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读书报告(读书笔记)
学院:
外国语学院
课题名称:
日本调整特惠关税制度对我国
的影响和启示
日本特恵関税制度の改正が我国
に対する影響及び啓示
专业(方向):
商务日语
班级:
日语08-1班
学生:
庞楚
指导教师:
崔岩
日期:
2012年5月30日
1、《図 説 日本の関税》
藤本 進編 財経詳報社
主要内容:
本書は、日本の関税政策、税関行政の仕組みや歴史、関税に関する国際会議、諸外国の関税制度などの要点をまじえながら平易に説明する本であります。
刊行された時、学生の皆様から実務に携わる方々まで幅広く御好評を頂きました。
その後、ガット・ウルグアイ・ラウンドの終結を受け、平成七年一月にWTO(世界貿易機関)が発足するなど、内外の情勢の変化を踏まえて平成七年に改訂版が刊行されました。
この度、さらに、貿易と関税をめぐる最新の情勢を盛り込み、内容を充実させ、本書を刊行することとなりました。
平成八年十二月には、WTOの初の閣僚会議がシンガポールにおいて開催され、WTOが今後取り組むべき議題についての合意がなされる等、大きな成果が得られました。
今日、WTOでは、関税や貿易ルールを巡る様々な議論が行われるとともに、日本を含む多くのメンバー国の貿易に関わる紛争処理が進められており、日本としても、WTOの政策運営に注意深く対応していく必要があります。
一方では、EU(欧州連合)、NAFTA(北米自由貿易協定)、APEC(アジア太平洋経済協力)といった地域協定や地域協力の動きも活発化するなど、世界の貿易システムは様々なレベルでの関係強化の動きが見られます。
関税行政に目を転じますと、近年、麻薬・覚せい剤等の不正薬物の青少年層への浸透や、一般市民を巻き込んだけん銃犯罪の発生が憂慮される中、水際での社会悪部品の流入阻止の必要性が強く指摘されています。
一方、貿易の拡大や、生産の国際的水平分業の進展を背景とした国際物流の多様化等が進む中で、貿易・通関手続きの国際的調和の動きや迅速な通関の要請も益々強まっています。
税関手続の簡素化については、規制緩和を推進するとの観点も踏まえ、今年度も関税法改正を行ったところです。
本書は、以上の様々な貿易と関税をめぐる情勢を盛り込むとともに、図表、使用データは入手可能な限り最新のものとしてあります。
本书为日本近年来的关税制度、关税政策和各国在WTO里发挥的作用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并针对最新的数据资料,进行了改版,是一个非常方便我们学生认识日本关税的很好的途径。
本书利用详细的数据和图解,分章节详细的对日本关税和海关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生动易懂,数据翔实。
通过本书的学习,使我对日本的关税有了大致的理解和认识,虽然不能说是精通,但也是入门级的好书了。
对于接下来论文正文的写作有了参照和数据的支持。
2、《日本海关法原理与制度》
何力著法律出版社
主要内容:
鉴于目前我国国内并无此方面的成熟和系统的研究成果,《日本海关法原理与制度》通过对日本海关法的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及对日本海关法的制度进行系统阐述,寄予海关法学乃至国际经济法学学科发展和完善,为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正确决策,给我国对日贸易企业提供中日贸易法律背景的帮助和支持。
作为我国关于日本海关法研究的第一部著作,《日本海关法原理与制度》仅是此项研究和事业的一个起点。
总结如下:
