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00950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docx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docx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

京津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岀的地区。

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进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岀,并产生了严峻的生态环境咨询题,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正常进展,甚至阻碍到国家的可连续进展战略。

因此,实施跨流域调水,向京津华北地区补充水资源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个五年打算纲要》要求“加紧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十五'期间尽早开工建设”。

为此,依照水利部统一部署,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修订工作。

木次中线工程规划修订过程,除进行受水区的需水推测外,还针对中线工程中的一些重大技术咨询题开展了专题研究,编制了《汉江丹江口水库可调水量研究》《供水调度与调蓄研究》《总干渠工程建设方案研究》《生态与环境阻碍研究》《综合经济分析》《水源工程建设方案比选》等6个专题报告。

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治理局于2001年7〜8月组织有关专家对这6个专题进行了评审。

评审意见认为,各专题报告资料翔实,研究的技术路线正确,方法科学合理,工作深度达到了规划时期的要求。

同时,也提出了修改和补充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送审稿)。

2001年9月,水利部主持对规划报告送审稿进行了审查,审查意见认为,规划修订报告达到了规划时期的深度要求,多数专家同意规划修订报告的要紧结论并赞成举荐的方案。

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京津华北平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但该地区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6%和14%。

海河流域缺水状况最为严肃,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2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高达90%以上,以国际标准衡量,属于严峻缺水地区,其严峻性要紧表现为:

水源枯竭、水质恶化,大部分河道己成为季节性或常年无水的河道,地下水严峻超采,城乡供水显现全而紧张的态势。

为了保证都市供水,不得不大量挤占农业用水;部分地区长期开采饮用有害物质含量超过标准的深层地下水,人民健康受到严峻威逼;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争水矛盾日益激化,甚至爆发冲突,给社会的安定造成严峻阻碍。

京津华北平原的缺水属于资源性缺水,仅靠节水和污水回用己不能解决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的一系列咨询题。

水资源连续衰减和生态环境的连续恶化,将造成无法补偿的严峻后果。

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充京津华北平原的水资源供应量,是实现南北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缓解京津华北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支撑该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可连续进展的重要措施。

因此,兴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规划目标、依据、原则与任务

(一)规划目标

解决京津华北地区都市缺水咨询题,缓和都市挤占生态与农业用

水的矛盾,差不多操纵大量超采地下水、过度利用地表水的严肃形势,遏制生态环境连续恶化的趋势。

(二)规划依据

规划的差不多依据是2000年国家计委、水利部组织进行的,并

经两部委会同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审定的《南水北调都市水资源规划》。

该规划在充分考虑节水治污的前提

下,推测中线工程受水区要紧都市2010水平年缺水量78亿立方米,2030水平年缺水量128亿立方米。

(三)规划原则

坚持可连续进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进展同人口、资源、坏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四)

规划任务

按上述原则与依据,确定调水规模和工程方案,研究中线工程建设与运行治理体制,合理测算供水价格。

(五)

规划水平年

近期为2010年,后期为2030年,远景为2050年。

三、规划修订的要紧思路与特点

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原则和"将都市不合理挤占的农业与生态用水返还于农业与生态,农业新增用水靠降低灌溉定额、提高水利用系数加以解决”的思路,在充分考虑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进行水资源综合平稳。

在满足汉江干流供水区以后进展需水量和中下游河段环境与生态、航运需水量,以及合理安排兴建补水、壅水工程和必要的灌溉、航运设施改扩建工程的前提下,制订“以满足汉江中下游用水为先”的水库调度规则,按汉江多年平均来水量偏小的水文系列推算能够北调的水量。

按照受水区不同水平年的缺水量确定调水量和工程规模,并研究工程一次建成与分期建设的经济合理性及技术可行性。

在拟订丹江口水库的规划方案时,既充分考虑实现调水的目标,同时也十分注重发挥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既注重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移民安置的艰巨性,同时也看到其推动地区经济进展,扶持库区人民群众摆脫贫困的庞大作用。

