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希沃易课堂换种方式学习.docx
《必修一希沃易课堂换种方式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希沃易课堂换种方式学习.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希沃易课堂换种方式学习
必修一第一单元
现代诗歌
★第一课时·复习《沁园春·长沙》(兼及《浪淘沙·北戴河》《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
[设计:
周烨审核:
一舟]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格律诗的一些基本规则:
压韵、对仗、平仄、粘对等等。
2、了解“沁园春”“浪淘沙”“采桑子”三种词牌的固定格律。
3、识记重点字词及典故的读音和解释,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的意象。
4、深情顶礼一代伟人的博大情怀,感悟主席心忧天下的豪情壮志。
【重点难点】
1、重点——字词典故和格律;2、难点——意象把握、情怀解读。
【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
1、请一位同学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注音,然后带全班同学读两遍
百舸争流___;怅寥廓___;浪遏飞舟___;矫健___;激昂慷慨___;劳役___
挥斥方遒___;秋风劲___;碣石_____;分外___
2、请一位同学解释句中加黑词语的意义并要求全班同学识记之
漫江______;百舸______;峥嵘岁月________;岁月稠_________
激扬______;寥廓______;风华正茂________;挥斥方遒________
浪遏飞舟______;五岭逶迤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____________
3、请同学们填写出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A.鹰击长空,雨翔浅底,______________。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
C.怅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
E.萧瑟秋风今又是,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延伸,知识积累(全班齐读,抄写并背诵!
)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你知道本是谁所作吗?
毛泽东(也有人说是明人的作品)。
1910年,毛泽东的年龄正与我们现在相仿,性格决定命运。
看看毛泽东的情怀,我们不一定都具备毛泽东那样的领袖气质,但至少要自信啊!
立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三、再诵诗歌,品味鉴赏(疑难点拨)
1、写壮景,抒豪情(提问:
写的什么景?
抒的什么情?
)
①独立寒秋图:
注意“独”字。
②湘江秋景图:
抓住“看”字。
注意视角、用词、手法。
品味明确:
(提问:
湘江秋景色,好一幅立体构图!
是怎么写的?
)
远眺: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
近观: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
鹰击长空(动)
俯瞰:
鱼翔浅底(动)
总写:
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
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③峥嵘岁月图:
抓住“忆”字。
(提问:
思考什么叫“书生意气”?
)
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粪土当年万户侯”,怎样的情怀啊?
试回想一下《沁园春·雪》中哪些词句的思想内容与此相近。
(齐诵:
“昔秦皇汉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④中流击水图
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
讨论:
“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2、对比手法:
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提问:
运用了哪些对比?
)
①色彩:
“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
②动作:
“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
③明比:
“同学少年”与“万户侯”
④暗比:
“万类霜天竞自由”与当时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暗含)
3、语言品味: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
(问题:
请抓住一两个字分析)
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有气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像鸟一样盘旋的状态,很自在。
4、景、情、志:
注意意象(这里是难点所在!
提醒大家注意答题格式。
)
本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霜天”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刻认识,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片回忆了往夕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革命豪情,形象含蓄的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案:
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
四、齐读下面《诗人·领袖》这首诗,请作简要点评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雪天更善畅想,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神思飞扬起来,
常于马背上构思,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战地黄花,屈指数算,
如血残阳,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成了最美的意象。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有时潇洒地抽烟,轻易不朗诵,
抬头望断南飞雁,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便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
五、阅读下列诗句(提问:
比较本词中的秋景,看看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
)
①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
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③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
④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红楼梦》
六、掌握格律诗的一些规则(重点。
律诗排序必用到这一知识点!