日本关税平均水平很低,2000年为2.1%,与主要发达国家持平,但是对某些产品仍然征收过高的关税或实施一些不合理的关税措施。
1、高关税
随着日本对大米、盐进口实行关税化,两种产品出现过渡性关税高峰问题。
1999年4月1日起,日本对最低限额进口框架以外的大米进口实行关税化。
日本曾一度考虑实行1,000%的高关税,在美国等国的强烈反对下,最终将关税定为351.17日元/公斤(相当于近400%的税率),此后每年下调2.5%。
这一超额关税使进口大米完全丧失价格优势,事实上无法进入日本市场。
2001年,日本财务省宣布对进口食用盐及工业用盐征收高关税。
其中,中国精盐被课以35%~50%的高关税。
逐步取消过渡性高关税的做法符合WTO协定精神,中国将对日本按照承诺幅度,逐步降低大米、盐类高关税的进展情况保持关注。
日本农、水产品关税普遍高于工业品。
农水产品征税品种约占80%,其中半数以上税率超过15%,如:
牛肉,奶酪等乳制品,鸡蛋,蜂蜜等。
2、关税升级
日本对部分产品依加工深度按关税升级原则设定了相应的关税。
但部分产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或制成品的税率差过大,有的甚至高达30%~40%,削弱了中国相关半成品或制成品在日本市场的竟争力。
此问题在农水产品及食品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小麦、大麦、裸麦、玉米等谷物进口关税税率为0%~10%,玉米粉、麦粉、马铃薯粉等面粉关税税率则达15%~25%,而一些面食产品,如甜点、饼干等的关税税率则最高达25%~34%。
水果关税税率为10%~20%左右,经加工的果酱、果瓜果泥等的关税税率最高达34%~46.8%。
茶叶、咖啡关税税率本已高达17%,但以茶、咖啡制成的饮料的关税税率最高达29.8%+l,139日元/公斤。
鱼类关税税率一般在2%~3.5%左右,而经干制、盐渍、熏制或加工成粉、团状后,其关税税率就提高到10%左右。
从其中的关税制度以及海关政策中,我们不难发现日本的对内保护的因素还是影响很大的。
再加上日本是岛国的原因,极大程度上非常依赖进口。
放眼全球,日本海关以及其相关税收政策还是可以作为典型来研究的。
本书对论文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日本经济新论》
加藤弘之著中国市场出版社
本书主要阐述了泡沫经济何以发生?
日本是如何摆脱经济泡沫的?
对于地方经济萧条、经济差距、农村人口过疏、人口老龄化、公害等问题,日本又是如何应对的?
回顾日本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路径,对中国有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
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后采取的措施在今天深陷金融危机的中国十分有借鉴意义,其实他们的方法中国也一一做了一遍,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但是日本用这几招带来的却是十年的停滞。
正如克鲁格曼所说的全球可能进入像日本一样的十年衰退。
我国领导人应该研究一下日本是怎么度过这十多年的停滞期的。
文中提到房地产在泡沫经济破后几年后才出现房价大跌,正如中国房地产还很坚挺一样。
1989年泡沫经济破了,1990才下跌百分之几,1991、1992也是百分之几,到1993,19934年开始都是以百分之十几或者二十几下跌,所以在三、四年后才是房价真正下跌的时候。
但是文中提到房价下跌后的后果真的很难想象,国有银行倒闭的痛苦是一个国家难以承受的。
路在何方?
