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苏州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语文试题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的家园。
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的诱惑。
A.顺应坚不可摧形形色色
B.顺应牢不可破形形色色
C.顺遂坚不可摧应有尽有
D.顺遂牢不可破应有尽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顺应”是顺着某种趋势去适应;“顺遂”是事情合乎人愿,进展顺利。
从语境看,“天性”应与“顺应”搭配,与“顺遂人愿”无关。
“牢不可破”指坚固得不可破坏,形容事情或观念已固定,难以破除或改变;“坚不可摧”指极为坚固,不能摧毀。
语境中的“家园”不能用“坚不可摧”来修饰。
“形形色色”形容事物品类繁多、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从语境看,“诱惑”不能用“应该有的”来修饰。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第二,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本题中,第一处是考查近义词“顺应”和“顺遂”的辨析,要注意语境中的使用对象;第二处和第三处是考查成语的辨析,要注意语境的分析。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停止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
。
。
。
。
。
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①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
②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
③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
④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
⑤远山凹处,红日正沉,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
A.①④②⑤③
B.①⑤②③④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由“水已成冰”可知,下句应为①,排除CD项,“桔梗上漾着绮辉”,“绮辉”二字暗示后面应为写红日之光,接⑤,排除A项。
②③写“画框”按照逻辑顺序应相连,③中“这时却全呈黛青色”,与④中“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相连也合情理,因此可得出顺序为B项。
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中意境的感悟能力。
“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出自曹植的《空竹赋》,所以对应的应该是“抖空竹”,排除A、C项。
“雾毂云销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出自清代诗人杨仲愈《美人风筝》,从“妙剪裁”“好风相送”中也可以推断出是“放风筝”,所以排除C项,选D项。
当然“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也符合“下围棋”意境,“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恒娥到月边”符合古代女子荡秋千意境,且前两句是“画阁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见秋千”。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一条大河从村边奔腾而去,雪白的浪花激荡涌起,宛如白玉般地迸溅开来,滋润了整个村子。
B.内无余钱剩米,外无豪友强援,衣食不继,生计成忧,在生存和生活两方面,唐伯虎已被逼至悬崖边。
C.我们呼唤,在现实生活中能有更多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为了民族的未来而思考,而奋斗。
D.这些带着本乡土产去贩卖的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拉得老长,道上飞扬的尘土是他们的旗号。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题中C项,句中的“像”仅表示例举;B项,“困难的边缘”喻为“悬崖”;C项,“浪花”喻为“白玉”;D项,“尘土”喻为“旗号”。
故选C。
5.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B.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此类题要仔细观察画面上的背景、人物(包括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语言)、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抓住能反映画面特征的信息进行详细描绘。
再和选项中的诗句内容逐一比对,做出判断。
本题中,画面中包括弯月、人、树及影子等,由人所站立的姿态来看,应是向远处眺望,好似有所企盼。
A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诗句的意境与画面意境不符。
B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中“八月十五夜”与画面中的弯月不符。
C项,“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月明”与画面不符。
D项,“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意思是“今天晚上朋友到底还会不会来啊?
让人立在梧桐树下直到树影散尽”,符合图上的情境。
故选D项。
6.下列各项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安在其不辱也B.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C.之二虫又何知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题中B项,被动句,其余三项宾语前置句。
故选B。
【点睛】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
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
7.下列各项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仆以口语遇遭此祸猥以微贱
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及其所之既倦
C.某所,而母立于兹固主上所戏弄
D.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
,题中A项,以,介词,因为/介词,凭借;B项,之,结构助词,取独/动词,到;C项,所,名词,处所/助词,所字结构;D项,副词,大概,表猜测。
故选D。
8.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
考察B.审矣,何足怪乎审:
清楚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鉴:
鉴别D.再休似此处栖迟栖迟:
留恋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题中C项,鉴:
察。
故选C。
9.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固知一死生为虚诞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东犬西吠D.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题中A项,数词意动用法,把……等同;其余三项名词作状语,亲手、向西、像牛马一样。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先生传
①蔡先生者,讳霁。
生而端慧,进止如成人。
大父授之经,退务刺其大义。
家贫,父自食永春掾史。
公内自念:
“吾父虽安此,然赵景真闻父叱牛声而泣,岂必其父之不安于耕乎?
致身显亲,子职尔。
”遂慨然欲以经术自奋。
②遂从入永春。
父携公请令。
令试而奇之,曰:
“勿以俗学没之!