在充分比选的基础上,确定丹江口水库大坝的最终建设规模。

依照都市供水平均、稳固的特点,充分发挥丹江口水库的调蓄作用,在运算可调水量时,以尽量增加枯水年调水量为目标。

为保证供水平均可靠,适当增加在线水库,提高调水的平均性,差不多做到“平均供水”。

输水工程以明渠自流方式为主,按“宜渠则渠,宜管则管,宜涵则涵”的原则,采取局部渠段管涵输水方式,优化输水工程的总体布置。

按“还贷、保木、微利”原则确定水价,充分考虑用水户对水价的承担能力。

集思广义,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多方案比选。

按照从长江干流引水方案、汉江中下游工程选择、输水工程分期方式及线路与形式等内容进行分类,组合成40余个比选方案,进行工程量与投资的比较,从中初选岀20个方案列入报告,供进一步比选,最终选择出举荐方案。

四、要紧规划内容和规划结论

(一)受水区需调水量规划

中线工程规划受水区包括唐口河平原及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南北长逾1000千米,总面积15.1万平方公里。

在这一区域内,因经济社会进展,水资源的需求量仍将连续增加,通过进一步加强节约用水提高水价、增加投入、综合治理等措施,到2010年和2030水平年,缺水量分不为128亿立方米和163亿立方米。

其中,2010年与2030年的都市缺水量分不为78亿立方米和128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近、后期调水量按都市缺水量确定。

(二)水源工程方案比选

1.引汉与引江的方案比较

从长江三峡库区大宁河、香溪河、龙潭溪抽水,经丹江口水库北调的各种方案,水源部分的投资为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投资的2〜5倍;由于要提水,成本水价较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的水价高9倍左右。

考虑到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调水量近期可达到97亿立方米,完全能够满足2010年都市净缺水78亿立方米的需求,与从长江干流调水的方案相比,投资小、工程简单、工期短、运行费低,故举荐中线近期工程仍从汉江引水。

后期,丹江口水库可调水量可达130亿〜140亿立方米。

将依照受水区需调水量要求,再研究后期或远景从长江干流增加调水量的方案。

2•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与不加高调水的方案比较

加高大坝调水,最小调剂库容达到98亿立方米,对近期调水量能够进行完全调剂,差不多做到“按需供水”;不加坝调水,调岀的水量小,到达用户的年净供水量约65亿立方米,与净需调水量78亿立方米的差距较大,而且95%保证率的净供水量不足30亿立方米,调水过程极不平稳,难以满足都市供水要求。

加坝后,水库的蓄洪能力大大提高,能够使汉江中下游遇1935年洪水时不分洪,为分蓄滞洪区5万余公顷耕地、70多万人口提供了长治久安的进展条件。

若仍坚持目前的防洪方案,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需要的投资和需要搬迁的人口,将超过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的投资和移民。

大坝加高增加了发电水头,使因调水而缺失的电量得到一定的补偿。

如不加坝调水,减少电量约10亿千瓦/小时,加坝调水减少的发电量约5亿千瓦/小时,较好地兼顾了水源区的发电收益。

大坝加高后,将居住在157m高程邻近的大量移民外迁安置(157〜161m高程间的移民数约占157-170m高程间总移民数的45%),—方面可显著减轻人类活动对水库水质的阻碍,使水库水质满足都市供水标准更有保证;另一方面可大大改善库区的环境容量,加快库区群众脱贫的步伐。

另外,还研究了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位抬高到161m的方案。

由于汛限水位没有改变,该方案调岀的水量与过程差不多与不加坝调水方案相同,不能满足都市供水的需水量和高保证率的要求。

综合比较结果,仍举荐丹江口水库按最终规模加坝调水的方案。

(三)可调水量规划

1•汉江流域水资源

汉江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566亿立方米,现状总耗水量39亿立方米,其中丹江口水库大坝以上,地表水资源量388亿立方米,估量2010年上游耗水量约23亿立方米,中下游需水库下泄补充162亿立方米,在剩余的203亿立方米水中规划可调走97亿立方米。

