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说课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0263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说课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说课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说课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说课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说课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说课材料.docx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说课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说课材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说课材料.docx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说课材料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

第一单元负数

第一课时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

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

(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

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

(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

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

要到地下3层呢?

第二课时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

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三课时

2、填一填

(1)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0米,记作( )米。

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走了( )米。

(2) +8.7读作(       ),“-”读作(                   )。

(3)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     ),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      )。

(4)如果把平均成绩80分做原点,(    )记为0分,90分表示(   )分,-18分表示(      )分。

 3、比一比。

 -7()-5   1.5() 0()-2.4    -3.1()—3.1

4、判一判。

在8.2、-4、0、6、-27中,正数有3个。

(  )

5、选一选。

(1)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

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米,又走了-30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   )米。

 A、30    B、-30    C、60  D、0

(2)数轴上,-2在-1的(   )边。

 A、左        B、右       C、北     D、无法确定

(3)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8吨记为-8吨         B、15吨记为+5吨

 C、6吨记为-4吨         D、+3吨表示重量为13吨

(4)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

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是15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   )克。

A、155      B、150      C、145     D、160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一课时

书上做一做

第二课时

1.做第14页“做一做”。

(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习二第6题。

第三课时

1、做第21页练习三的第1题.

2、练习三的第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半径(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布置作业

练习三第3、4题。

第四课时

1、做第27页练习四的第1题.

2、练习四的第2题.

第五课时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② 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 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

②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计算?

③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④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六课时

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1题。

(学生独立判断,并画出高,小组讨论订正)

2、做练习五的第2题。

(1)学生审题后思考:

求用多少彩纸是求圆柱的什么?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做练习五第5题。

(可建议学生用方程解答)

作业

练习五的第3、4、6题。

 

第三单元比例

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6:

10

3.2:

0.82:

0.5

第二课时

巩固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示范:

6:

3和8:

5            

(1)1.2:

:

5   (2

:

:

    (3)

①先让学生尝试判断,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②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

用求比值的方法判断1.2:

:

5能否组成比例可以吗?

③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

为什么?

2、课本“练一练”

① 学生观察、交流,独立完成。

② 教师巡视,指导。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8:

2=24:

( )  

(2)1.5:

3=( ):

3.4(3)48:

( )=3.6:

9

①学生独立思考,做题。

②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③师生共同订正,小结解题思路。

布置作业

1、填空。

(1)如果7a=6b,那么a:

b=():

()。

(2)如果

=

,那么b:

a=():

()。

(3)如果甲数的

与乙数的

相等,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4)由3×10=15×2,可以写成比例的有()个,分别是()。

2、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1)1、6、8三个数再配上一个数成绩比例,可以配上几个数?

(2)在比例3:

12=6:

24中,如果将一个比的后项增加6,那么第二个比的前项

怎样变化才能使比例成立?

第三课时

四、课堂检测

  

(一)解下面的比例.

        0.8:

4=x:

8

  

(二)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与的比.

  2.和的比等于和的比.

  3.等号左端的比是1.5∶,等号右端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

五、课后作业

  

(一)解比例.

  =  =  ∶=3∶12

(二)育新小区1号楼的实际高度为35m,它的高度与模型高度的比是500:

1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三)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①3×40=8×5   ②2.5×0.4=0.5×2

第四课时

1.课本中的“练一练”。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重点要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说出判断的理由。

2.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

3.练习十三第3题。

这一题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逐问解答,尤其是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为什么不成比例,引导学生从实际数据中体会得出结论。

4.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圆柱的底面积和它的体积。

(2)人的身高与年龄。

5.生活中的比例:

生活中有很多成正比例的现象,你能说出一组吗?

6.播放数青蛙儿歌:

在这首儿歌里有成正比例的量吗?

(出示表格填一填,说一说)

第五课时

三、巩固应用:

1、运一批货物,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每天运的吨数     300     150     100     75     60     50

     需要的天数          1          2          3         4       5        6

(1)表中有哪两个量?

它们是不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写出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并比较大小。

 (3)说明这个积表示什么?

 (4)表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吗?

为什么?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为什么?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

  (4)总钱数一定,单价和数量。

  (5)总钱数一定,用去的和剩下的。

3、你能举出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通过练习,检查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课时

四、解决问题,巩固新知。

1、介绍小知识。

师:

相信大家对比例尺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2、求比例尺

学校教学楼东西方向长40米,图上的距离是5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师:

先说说题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各是多少,然后解答。

师:

请同学们跟你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你的解题方法。

(学生交流完毕,让学生汇报。

40米=4000厘米

5:

4000=1:

800

答:

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

800。

(强调首先要化成同级的单位。

3、学校南楼图上的长度是3.2厘米,你知道它的实际距离吗?

第七课时

五)巩固练习

1、练习八8题

①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尝试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

步骤:

先根据比例尺,算出操场的长和宽的图上距离,再画出平面图。

2、练习八10题

①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在小组内讨论,确定解题步骤

③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这里用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比较合适。

④展示作业,比一比谁画得美观、整洁。

第八课时

1、观察选择(多媒体出示)。

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

通过此题使学生区分放大和按比例放大的区别和联系。

2、按1:

2画出火箭模型缩小后的图形(多媒体出示)。

3、拓展练习。

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组合图形,自己设定一个放大或者缩小的比,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按这个比放大或者缩小后的图形。

画完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画法。

第九课时

1、教科书P62练习九第3、4题。

学生读题后,先说说题中哪个量是一定的,再独立进行解答。

2、完成练习九第5、6题。

第四单元 统计

第一课时

完成课文练习十一第1题

(1)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2)从图中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吗?

为什么?

(3)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第二课时

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1)、初看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

为什么?

(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

(3)、你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吗?

根据图中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2、4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