”具束脩,令学于傅君。
乙亥,出就试,邑令首拔之,补诸生。
举万历己卯乡试。
丙戌,上春官不第。
己丑,始得补玉田县教谕。
抵延津,父讣至,一痛几绝。
③服除,补闽之长泰谕。
凡孝廉为此职者,得题其衔曰“署”,明其非守官也,外资其禄而心厌薄之。
公曰:
“否。
有禄即官也,何署为?
且署独不得有所事事乎?
”其立教依经行,而以宽栗剂之。
每出私钱具食讲艺,所拔识多显者。
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
某生持进谢,辞遣之。
④乙未,迁蜀之乐至令。
会有采木之役,木所产,人兽绝迹,官给镪①募民役,悬格②啖之耳。
约事竣而给之。
民先出钱,所给多不能雠其直。
桀黠者多相规卸免,单朴者始承其末,流官竟不得其要领。
公下车,卒出不意,征父老数辈,人给笔札,令疏注堪应募者姓名,各以所臆疾书。
书已,即收之。
为之稽粮册,以知其赋之高下;证甲牌,以验其廛之多寡。
然后榜示占役者于门。
丁弱赋强,则出金助往募者。
扉屦③不任者,始得自诉。
汰其实者,而抶其诬报及妄求免者。
乃更为立补助之条,定番休之规,信给发之约。
用大义谕遣之,民始劝往矣。
采木罢,寻有旱疫之眚,多方勤抚之,然于豪猾无所错贷,犯科者壹以三尺终始之。
⑤先生自为孝廉至官归,二十余年,僦屋而居,瘠田十余亩,义不以贫告人。
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
其子借得邮符,为公归途计,匣之不用。
(选自明·钟惺《隐秀轩集》,有删改)
[注]①镪:
成串的钱。
②悬格:
公布标准。
③扉屦:
草鞋。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务刺其大义 刺:
批评
B.有禄即官也,何署为 署:
代理
C.约事竣而给之 竣:
完成
D.僦屋而居 僦:
租赁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
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
文中称蔡先生为孝廉,是明清时对进士的雅称。
B.流官:
明代在云贵川等少数民族地区任职的官吏,……。
C.下车:
从车上下来。
古代被封官员坐驿车去上任,后用“下车”指官员初上任。
D.三尺:
法律。
古代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
(2)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13.根据第四段内容,概括蔡先生为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10.A11.A
12.
(1)郡里学校有个学生被和他有仇怨的人中伤,蔡公查访清楚他被人诬陷的事实,向督学说清楚这件事。
(2)将要卸任离开时,有人贿赂他二百两银子,他没有把赃银放入口袋里,只是登记并放在那里罢了。
(3)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13.①查清实情,张榜公示;②区别对待;③完善制度;④晓以大义。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题中A项,刺:
探求。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A项,“是明清时对进士的雅称”错误,明清时指举人。
故选A。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重点注意,庠:
学校;中:
中伤;为……所:
表被动;廉:
查访;为:
向;白:
说清楚;之:
代这件事;解邑:
卸任;赇:
贿赂;橐:
口袋;籍:
登记;舒:
抒发;自见:
宾语前置句,表现自己的思想。
【13题详解】
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分析,然后根据文中的重点在句子作答,此题要求概括蔡先生为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在句子“官给镪募民役,悬格啖之耳,约事竣而给之”“桀黠者多相规卸免,单朴者始承其末,流官竟不得其要领”“稽粮册,以知其赋之高下;证甲牌,以验其廛之多寡。
然后榜示占役者于门”“用大义谕遣之”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蔡先生,名霁。
天生端正聪慧,举止和成年人一样。
祖父教授他经书,他回来一定要探求其中的深义。
家里很贫穷,父亲做永春县掾史来谋生。
蔡先生心里想:
“我的父亲虽然安于这样的生活,然而就像赵景真听到父亲吆喝牛声就难过而泣一样,难道是他的父亲不安心于耕种吗?
献身出仕,使父母富贵荣耀,是做人子的职责。
”于是意气激昂,想通过经术来自我发奋。
于是跟随父亲到永春。
父亲带着他拜见县令。
县令试探一下他的才能,认为他很不一般,说:
“不要用俗务埋没他!
