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仿写综合题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16912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8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仿写综合题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 仿写综合题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 仿写综合题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 仿写综合题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 仿写综合题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仿写综合题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

《中考语文 仿写综合题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仿写综合题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 仿写综合题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

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训练试题及解析

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训练试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仿写综合题

1.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我阅读 我朗诵】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2)【我阅读 我分享】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3)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

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

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

【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4)【我阅读 我创作】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

每一缕晨曦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我的创作:

________。

【答案】

(1)A

(2)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3)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

(4)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

【解析】【分析】

(1)诗歌朗诵的语调主要有:

轻快型,沉稳型,舒缓型,强疾型。

从“梦乡”“失去喧响”“歌声沉寂”“不再欢嚷”等词句可以看出,诗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夜景图,因此朗诵时语速应慢,语调舒缓。

故选A。

(2)“幽暗的松林”是主语,“失去”是谓语中心语,“喧响”是宾语,它们中间都应该停顿。

(3)【甲】处属于前后矛盾,“诗歌”就包含了“古典诗词”。

【乙】处是成语“不耻下问”不得体,“不耻下问”的意思是: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因此,“不耻下问”不能用于向老师,家长请教。

(4)写作的关键在于选取好写作对象,可以是生活中普通平凡甚至是不起眼的事物,同时要揭示出它的内涵。

比如小花,小草,繁星,小溪等。

写作时注意与例句结构保持一致,如果字数能够做到相同更好。

故答案为:

⑴A;

⑵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⑶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

⑷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

【点评】⑴本题考查朗读技巧,朗读的语气应根据诗中的意境来判断。

本诗所写为夜景,表现了夜的幽静,所以语调应为舒缓的;

⑵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可根据句子成份来进行划分。

这句话的主语是幽暗的松林,谓语是失去。

宾语是喧响;

⑶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⑷仿写句的类型有三种:

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仿写语句时要注意:

一是仿写的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要与例句一致;二是所仿写的句子的内容与提示的内容要构成一个整体,语意连贯,合理顺畅。

2.5月10日“中国品牌日”,学校组织了“擦亮潍坊老字号”主题活动。

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目前,经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已有73家成功上市,老字号品牌中60%以上为食品药品和餐饮业。

今年1月,商务部等16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材料2:

潍坊拥有多个老字号品牌,如杨家埠风筝、潍坊嵌金银漆器、同顺德木版年画、高密郡铁匠菜刀、青州隆盛糕点、安丘芝津烧肉、昌乐马宋饼等,历史悠久,工艺精细,深受人们的喜爱。

      材料3:

狗不理集团在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基础上,靠“经验+仪器”把经验量化,用数据保证包子的质量和口感稳定。

近年来他们又与澳大利亚一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沈广隆剑铺在原有产品高端剑的基础上,又开发了旅游剑、武术剑。

高端剑遵循古法制造,而其余两种运用机械辅助生产。

他们还将剑铺开到了互联网上。

(1)针对老字号的发展,你从“材料1”中发现了什么?

(2)请从“材料2”中选择一个“老字号”,仿照例句,补全下面文字的空缺部分。

家乡的老字号,承载着多少美好的情感和回忆。

我多想,赏一赏潍坊的嵌银漆器,那巧妙的构思,精美的图案,令人叹为观止:

________

(3)请借鉴“材料3”中的经验,就上题选择的“老字号”,为其发展提两点建议。

【答案】

(1)中国老字号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2)示例1:

放一放杨家埠的风筝,那巧妙的造型,优美的身姿,使人流连忘返。

示例2:

尝一尝青州的隆盛糕点,那酥软的口感,香甜的味道,让人久久回味。

(3)示例1:

杨家埠风筝,改进工艺,开发新品种,创新营销载体。

示例2:

隆盛糕点,借鉴经验“量化”的方法保证口感与质量,实现规模化生产,拓宽营销渠道。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能力。

题干要求你从“材料”中发现了什么,实则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

材料1,主要介绍中华老字号的数量多,商务部对中华老字号的指导意见,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中华老字号来打造“中国品牌”,可以看出国家重视中华老字号的工作,中华老字号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提升空间也很大。