)
补充:
平仄(“天子圣哲”)、对仗、三“粘”四“对”、压韵、起承转合、用典
孤平、三平调、三仄脚、合掌、用字忌重等等。
★第二课时·复习《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标】
1、字词典故结累,丰富语言;背诵默写过关,无漏无误。
2、收获情感,启迪思维;从情感与意象角度解答疑难。
【重点难点】
1、重点——意象把握、情怀解读;2、难点——字词典故和格律
【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
1、下面含有“载”字的词语共有10个,按不同读音分类
①车载斗量②风雪载途③纸写笔载④载歌载舞⑤转载
⑥三年五载⑦怨声载道⑧千载难逢⑨载誉归来⑩刊载
读zǎi这个音的是_________;读zài这个音的是_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写含有“柔”“非”构字部件的字
柔:
①句式杂___②教___升木③把纸___碎④___躏人权⑤___合⑥___以为轮
非:
①___然成章;②缠绵___恻;③___声文坛;④烟___云敛
⑤两颊___红;⑥___夷所思;⑦敬备___酌;⑧___谤中伤
3、在横线上填写含有“可”“长”“周”“宛”构字部件的字
可:
①___捐杂税;横___上蔽;沉___难愈;百___争流
长:
②___然若失;___弘化碧;为虎作___;秋后算___
周:
③___人广坐;未雨___缪;___怅失意;风流___傥
宛:
④凄___迷茫;___肉补疮;令人叹___;___言相劝
二、课文内容复习[疑难探究,切脉情感与意象]
1、本单元四首诗歌,可以用一个“情”字来概括。
请同学们回答问题
①《沁园春·长沙》,写的是__________。
②《雨巷》,写的是______________。
③《再别康桥》,写的是____________。
④《大堰河,我的保姆》,写的是________。
2、怎样理解《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一诗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第4节和第8节,对具体写法进行分析,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典故知识复习[解释诗句中加点典故的意蕴]
1、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浣溪纱》)
青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屈原《离骚》)
望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庄子《庄子》)
挥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中流击水,是典故“中流击楫”的转化。
此典原意是____________。
毛泽东化用此典,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练习和作业
1、默写背诵检测
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
②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
③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
④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________,/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
⑤在雨的哀曲里,/________,/________,/消散了,甚至她的
________,/________。
⑥软泥上的青荇,/___________;/在康河的柔波里,/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⑧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⑨曾记否,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_________。
2、摘抄、背诵毛泽东主席的名句
1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4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
5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6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7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8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9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0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1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12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4牢骚太胜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15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16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17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18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19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20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21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22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23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2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5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26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7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28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29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30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见”A计划”
必修一第二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第一课时·复习《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把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文言句式。
3、熟读成诵,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及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文言知识梳理
【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
1、文学知识填空
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____所作。
②《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称为“______”。
③春秋时期有__、__、__、__、__五等爵位。
2、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氾___南;佚___之狐;夜缒___而出;共___其乏困;
阙___秦;杞___子;逢___孙;不知___
3、字形(填空)
①bì、___帚自珍;遮___;___端;
②xiá、___瑜互见;自顾不___;___迩闻名
二、课文内容复习
1、结构梳理
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四段(填空)
第01段:
________;
第02段:
________;
第03段:
________;
第04段:
________。
2、内容探究
⑴郑伯说服烛之武使秦和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有何异同?
同:
___________
异:
郑伯:
________;烛之武:
_________
⑵晋文公最终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缘由退兵,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的退兵?
⑶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评价。
3、语段赏析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本段的重点在“说”,说辞虽仅百余字,曲折委婉,开阖跌荡,步步进逼,层层深入。
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
本段的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说辞仅125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庄严地道出了秦、晋联盟的虚伪,亡郑对秦的不利,晋国的贪得无厌和背信弃义,曲折委婉,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十分优美的外交辞令。
①“_____,________。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
”指出________________。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
”说明_______________。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君之所知也。
”说明_______________。
⑤“夫晋,何厌之有?
”至“唯君图之。
”指出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知识归类(填空)
1、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秦伯说,与郑人盟。
⑤失其所与,不知。
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古今异义
①且贰于楚也。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③行李之往来。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⑤亦去之。
3、词类活用
①烛之武退秦师。
②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③夜缒而出。
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⑤越国以鄙远。
⑥共其乏困。
⑦既东封郑。
⑧若不阙秦。
⑨阙秦以利晋。
⑩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4、一词多义(实词和虚词)
封、①既东封郑。
②肆其西封。
之、①唯君图之。
