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学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一
[教材分析]
前置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后继地位:
为今后学习平移、旋转等图形变换等知识打好基础。
核心知识点: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外一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探索、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图形的对称美,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用知识的迁移与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且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明确概念
师:
同学们,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图形,大家观察一下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出示等腰梯形)
生:
是
师:
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呢?
谁来试一试?
师:
说说你是怎样验证的?
预设:
将等腰梯形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
师:
大家同意吗?
师: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深入研究轴对称图形。
师:
生活中人们为了设计美观,常常在这种简单的图形中加入图案或者将它们进行组合,使它看起来赏心悦目。
我们来看一组这样的图形,你认为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
师:
想不想验证一下?
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图形,亲自验证一下吧。
师:
谁来分享一下你是怎样验证的?
师:
同学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由此可见,无论是这个简单的图形还是带有图案的图形,它们都具备了相同的特点。
你能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出示轴对称图形概念,生齐读。
师:
既然是轴对称图形,那就应该有一条“轴”啊,它在哪里呢?
预设:
生指折痕。
师:
对,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师:
因为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我们在画的时候两端要延长一点。
而且它并不是图中真实存在的线,所以我们要用点划线表示。
教学对称轴的画法。
二、合作探究操作验证
师:
明确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再来回看一下以往学过的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圆。
师:
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
(平行四边形不是)
师:
那我们只能遗憾的和平行四边形说拜拜了。
师:
我们刚刚研究了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这些图形是不是也只有一条对称轴呢?
带着这个问题,小组同学一起来研究一下。
出示合作要求。
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汇报。
学生在纸上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师: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只有一条,有的可以是多条,甚至是无数条。
我们找对称轴的时候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折试一试。
三、搭建桥梁完善认知
师:
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找朋友”的游戏。
师介绍“找朋友”的玩法。
出示:
五边形
师:
请你想象一下,如果沿着这条直线折过去,A点会落在哪个位置?
生思考交流。
师:
我们把能和A点重合的点标为A',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两个点称为一组对称点。
你还能找出其他的一组对称点吗?
c点和d点有对称点吗?
只有这些点有对称点吗?
数一数,看看每一组对称点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
图形上的无数个点都有它的对称点。
对称点是一一对应的。
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小结:
在一个轴对称图形中,任何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这是轴对称图形的一个重要性质。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性质来完整的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四、自主尝试探索画法
出示:
小鱼图形的一半。
师: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画出了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它像什么啊?
你来画画试试吧。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画法。
明确:
什么样的点可以作为关键点?
怎样确定对称点的位置?
师:
当我们画出了这些关键点的对称点,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
再出示:
小船图形的一半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选择哪些点作为关键点。
小结:
我们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找到关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点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确定它们对称点的位置,最后顺次连接,就能确定整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总结画法:
a)找关键点
b)画对称点
c)顺次连线
五、想象变换拓展延伸
出示一个三角形,给出一条对称轴。
师:
打开你想象的翅膀,想象完整的图形是什么样的?
学生用手比划。
师:
你是怎样想象出来的?
引出“翻折”的方法。
随之不断变换对称轴的位置,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使学生体会到:
随着对称轴位置的变化,轴对称图形也发生了改变。
进而感悟图形的变换和美妙。
六、总结全课谈谈收获
《轴对称图形》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了解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四年级再学习《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够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课前设计了调查学习单:
通过调查,发现全年级103名学生对于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能够初步感知,正确率达到了67.65%,错题也主要集中在最后一个图形(等腰三角形)的判断上。
事后引导学生将调查表转一个角度再观察这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基本都能判断正确了,所以出错原因主要在于视觉的错觉。
第二题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正确率为69.9%,在观察学生画图以及事后的了解中,发现学生都是“比着左边画右边”,只有几个同学是用找点方法画的。
出错的同学主要是比着画的时候线段画的长短和角度有问题。
此次调查,使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掌握用画对称点的方法来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这不但是画法的技能提升,更是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认识。
在教材中,没有关于对称点和对称线段的教学,直接是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我在思考,如果没有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这个认知基础,学生认为比着画就好,而且图形如此简单,比着画没有多大障碍。
所以我在设计中先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再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为学生搭建一个认知基础,画法才会水到渠成。
课前的学情了解,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方向。
《轴对称图形》效果分析