”于是准备了礼物,让他向傅君学习。
乙亥年,出来考试,县令首先选中了他,补为诸生。
后来万历己卯年乡试中举。
丙戌年,参加礼部会试,没有考中。
己丑年,才得以补任玉田县教谕。
他刚到延津,父亲去世的消息就到了,他悲痛欲绝。
服丧期满,补任福建长泰县教谕。
凡是举人做这个官职的,都会注明他的职衔为代理,表明不是正式官职,县里表面上提供俸禄,但实际上心里讨厌轻视。
蔡公说:
“这是不对的,有俸禄就是官员,为什么是代理呢?
况且代理的官员难道就不能做实事吗?
”他依据经书来教学,宽严相济。
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准备饭食讲学,所选拔赏识的人大多后来声名显扬。
郡里学校有个学生被和他有仇怨的人中伤,蔡公查访清楚他被人诬陷的事实,向督学说清楚这件事。
这个学生拿着财物来感谢,蔡公拒绝并打发他离开。
乙未年,调任四川乐至县令。
适逢有伐木的差役,而木材的产地,人兽绝迹,官府出钱招募百姓从事这个差役,其实就是公布出来以利诱人罢了。
约定事情完成后付钱。
百姓先拿出钱,而官府所给的钱大多不能抵得上百姓拿出的钱。
凶悍而狡猾的人相互谋划免于服役,淳朴敦厚的人也紧跟着他们这样做,到任的官员始终不知如何处置应对。
蔡公一到任,出其不意,征召来几位有名望的老人,给他们笔纸,让他们分别写清能应募者的姓名,让他们按心里所想快速写下。
写完,立刻收上来。
为他们查考粮册,来知道他赋税的多少;查验户牌,来查明他田地的多少。
然后在府门张榜公示应该服役的人。
男丁弱赋税多,出钱帮助前去服役的人。
家庭特别贫困的人,才能自我申诉(免除差役)。
去除那些符合事实的,责打那些虚报以及胡乱申请免除差役的。
于是更改确立补助的条例,定下轮流休息的规定,明确给付报酬的约定。
晓以大义,派他们前往,百姓才受到鼓舞,乐于前往。
伐木结束,不久遭遇干旱的疾苦,蔡先生对百姓多方慰劳安抚,然而他对于奸猾之人没有宽恕,对于犯法的人一律依法处置。
先生从中举人到卸任,二十多年,一直租赁房子居住,只有十几亩薄田,讲究节义,不因贫穷求人。
将要卸任离开时,有人贿赂他二百两银子,他没有把赃银放入口袋里,只是登记并放在那里罢了。
其子借来驿站供应食宿车马的凭证,为蔡公回来途中打算,蔡公把它放在匣子里不用。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
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夔州途中。
②轲峨:
孤高状。
③艑:
船。
(1)请赏析首联“空”字的妙处。
(2)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加以概括。
【答案】
(1)空,空阔、旷远,形象描绘了江面上雨后空阔迷蒙的景象,表达作者孤寂之情。
(2)①选取典型景物(暮霞、宾鸿、古戍、旗、荒村、犬稀);②富有层次(由高到低,由远及近;暮霞、宾鸿是仰观,旗迥、荒村是远眺,闻犬稀是近听);③视听结合(古戍、旗迥、荒村是视觉,犬稀是听觉);④动静结合(宾鸿飞是动景,古戍、旗迥、荒村是静景);⑤比喻(宾鸿自况自喻);⑥白描。
(答出四点即可)
(3)仕途遭贬的失意;旅居异地的孤寂;秋夜难捱的愁苦。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详解】
(1)此题考核赏析诗中的语言的能力,要求赏析首联“空”字的妙处,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此题“空”在写景的句子中,“空江涵霁晖”从意境的创设的角度形象描绘了江面上雨后空阔迷蒙的景象;再通过诗歌诗借景抒情,因此分析情感“表达作者孤寂之情”。
此题考核赏析诗中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要求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
此题顺序的角度看,暮霞、宾鸿是仰观,旗迥、荒村是远眺,由高到低,由远及近;从着眼点看,荒村是视觉,犬稀是听觉,视听结合;从手法看借宾鸿自况自喻,列举意象进行白描。
(3)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此题注意从借景抒情的手法切入,诗歌前三联通过凄清之景表达旅居异地的孤寂;最后一联直抒胸臆,写出秋夜难捱的愁苦;根据注释“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夔州途中”分析“仕途遭贬的失意之情”。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逍遥游》)
(3)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亭送别》)
(4)适莽苍者,________,腹犹果然;适百里者,________。
(《逍遥游》)
(5)____________,听臣微志,_______________,保卒余年。
(《陈情表》)
【答案】
(1).