②子犯请击之。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臣之壮也。
其、①君知其难也。
②吾其还也。
③以其无礼于晋。
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以乱易整。
④越国以鄙远。
而、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①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示判定]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否定判定]
⑵、宾语前置句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⑶、状语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
[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
⑷省略句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②(烛之武)辞曰:
“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
③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
四、练习和作业
1、完成“文言知识归类”填空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见资料
★第二课时·复习《荆轲刺秦王》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中,分析首要人物。
2、理解把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文言句式。
3、熟悉课文内容,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重点难点】文言知识梳理
【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
1、文学知识填空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主要的历史著作,是古代___体史料汇编。
西汉成帝时,经过汉代___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依次是:
西周1篇,东周1篇,秦5篇,齐6篇,楚4篇,赵4篇,魏4篇,韩3篇,燕3篇,宋、卫合1篇,中山1篇,约12万字。
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245年(前452—前216)。
《战国策》的内容,首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主要的地位。
2、字音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
燕___国;樊於__期__;夏无且__;揕___胸;切齿拊___心;戮__没
骨髓___;偏袒___;盛___水;淬___火;濡__缕__;忤___视;
瞋___目;变徵___;厚遗___;被八创____;卒___起;陛___下
⑵、多音字辨析
冠:
①(guān)冠冕堂皇;②(guàn)冠军
创:
①(chuāng)创伤;②(chuàng)创造
盛:
①(chéng)盛器;②(shèng)盛世
提:
①(dī)提防;②(tí)耳提面命
⑶、形似字
①淬(cuì):
淬火。
猝(cù)然:
遽然,如“仓猝”(仓促)。
卒(zú):
士卒;完毕,如“卒业”。
②揕(zhèn):
刺,如“揕杀”
堪(kān):
能忍受,如“难堪”。
勘(kān):
①校订,核对,如“勘误”;②实地查看,“勘探”。
斟(zhēn):
往杯子或碗里倒(酒、茶),如“自斟自饮”。
③陵(líng):
侮辱,侵犯,如“陵压”。
凌(líng):
侵犯,侮辱,如“欺凌”。
3、字形(填空)
屠lù___;chuō___穿;chēn___目;chēn___怪;tǎn___护;tǎn___诚
wǔ___逆;wǔ___然;wǔ____作;cuì___火;仓cù___;纯cuì___
二、课文内容复习
1、结构梳理(填空)
全文梗概:
秦国破赵——燕国危难——刺秦预备——易水死别——秦廷行刺——行刺失败
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四部分:
①开端(“秦将王翦破赵”——“愿足下更虑之”):
________。
②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
_________。
③高潮(“既至秦”——“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________。
④结局(末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探究
⑴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
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你认为荆轲是如何一小我?
速读课文,根据课文畅谈你的看法。
(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⑵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⑶分析鉴赏刺秦场面的写作方法。
3、语段赏析
⑴秦将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领会文中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的作用)
⑵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零。
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作者是如何描写易水死别这一场面的?
三、文言知识归类(填空)
1、几个重要字词
①进兵北略地。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③秦王购之金千斤。
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⑤持千金之资币物。
⑥比诸侯之列。
⑦诚能得樊将军首。
⑧唯大王命之。
⑨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⑩图穷匕见。
2、通假字
①秦王必说见臣
②日以尽矣。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
④请辞决矣。
⑤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⑥秦武阳色变振恐。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⑦图穷而匕见。
⑧秦王还柱而走。
⑨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惶急不知所为)
⑩使药工淬之。
11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古今异义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②而伤长者之意。
③樊将军仰天叹息流涕曰。
④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⑤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⑥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⑦愿大王少假借之。
⑧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4、词类活用
⑴名词用作状语
①进兵北略地。
[北,向北]②秦兵旦暮渡易水。
[旦暮,早晚间]
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用匣子]④发尽上指冠。
[上,向上]
⑵名词用作动词
①樊於期乃前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走上前]
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衣冠:
穿上衣,戴上帽]③乃朝服,设九宾。
[朝服,穿上上朝的礼服]
④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________________]
⑶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其人居远未来。
⑷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则秦未可亲也。
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⑸形容词用作意动词
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②群臣怪之。
5、一词多义
奉、①轲既取图奉之。
②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兵、①诸郎中执兵。
②不及召下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
顾、①荆轲顾笑武阳。
②顾计不知所出耳!
③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⑤(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请、①太子丹恐惊,乃请荆卿曰。
②丹请先遣秦武阳。
愿、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②愿足下更虑之!
③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为、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为之奈何?
③乃为装遣荆轲。
④为变徵之声。
⑤(轲)又前而为歌曰。
⑥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⑦愿举国为内臣。
见、①秦王必说见臣。
②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③乃遂私见樊於期。
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⑤见燕使者咸阳宫。
引、①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②秦王惊,自引而起。
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6、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①事以是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者……也”表判断]
⑵被动句
①爸爸妈妈宗族,皆为戮没。
[“为”表被动]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表被动]
⑶倒装句
①燕王拜送于庭。
[“于”表示状语后置]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
用“者”字煞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定语后置]
⑷省略句
①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介词“为”后省去了代词宾语“之”]
②使毕使于前。
[第一个“使”后省去了宾语“之”]
四、练习和作业
1、完成“文言知识归类”填空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3、解释成语
①切齿拊心:
形容痛恨到极点。
②图穷匕首见: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③悲歌击筑:
抒发悲壮苍凉的情调。
④变徵之声:
指悲壮之声。
4、见资料
★第三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