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学院本科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修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7888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学院本科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修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黄山学院本科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修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黄山学院本科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修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黄山学院本科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修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黄山学院本科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修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山学院本科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修订.docx

《黄山学院本科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修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学院本科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修订.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山学院本科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修订.docx

黄山学院本科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修订

黄山学院本科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修订)

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党〔2017〕51号)以及安徽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与练习、辅导与答疑、课程考核、课程设计、实验教学、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第二课堂等教育教学主要环节。

一、备课质量标准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进行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

备课内容包括钻研课程大纲和教学资料、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教案(撰写讲稿)、选择教学方式、开发课件等工作。

(一)基本要求

1.坚持以学生为本。

注重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个体关注与整体培养相统一,努力提高备课的全面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注重掌握学生情况、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利用有效手段激发、维持、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3.坚持持续改进。

注重搜集教学资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前沿发展动态,注意吸收新思想、新信息,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不断充实、优化讲授内容。

(二)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质量标准

1.

内容

准备

1.1

钻研教学大纲

掌握所授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系;钻研吃透教学大纲精神,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与要求等;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教学重点、难点。

1.2

钻研

教材

理清与本课程有关的“已学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内容及相关知识点,掌握本教材的知识结构;弄清教材的重点章节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并有针对性地适度拓展备课内容;能够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思想提高的潜在因素。

1.3

准备教学资料

能够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并能结合教材的不足给学生推荐学习参考书;能够针对所授课程的内容,广泛搜集典型案例和实际工作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2.

方法选择

2.1

讲授

次序

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讲授次序;对导入新课、讲授、复习巩固、小结等过程设计合理。

2.2

讲课

重点

能够针对课程特点,在备课中注意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易混、易错内容);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2.3

教学

方法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混淆、易差错或易疏忽的问题,能运用设问、质疑、比较、讨论等教学方法;能够采用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理论学习与实践实习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2.4

教学

手段

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有自主开发的教育软件或PPT课件,软件或课件能对教学形成有效补充;每期授课能根据实际情况更新教学手段。

3.

设计结构

3.1

教学

步骤

能够结合讲授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对学生预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课末小结等有完整的安排,做到过程完整。

3.2

时间

分配

能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划分教学时数,结合讲授内容合理安排每次课的时间进程。

3.3

教学

组织

采用讲授与启发、讨论、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课堂组织严谨有序,安排得当。

3.4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能反映教学重点,注重条理。

4.

准备教具

4.1

教具

器材

熟悉常用教具器材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教案设计中明确上课演示要用到的教具和器材名称。

4.2

案例

资料

针对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对典型案例资料进行梳理,做到资料的引用准确有效。

4.3

实验

试做

课前对演示性实验应亲自试做,对试做中出现的问题有原因分析和处置方法,精心设计实验程序。

5.

安排进度

5.1

教学

进度

认真编写教学进度表,表中各项目填写清楚完整,理论教学、辅助教学(实验、操作、讨论、习题)等环节安排科学;教学进度表在学期第一周编制完成,经教研室主任和二级学院分管教学负责人审核后及时上报。

5.2

教案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安排教学内容详细,重点突出,各项目内容填写完整。

教案按规定要求分章节编写,在讲课前全部撰写完成。

6.

了解学生

6.1

学生知识基础

了解授课班级的生源构成,清楚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已学课程情况,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

6.2

学生学习能力

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意志品德、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了解学生自习情况和学习习惯,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6.3

学生学习需求

针对本课程,收集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点、难点和对教学的意见等,能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恰当地设计或修订教学方案。

二、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

课堂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正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方法恰当、气氛活跃、组织有序,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有机融入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本要求

1.教学准备充分,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科学,教学手段、方式、方法合理,重视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注重因材施教,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自由探究的意识,突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4.注重课堂管理,教学活动有序,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

5.注重基本规范,使用普通话,发音准确,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二)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质量标准

1.

教学

态度

1.1

事业心

政治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热爱教育事业,事业心强、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

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风端正,为人师表。

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1.2

责任感

工作责任心强,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学生。

将知识教育与社会责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

课堂管理严谨到位。

讲课熟练、精神饱满。

2.

教学

目标

2.1

教学对象

熟悉授课对象,教学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

2.2

知识目标

能准确、简明扼要地向学生阐明本教学单元的知识目标,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

2.3

能力目标

能使学生明确在本章节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3.