突然发现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一句话很受用"今后的2到3年为日本经济的集中调整期,短期内要忍受经济的低增长,之后从脆弱的经济状态中脱身,实现民需主导的经济增长。
”
而中国却为了一个不和实际的“保8“,而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不是真正的做民需,中国人要的不是保八要的是个健康持久的经济,短暂的疼痛也是能忍受的。
改革迫在眉睫……
4、《日本边境论》
内田树著上海文化出版社
从此以后我们探讨日本的国民性,《日本边境论》是绕不开的著作。
——日本作家养老孟司
《日本边境论》为日本知名学者内田树的代表作品,也是迄今为止,论述日本人国民性的集大成之作。
此书获2010年日本新书大奖第一名,入选“读过后觉得最有趣的书”,总销量超过1000000册,在日本国内被《朝日新闻》《产经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主流媒体长期跟踪报道,中文版尚未出版,就被《东方早报》《书城》《广州日报》《晶报》《中华读书报》等媒体先后报道,引起文化圈的广泛关注及讨论。
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从日本历史的角度,第二章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角度,第三章从日本人的哲学思想角度,第四章从日本语的语言特点角度,围绕这四个方面论述了日本人的“边境心态”(即日本人总是喜欢置身于“边境”,在“外面”的世界里寻找自己不可抗拒的“中心”,这个中心有时是某个强大的国家,有时是某种强势的文化等)。
日本一直是中国人最关心的一个国家,内田树的这本书,把日本形象的称为边境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和自己的见解。
经常有人把日本和英国来做比较,从地理上看这两个国家分别都处于欧亚大陆的两端,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
都曾经向外扩张,最后又都收缩回本土。
日本和英国的文化都受到他们毗邻大陆的影响,但是他们的发展却最后又都超过了身边的大陆。
虽然从文明传播的角度看,他们处在末梢,但是他们身处海洋之中,很少受到大陆文明的进攻,一直保持独立的发展,并且因为和大陆有海洋相隔,面积也不大,所以更自由,更容易发生变革,更容易吸收大陆文明的优点,并且加以改进,从而后来居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的确是一个边境,文化的边境,地理的边境。
内田树认为边境人学习的效率很高,因为身处边境,所以获得的信息有限,做出的发明有限,也正因如此,所以更善于学习,能够取长补短。
最后形成了一种很特别的日本文化。
日本人的确很特别,和世界上任何民族都不一样,就是和周围的韩国中国俄罗斯也都差距很大,用内田树的话说,历史上还找不到这样的国家,既然边境化了,那么就不要去为成为一个“普通国家”而费心,不如就这样边境下去好了。
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样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肯定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我最喜欢书的最后一个部分,里面写的是日本的语言和文字。
其中提到了“阅读障碍”,在日本有后天“阅读障碍”,就是大脑受到外伤之后引起的无法阅读,这里面竟然有的只是无法阅读汉字,却能够读假名,而有的却只能读假名,读不了汉字了。
这说明在大脑中辨别汉字和假名并不是在同一个部位。
内田树说着江户时代日本人的识字率就达到了世界第一,日本的“阅读障碍”是世界上最少的,这都和日本的语言有关,日语是由汉字和假名组成,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辨识起来很容易。
这一点到很难让人认同,按照这个说法汉语应该比日语更好学,汉语中的“阅读障碍”应该更少,其实就我看到的和接触到的,感觉汉语阅读更困难。
因为表音文字只要记录简单的音标就能读,就好象我们一年级只用几个月就可以让六岁的小学生学会读写拼音,却要用三四年的时间来学习读写汉字。
可见汉字的学习更困难。
不过如果把“阅读障碍”定义为能够读写,但是却并不明白其含义,这样看表音文字反而不具备优势了。
也许音意结合的日语真的具有这个方面的优势。
也许如内田树所说,这正是日本人喜欢漫画的原因也未可知。
日本的确是一个最让我们头疼的国家,总是弄不清楚,总是让人捉摸不透这个邻居,相信通过更多的沟通和了解,中国和日本的距离能够越来越近一些。
5、《日本外贸迅速发展中的关税效应》
冯思睿,冯含睿,肖亮达著价格月刊
日本的关税改革尽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不足和缺陷。
因为关税改革是从一个具体方面对经济做出的调整,无法顾及全部经济政策的制定。
此外,任何政策的制定都是对当时经济发展做出的政策反映,而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是时刻在改变的,今天做出的政策调整很有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就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甚至阻碍经济发展。
