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4294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7847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4294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4294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4294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4294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4294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42940.docx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4294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42940.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42940.docx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42940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授课章节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任课教师

及职称

初明利/教授等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堂讲授、社会调查、课堂讨论、实例分析、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课时安排

4

使用教材和

主要参考书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刘书林主编:

《思想道德修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戴艳军、杨惠民主编《“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案例解析》

4、刘书林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魏昕、博阳著:

《诚信危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三部分,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论述社会主义道德相对于以往社会道德的先进性和合理性,揭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搞清为什么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阐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内涵和具体要求,明确为什么在当前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以诚信教育为重点,目的在于让我国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辨别是非、善恶、荣辱,提高其道德素质,坚持正确的成长成才方向。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信及大学生的诚信建设问题。

难点:

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呢?

我们看个案例:

【案例4—1】除名与留用后的沉思

我们要完整地理解道德——这个我们非常熟悉的词语,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道德是社会要求,表现为人的行为规范。

有“路”有道,惟德有“得”

在西方的古代文化中,“道德”指风俗、习惯,也含有原则、规范、品质及善恶评价的意思。

第二,道德是个体的内在约束力。

就是说,道德很“大”又很“小”。

说道德很“大”,是因为它凝结着民族性格,展示着社会文明,构筑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基础。

说道德很“小”,是因为它时时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真切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第三,道德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

用今天的话来说,道德是人的核心竞争力

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道德、健康和知识,既是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而道德又位居人的核心竞争力之首。

人之所以“贵于万物”,就在于人能够建立起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在于人有道德。

道德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一种表现。

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其历史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产生受到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制约。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人类才能结成社会关系。

孤立的个人是不存在什么道德问题的【比如狼孩,没有社会生活就不存在道德问题】。

只有在形成了人与人、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社会关系的地方才有可能产生道德。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2.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古希腊苏格拉底曾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未经思考的生活是不完善的生活。

”同样我们也可以说,未经意识到的道德不能称为真正的道德,因为道德毕竟是人类主体精神的自律。

当人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去调节这种关系时,作为自觉意识和人类精神自律的道德才能得以产生。

3.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统一的社会条件

生产劳动的过程从现象上看是人的智力、体力同大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但从本质上看却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表现为一定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

在人的劳动过程中,产生着人们道德伦理上的交往,形成有关善与恶、祸与福、利与害等道德观念。

4.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重要条件

道德的发生同一定的社会分工相联系,是一定社会分工的产物。

两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使人与人之间关系日趋复杂,交往日益频繁。

与此同时,人们的社会组织形式也相应发生变化。

由劳动分工导致的人们实践领域的扩大和实践活动的复杂化,产生了每个人的个人利益和与之相交往的人们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从而产生了从道德意识上约束人的行为、调节各种利益矛盾,以维系一定社会秩序的必要性。

于是,在人们自身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一些简单的道德准则即道德禁忌。

(二)道德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社会经济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关系的核心和基础。

所以,它决定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经济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

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核心和基础的社会经济关系,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核心和基础的社会经济关系。

这两种类型的社会经济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历史形态,因而,社会道德体系划分为原始社会的“同风俗习惯混为一体的纯朴道德”、阶级社会的阶级道德、公有制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我们知道,人们总是从一定的利益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与他人或社会的关系,作出善恶的价值判断,从而形成一套较为固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

(比如,义务,荣誉,良心,幸福。

不同的利益群体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利益是道德的基础,直接决定着一定社会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也决定着各种道德活动的标准和方向。

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道德本质的这一规定性,主要是由于在阶级社会中,各种不同道德体系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

道德的这种阶级属性,在当代集中表现为不同的社会阶层道德体系。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在人类历史上,一切道德体系的兴衰起落、进退消长,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

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迟早会导致社会或阶级道德体系的更替。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就如同人的眼、耳、鼻、口各有其特殊功能,且彼此不能互相取代一样,道德在社会上层建筑中的这种特殊地位,也决定了它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

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道德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和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是道德最重要的让会功能。

它通过评价、命令、教育、指导、示范、激励、沟通等方式得以实现)

除了上述主要功能,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上。

【案例4—2】《饥饿的小女孩》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善恶影响人的寿命?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3.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在看到道德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并不都是一样的。

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

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就不利于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对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比历史上任何道德都更加广泛、更加深刻、更加强大。

它对于增强大学生成才的动力、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优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案例4—3】4万“巨款”10年折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1、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道德也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过程。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一部分先进分子,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

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或人群还会有不同的道德。

在阶级社会中,占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同时存在着的被统治阶级的道德则总是处于从属的地位。

2、道德发展的规律。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3、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无论是否愿意、是否自觉,人们都生活在传统之中。

而任何时代对传统的扬弃,均构成这一时代发展的生命力。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产生了纷繁博大的伦理思想,正如后人划出的儒、道、墨、法、兵“五大家”。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实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案例4—4】一个民族需要传统

问题思考:

什么是传统?

