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赏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1746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考古诗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考古诗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考古诗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考古诗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赏析.docx

《中考古诗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赏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古诗赏析.docx

中考古诗赏析

1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作者简介:

王湾(公元693年~751年),是唐代诗人。

字号不详。

洛阳)人。

玄宗先天年间(712年~713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开元五年(717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

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后来不幸去世。

诗意: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行。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才到达,请问归雁什么时候飞到洛阳边。

主旨: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

名句赏析: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

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

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

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

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

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

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

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

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

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

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

 

2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诗意: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主旨: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有情有致。

名句赏析:

此诗的开头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这一只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

正由于发现了这只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这一场决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重大战斗,英雄云集,何等壮伟。

“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

全诗最精彩的,当然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

这二句是议论。

“认前朝”,本来可以写对这场战争的回顾,但是他省略了,所以不是缅怀,不是描述,也不是一般的历史评价,而是直接的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

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

但是杜牧之写史论,除了为表现出非凡的见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它似乎又还有一层意思: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诗意: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主旨: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表达苏轼不服老、希望继续创造业绩的的心情

名句赏析: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却以潇潇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

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

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

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

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大徒然悲哀呢?

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

先著《词洁》卷一谓:

"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不凡。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

"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

 

4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者简介:

唐代诗人。

生卒年未详。

字仲初,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

他也乐府诗著称于世,写下了许多从不同侧面反映社会矛盾和民间疾苦的作品;风格上也和张籍有相似之处。

诗意: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主旨: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名句赏析: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

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

 

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5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诗意: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

(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

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主旨: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放达的情怀。

名句赏析:

上片一开始“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脱化而来的。

“举着酒杯询问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时有的”?

此句充分显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

接下来两句: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问的内容,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

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

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这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

“乘风归去”说明词人对世间不满,“归”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像他本来住在月宫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

一“欲”一“恐”显露了词人千思万虑的思想矛盾。

真可谓“奇逸之笔”。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与上紧密相接,写词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人舞动,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

这里由脱尘入圣一下子转为喜欢人间生活,起伏跌宕,写的出神入化。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⑤烟柳满皇都。

作者简介:

公元前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公”,又称韩文公。

“唐宋八大家”之首。

贞元进士,历任节度推官、监察御史、刑部侍郎、国子祭酒等职。

卒于长安。

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

他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

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诗意: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主旨:

诗人观察细致,表达新巧,语言自然,感情纯真,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对早春发出由衷的赞美,后两句的抒情,将诗向更高的境界推进了一步。

名句赏析: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