因此,必须全面分析日本关税调整政策的不足与缺陷,才能正确借鉴其成功经验。
本文对日本的关税改革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从其关税制度的发展变化说起,再到关税调整的内容和影响作用,对本人的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理论依据,后面对关税调整的缺陷和不足也给出了理论性的分析,可谓是很好的资料。
6、《日本近现代经济史》
杨栋梁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本书内容:
《日本近现代经济史》依据“整体性、系统性和学术性”的写作三原则,在“横向”把握国际因素和国内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从资源禀赋、条件约束,制度安排、政策运作,路径选择,生产要素配置,经济周期变动,阶级阶层状态、对外经贸关系等不同层面入手,对不同时期和阶段的经济现代化进程及其特点进行了宏观考察和徽观分析,在若干重要理论问题上展示了独自的思考和发现。
日本的经济现代化展承了一种后发国实现经济赶超的模式,对于中国来说,其经验和教训绝非与已无关的“旁物”,而是一面镜子,值得借鉴参考。
这本书分析得很透彻,讲的很细,就是个别经济学理论有些难懂,需要仔细研究一下。
7、《暧昧的日本人》
李兆忠著九州出版社
当下正值中日关系的多事之秋,对这个近在咫尺的邻国的讨论与争议,乃至诉诸极端情绪的谩骂都随处可见。
不过冷静下来的话,我们还是应该先对日本及日本人有个清晰透彻的认识才好。
遗憾的是,国内对日本的认识恰恰是极为片面的,充斥的不是以为日本人只会偷师的轻蔑,就是小日本都不是好东西的鄙夷。
就算是态度较为公允者,也往往陷于“日本人民友好,右翼分子敌对”的政治两分法不能自拔。
从相关著作方面看,对日本的剖析作品中较有名的有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高桥敷的《丑陋的日本人》等。
相比之下,中国人自己却缺乏一本系统性分析日本的参考书籍。
期间或有一些,也多是以旅行见闻或文化随笔的方式出现,显得理性思考不足。
这和中国作为与日本关系匪浅的邻国地位很不相称。
所以,我对这本《暧昧的日本人》颇为期待,想看看身为社科院研究员的作者如何剖析日本。
本书98年初版,如今已经很难觅见,这次的第三版可说来得正是时候。
拿到书后一气读完,大感酣畅淋漓,可说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日本分析读物。
作者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日本人及其生活背景的切身感受和体会,从大至阴云笼罩的“二战”五十周年祭、靖国神社、金元外交,小到塌塌米、和服、晨浴、相扑、茶道、名片、敬语、狗文化乃至大小便规则等,对此都逐一作了描述和剖析。
他成功地将艰奥的学术问题通俗化、大众化,寓形而上的文化忧患于丰富生动的材料和自由不拘、明白流畅地表达之中。
在他的笔下,“暧昧”这样—个难解甚至难说的话题不仅变得具体实在、亲切可感,转化为学理上的清晰与旨趣上的贴近,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穿透其表、正确观察日本的新的视角。
8、《菊与刀》
ルース・ベネディクト著商务印书馆
突然发现很有必要读些书,工作以后,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如今的读书不是为了考试,只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头脑,因为我清醒地认识到一个连FOB、CIF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人是无法与人进行沟通的。
上个月快速恶补了《国际贸易学》,发现其中有些知识还是很有用的,在大学的时候却没能好好的上这门课。
最近用三天时间读了这本《菊与刀》,最早知道这本书是在高中的政治课上,老师向我们推荐过,当时没有读,如今发现这是一本对日本文化剖析颇为深刻和理性的一部著作。
对于“菊与刀”这个书名的理解有两种:
一种是我过去在报纸上看到的,是说日本人的性格中有着“菊”的优雅与礼貌,也有着“刀”的残忍和暴力。
我个人是赞同这种说法的:
日本人当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就拿出菊花,表示亲密和友好;当遇到比自己弱小的对手时,就拿出刺刀,露出狰狞的面目和征服的欲望。
另一种就是本书所介绍的。
菊与刀是日本人性格中的两面,但两者恰又构成了同一幅画。
读了这本书,我把其中阐述过的日本人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忠诚。
这种忠诚最大的体现是日本人对天皇的忠诚和绝对服从:
只要天皇的诏令一下,哪怕这时的日本只剩下一根竹枪,日本人就会“挥舞竹枪”,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同样,只要诏令一下,日本人也会老老实实承认战败的事实,接受占领。
即使是死亡也无法使他们惧怕,就如同武士道精神一样,他们认为精神可以战胜生理上的死亡。
第二,各安其份,各得其所。
这种思想的本质是等级制,我知道中国也是一个等级制度十分森严的古国,但是这种等级制正在逐步淡化,而日本则不同,这种等级制是根深蒂固的。