《轴对称图形》这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够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为此,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认识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为学生提供了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形等基本的平面图形,还有国旗与区旗的实际图片,通过让学生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充分感知图形的特点,进而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找到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2、精心选取素材,为突破教学难点搭建桥梁。
课前我做过调查,学生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都是比着左边画右边,教材提供的小船图形并不需要找点画图,比着画也可以很快的画出来。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两种处理方法:
一是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使学生明确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找到对称点就确定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一种是不用小船的图案,改用线条稍复杂、倾斜度较大的图形,这样会导致学生画图出错较多,再对比找点画图的优势。
,让学生接受此画法。
课堂中我采用了第一种处理方法,为学生画图补充了认知基础,搭建了桥梁,找点画图的方法水到渠成。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课堂上发现学生对本课的教学内容理解透彻,练习题正确率较高,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一道开放拓展题目,即随着对称轴的变换,轴对称图形也发生了变换,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让学生对本节课承载的图形的运动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轴对称图形》教材分析
本课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出版社(五·四学制)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一。
教材分析如下:
前置基础:
这节课是在学生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了解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够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探究、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图形的对称美,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其画法。
教材编写特点:
1.素材选取体现了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部分国家的国旗、地区的区旗这些美丽的图案为素材,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理解这些图形的特点,在学习对称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美,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
教材设计了大量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教学方法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展开学习。
学生对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通过对具体实物的操作和观察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学习。
要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试一试,你是最棒的!
1、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2、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3、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这节课,以往我们主要强调的是静态的图形认识,注重于概念和图形的性质的教学,而忽略了作为“图形运动”领域的“运动变换”这一要素。
本次执教,使我对这节课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也在两个环节上力求做到突破:
1.从静态到动态的感知。
轴对称图形作为一种“图形的运动”,需要想象图形在同一平面上所有的点,围绕一条直线在三维空间里进行180度的运动变换,这样的想象比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更具有难度,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具有更大的挑战性。
课堂上我选取了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翻折”的运动,借助对称轴位置的不断变换,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想象中,让图形真正地“运动”起来,化有形于无形,在游戏中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观念。
使轴对称图形在学生眼里不仅仅是平衡和谐的美,更是充满了运动变换的炫。
2、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从“比着图形照猫画猫”到“掌握画法提升技能”,为此我精心选取素材,借助一个五边形为学生搭建了桥梁,使学生在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认知基础上,再来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难点迎刃而解,画法总结水到渠成。
课堂永远都是充满遗憾的地方,回顾这节课,我认为有几点仍需思考提高:
1.关于新课的导入,可否采取更活泼一些的形式,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便于衔接新旧知识点。
课前设计了几个导入方式,比目前这个更有趣一些,皆因用时稍长而放弃,还要继续探索。
2.关于找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问题。
在这里,是否要把我们学过的图形都拿来研究,时间上分配得当还要有实效,这是个难点。
此外圆的对称轴有没有必要在这里讲,毕竟五年级才认识圆,如果讲,也只是初步感知。
3.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在课前做的调查中,发现学生都是比着已知的一半图形画的,如果图形复杂的话,就只能出错了。
而如果仅仅把画点的方法理解成一种画法,这是老师的认识有局限,所以我认为这里是需要一个认知基础的。
如果直接让学生探索画法的话,我认为课本上的素材不可取。
4.在找出并画出图形的对称轴以后,应该有一个小结:
由此可见,这些平面图形有的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多条甚至无数条,所以我们在找对称轴的时候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折找一找,以免遗漏。
这段话在讲课时漏掉了,有些遗憾。
5、关于最后拓展想象空间的内容,除了本节课选取的这个对称轴变换的素材以外,课后我又有一些新的思路,留待以后再做尝试。
通过上《轴对称图形》这节课,也让我对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有了更深的认识,如何将静态的图形认识和动态的图形想象融合在一起,是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一次考验。
岁岁年年教材相似,年年岁岁感悟不同,本节课先抛砖引玉,做一次简单的尝试,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会有更多更好的探索。
《轴对称图形》课标分析
《轴对称图形》这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运动”范畴。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对于这个内容的要求是: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新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
了解图形的变换,对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对图形美的感受和欣赏都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画简单的对称图形和运用对称设计有趣的图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新课标强调,在观察和操作中认知图形,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想象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节课中,设计了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猜一猜、想一想等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探究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使学生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得到积淀,积累起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使抽象的图形变换在学生的想象中“动”起来,增强对图形的认知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