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82020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8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docx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docx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醴陵市第四中学学年

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温馨提示:

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舌尖上的中秋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最重要的节日。

作为民间大节,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十分丰富,包括拜月、赏月等。

圆月与人间的团圆、丰收联系了起来,赋予了节日美满、喜庆的气氛。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秋节的食俗也是多种多样,各地的中秋美食令人无限神往。

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一大早就开始为晚上的祭月做准备,洒扫庭院,备办各种供品。

民间童谣唱道:

“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

”月饼与瓜果是中秋祭月的主要供品。

月饼是不可或缺的,除了一般的月饼,民间还用一种大的团圆饼以祭月。

中秋节时正逢大量鲜果上市,人们便以之献月,如石榴、梨、枣、栗子、柿子、胡桃等,鲜藕和红菱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供品,两广地区则多用芋头、橘柚拜月。

祭月的瓜果供品还被赋予吉祥寓意,传达着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

上海人家要供四色鲜果,多为菱、藕、石榴、柿子等,寓意“前留后嗣”,还有煮熟的毛豆荚、芋艿,称为“毛一千,余一万”,以讨吉利。

在江苏连云港,讲究的人家必备八大件:

取意团圆的西瓜、取其多子的石榴、寓意事事如意的柿子、寓意长寿的花生(因花生又称长生果)、寓意早立子的枣和栗子,以及谓之“螃蟹爬月”的螃蟹,还有一块特大的“团圆饼”(也称光饼)。

供品中不能有梨,因谐音“离”而不吉利。

北京上供的鲜果有苹果、石榴、晚桃、青柿子、葡萄等,讲究的人家要将柿子和苹果成对供上,取谐音“事事平安”;桃与石榴相对,取“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之意;枣和鲜栗子可撒于苹果、柿子之间,寓意“早早平安”“利市”。

除瓜果、月饼外,在广西崇善,人们要买猪肉、鸡鸭、米粉以供神;在浙江常州的供品中还有染成红色的鸡蛋。

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因其形圆似月,故而得名,也称“团圆饼”或“月团”。

月饼既是中秋祭月的供品,又是每家必吃的应节食品,还是节日馈赠中不可或缺的礼品。

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天上的满月,寓意着人间的团圆,寄托着人们追求团圆美满的美好心愿。

除了月饼,吃团圆饭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

中秋夜,全家团圆,共聚一堂,举行家宴,吃团圆饭、喝团圆酒。

旧时北京中秋节的主食一般为烙饼,因烙饼是圆的,形如圆月,象征团圆;菜品随时令和家境而定,富足之家尽享佳肴珍馐,贫苦之家至少也要割几斤肉,炒几个菜,买两包月饼,打两瓶酒,把这个大节过得像个样子。

在山东微山湖地区,兄弟中有外出未归者,餐桌上也要给他摆置碗筷,以示对游子的思念与祝福。

中秋节这天,早餐和午餐一般也要加以改善。

在山东济南,早餐吃米饭,中午吃水饺;胶东地区中午蒸饽饽、包子。

江苏地区的人要自做糖饼或烂面烧饼,当作早晚充饥的食物;广西地区则多吃米粉。

“八月十五桂花香”,桂花正当开放,中秋佳节也便有喝桂花酒的习俗。

节日这天,卖桂花酒的店铺生意特别好。

太湖之滨的苏州光福镇盛产桂花,当地有一种名为“桂花聚”的小宴会,邀集亲朋欢饮,席上都是用桂花做成的各式点心,如桂花猪油年糕、桂花酒酿汤圆、桂花栗子糖藕、桂花糖芋艿等,芬芳浓郁,沁人心脾。

此外,各地还有一些特殊的中秋饮食习俗。

在广东增城,人们习惯在中秋之夜剥蕉、分柚、掰芋、嚼螺,皆对月剖弃外皮,名为“剥疵癞”,认为可去除疥癞;在广东始兴,妇女对月剖柚,谓食之目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为了纪念教人们编织草鞋的张古老,人们每年中秋节以田螺拜祭张古老,拜后大家一同吮食田螺,据说可使眼睛更明亮。

四川合川过中秋节,各家多不茹荤,故称之“素节”。

在贵州兴仁,小儿女于月光中炊食,谓之“煮月亮饭”。

皓月当空,美食在前,举杯祝愿,幸福团圆。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秋节祭祀”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一大早就开始为晚上的祭月做准备,洒扫庭院,备办各种供品。