(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仿写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观察所给的句子,分析其特点,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仿写句子即可。

注意应在结构、字数、句式、修辞等方面一致。

(3)本题考查学生提出建议的能力。

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如上题选择的是杨家埠的风筝,我们可以从风筝的造型改进、销路的拓展等方面来提建议。

【点评】本题以“擦亮潍坊老字号”主题活动为背景,给出三则材料。

材料1,介绍中华老字号的数量,以及我们在这方面工作努力的方向;材料2,介绍潍坊有多个深受人们喜爱的老字号品牌;材料3,介绍老字号“狗不理”集团发展壮大的经验。

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做答。

材料一:

今年的6月18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农耕民族看天吃饭,对自然季节的细微变迁与它带给生命体的影响格外敏感,这份敏感也体现在农历中。

午,夏历中用以指五月。

夏历以地支纪月,正月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就是午月。

由此,午月的初始午月的开端,便称为“端午”。

材料二:

每年的端午,由于时令气温正适合各类病毒虫害滋生,而此时正值艾叶生长繁茂,气味浓烈之时,于是家门前总要悬挂艾草,既用于避邪,又用来驱赶蚊虫。

材料三:

今年传出个别大学限制过圣诞节的消息,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再次引发讨论。

(1)你认为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

简单谈谈理由。

(2)根据以上材料以及平时的生活经验,你知道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

仿照下面例句画线部分,补写句子,写出你对这个节日的了解,并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例句:

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都书写着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

比如春节,贴春联,吃汤圆,春晚播放际,触动家国情愫;比如清明节,回故里、祭祖坟,鞭炮鸣响时,牵动血脉亲情:

________……

【答案】

(1)不该过,弘扬传统文化,宣传中国符号,每一个中国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或:

可以过,全球化时代,传统应该跟上时代,让传统文化也走向世界,让大国文化包容创新)

(2)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艾草飘香处,引发怀古幽思。

【解析】【分析】⑴根据题干主题,说出自己的看法,可以说该过,也可以说不该过,说出理由即可。

⑵仿写的时候,句式和内容都要考虑到。

每个短句子的字数都要和例句一致,内容应是端午节及端午节的习俗。

故答案为:

⑴不该过,弘扬传统文化,宣传中国符号,每一个中国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或:

可以过,全球化时代,传统应该跟上时代,让传统文化也走向世界,让大国文化包容创新)

⑵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艾草飘香处,引发怀古幽思。

【点评】

(1)开放性试题,只要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即可。

(2)按要求续写句子,要熟悉中国传统的节气和习俗,注意语言的简洁、连贯与生动。

能力层级E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样纯粹的声音,这样仿佛溅着绿魂的声音!

它朴素的本质,让我感到一种生活的快意与灵魂的悸动。

循着鸟鸣声,我来到空荡无人的后花园。

后花园以竹篱为墙,墙身挟以盛开招展的牵牛花,端庄古雅的宫粉茶花,悠香挺拔的寿星桃,以及各类错综复杂的荆棘藤蔓、蒿芒杂树。

花园之中,有蔬菜摇yè,________________,有春风吹动泥土发出的细碎“琴声”。

在“琴声”里,我能抓捏出年迈的母亲精心打理过的岁月。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纯粹

悸动

摇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空荡无人”中“荡”的意思是(   )

A.闲逛

B.洗涤

C.摇动

D.广阔空旷

(4)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文中的横线处再仿写一句:

________。

【答案】

(1)cuì;jì;曳

(2)悠香;幽香

(3)D

(4)有瓜果飘香

【解析】【分析】⑴注意“悸”可以通过形声字来辨析。

“曳”不要有上边的一点。

⑵“荡”的意思有1.清除,弄光;2.洗涤;3.摇动。

根据意思结合语境选D合适。

⑶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

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注意按照“有+动宾短语”的句式仿写。

故答案为:

⑴cuì;jì;曳;⑵悠香;幽香;⑶D;⑷有瓜果飘香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粹”是舌前音,“曳”字易错。

⑵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做题要求是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准确地写出词语,不能出现错字、别字。

平时就要重视积累,多读多写,出现错误及时纠错,加深记忆。

幽香:

意思是淡雅的香气。

淡淡的清香。

是固定词语,“悠香”在这里是同音字混淆。

⑶本题考查成语解释。

答题时应注意,解字法:

解释词语时,有的词语,只要把关键字的含义讲清楚,词语的意思也就出来了。

空荡无人:

形容冷冷清清,空无所有的情景;也指心里没着落的感觉。

荡:

广阔空旷。

⑷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还要要注意:

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示例:

有瓜果飘香,有花瓣芬芳等。

5.亲爱的同学,在“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中,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携手并唐,再度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

(1)活动创意:

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班上开展“走进小说天地”活动,请仿照活动形式再写两项。

A:

竟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B:

________

C:

________

D:

跨越时空,驰骋文学想象

(3)“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心得,不超过60字。

示例:

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

(4)读书现状调查表

学段

调查项目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27.8%

35.8%

45.6%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

【答案】

(1)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小说天地。

(2)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3)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朴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出了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迂腐与自命清高。

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感。

奥楚蔑洛夫,一个沙皇政权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中读出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

(4)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解析】【分析】

(1)围绕宣传标语的特点拟写宣传语。

写法应注意:

紧扣活动主题来写标语。

宣传标语能紧扣“小说天地”这一主题,写出20字以内,有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或者短语即可。

比如:

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

或者做到语言凝练、简明易记即可。

如,畅游在小说的海洋中。

(2)此题考查仿写及活动形式的设定。

根据形式中的“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选取两个合适的形式,不能和例句中的重合,按照前句“2字动词+2字名词”,后句”2字动词+4字名词”的结构特点来写即可。

(3)此题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中的仿写。

仿写题要先找到仿写点,例句的特点是“人物名字+简单身份介绍+经典情节概括+自己的阅读感悟”,然后从所给选项“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任选一个即可来写。

注意不超过60字。

(4)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表并探究筛选并整合图表信息的能力。

解题前学生要先认真阅读图表,观察并分析图表中从低到高三个年级自由阅读时间的变化,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的比重的变化,进而得出结论,最后概括答案。

【点评】

(1)做此题时要注意拟写宣传语的要求:

①须紧扣主题。

②上、下句字数相等,一般在在20字以内。

③有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或者短语。

④结构相对,但不需要从对偶句的高度要求。

写法应注意:

紧扣活动主题来写标语。

宣传标语能紧扣主题。

如:

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做到语言凝练、简明易记即可。

如,在书香中成长。

(2)此题具体考查仿写及活动形式的设定。

解答时,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点。

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特点;然后要研究例句仿修辞,看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③看清要求定主题。

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

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

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任选其中两种即可。

(3)解答时,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点。

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研究并确定句式仿格调;其次看清要求定主题。

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

本题从“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拟写作答。

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注意不超过60字。

(4)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表探究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读书现状的结论,解题前学生要先阅读材料,然后在材料中分析变化的信息,最后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眩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chī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慰藉(________)  chī情(________)   绿荫(________)

(2)诗歌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

(3)根据诗歌中划线句的特点,请再仿写一句。

【答案】

(1)jiè;痴;yīn

(2)眩耀;炫耀

(3)示例1:

我如果爱你——绝不做你的一把大伞,让你在伞下长得娇弱纤细

示例2: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轻浮的云彩,用放浪的形骸轻裹你的世界

【解析】【分析】

(1)

(2)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与书写。

“藉”多音字,jiè、jí,“慰藉”读作“jiè”,“痴”不要写成“知”,“荫”多音字,yīn、yìn。

“绿荫”读作“yīn”。

“眩”与“炫”可通过部首来辨析。

(3)本句的例句由两分句构成,注意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按照其主题内容即“我如果爱你……绝不……”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

⑴jiè;痴;yīn;

⑵眩耀;炫耀;