教学

内容

3.1

思想性

能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能结合教学内容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3.2

科学性

教学内容正确、科学,突出重点、难点,理论阐述准确,概念清晰,条理分明,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3.3

先进性

教学内容注意知识更新,能吸收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根据学科特点注重反映当代科技的新成果。

能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介绍给学生。

3.4

有效性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

方法

4.1

多样性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演示型、实验型等。

4.2

针对性

能够根据课程特点和不同的学生状况因材施教,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4.3

时代性

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富有时代气息。

4.4

指导性

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给予有效指导。

5.

教学

组织

5.1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自然、贴切,目的性强,能够温故知新,对本节课的内容和方式有提示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课程学习目标。

5.2

讲授新课

讲授生动、完整,突出重点,讲清难点。

时间安排合理。

5.3

归纳总结

课末归纳小结清晰、准确,能突出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

5.4

复习巩固

注重指导学生复习课程内容,巩固学习效果。

6.

教学

技能

6.1

教态

衣冠整洁、朴素,仪表端正,亲切和蔼,举止文明,教态自然大方。

6.2

语言

语言准确、简洁、流畅;声音宏亮、清晰;语速快慢适中;表达生动,语言组织严密,富有启发性、形象性和逻辑性。

6.3

板书

字体规范工整、美观、清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易记。

三、作业与练习质量标准

作业与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一)基本要求

1.目标明确,任务清晰。

明确向学生说明作业与练习的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重点突出,形式多样。

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性质,精心设计作业与练习项目,突出重点,注意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并力求内容精练,形式多样;

3.难易适中,针对性强。

布置作业与练习应循序渐进、难易适度、数量适中,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并对作业应达到的标准和完成的时间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4.及时批阅,认真批改。

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认真批改,批改作业时应注明成绩、批改日期并签名。

及时认真讲评作业与练习;

5.公平公正,成绩合理。

作业与练习的成绩评定应有基本的评分依据,其结果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课程教学大纲中有关课程考核规定的权重计入学生课终总评成绩。

(二)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质量标准

1.

态度

1.1

教师态度

明确作业与练习的目的,批改认真,重视作业讲评。

1.2

学生态度

明确作业与练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真对待作业与练习。

2.

设计

2.1

类型

类型全面,形式多样,可根据需要采取阅读、口头、书面、实验、操作、调研和社会实践等方式。

2.2

内容

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突出重点,注意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注重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3.

布置

3.1

难度

布置作业能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相呼应,循序渐进、难易适度。

3.2

数量

依据课程性质布置相应作业量,次数恰当,能达到训练目的。

3.3

要求

对学生的作业与练习应达到的标准和完成的时间提出明确要求。

4.

批改

4.1

批改

对所有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并注明成绩、批改日期和签名;对不合格的作业,要求退回重做;做错的作业要求及时订正。

4.2

记录

作业批改记录详细,成绩登记客观真实。

5.

讲评

5.1

适时

每次作业坚持及时讲评。

5.2

认真

讲评认真,既能对学生作业共性的错误进行纠正,也能对学生作业反映出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和介绍。

四、辅导与答疑质量标准

辅导和答疑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深化,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方法。

辅导和答疑对于学生消化、理解、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对于教师了解授课的客观效果,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基本要求

1.任课教师对待辅导和答疑认识要正确,态度要认真;

2.认真做好辅导前的准备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确定辅导内容;

3.辅导时要因材施教,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要采用恰当方式,创造设疑、质疑、释疑情境,对学生进行提示、引导和点拨,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学会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质量标准

1.

教学

态度

1.1

教师态度

教师对待辅导和答疑认识正确,态度认真,有耐心。

1.2

学生态度

学生态度端正,能虚心向教师请教并感谢教师的悉心指导。

2.

2.1

内容

认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辅导对象和辅导的重点内容;对课堂教学内容注意查漏补缺。

2.2

安排

教师辅导应事先安排好辅导时间和地点,安排合理,计划性强。

3.

3.1

方法

因材施教、方法灵活、形式多样,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集体辅导和个别答疑;对学生进行提示、引导和点拨,教会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2

适时

学生有疑问能及时辅导。

4.