2丹江口水库可调水量及水量分配

将丹江口水库、汉江中下游及受水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供水调度及调剂运算,在近期可调水量97亿立方米中,有效调水量95亿立方米。

受水区都市生活供水保证率达95%以上,工业供水保证率达90%以上。

近期有效调水量分配如下:

北京12亿立方米,天津10亿立方米河北35亿立方米,河南38亿立方米(含刁河灌区现状引水)。

3•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阻碍

调水后,汉江干流河段的枯水流量有所加大;兴隆以下河段中水历时延长,沙洋河段、仙桃河段多年平均水位均有所上升,但部分河段中水历时减少,黄家港河段、襄樊河段水位有所降低;中下游河床总体上将向单一、稳固、窄深、微弯型进展,河床冲刷强度减弱,航运条件有所改善,但整治流星较现状有所降低,整治工程量将有所增力口;干流供水区的供水保证率均有明显提高,但部分取水泵站的耗电量也将有所增加。

因此,调水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的阻碍有利有弊,且其不利阻碍都能够通过工程措施予以减缓或排除。

(四)输水工程方案比选

1•总干渠线路比较

要紧对黄河以北总干渠线路布置高线或高低分流进行了比选。

研究结果讲明,高低分流方案的投资与高线明渠方案的投资差不多相同,但高低分流方案的后期还需要增加投资,且低线部分的水质没有保证,治理极为困难,水的调配差不多无法操纵;而高线能够较好地兼顾近、后期都市供水的需要,并能相机向低线河道供水,形成多条'‘生态河”。

因此,从长远考虑,举荐高线方案。

2•总干渠结构形式比较

重点进行了明渠、管(涵)、管(涵)渠结合布置方案的比较。

结果讲明:

管(涵)输水虽具有占地少、输水缺失小、便于治理的优点,但由于投资高、需要多级加压导致运行费用大、检修困难,因此全线采纳或大量采纳管(涵)方式的难度较大。

在北京、天津市区和穿过大清河分蓄洪区总长135千米的地段采纳管涵,幸免了明渠与当地其他基础设施的矛盾,还可增加明渠段的水头,有利于输水工程的总体优化。

因此,举荐总干渠局部管道的结构形式。

3•总干渠一次建成与分期建设方案比较

输水工程一次建成和分期建设方案技术上均可行,经济评判指标相近。

但分期建设方案不仅投资较少,更重要的是在需水推测存在不确定性和缺乏长距离调水体会的情形下,投资风险相对较小,故举荐输水工程分期建设方案。

五、近期工程规划方案

通过多方案比较,举荐的近期工程规划方案为: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汉江中下游建兴隆枢纽、引江济汉工程、部分闸站改扩建、局部航道整治(四项工程);总干渠以明渠为主,辅以局部管道。

(一)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

丹江口水库大坝按原规划加高,正常蓄水位17Om,相应库容290.5亿立方米;校核洪水位174.35m,总库容339.1亿立方米;航运过坝建筑物按300吨级改建。

大坝加高增加水库埋住处理而积370平方公里,埋住线以下人口

24.95万人2000年、房屋709万m2、耕园地1•56万公顷。

水库埋住范畴涉及河南省淅川县,湖北省丹江口市、那县、张湾区、咖西县。

(二)汉江中下游工程

从提高汉江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和改善中下游生态环境考虑,确定汉江中下游近期实施工程项目为建设兴隆枢纽、部分闸站改扩建、局部航道整治和引江济汉工程。

(三)输水工程建设方案

输水工程举荐以明渠为主,局部渠段采纳泵站加压管道输水的组合方案。

明渠线路采纳高线布置,渠首位于丹江口水库已建成的陶岔引水闸,线路北行至方城土亚口穿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至郑州的孤柏嘴穿越黄河,进入海河流域后,线路先向西绕行,经焦作潞王坟,再差不多沿京广铁路线西侧向北延伸;北京段位于总干渠末端,流量最小,全段采纳管道输水,管道线路长74-8千米,终点为北京市的团城湖;天津干渠线路举荐“新开淀北线”方案,起点为西黑山,终点延伸至外环河,采纳明渠与管道结合的输水方式,即进入天津市境内和穿越清南分洪区及其相邻段采纳管道,其余仍采纳明渠,明渠线路长93.14千米,管道线路长60.68千米。