⑶示例1:

我如果爱你——绝不做你的一把大伞,让你在伞下长得娇弱纤细;示例2: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轻浮的云彩,用放浪的形骸轻裹你的世界。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它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句子仿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

2、句式要统一。

3、修辞要相同。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7.中国传统节日魅力无限,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水乳交融。

如:

除夕守岁、春节团圆、元宵舞龙、清明踏青、端午食粽、七夕乞巧、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真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树品中学九(13)班开展“庆祝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仿照下列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围绕上述传统节日写一个句子。

例句:

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

________,________。

(2)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________

②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________

③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________

(3)班上一些同学热衷于过外国节日,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保卫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答案】

(1)月满中秋;圆圆玉盘庆佳节(或:

花饰清明,阵阵欢歌踏青路)

(2)春节;端午节;元宵节

(3)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中国传统节日魅力无限,留存着我们独特的文化记忆。

可是,在我们身边,一些同学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传统节日十分冷漠,作为中国人,我们决不能冷落自己的传统节日。

为此,我们倡议:

   ①认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来历及习俗。

   ②积极参与中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

   ③不过西方节日,不购买、收受西方节日礼物。

   希望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树品中学九(13)班班委会

2019年×月×日

【解析】【分析】

(1)注意例句中的句式,要了解节日及其风俗。

如:

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或:

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两句是王安石《元日》的诗句,而元日就是正月初一,所以写的是春节;由“屈子”可知是端午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出自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即元宵节。

(3)应用文都有固定的格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把握“倡议书”的要求。

首先第一行中间写“倡议书”,另起一行顶格写倡议的对象,正文第一行空两格写,要写明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

最后右下角写发通知的姓名(单位),在姓名下面写日期。

要求针对“保卫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可从“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来历及习俗”“积极参与中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不过西方节日”等方面提出倡议,内容准确,语言通顺连贯得体即可。

故答案为:

⑴月满中秋;圆圆玉盘庆佳节(或:

花饰清明,阵阵欢歌踏青路)

⑵春节;端午节;元宵节

⑶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中国传统节日魅力无限,留存着我们独特的文化记忆。

可是,在我们身边,一些同学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传统节日十分冷漠,作为中国人,我们决不能冷落自己的传统节日。

为此,我们倡议:

 ①认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来历及习俗。

 ②积极参与中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

 ③不过西方节日,不购买、收受西方节日礼物。

希望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树品中学九(13)班班委会

2019年×月×日

【点评】⑴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句子仿写必须做到四统一:

①话题要统一;②句式要统一;③修辞要统一。

仿写句子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④色调要统一。

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情色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

⑵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文化常识。

⑶本题考查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应用文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考试时经常涉及,要想做好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并经常运用,达到熟练的目的。

8.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中华文化________(A.烟波浩渺 B.浩如烟海),历经沧桑仍绵延不绝,密码就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中;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迈自觉中;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济世信念中;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情怀中……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软实力,是“时代新人”开拓创新、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装备”。

   阅读经典作品,传承民族文化,我们可以走进先贤心灵,mù浴思想的光辉;可以跨越历史时空,接受文明的洗礼;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还可以与李白“举杯邀明月”,与苏轼“把酒问青天”,与李清照“双溪泛舟”,在精神世界里与________(A.志同道合 B.齐心协力)者对话,抒写精彩人生。

(节选自《语文报》2019年中考作文版,有删改)

(1)给语段中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

沧桑

________浴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中华文化________(A.烟波浩渺 B.浩如烟海)

在精神世界里与________(A.志同道合 B.齐心协力)

(3)对文中划线的“装备”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实现民族复兴所需要的外部条件。

B.指实现民族复兴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

C.指实现民族复兴所建立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D.指实现民族复兴的相关配备,如武器、军装、器材等。

(4)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阅读经典作品,传承民族文化,我们可以走进先贤心灵,mù浴思想的光辉;可以跨越历史时空,接受文明的洗礼;可以,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āng;沐

(2)B;A

(3)B

(4)学习先辈事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