从我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说,在日本人看来,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每个人也只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自己该做的,就是最和谐的事情了。
第三,恩情与情义。
日本人似乎永远背负着回报他人恩情的责任,觉得别人的每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行为,哪怕是给自己让路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一种“恩”或“情义”的表现,都值得自己表示感谢。
当然,他们所说的对恩情的回报也包括对父母的“孝”,这种精神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深深的扎根在他们的骨子里,但是与中国的“忠孝两难全”的古话不同的是,当在“忠”与“孝”中抉择时,日本人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忠”,没有比忠诚更大的美德了。
第四,羞耻感。
我认为这种羞耻感是日本人对“失败”的一种态度和看法。
在日本人看来,失败是一种耻辱:
战败的士兵宁愿战死沙场或自杀也不愿以失败者的身份回去,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不难理解剖腹这种行为了。
另外,“暴露感情”也是一种羞耻,因为这样会“暴露”自己。
在日本人看来,“诚”是有界限的,“暴露自己的内心感受”是一种超越界限的“诚”,这是不能被允许的,也是为什么日本人很虚伪,不断掩饰自己内心感受的原因。
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这部作品出版自1946年,但至今仍然作为研究日本民族性的重要书籍为人们广泛引用,显示出了悠久的学术生命力。
我很佩服一位从未去过日本的美国学者竟能写出如此深刻的作品。
9、《日本入关后的关税改革及启示》
赵建娜,魏道宁著日本问题研究
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我国自1993年以来,多次下调进口关税,到1996年底,降幅达60%,涉及近5000个税号,关税水平由35.9%下降为23%,1997年10月1日又降至17%,并将进一步下降到15%。
那么,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世界贸易自由化,如何在
大幅度降低关税的同时保护好国内产业并迅速提升其国际竟争力,如何利用关税调整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优化等将成为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从日本关税改革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有益的启示是:
1、关税改革的目标要与国内产业结构政策相适。
2、建立特殊关税。
本文对我国的启示部分内容对我的论文有深远的影响。
10、《日本史》
詹姆斯·L.麦克莱恩著海南出版社
读了了一半了,感觉简单易懂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
作为一部通史,读起来更像是一部跨度极长的小说而不是用苦涩难懂的字眼堆起来的文献,这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国内书店的历史书由两种构成,一种是像《别笑这是大清正史》这种通俗易懂,娱乐性较强的...但是客观性和严谨性有待商榷。
还有一种是教科书式的‘白皮封面配三字标题’,躺在书架角落无人问津,这种书板着脸直接把我这种入门级读者吓走了。
总的来说,詹姆斯的日本史很好的在两者间做到了制衡(同时还要感谢译者),这样的通史值得一读。
我觉得这本书首先好在他的翔实性。
McClain教授不仅仅详实地介绍了400年来日本社会、经济、政治的大事情,而且正如本书译者评价的那样,他也同时介绍了很多生动的小故事来支持他的论点。
比如,在阐述日本土地改革的部分,很多地主的利益受到了不公平的剥夺。
他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
有一个从前的地主战争期间去海外打仗,1946年从中国遣返回日本,当发现自己不得不放弃大多数徒弟是,他杀死了3户佃农,并纵火焚毁了6座房屋。
(p449)
其次就是行文的流畅性了。
读此书如读故事书一般,历史事件被娓娓道来,不仅有大事情还有小事情,同时还有自己的评论。
此书比仅仅有政治史的介绍,而且对经济史,文化史都有丰富的论述,而且简单易懂,对于我这种经济盲理解起来都非常容易。
最后呢,就是这本书的方便性。
每一大章前都有历史年表,真是非常详实,易于了解。
而且书后还有中日大事件对比,由此也可以看出两国何时分道扬镳,也让人思考是哪些因素让日本这150年来压倒中国,成为东亚乃至世界最先进、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11、《日本论》
戴季陶著光明日报出版社
每一个学习日语,研究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这段话:
日本所做的关于中国的书籍有多少?
