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81153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她的温声细语在耳边流淌,仿佛阳光穿透浓荫,撒下一地的斑澜。

B.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西湖,就是攘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C.从云宵飞车上下来,有好一会儿工夫,我觉得天旋地转,认不清方向。

D.我没有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杭州云栖大会门票售罄科技先锋将莅临杭州。

B.如果不想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

我们就必须择善而从,在真理的引领下前行。

C.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

D.用人单位要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是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民的名义》表情包,不仅传播了社会正能量,也进一步逗乐了网友。

B.食药监总局表示,要加大对食品安全谣言制造者的处罚、追责力度,使谣言无处遁形。

C.随着数量激增,使共享单车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

D.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H7N9禽流感病毒不再扩散。

二、情景默写

4.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______。

(曹操《观沧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子曰:

“______,______?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通过“______,______”的优美诗句,把江水浩淼、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5)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抒写戍边战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6)时间都去哪儿了?

它在孔子“______,______”的感叹中。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奔跑的小狮子她常回忆起八岁以前的日子:

风吹得轻轻的,花开得漫漫的,天蓝得像大海。

妈妈给她梳漂亮的小辫子,辫梢上扎蝴蝶结,大红、粉紫、鹅黄。

给她穿漂亮的裙,裙摆上镶一圈白色的滚边儿,还有鞋头上缀着花朵的红皮鞋。

妈妈带她去动物园,看猴子爬树,给鸟喂食。

妈妈给她讲童话故事,讲公主一睁开眼睛,就看到王子了。

她问妈妈,我也是公主吗?

妈妈答,是的,你是妈妈的小公主。

②可是有一天,她睁开眼睛,一切全变了样。

妈妈一脸严肃地对她说,从现在开始,你是大孩子了,要学着做事。

妈妈给她端来一个小脸盆,脸盆里,泡着她换下来的衣裳。

妈妈说,自己的衣裳,以后要自己洗。

③正是大冬天,水冰凉彻骨,她瑟缩着小手,不肯伸到水里。

妈妈在一边,毫不留情地把她的小手,按到水里面。

④妈妈也不再给她梳漂亮的小辫子了,而是让她自己胡乱地用皮筋扎成一束,蓬松着。

她去学校,别的小朋友都笑她,叫她小刺猬。

她回家对妈妈哭,妈妈只淡淡说了一句,慢慢就会梳好了。

⑤她不再有金色童年。

所有的空余,都被妈妈逼着做事,洗衣,扫地,做饭,甚至,去买菜。

第一次去买菜,她攥着妈妈给的钱,胆怯地站在菜市场门口。

她看到别的孩子,牵着妈妈的手,一蹦一跳地走过,那么的快乐。

她小小的心,在那一刻,涨满疼痛。

她想,我肯定不是妈妈亲生的。

⑥她回去问妈妈,妈妈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

只是埋头挑拣着她买回来的菜,说,买黄瓜,要买有刺的,有刺的才新鲜,明白吗?