 

4.1

总结

每次辅导后进行认真总结,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思考提出改进教学的基本思路。

4.2

记录

注重课后反思,认真全面修改教案和讲稿,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方法和手段。

五、课程考核质量标准

考试与考查是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考试与考查既可检测教师“教”的质量,促进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还可检测学生“学”的质量,促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进行补缺补差。

(一)基本要求

1.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及考核大纲,精心设计考核内容,考核内容既突出课程重点,又能反映课程的知识面;

2.考试课程应有分量适中,难度相当的A、B卷,试卷题型应有4种及以上。

每份试卷均有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3.考查课程的考核应能反映课程的重点,应有评分标准;

4.监考教师应按学校规定履行监考责任,严肃考场纪律;

5.做好考风考纪教育,以良好的考风促进学风建设;

6.做好考核情况的统计分析,根据课程考核情况明确教学改进措施。

(二)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质量标准

1.

考试组织

1.1

考务管理

二级学院有专职人员负责考务管理工作,岗位职责明确。

1.2

命题通知

出卷通知及时,通知单内容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

1.3

考试日程安排

考试日程安排具体、要求明确;有详细的考试要求、考试时间、地点、班级、监考人员等安排,考试日程安排符合教学进程。

1.4

试卷归档

试卷装订统一规范,填写完整具体;考场记录表、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成绩单、试卷分析表等材料齐全;档案管理符合学校相关规定。

1.5

安全保密

试卷命题、审题、传送、印刷等环节切实做到安全保密,试卷有专人管理,印刷好的试卷装入加封专用密封条的试卷专用袋保管。

2.

命题

2.1

命题原则

命题符合大纲要求,反映本课程基本要求,内容正确,题意准确;命题难易适当,突出重点,份量恰当,重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2.2

命题方法

教研室组织研讨命题办法,编制题量及难易度大致相当的AB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准确规范。

2.3

试卷审核

出卷人完成命题后填写《黄山学院命题审批表》,报所在教研室和学院审核后统一报送教务处,由教务处随机抽卷后统一印刷。

3.

考试过程

3.1

考场规则

有具体的考场规则,可操作性强,有考场记录表。

3.2

监考

监考人员责任心强,坚守岗位,严格执行考试管理制度,严肃考试纪律,认真填写考场记录表。

3.3

领卷与收卷

监考人员按规定要求提前领取试卷,准时分卷,及时收卷并上交。

3.4

巡考

有专人巡考,能全过程监控并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评阅及

检查

4.1

阅卷评分

能严格按照评卷标准及时进行阅卷评分。

阅卷采用个人与集体评卷相结合的方式;评分客观公正,核分准确无误;有复查记录。

阅卷符合《黄山学院阅卷规范与试卷检查实施办法》。

4.2

试卷分析

阅卷结束后,任课教师以班级为单位,针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分析,认真填写试卷分析表,试卷分析内容包括学生成绩分布、试卷难易度、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师教学情况分析,着重从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3

试卷检查

试卷评阅工作结束后,以教师个人自查、教研室同行互查、学院检查及学校统一检查等方式开展检查,填写《黄山学院试卷检查评价表》。

4.4

成绩登记

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录入成绩,成绩登记准确,填写规范、完整,总评成绩按规定的比例进行计算,做到准确无误。

5.

材料归档

考试各项材料齐全,由学院统一归档并保管。

六、课程设计质量标准

课程设计是学生对主干学科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结合某一专题独立地展开设计与实验。

通过课程设计训练,使学生掌握课程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开拓精神。

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

(一)基本要求

1.课程大纲中有明确规定,时间安排列入教学进度表,内容和时间不能随意变动。

2.按1:

20左右的师生比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具备主讲本门课程资格。

3.课程设计目标和要求明确,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能力培养。

4.成绩评定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运用能力评价。

(二)质量标准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质量标准

1.

教学基本条件

1.1

教学文件

有科学、规范的课程设计管理制度,制定了符合教学要求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指导书、任务书。

1.2

条件情况

场地、设备、参考资料等能够很好地满足课程设计教学要求。

1.3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具有一定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每位指导教师指导课程设计的人数原则上不多于20人。

2.

教学实施过程

2.1

教学任务

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明确,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训练、素质培养要求明确,内容具体。

2.2

课题选择

符合课程设计教学要求;课题的深度、广度与份量适当;提供基本题目和可选题目,题目无重复。

2.3

指导工作

指导教师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保证充足的在岗指导答疑时间;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严格要求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鼓励创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学生工作状况

学生能够严格遵守学习纪律,能合理利用时间,按照设计进度独立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工作量饱满,学习态度积极主动;无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或找人代做情况。

2.5

成绩考核

有科学、规范的评分标准,成绩评定严肃、认真、科学、公正,成绩记录规范。

3.