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社会、地理、历史各种方面,分门别类的,有几千种。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
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
戴季陶先生的这本日本论,不单单是去描写一个民族,更多的是对比中国,发人深省,使人觉醒,以史为鉴。
此书每篇文章简练而有力,看日本的角度详细而有新意。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谈桂太郎,中日关系一定是战,是敌人吗?
我们都是亚洲国家,我们都是黄种人,我们文化习俗详尽,我们历史上有着理不清的关系,我们也有着真正的敌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国际关系,也许就是柳暗花明,从远交近攻,到联近御远,我们也可以得到双赢。
我们需要了解日本,它给我们警示,督促着我们前进,我们可以从它的轨迹预见我们未来面临的问题,也可以从我们的过去,反思避免未来的隐忧。
真正有利的国际关系不是只对自己有利而已,而是设计出一条各国都能接受,重新平衡各方势力的路线图。
12、《建筑家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著中信出版社
本书内容:
《建筑家安藤忠雄》四十年来,安藤忠雄从默默无名、只能躺在事务所地板发呆、打滚、到处找空地发想建筑样式的非学院出身建筑师,至今日争相为世界各大学建筑系聘请授课、并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种融入自然环境的建筑作品的建筑家,他的六十八岁人生,几乎都是站在黑暗中,朝着眼前的光明,不断抓住机会拼命向前实现梦想。
书中收录上百张珍贵照片——安藤忠雄幼年、青年等私人照片、手稿、建筑照片。
安藤忠雄历经拳击手、自学走向建筑家之路。
但并不是事事如愿,人生很多经历都以失败收场。
但他从剩余的可能性中,抓住了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生存下去。
而现在,他不只是为建筑而生,更致力于环保理念的宣扬、透过种树与环境改造,倡导永续共生的概念。
我很有幸的在不久前,在上海聆听了这位老者的讲座,小小的展厅里面坐得满满当当的,其中还包括姚明等名人,当时我就好奇,除了像我们这种学日语、学建筑的会对他感兴趣之外,其他的人究竟为什么会来听他的讲座呢?
后来我才知道,这位看起来如此平凡的老者却有这么不平凡的经历……
没有进大学,未接受系统的建筑训练,自学成才。
在成为建筑师之前,他曾做过拳击手,并借着拳击比赛的奖金出国游学,追寻柯布西耶等大师的足迹。
应该说每个成功人士都有令人肃然起敬的资本,而这个建筑设计师的经历和成就更令人惊讶。
每个成功者都有和我们差不多的“草根经历”,但不同的是人家能利用自己的很多优势尽可能多地做出有用的事,而我们可能一辈子都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从没反思过自己究竟应该做什么。
这本书就告诉我们,即使你年轻时并不顺利也没关系,但你要尽早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且一路奋斗下去,才可能实现你最大的价值。
安藤忠雄用很少的篇幅谈到了他自己,谈到了他何以站在今天的位置。
他否认艺术资质的重要性,提及“与生俱来的正面迎向严酷的现实,绝不放弃,要坚强地活下去的韧性”。
确实,回顾全书,他无时无刻不在以建筑师的自觉性观察和思考,哪怕没有委托人,也要认认真真做方案;哪怕一耗就是十年,也毫不吝惜自己的气力去说服、去协调、去达成。
末尾,他用了这样的句子作结:
“我认为,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
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
”
知白守黑,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13、《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
韩利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主要内容:
日本德川幕府时代,人们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
其生活水准与发达国家差不多同一发展阶段的水平比,究竟是高还是低?
用什么标准衡量日本的经济、民生水平?
作者如何通过房屋建筑、室内装修、餐饮、服饰乃至洗澡,即当时日本人的健康状况和物质文化的考察,来评价他们的生活水平的?
最重要的是,日本为什么能在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发达国家相同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开展工业化?
作者通过自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