⑦她流着泪点头,第一次懂得了悲凉的滋味。

她心里对自己说,我要快快长大,长大了去找亲妈妈。

⑧几个月的时间,她学会了烧饭、炒菜、洗衣裳。

她也学会,一分钱一分钱地算账,能辨认出,哪些蔬菜不新鲜。

她还学会,钉钮扣。

⑨一天,妈妈对她说,妈妈要出趟远门。

妈妈说这话时,表情淡淡的。

她点了一下头,转身跑开。

等她放学回家,果然不见了妈妈。

她自己给自己梳漂亮的小辫子,自己做饭给自己吃,日子一如寻常。

偶尔地,她也会想一想妈妈,只觉得,很遥远。

⑩再后来的一天,妈妈成了照片上的一个人。

大家告诉她,妈妈得病死了。

她听了,木木的,并不觉得特别难过。

⑪半年后,父亲再娶。

继母对她不好,几乎不怎么过问她的事。

这对她影响不大,基本的生存本领,她早已学会,她自己把自己打理得很好。

如岩缝中的一棵小草,一路顽强地长大。

⑫她是在看电视里的《动物世界》时,流下热泪的,那个时候,她已嫁得好夫婿,在日子里安稳。

动物世界中,一头母狮子拼命踢咬一头小狮子,直到它奔跑起来为止。

她就在那会儿,想起妈妈,当年,妈妈重病在身,不得不硬起心肠对她,原是要让她,迅速成为一头奔跑的小狮子,好让她在漫漫人生路上,能够很好地活下来。

5.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故事情节和提示。

在横线上补充空缺的内容。

①八岁之前妈妈宠爱她。

她感觉自己像个小公主。

②妈妈突然让她在寒冬学洗衣服,让她自己梳头发,让她学着独自买菜、做饭,她a______。

③妈妈不见了,偶尔想起妈妈,她觉得很遥远。

④妈妈去世,她b______。

⑤长大后看动物世界,她懂得了妈妈硬起心肠对她的原因,流下热泪。

6.下列句子中加点文字对表现人物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请简要回答。

①妈妈在一边,毫不留情地把她的小手,按到水里面。

②她自己把自己打理得很好,她如岩缝中的一棵小草一样长大。

7.文章第一段写她记忆中八岁以前的日子,目的是什么?

8.文章最后一段说她在看《动物世界》时流下了热泪。

请结合全文内容,描述她此时的心理活动。

(100字以内)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英语发芽,汉字开花

路也

①行到国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成了一只盛满汉字的罐子,那些方块字由于忽然失去了使用场地,找不到及时的出口,只能在我这只高一米五八的罐子里面密封着、烦闷着、膨胀着、挤压着、惆帐着、等待着,仿佛里面关进了一群亮闪闪的蟋蟀,或者里面在日日夜夜地培育着催生着植物胚芽,跟生豆芽一般……我的天灵盖,也就是罐子上方那只圆圈的盖子,快要被压抑着的巨大的母语的力量掀开来了。

②有时,我又感到自己的身体是一只地面上的雷达,里面的导航系统装置完好,却怎么也搜索不到要找寻的飞行目标了,灵感不再,甚至连表情看上去都有些发呆了,我这只中国制造的雷达失灵了。

③被英语包围,四面楚歌。

④可是这楚歌又让我无比兴奋,其实从感官到心理,我对英语都有着类似红杏出墙的热爱,它能带给我城池沦陷般的快乐,它的干练准确和绅士风度让我着迷,以至倾倒。

⑤我身体里的英语正在发芽,正在一点一点的挤走汉语的地盘。

于是我很快就开始想念汉语了,30多年来,第一次,我在一个没有它的地方想念它,A我想模仿都德《最后一课》里那个教师的口气武断的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时我才强烈地感觉到我原来是离不开它的,我对它的爱是前世的、今生的和来世的,我与它生死相依。

我常常一个人在异国旅行,包里总塞着一本唐诗宋词元曲的选本,在英语那连绵不断蜿蜒起伏的大好河山里,想着古汉语的四合院和画栋飞檐,的确有着很奇特的感觉。

在一面镶着字母似的卷涡纹边框的西式的镜子里,照见的却总是方块字里的中国,它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清晰。

⑥去看海明威和惠特曼,没有朝拜的心情,倒是有走亲戚串门的感觉。

在路上我总是能想到“八里洼”这个地名,地球是圆的,我这样不停地走下去,途经海明威的家、惠特曼的家,途经梭罗的木屋,走过狄金森的窗下,最后一定还会走回到我的八里洼。

⑦诗都是后来写的了。

我遥遥地赶回地球另一边,走在蒙着烟尘的天空下,沿着永远飘散着白菜味的街道拐进小巷,走进光线昏暗斑驳的楼道,回到那个属于我的小小角落,重新坐在那扇有着白杨树的南窗下,那雷达在汉语的领空重新有了信号,找到了目标……我感到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