民间童谣唱道:

“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

”月饼与瓜果是中秋祭月的主要供品。

B.中秋节时正逢大量鲜果上市,人们便以之献月,如石榴、梨、枣、栗子、柿子、胡桃等,鲜藕和红菱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供品,两广地区则多用芋头、橘柚拜月。

C.除了月饼,吃团圆饭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

中秋夜,全家团圆,共聚一堂,举行家宴,吃团圆饭、喝团圆酒。

D.除瓜果、月饼外,在广西崇善,人们要买猪肉、鸡鸭、米粉以供神;在浙江常州的供品中还有染成红色的鸡蛋。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秋节时各地根据当地特色,用当地的鲜果来祭月,是普遍现象,但用于祭月的最具代表性的还是月饼。

B.中国人崇尚佳节亲人团圆,月饼以其圆满的外形契合了人们对“团圆”的追求,寄托着人们追求团圆美满的美好心愿。

C.祭月的瓜果供品被赋予吉祥寓意,传达着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

所以在中秋节时对食物瓜果的选取也是有要求的,比如梨就不能吃。

D.中秋节也有一些特殊的食俗,如广东增城,人们习惯在中秋之夜剥蕉、分柚等,都要对月剖弃外皮,认为可去除疥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人在选取供品的时候通常从瓜果食物的形状、名称等来考虑,最大程度的满足吉祥,以表达美好的愿望。

如圆圆的月饼、多子的石榴、与“利市”谐音的栗子柿子等。

B.包括中秋节在内的传统节日,各地都有令人神往的美食,所以说,中国的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其实正是一个个食节。

C.每当节日来临,不管是富足之家,还是贫苦百姓都会尽可能将食物备得更加丰盛,以示对节日的重视。

D.中秋节各地拜月、食俗形式有同有异,但不外乎追求团圆美满,祈求平安幸福,表达美好愿望,消除疾病痛苦等。

【答案】

1.C

2.C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

C项描述的是中秋节的食俗。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理解C。

2.

试题分析:

C项“梨就不能吃”错,原文是说“梨”不能用作供品。

解答时要注意:

①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

A项“其实正是一个个食节”错,只能说“食”是传统节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完成本题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检查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表述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选择题9分,翻译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

父炳,从邢帅薛怀让,辟为观察支使。

沆少好学,器度宏远,炳尝语人曰:

“此儿异日必至公辅。

淳化二年,判吏部铨。

尝侍曲宴,太宗目送之曰:

“李沆风度端凝,真贵人也。

”三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四年,以本官罢。

未几,丁内艰,起复,遂出知升州。

真宗升储,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诏东宫待以师傅礼。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

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

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

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曰:

“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

”问其人,曰:

“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

”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

沆对曰:

“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

”真宗曰:

“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

“但道臣沆以为不可。

”其议遂寝。

驸马都尉石保吉求为使相,复问沆,沆曰:

“赏典之行,须有所自。

保吉因缘戚里,无攻战之劳,台席之拜,恐腾物议。

”他日再三问之,执议如初,遂止。

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

“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

”对曰:

“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

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

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

“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

”旦未以为然。

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

沆曰:

“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

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吾老,不及见此,此参政他日之忧也。

”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

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

“李文靖真圣人也。

”当时遂谓之“圣相”。

节选自《宋史·李沆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

B.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

C.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

D.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内艰,即丁母忧。

旧指母丧。

丁忧指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

即使有国事或朝廷征召也不得中止守丧。

B.升储,指升为太子。

太子,指已确定继承皇位或帝位的帝王的儿子。

随着朝代的更替,太子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

C.手诏,帝王亲手写的诏书。

得到帝王的手诏是无限的恩宠。

手诏不同于一般的文书,意义非凡。

然而,后期帝王的手诏常由人代笔,因此出现了御笔手诏之说。

D.待罪,官吏供职的谦辞。

意谓随时准备因失职而被治罪。

与文中“待罪”之义相同的如“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沆年少时喜欢学习,气量很大,他父亲很看好他。

在一次音乐宴会上,宋太宗也赞赏他风度端庄稳正,确实是显贵的人。

B.李沆认为不任用那些浮华浅薄的和好事的人是治国方法的首要之举,并直言不讳地向宋真宗指出梅询、曾致尧就是那样的人。

C.李沆为官不徇私情,不惧皇威。

真宗多次想让驸马都尉石保吉任使相,李沆以执行奖赏制度,须有本人亲身干的成绩,不能凭借亲戚乡里的缘由反对,最终真宗只好作罢。

D.李沆任宰相时,因为西北边地用兵,有时到天黑才吃饭。

后来契丹与宋和亲,李沆便担心边疆的忧患停止后,皇上渐渐产生奢侈放纵的想法。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

(4分)

(2)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4分)

【答案】

4.D

5.A

6.C

7.

