞赛,提高了职工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组织开展的职工技能比武、重点工程劳模竞赛、群众性科技创新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表率作用,极大调动和发挥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二是把创建工作与搞好技术创新紧密结合。
坚持把创新工作室作为新时期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引领作用,紧贴企业生产中的难点,开展群众性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活动,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兴隆庄煤矿高兴亮工作室,先后完成了煤矿液压综合实验台、电牵引采煤机弧形二次负压降尘装置等30多个革新项目,提高了机电设备科技含量和运行效率。
三是把创建工作与职工素质提升活动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劳模在提升职工职业道德素质、技术技能素质和创新创优素质上的辐射作用,深化“创争”活动,培育德才兼备、业务精通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随着培育体系日臻完善,劳模创新工作室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才孵化器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集群效应得以彰显。
济三煤矿张磊工作室以“活动常态化、课题丰富化、人员多元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立足矿选煤厂“5510”百人成才计划,在选煤厂选拔35岁以下五类工种和五类管理层面人员,每类人员选拔10人,共计100人,进行专业培养,力争通过两年时间,让这100人成为岗位工和管理人员的标杆,带动全厂其他同志立足岗位成才,有力促进了职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引领职工、提升技能,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建成培育职工成长进步的“孵化器”
〔一〕强化教育培训,促进技能提升。
借助于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载体平台,广阔劳模以传承技术、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推行实施“师傅+徒弟”的传帮带模式。
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开展“样板培训”、“集中培训”、“现场培训”等多元化培训,名师担教员,现场变课堂,案例当教材。
围绕技术创新、流程优化和工艺改良等方面内容展开定期或不定期技术交流,结合井下现场所遇到的“一通三防”和隐患处理方法以及科研、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专业化培训,很多新职工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就能在工作岗位上独挡一面。
兴隆庄煤矿高兴亮工作室根据采煤一线职工业余时间少的实际,成立了流动课堂,利用矿井大检修时间及每月一次的班前时间到区队送视频、授技术、解疑惑,同时还定期组织技术比武等活动,有效激发了职工学技术、提业务的积极性。
鲍店煤矿开设王维福三机维修公开课,举办了区队自主安全技能培训班和班前“小课堂”,积极传授“设备故障六先六后排除操作法”、“通讯设备五步维修操作法”等11集视频课件,累计培训职工2900余人次。
〔二〕加强人才培养,传承技艺绝活。
劳模创新工作室坚持把传承技艺绝活作为首要任务,将先进工艺和方法,以电子文档和资料文稿的形式记载在案,供每一名成员参考学习,创造出“核心技术讨论法”、“典型案例示范法”、“模拟仿真训练法”、“岗位实地培训法”等培训方式,使团队迅速得到成长。
工作室技能大师经常深入工作现场指导教学,强化技术指导,实施“传帮带”,倡导“精一会二学三”,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挖掘职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
〔三〕发挥示范作用,引领青工成长。
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推行导师带徒制度,技术带头人与他们的徒弟签订了《名师带徒协议书》。
通过“师带徒”这一新形式,明确了师徒职责,针对徒弟素质现状指导参加小改小革、技术创新、岗位练兵等活动,提高了职工的技术素质。
同时劳模创新工作室聚集了一批业务和技术骨干,针对生产和工作中的难题,动脑筋、想方法,攻坚克难,成果频出,也增强了职工的创新能力。
兴隆庄煤矿高兴亮工作室已带出60多名高级技师和技师,有120多名职工成为单位技术骨干;134人取得高级工和技师职业资格,57人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带头人。
济三煤矿张磊工作室累计培养了21名具有技艺绝活的高技能人才和能够继承传统技术工艺的能工巧匠,共有11名徒弟获得了高级工和技师资格证书。
其中,刘士平被评为公司首届“十大杰出技工”,朱宁康、张震等人多次在公司和省煤炭系统技术比武中获得优异成绩。
四、攻坚克难、彰显价值,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建成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的“智囊团”
〔一〕服务企业生产,发挥技术核心作用。
工作室定期组织召开现场交流研讨会,主要针对现场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交流讨论,集思广益、攻克难关,克服解决了安全生产中的技术障碍,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鲍店煤矿王维福工作室立足矿井生产实际,开通了技术指导和设备故障报修热线921546,每次接到故障热线后,均在第一时间进行答复,或深入现场处置。
有一次6312综放工作面940型采煤机电控部分出现故障,影响原煤生产。
工作室接到报修热线后,迅速组织综采维修电工组成员下井处置,仅5分钟就处理了因采煤机振动,造成元件松脱、变频器参数紊乱的故障。
工作室先后接听井下生产设备故障报修60余起,设备故障抢修率达100%,为矿井安全生产赢得了珍贵时间。
〔二〕激发创新活力,发挥团队整体合力。
工作室在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引领下,破解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济三煤矿张磊、边震工作室围绕技术创新、工艺革新、设备改造、人才培养等方面,最大努力地为矿井创造效益,先后取得创新成果27项,申请国家专利11项,为矿井节约各类费用500余万元。
鲍店煤矿王维福工作室注重发挥每名团队成员技术特长,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和协作交流,王维福PCM200型破碎机锤头防松退操作法”、“秦佑洪ZFS6200液压支架操纵阀维修操作法”等6个实名操作法获公司表彰奖励,“煤炭实用小课堂”教学片在全国煤炭协会主办的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一等奖。
〔三〕积极科研攻关,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实现了系统优化、技术升级再创新。
工作室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创新创效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集中力量突破制约矿井安全高效开采、非煤改造升级等关键技术,围绕强化预控、保障安全,认真查找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做到了自身不违章、身边无“三违”,现场无隐患。
注重故障应急处理,破解企业技术难题。
当生产设备出现故障时,工作室成员及时带领学员到现场进行处理,并把所处理故障的原因、判断经过、处理方法、预防措施等内容向现场人员进行讲解,提高了现场人员处理故障的能力。
二是实现了节支降耗、降本挖潜再创新。
工作室注重研发创造,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和设备改造,根据生产实际需求科学制定技改项目,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职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全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已完成“煤矿采掘设备液压试验台的升级改造”、“液压支架安全阀试验台的改造”、“综掘机液压驱动滚筒的设计及应用”、支架顶梁装车架等180多个革新项目。
三是实现了扭亏增盈、转型发展再创新。
广阔劳模利用长期工作在生产建设一线的优势,结合兖矿集团生产经营评价工作,认真查找分析制约本单位安全生产、经营管理、降本增效和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落实减亏增盈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转型发展的具体路径,最大限度地保发展、保效益。
通过劳模工作室研发的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应用,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节支降耗成果明显,增强了企业内生发展动力。
高兴亮工作室通过技术攻关,提高了采煤机有效运行时间,每年创效达4000多万元。
王维福工作室完成创新项目和小改小革26项,累计创效3000多万元。
潘兴波工作室破解安全技术难题23项,每年节支降耗500多万元。
1—10月,在全国煤炭行业整体亏损的严峻形势下,集团公司重点经济技术指标居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前列,实现了亏盈大逆转。
“锤炼一批劳模,发展一支骨干,培育一批队伍,最大限度辐射劳模影响。
”集团公司工会通过强力推进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实现了从劳模“1人做奉献”到“1+1群做奉献”的提升。
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新时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放大劳模效应,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助推器”;成为激励职工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加油站”;成为集团公司打造人才高地的一个成功举措。
随着《兖矿集团发展战略纲要(2014—2025年)》的逐步实施,这一人才的“聚宝盆”将给企业带来更多不可期的价值。
〔陈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