⑧B那满满一罐子汉字,蟋蟀们蹦跳出来了,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压抑不住的茁壮的胚芽,都舒展开了枝叶,抽出茎干,开出花来诗后面,我没有像过去那样标上写作的日期,这次我标的是我最初想写这诗的时候的那个日期,我认为对于这些诗,产生想写它们的念头要比真正写出它们来更重要。

⑨诗写的是外国,但更是中国。

9.第②段中写到“我这只中国制造的雷达失灵了”,请简要概括失灵原因。

10.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有人认为第⑤段A句中的“武断”用的不好,你的看法如何?

说说理由。

11.请从修辞角度品析第⑧段中的B句。

12.第⑦段中“我”身处一个“小小角落”,却觉得“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是否矛盾?

谈谈你的理解。

13.下面是一些学者对路也(本文作者)作品的评价:

①幽默风趣,颇具新意

②想象丰富,风格鲜明而活泼

③淋漓的抒情,让心灵与文句都飞扬起来

请在上面三点评价中,选择你认为最恰当的一点,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明你选择的理由,并简要说明这一点评价对你平时写作有何启发。

四、字词书写

14.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冬日的暖阳酝酿______了许久,终于唤来了春天。

春风的呢喃声飘来了,春雨的淅沥声不绝于耳,小草儿争相钻出地面,各种花儿次第开放,鸟儿将巢窠______安在繁华嫩叶里……一切都贮______满了希望。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声音,是最动人的声音。

五、其他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俄而雪骤______

(2)相委而去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______

(4)三军可夺帅也______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行》)

六、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

“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孤往者尝为邺令______

②孔子亦不师周公______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19.这篇文章与课文中元方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七、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义猴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

猎者怜其孤,赠以猴。

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④。

如是者五年。

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

曰:

“父死乎?

”颔之,乃俱归。

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⑤。

姐引之去,猴揖谢⑥之,仍牢守故宅,撷⑦果自食。

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

未三月而偃卧坟间。

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⑧石其上,曰:

“义猴之墓。

(注释)①隅:

角落。

老圃:

种菜的老农。

②适:

嫁。

③掣(chè):

牵。

④逸:

逃跑。

⑤掩:

掩埋。

⑥谢:

拒绝。

⑦撷:

采撷。

⑧勒:

刻。

2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姐引之(_____)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

22.本文中的“义猴”有哪些“义”的行为?

请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回答。

八、综合性学习

请你根据要求,在学校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材料1:

2014年11月26,国务院召开了全国青少年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教育部门也将主导校园足球,通过设定足球为校园体育必修课,学生足球特长将计入档案供升学参考,发展2万所足球特色学校,打造完善四级院校联赛,扩大高校足球运动招生规模等多项举措,夯实中国足球的基础。

根据教育部的目标,2017年,全国将建2万所左右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和200个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并形成区域特色,拟建设30个左右校园足球试点区县。

并且,将按照校园足球竞赛方案,组织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

材料2:

绍兴“足球进体育中考”的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舟山后来也吧足球设置成了体育中考的内容。

2015年绍兴地区的体育中考足球考试是颠球,舟山则选择了运球绕杆,根据速度的快慢来确定考试的成绩。

杭州今年的体育中考中考中没有足球,单对于足球列入选考项目,很多体育老师都很支持。

材料3:

位于杭州市中心的几所老牌小学的校长坦言,开足球课,是心有余而地不足。

学校首先考虑的是孩子安全问题,所以在没有合适场地的情况下,要开展足球运动与很多顾虑。

其次,学校配备的体育教师大多都不是足球专业教师,这使得足球课程开设质量不高。

第三,家长们认为从强身健体出发,赞成足球进校园,但不宜变成必修课。

足球进校园“一刀切”,挤掉传统的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等体育项目;不管学生的个体差距兴趣异同,全部赶到足球场踢球去;足球不但进校园还进考场,成为“应试足球”或中考、高考加分项目……这些都是走偏的表现。

23.根据材料1和2,写一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

24.你想要参加学校足球队的训练,但是妈妈担心你的安全问题,也怕踢球占用你的课余时间,你该如何劝说妈妈同意你参加?