(1)谄媚之人的说话像忠心,狡诈之人说话像可信,至于像卢杞蒙蔽欺骗唐德宗,李勉认为他是真正的奸邪之人,就是这样。

(“忠、信”“至”“以为”“是”各1分。

(2)那些秘密奏言的大臣,不是说坏话的人就是谄媚之人,我平常就憎恨他们,怎么能明知是错还是照样去做(“夫”“恶”“效尤”“人臣有密启者”各1分)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

“即使有国事或朝廷征召也不得中止守丧”错。

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这需要考生平时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

试题分析:

“真宗多次想让驸马都尉石保吉任使相”错,从原文“驸马都尉石保吉求为使相”可知,是石保吉自己请求任使相。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

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中,第

(1)句中的

(1)忠:

名词,忠心。

信:

可信。

至:

至于。

以为:

认为。

是:

这样。

(2)句中的夫:

那,那些。

恶:

憎恨。

效尤:

照样去做(坏事情)。

人臣有密启者:

定语后置句。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

他的父亲叫李炳,跟随邢州主帅薛怀让,征召为观察支使。

李沆年少时喜欢学习,气量很大,李炳曾对别人说:

“这个儿子他日一定会官至公辅。

淳化二年(991),李沆判吏部铨。

他曾侍奉音乐宴会,宋太宗用目光看着他说:

“李沆风度端庄稳正,确实是显贵的人。

”淳化三年(992),授李沆给事中、参知政事。

淳化四年(993),以本官罢免。

没多久,李沆遭遇母亲丧事,未等服丧期满就被起用,于是外任升州知州。

宋真宗赵恒进升为皇储时,李沆升任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太宗诏东宫太子赵恒以师傅之礼对待李沆。

逢契丹侵犯边境,宋真宗亲自北征,命令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肃然。

真宗回京城,李沆在城郊迎接,真宗命他坐下摆好酒,连连慰劳他。

李沆接连加职至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

真宗询问所适宜先采取的治国方法。

李沆说:

“不任用那些浮华浅薄的和好事的人,这是最先要做的。

”真宗问这些人指谁。

李沆说:

“像梅询、曾致尧这班人就是这类人。

”真宗曾说起唐代之人结党难以控制,就使王室衰微变弱,大概是奸邪难以辨别吧。

李沆答说:

“谄媚之人的说话像忠心,狡诈之人说话像可信,至于像卢杞蒙蔽欺骗唐德宗,李勉认为他是真正的奸邪之人,就是这样。

”真宗说:

“奸邪之人的形迹,虽然说难辨别,然而过久了会自己败露出来。

一天晚上,真宗派使持他的手诏想升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用蜡烛烧掉诏书,凑近使者说:

“你只说李沆认为不行。

”皇帝的这个主张就此停办了。

驸马都尉石保吉请求任使相,真宗又问李沆,李沆说:

“执行奖赏制度,须有本人亲身干的成绩。

石保吉凭借亲戚乡里的缘故,没有攻城作战之功,依靠我授以官职,恐怕会使众人的非议到处流传。

”另一天真宗又再三问起石保吉的事,李沆像当初那样坚持原议,该事就停止了。

真宗因李沆没有秘密奏折,对他说:

“别人都有秘密奏言,你独独没有,为什么?

”李沆回答说:

“我蒙皇恩授以宰相职,公事就公开说明它,何必用秘密上奏的方式?