设计效果

3.1

设计质量

课程设计达到任务要求,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能力有明显效果,设计报告思路清晰、文字通顺、书写规范。

3.2

能力水平

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设计、实践能力达到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3.3

创新性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运用知识进行设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七、实验教学质量标准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教学,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培养独立获取与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基本要求

1.实验主讲教师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实验教师或讲师以上职称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担任,能够统筹、协调和指导各教学环节的工作;

2.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有科学、规范的大纲,对实验的作用、基本要求、学生要掌握的实验技术与基本技能、实验项目的选定、采用的教材或实验指导书及考核方法等作出明确规定。

未独立开设的实验课,课程教学大纲须包含实验教学大纲;

3.严格执行教学大纲,不得随意更改实验项目;

4.注重吸纳学科研究和教学改革新成果,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二)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质量标准

1.

制度建设及管理

1.1

教学制度

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

1.2

档案管理

档案保存完整、规范,统计数据准确、及时。

2.教学文件

2.1

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教学基本规范,结合学校教学改革实际情况,科学可行。

实验教学大纲对实验内容、实验学时、实验方法的安排科学合理。

2.2

实验教材、指导书

实验教学必须配备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或指导书要结合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积极引入先进的、反映专业发展水平的成果,不断充实和改进实验教学内容。

教学参考书、实验指导书必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注意专业技术发展,及时更新。

2.3

实验授课教案

实验教学必须配备实验教案,教案必须齐全、清晰、翔实、具有可操作性。

3.

实验运行

3.1

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开放时间及范围能满足学生实验需求,效果好。

3.2

实验装置的质量及状况

实验仪器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实验器具及材料齐备,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实验教师对仪器设备状态清楚,能熟练按操作规程进行使用;实验物品管理规范、严格。

3.3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

实验室安全、整洁,布局合理,无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室水、电、气、通风、照明等设施完好,安全措施好。

实验室日常管理规范,各种记录齐全、完整。

实验教师对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预见和应对措施。

4.

教学内容及教改

4.1

实验开出率

实验项目开出率≥95%;实验学时开出率≥95%(开出率均以实际开出的项目数或学时数与实验大纲规定的项目数或学时数之百分比)

4.2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门数/实验课程门数)≥80%

4.3

实验教改

实验教学改革或实验课程建设获校级以上奖励或验收鉴定。

5.

教学过程

5.1

实验分组

实验教学要严格按分组进行,分组人数可根据实验条件安排,但不能超过实验教学大纲规定人数,要确保每位学生能独立操作。

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上述要求进行分组的项目,由实验室提出申请,由所在学院签字同意后,报教务处批准方可增加每组人数。

5.2

指导实验

课程主讲教师、实验教师讲实验,实验员准备、指导实验;批阅每份实验报告,有评语,有评分;实验教师认真备课、有教案,首开实验有预做,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实验过程组织周密、指导认真、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5.3

成绩评定

学生实验考核办法科学,考核记录准确合理。

6.

教学效果

6.1

学生操作

实验课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操作条件,学生能独立操作能力。

6.2

成绩分析及学生评价

学生实验成绩优良率在60%-80%;学生评价认为收获较大的≥80%。

6.3

实验报告

学生的实验报告规范、完整。

教师批改实验报告每份均批改,有评语(评分)。

八、见习质量标准

(一)专业见习质量标准

专业见习是非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获得未来职业经验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见习应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要求。

各专业应按教学大纲及培养方案的要求,组织开展相应的专业见习。

1.基本要求

(1)加强与见习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发挥见习单位在专业见习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保障与提高专业见习教学质量;

(2)根据专业见习的特点与实际需要,合理安排见习工作,切实加强学生见习过程的监控与考核,确保见习效果;

(3)专业见习指导教师一般由双师双能型教师或符合双师双能型认定标准的教师担任;

(4)见习学生应了解行业企业与实务部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学习在职人员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树立专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2.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质量标准

1.

见习

准备

1.1

见习管理前期组织

专业见习管理文件齐全,内容具体全面,要求严格,责任明确;动员到位,见习计划、要求和学校规章制度传达明确。

1.2

见习条件

接受专业见习单位的业务性质与专业特点联系紧密,见习单位设备好、管理水平高,能大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