(1)若夫乘天地之正
(2).而御六气之辩(3).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4).(3)疏林不做美(5).淡烟暮霭相遮蔽(6).(4)三餐而反(7).宿舂粮(8).(5)愿陛下矜愍愚诚(9).庶刘侥幸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
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
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
重点注意“辩”“摩灭”“霭”“反”“舂”“矜愍”的写法。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长冬麦语
宋殿儒
①寒烈的长冬里,很多人会赞美那枝“风中俏”的梅花,而我却常常透过梅香,想起家乡冬野里盛放春绿的麦子。
②麦子是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植物。
秋风起,麦子播下地,残忍的秋风扫落叶过后,麦子长高了一截,面色也浓绿了一成。
寒冬来临的时候,常常会伴着大雪和刺骨的寒风一股脑儿地来了,呼呼的寒风凛冽地喊叫着,河面上一层薄薄的白冰,世界万物好像在一瞬间就被肃杀成一把干尸,就连秋风中倔强着开花的菊儿也熬不过寒冬的惨烈和无情,死去了。
而唯独麦子,仍然为这个世界坚守了一派浓绿,一汪春情。
③冬天不会放过你的倔强,它们用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大雪和冰冻来攻击你。
它们在一夜之间会用厚厚的白雪覆盖你的头颅,妄想把你一下窒息,它们还妄想在窒息你的同时,又把你身边的土壤冰冻成一块铁板——掐死你!
可是,你面对如此残忍的杀生,却坦然微笑。
你利用严冬给的厚厚白雪做了一床自己过冬的被子,把敌人的武器变成了自己的“武器”;你为了不被冻土“掐死”,就趁被冻住脖颈的时候,狠命地往大地深处扎根,用长长深深的根系去汲取大地深处的温暖,积蓄自身战斗的力量,把自己分蘖成三头六臂、成为不可战胜的壮士……
④春雷滚滚的那一阵子,冬天望着一竿子高、绿油油的你,常常会把最后一点失败的泪滴,滴在你胜利微笑着的田野里。
那时候,农民们都能听你给无奈的冬天说声“拜拜……”。
⑤其实麦子是流浪过来的植物。
它从异域寻寻觅觅才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家园,麦子最喜爱中国这块土地了。
咱们中国人,喜爱它,它更喜爱咱中国人。
大半个中国的人喜爱麦子,都依靠麦子生活,早在数千年前就和麦子结下了骨肉相通的情缘。
⑥父亲曾经说过,麦子的阳光就是夏日的成熟色,那无边的金色麦浪就是麦子为人类世界跳的一支阳光舞,它明媚、靓丽,芳香醉人……
⑦乡亲们都把麦子称作为“硬性嫩娃”。
是说麦子看起来柔弱,而性子刚烈不屈,是乡亲们最离不开、最金贵的一个娃。
乡亲们对待麦子,也是扑心扑肝的疼爱。
他们愿意把最好的肥料上到麦田里,他们也舍得用汗水去浇灌麦子的一季旺盛。
父亲说,只要你舍得流汗,把它按时种到大田里,它就决不会辜负了你的期望。
给人结出白馍细面和幸福的日子……我们常常看见,父辈们的犁铧开处,就有麦浪滚滚,那就是麦子的品格——它其实也是农民们的汗水、泪水和希望凝固成的一个姿态。
⑧亲近麦子的人,不仅是品尝到麦香的时候才会想到它们,而是每时每刻会把麦子放入自己的脉动。
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念叨自己的麦子:
“不知道麦子长得好吗?
”“今冬的雪多了,麦子又能丰收了哈……”“麦子也是咱不可忘怀的一个亲人……”他们在念想着麦子的一个个日子里,数点着自己对麦子情结的记忆。
16.文中第②段描写了麦子在寒冬的艰难处境,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17.文章第④段表达了“冬天”和“麦子”各自怎样的心理?
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
18.简述第⑤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9.结合全文,探究“长冬麦语”的丰富意蕴。
【答案】16.①视听相结合;②反衬,以菊花的死反衬麦子的坚守;③比拟;④表达了对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