输水总干渠包括天津干渠线路总长1420千米,各类建筑物共1750座。

陶岔渠首引水规模350/420立方米/秒设计/加大,下同,穿黄工程输水规模265/320立方米/秒(穿黄工程拟按后期规模500立方米/秒一次建设),进北京和天津的输水规模均为60/70立方米/秒。

(四)施工总工期

中线工程建筑物多,工程量庞大,但线路长,建筑物相对分散,

施工场地宽广,有条件分项、分段同时施工。

开工至建成通水的总工期受穿黄工程操纵,约需56个月。

丹江口水库大坝工程施工总工期为60个月,其中包括施工预备工期9个月。

大坝加高期间,差不多不阻碍水库正常运行,故不是输水总干渠通水的操纵条件。

(五)工程投资

工程投资按部颁定额和取费标准进行估算,差不多预备费取15%,采纳2000年底市场价格水平,工程静态总投资920亿元(包括工程建设投资、水库埋住及工程占地处理投资、环境爱护及水土保持投资)。

(六)经济分析

中线近期工程直截了当效益要紧有供水和防洪两方面,初步估算年平均效益达456亿元。

中线工程的实施,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进展,有效遏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经分析,中线工程近期实施方案国民经济和财务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财务上是可行的。

中线近期工程投资920亿元,使用45%银行贷款,55%资本金。

按照“保本、微利、还贷”的原则,在水费偿还占工程投资20%贷款(其他由基金偿还)的条件下,还贷期全线平均水价为0・6元/立方米,河南省平均口门水价0.27元/立方米,河北省0.59元/立方米,北京市1.2元/立方米,天津市1.19元/立方米,用户能够承担。

(七)环境阻碍评判

对生态的阻碍范畴、阻碍因子、阻碍特点和阻碍程度进行分析,评判如下:

中线工程建成后的有利阻碍要紧集中在受水区,不利阻碍要紧集中在水源地区。

关于受水区,可较大程度地缓解京津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连续进展;对水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不利阻碍都可通过采取措施得到减免,在环境爱护方而尚未发觉阻碍工程决策的制约因素。

(A)建设与运行治理体制

中线工程治理体制遵循“政府宏观调控、准市场机制运作、现代企业治理、用水户参与”的原则设立,按照"国家控股、授权经营、统一调度、分级治理”的方式运作。

即建立中央政府和沿线地点政府联合组成的高层领导机构一一南水北调工程领导小组,决策、监督、和谐中线工程建设与治理中的重大事项。

组建中央政府控股,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参股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工程的建设,并在工程建成后对中线输水主体工程实施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防洪调度、水量调配和爱护治理。

在工程建设期间,组建中线水源工程公司,负责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和移民安置,工程建成后将与汉江集团重组、整合。

六、总体结论意见

实施中线工程,补充京津华北平原的水资源供应量,是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最佳选择。

中线工程举荐方案技术上不存在难以克服的咨询题。

丹江口水库大坝在初期工程建设时己为加高大坝做了充分预备,加高工程均为水上施工,技术难度不大;穿黄工程己对隧洞或渡槽方案做了充分研究,技术上都可行;输水渠道及其建筑物在国内外均有较多成功建设的先例;汉江中下游工程也属常见的水工建筑物。

中线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生态环境工程,在环境爱护方面尚未发觉阻碍工程决策的制约因素。

经济上,各项指标均达到和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测算的水价用户能够承担。

工程建成后,能够做到“还贷、保本、微利”。

兴建中线工程经济上合理,财务上可行。

综上所述,中线工程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庞大,因此尽早开工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