一般秘密奏言的大臣,不是说坏话的人就是谄媚之人,我平常就憎恨他们,怎么能明知是错还是照样去做。

李沆任宰相,王旦任参知政事,因为西北边地用兵,有时到天黑才吃饭。

后来契丹与宋和亲,王旦问这怎么样,李沆说:

“好当然是好事,然而边疆的忧患停止后,恐怕皇上渐渐产生奢侈放纵的想法。

”王旦对此不以为然。

李沆又拿四方水旱盗贼之事上奏真宗,王旦认为这些细小的事不值得烦劳皇帝处理。

李沆说:

“皇上年少,应当让皇上知道四方的艰难。

不这样,皇上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之事,就动土木、兴甲兵,向宗祠求福等事就会发生了。

我年老了,等不到看见这些,这是你参知政事将来的忧患。

”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契丹已经修和,西夏纳款归顺,就封岱山、祭汾阴,大规模营建宫观,春秋打猎的制度被破坏,这些事没有闲停下来的时日。

王旦亲眼看见王钦若、丁谓等人所作所为,想向皇帝进谏却又已经与他们一起共事,想离去却又念及皇帝待己很好。

王旦这才认识到李沆事先预知很远,并叹息说:

“李文靖真是圣人。

”当时就称他为“圣相”。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春行即兴

唐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

此诗歌创作于安史之乱后。

8.“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

9.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8.乐景衬哀情。

(以动衬静)花开,无人赏;花落,人不知;鸟歌鸟语,无人识。

春山路上,山花虽烂漫,鸟语也喧喧,但“花自落”,落得寂寞;但“鸟空啼”,啼得凄清。

以乐写哀,以闹衬寂,更突出了山路之荒寂。

(借景抒情也可)(点明手法1分,分析3分)

9.诗歌描写了宜阳城外春草茂盛、山间小溪静静流淌、路边芳树花自飘零、林间鸟鸣声声四幅宜人之景,(1分)反衬出诗人感伤、哀愁、凄凉的心境。

(1分)即兴抒发了花落鸟空啼,国破山河在的愁绪,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之情。

(2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要先明确三四句手法:

乐景衬哀情。

或以动衬静,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点出运用此种手法的效果或作用(结合诗人情感)。

考点: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

本诗主要是写景,可以说是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要抓住景物特点来分析诗人情感。

同时还要参考题目《春行即兴》,及注解如本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后诗人是乐景衬哀情,即兴抒发了花落鸟空啼,国破山河在的愁绪,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之情。

考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2)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3)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像我一样地,,冷漠,凄清,又惆怅。

(4)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在我的心头荡漾。

(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6)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答案】

(1)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默默彳亍着

(4)波光里的艳影

(5)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高手

吴宏庆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

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

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

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

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土方。

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

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

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

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

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

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

“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

帅子冷笑道:

“什么玩意儿!

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

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

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

“好东西!

好东西!

”李土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

“值多少钱?

”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

“这是汉代的蓝田玉。

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土方呼吸也急促起来:

“卖给你怎么样?

帅子摇头:

“买不起。

这是无价之宝!

“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

“亏一点也买不起。

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土方感激地说:

“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

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

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

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土方又来了。

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

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

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

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

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

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

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

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

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三代而亡。

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

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

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

“还有什么东西?

李土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土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

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

“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

”帅子眼盯着金鼎问。

“那这个呢?

”李土方指着玉玺问。

“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

“这个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

帅子笑了:

“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哪有用秤称的道理?

最多两万元!

李土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

“好,两万就两万吧!

这个呢?

”他又指着玉玺。

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

“别别!

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

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

“这玩意真是个古董,不用我说,你也知道。

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

我看未必。

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

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

”帅子又对李土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

李土方听得头都大了。

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

“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

“五十万?

“五万!

李土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

“你是个公道人,不会太骗我。

这样吧,二十万!

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

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

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

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

“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

“三十万。

”帅子撒了个谎。

他想卖给大师。

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

“好眼力!

”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

“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五十万?

”大师笑了:

“五千元。

我说的是这假玉玺的手艺,而这玉玺本身大约也就两百元左右。

“什么?

”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

“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

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

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

”大师又拿起“玉玺”,感慨地摇摇头,“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

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

连我也几乎被骗了!

李土方,高手?

帅子瘫倒在地。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的题目很有特点,一语双关。

“高手”既指小说中的帅子,又指李士方,而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自愧不如。

B.小说中“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这里的“哆哆嗦嗦”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李士方当时紧张的心理。

C.帅子故意不买李士方的玉佩,是他用的一计。

他是想让李士方拿出更好的宝物,而这也正中李士方的下怀。

D.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