为什么说一个民族需要传统?

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

虽然其中也有落后保守的成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挑战、开拓前进的内在精神动力。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厚。

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

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问题。

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道德传统,这是它们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否保持自己特色、走出自己道路的重要基础。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如果离开对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就会失去历史的基础,而难以更好地推进。

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样,社会主义道德也不可能是空中楼阁,社会主义道德也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又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

我们今天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可以使社会主义道德内容更加丰富,更体现民族特点,更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也更体现民心。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包含了对我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不仅划清了社会主义社会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而且为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中华民族的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文政不分、文哲不分、文史不分,综合性非常的强,优良道德传统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道中有文,文以载道,因此古人特别提倡学诗,学乐,认为从中不仅可以学到文化知识,可以培养我们的性情,而且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如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就是说学识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可以让我们合群,以诗会友可以排遣我们的思想感情,比如你高兴了、愤怒了不需要歇斯底里的发泄,可以在房间绘画、写诗就可以把感情表达出来了。

诗中的道理在近处,可以侍奉父母,在外可以效力国家,还可以在诗中学到很多自然的知识,这就是诗的作用。

音乐最能感动人心,培养人的性情,能够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可以起到智德双修的作用,对我们全面提高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中华文化是我们的血脉,传统美德是我们成长的乳汁,这些都是我们的根,根越深枝叶也越茂盛。

【视频案例】:

刘霆24:

56

【互动交流】: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人总是在一定的道德环境之中成长的。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

它像是一块永不会磨蚀的“胎记”,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

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推进力量。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

这些优良道德传统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

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公私之辩”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的一条主线。

在公私之辩中,把“公义胜私欲”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乃至把“公”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主张克己奉公。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爱国爱民,为民族为社会舍小家顾大家的杰出人物,他们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业绩,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正是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原则出发,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

这种提倡“先义后利”和反对“见利忘义”的思想,不但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我国当前的道德水平仍有重要意义。

(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

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认为在人和人的相处中,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凡是我不愿意别人施加于我的一切事情,我都应当自觉地不施加于别人,以免别人受到伤害;我希望达成的事情,也要允许和帮助别人能够达成。

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了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中华各民族始终互相交融,和衷共济,形成了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始终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与世界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推崇仁爱原则、崇尚和谐、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

(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谦敬礼让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谦敬既是个人自身修养的美德,也是对人处事的道德要求。

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

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

(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在中国古人看来,诚是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

诚既是天道的本然,也是道德的根本,故“养心莫善于诚”。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诚信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人思诚,信以行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诚信之德在于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究信用,遵守诺言。

(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因而,人们除了有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而一切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就是道德需要。

道德需要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要实现这种追求,就应当明智。

在古人看来,“明智”则必须“好学”,学习既包括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也包括学习伦理道德知识,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塑造理想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

此外,还有如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也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已经深入到全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之中。

中华民族虽然历经无数磨难与困苦,但始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当说,是同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的道德传统的作用分不开的。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

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

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内容。

(二)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

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这两种思潮都是错误的,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三)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

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进步的过程表明,一种文化通过与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冲突和融合,是保持其生命力,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文化演进发展的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

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本章第一节认为,道德本身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有着不同的道德历史类型。

道德类型的不同是由不同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性质、内容,同时,它作为人类道德自身发展的崭新形态,它又具有相对于以往道德历史类型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社会主义道德与市场经济是什么关系?

社会主义道德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在今天为什么要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有助于大学生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为健康成才创造良好的品德基础。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案例4—5】南京冠生园凄凉走完破产路

思考:

你认为南京冠生园破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有哪些启示?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立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应当建立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反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服务。

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的经济运行机制,也对当前的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道德建设既有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实要求,也有一个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道德上的价值导向的重要任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它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运行规则上有相通或相似之处。

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属性和一般规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它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市场经济可以和不同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相结合。

要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道德体系是不可或缺的整合力量。

加快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有序健康地发展。

(三)市场经济的正负效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同样会显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影响——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

但也要看到,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趋利性、自发性等也会反映到道德生活中来,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权钱交易等消极腐败现象,导致国家观念、人民观念、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减弱等等。

(四)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要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的道义支撑。

【案例4—6】“德得相通”

(五)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

要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

既勇于竞争,又有序竞争;既反对平均主义,又防止收入悬殊;既重经济效益,又重社会效益。

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既要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去获得正当的个人利益,也要大张旗鼓地褒奖见利思义、见得思义的言行,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要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和完善与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