25.对于足球运动进考场的现象,你有何看法?

九、名著阅读

26.文学常识

美国女作家______写了《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她对莎莉文老师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该文选自她的作品《______》。

27.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

小明抢先说: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十、作文

28.作文

请以“那件小事真不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600字。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3)不得抄袭、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错误,“斑澜”应为“斑斓”;

B.错误,“攘嵌”应为“镶嵌”;

C.错误,“云宵”的应为“云霄”;

故选:

D。

2.C

【解析】

【详解】

A.莅临:

光临,来临。

特用于上级对下级的光临。

B.择善而从:

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C.喜出望外: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与“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矛盾,不符合语境。

D.各得其所: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3.B

【解析】

【详解】

A.有语病,语序颠倒,将“传播了社会正能量”与“进一步逗乐了网友”进行调换;

C.有语病,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随着”或“使”;

D.有语病,滥用否定词,去掉“不”或“不再”改为“再次”。

故选B。

4.东临碣石,山岛竦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析】

【详解】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碣”“竦峙”“郎”“芦”等字词的书写。

5.①第一次懂得了悲凉的滋味②并不特别难过

6.①用“毫不留情”形容“按”这个动作,表明了妈妈内心的坚决,为了让女儿尽快独立、生活自理,她训练很严格。

②比喻,将“她”比作“岩缝中的一棵小草”,表现了她的顽强品格。

7.写出了妈妈对她深深的爱,表现童年生活的美好。

与下文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母亲后来变化的不正常。

8.示例:

原来母亲刻薄对待孩子,是在训练孩子的生存能力啊。

我的母亲身患绝症,为了不让我受苦,才严格地训练我,而我直到现在才明白母亲的爱,我好惭愧啊。

母亲,我永远记得您的恩情。

这篇文章通过回忆母亲对“她”由万般疼爱到刻薄、严格训练生存能力,长大后偶然机会明白了母亲良苦用心的事,写出了母爱的两种表现,赞扬了母爱的崇高、伟大,故事感人,催人泪下。

对比手法:

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解析】

5.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此题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回答,也可提取关键性的语句。

当妈妈逼着她做各种事情时,“她流着泪点头,第一次懂得了悲凉的滋味”。

当妈妈去世时,“大家告诉她,妈妈得病死了。

她听了,木木的,并不觉得特别难过”。

6.本题考查语句的表达作用。

第①题中“按”这个动词表现了妈妈的坚决,让读者体会到妈妈为了让女儿尽快学会自理,训练的严格。

第②题中“岩缝中的一棵小草”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在继母对她不好的情况下,她依然能够顽强自立。

7.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第一段写八岁以前,妈妈对她万般疼爱,表现了妈妈非常爱她,下文妈妈的态度急转直下,前后对比,也暗示事情的不正常,前后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表现了母亲的爱。

8.本题考查根据情节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根据情节展开联想,她长大看《动物世界》中母狮子对待小狮子的做法,才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心中对母亲既有感激又有愧疚,可围绕这个意思来写,语言要通顺。

9.示例一:

被英语包围,四面楚歌。

示例二:

因为行到国外,母语失去了用武之地。

10.示例一:

我认为“武断”这个词用得好,在这里它有不容置疑、坚决果断之意,从中可以看出“我”对母语强烈的热爱之情,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示例二:

我认为“武断”这个词用得不好。

因为“武断”带有贬义的色彩,会让人觉得作者态度过于强硬,过于自以为是,换成“坚定”“坚决”“深情”等词更贴切。

11.示例: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作者“心中的汉字”比喻成“蟋蟀”及“压抑不住的胚芽”,写出了密封在作者心中的汉字被彻底释放出来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母语的热爱。

12.不矛盾。

远在外国时,“我”对祖国,对母语就有着深深的思念;终于回到了祖国和家乡,重新使用起深爱着的方块字写诗,耳畔听到的,口中讲述的都是深爱着的母语,重新拥有了归属感,找到了根,自然便感觉“拥有了整个世界”。

13.示例:

②想象丰富,风格鲜明而活泼文中说:

“那满满一罐子汉字,蟋蟀们蹦跳出来了,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压抑不住的茁壮的胚芽,都舒展开了枝叶,抽出茎干,开出花来。

”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作者“心中的汉字”比喻成“蟋蟀”及“压抑不住的胚芽”,写出了密封在作者心中的汉字被彻底释放出来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母语的热爱,语言风格鲜明,活泼有趣。

启发:

写作时应有新意,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大胆发挥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方式,最好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解析】

9.本题考查对散文内容的概括与归纳能力。

解答时,结合上下文体会作者情感,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

文章第2段写到“我这只中国制造的雷达失灵了”,第3段紧接着给出答案:

被英语包围,四面楚歌;且文章第1段讲述了作者身在国外的感受,“那些方块字由于忽然失去了使用场地,找不到及时的出口”,表明雷达失灵的又一原因是在国外,母语失去了用武之地。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0.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关键词语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词语的用法和表达效果加以理解分析。

本题两种观点都可。

认为“武断”这个词用得好,可以考虑到在这里它有不容置疑、坚决果断之意,说明“我”坚决地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不容他人的怀疑,说明“我”对汉语的热爱;认为“武断”这个词用得不好,可以考虑到在这里“武断”含有贬义,含有“我”坚持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拒绝任何怀疑的态度,这样无疑对汉语的发展是不利的,换成其他既可表明态度坚决又能表明自己观点的词语会更好,并举例说明即可。

综合上述分析,选择一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11.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需要结合句意,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比喻:

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作用:

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通过比喻修辞手法的使用,将“心中的汉字”比喻成“蟋蟀”,像蟋蟀一样“蹦”出来,表达了作者心中难以抑制的喜悦;又将“汉字”比作“压抑不住的胚芽”,无比渴望着抽叶开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述说母语的渴望,从而表达了对母语的无比热爱之情。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2.本题考查对散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在国外,“我”如同一只失灵的雷达,被英语包围,四面楚歌,对母语有着深深的思念,所思所想,处处都是母语,都是中国;终于回到国内,熟悉的景物,熟悉的语言,我终于找到了归属感。

“诗写的是外国,但更是中国”,作者所要表达的就是对母语,对祖国的深切爱意,找到了根,就是拥有了整个世界。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3.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选择题干中所给的一个评价,结合具体文句,分析句段的语言风格即可。

启发要根据自己对文章语言的分析,结合自己所归纳出的写作方法或表现手法,如运用修辞手法,大胆发挥想象力等,这些都对自己的写作有借鉴意义。

【点睛】

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

如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排比: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对比:

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反复: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夸张:

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

语句整齐、意韵铿锵。

反问:

增强语气,强烈抒情。

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niàngkēzhù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如“酝酿”:

本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也可以指事情逐渐成熟的准备过程。

如“yùnniàng”。

注意据义定音。

15.急舍弃每天改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句意为:

不一会雪下大了。

骤:

急。

(2)句意为:

丢下他离开了。

委:

舍弃。

(3)句意为: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日:

每天。

(4)句意为:

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夺:

改变。

16.

(1)子夏说:

“欲学识渊博就要专心一志,在学问、道德上要与人相互切磋、询问并且要知晓独立思考,有德行的人就会在这里面的人群中产生。

(2)到了中午时分而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

对着孩子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