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进展产业政策.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5715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文化进展产业政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家文化进展产业政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家文化进展产业政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家文化进展产业政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家文化进展产业政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文化进展产业政策.docx

《国家文化进展产业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文化进展产业政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文化进展产业政策.docx

国家文化进展产业政策

进展重点文化产业。

肯定重点进展的文化产业门类,推动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国产动漫振兴工程、“中华字库”工程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在重点领域取得跨越式进展。

1.影视制作业。

进展影视内容产业,提升电视剧、非新闻类电视节目和电影、动画片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知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进展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

2.出版业。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速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共存的现代出版产业转变,从主要依赖区域性市场向综合开拓国际国内市场转变。

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实力的出版企业集团,打造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出版品牌。

3.发行业。

支持出版物发行企业开展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重点进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网络书店等现代出版物流通系统,形成若干大型发行集团,建设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市场。

4.印刷复制业。

进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和光盘复制业,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术先进的印刷复制基地,使我国成为重要的国际印刷复制中心。

5.广告业。

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踊跃增进广告业的健康进展,尽力扩大广告产业规模,提高媒体广告的公信力,广告营业总额有较快增加。

6.演艺业。

推动营业性演出单位资产重组,进展演艺经纪商,增强演出协作网络建设,形成一批大型演艺产业集团。

7.娱乐业。

进展电子娱乐业,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健康向上和技术先进的新兴娱乐方式,创新娱乐业态。

鼓励连锁娱乐企业的进展。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娱乐设施,增强文化娱乐主题园区建设。

8.文化会展业。

进展各类综合及专业文化会展,重点支持覆盖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会展,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相关文化活动及会展,使文化会展业成为增进我国文化产业进展的重要平台。

重点支持的文化会展

1.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展览会

2.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

3.中国国际动漫节

4.中国国际音像展览会

5.北京国际图书展览会

6.全国图书交易展览会

7.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8.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

9.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

踊跃进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

加速进展民族动漫产业,大幅度提高国产动漫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踊跃进展网络文化产业,鼓励扶持民族原创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拓展民族网络文化进展空间。

重大文化产业推动项目

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工程——采用数字电影摄制技术与工艺,推动传统技术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形成数字电影规模化生产和制作能力,全面提高我国电影的拍照和制作水平。

国产动漫振兴工程——建设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和教学研究基地,成立动漫技术设备和公共技术平台支撑服务体系共享机制,增强国产动漫的原创制作能力和衍生产品开发能力,培育一批充满活力、专业性强的中小型动漫企业和具有中国风格、国际影响的动漫品牌。

“中华字库”工程——成立全数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的编码和主要字体字符库。

重点研发汉字的编码体系、输入、输出、存储、传输和兼容等关键技术。

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以各类信息资源为基础,采用现代人工神经网络、数据库和运算机信息检索等高新技术,成立新一代综合各类知识信息的数据库,提高我国信息资源深度综合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水平。

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

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强省、强市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形成文化产业协调进展格局。

1.增强重点文化产业带建设。

以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为核心,加速产业整合,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域三大文化产业带。

踊跃进展我国西南、西北地域等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推动科学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加速文化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增进我国文化产业加入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

2.加速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

增进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加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

形成若干出版、印刷复制、影视制作和文化产品批销等产业中心,重点建设一批大型影视制作、动漫、音像电子、印刷复制和演艺等产业示范基地。

3.增进区域文化产业协调进展。

充分发挥产业带、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的带动与辐射作用。

鼓励东部地域率先进展,中部地域加速文化产业崛起,西部地域结合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着力增强文化产业自我进展能力,尽力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文化产业协调进展新格局。

转变文化产业增加方式。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展要求,转变增加方式,提高效益,扩大规模,增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进展。

1.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加速从单纯依赖数量、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增加方式向大力提高质量、效益的集约型进展方式转变,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聚,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提高集约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围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跨地域跨行业的联合、兼并、重组,重点培育和进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2.改造传统文化产业。

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

全面推动广播影视制作、传输、发射、播映、存储、互换和影视和演艺后产品开发等领域的数字化。

推动数字化出版、印刷和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踊跃拓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文化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

3.进展“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

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手续,成立完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鼓励、支持和增进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进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企业群体。

鼓励公民以知识产权作为出资,依法开办中小文化企业。

支持社会力量成立风险投资和担保公司,为中小文化企业进展提供服务。

4.鼓励进展文化相关产业。

推动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增进文化产业与教育、科技、信息、体育、旅游、休闲等产业的联动进展,与工业设计、城市建设等经济活动相结合,形成新的经济增加点。

踊跃支持文化企业充分利用自有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向相关产业延伸进展,开发多种形式的衍生产品。

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着力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提高国有文化企业竞争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一路进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1.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

一般艺术院团和除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外的出版单位及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类等报刊社,新华书店、电影制片厂、影剧院、电视剧制作单位和文化经营中介机构,党政部门、人民集体、行业组织所属事业编制的影视制作和销售单位,新闻媒体中的广告、印刷、复制、发行、传输网络部份及影视剧等节目制作与销售部门,分期分批完成转制为企业的任务。

规范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转制,增强对文化事业单位剥离企业的监管,合理肯定产权归属,明确出资人权利,成立资产经营责任制,尽力形成一批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文化企业与企业集团。

2.加速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

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依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速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国有和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进展的市场主体。

加速国有文化企业的股分制改造,2010年前国有独资文化企业大体完成规范的公司制改造,推出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上市文化公司。

3.培育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

推动国有文化资本向市场前景好、综合实力强、社会效益高的领域集中,充分发挥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运用市场机制,以资本为纽带,重点培育和进展一批实力雄厚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

鼓励和支持国有文化企业开发市场占有率高的原创性产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4.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缘,增强和改良服务,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进展。

健全各类文化市场。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成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市场,增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1.进展文化产品市场。

鼓励进展城镇中小型特色书店、专业书店、社区书店和网络书店。

重点进展农村各类形式的出版物发行网点、代销点和租赁点,鼓励各类资本投入农村出版物发行,拓展农村出版物市场。

规范和进展演出市场。

在大中城市推行票务连锁服务,形成覆盖全国的票务连锁服务网络。

繁荣电影、广播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开拓动漫游戏、移动电视、付费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兴市场。

扶持艺术品市场进展,尽力使我国成为亚洲主要的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

2.完善文化要素市场。

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

鼓励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公司股票、企业债券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完善文化企业间接融资制度,通过创新信贷担保手腕和担保办法,为文化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便利条件。

规范文化产权交易,重点进展版权和其他无形文化资产交易市场。

成立文化行业人材库、人材评价体系,增进人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

完善文化信息、技术交易市场,提升服务水平。

进展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技术交易、推介咨询、担保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其规范运作,向品牌化、专业化方向进展。

增强执业培训,推行资格认证制度。

制定和完善文化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规范中介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3.培育农村文化市场。

运用市场准入、价钱调节、财税优惠等政策,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出版发行、电影放映、文艺演出、网络服务等领域,踊跃开发农村文化市场。

制定扶持农村文化经营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经济政策,简化对农村个体工商户和民营文化企业的记录审核程序。

支持农人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大盈亏、自我管理,兴办农人书社、电影放映队等,扶持民间剧团的进展。

鼓励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支持农村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进展。

4.健全文化行业组织。

各类文化行业组织要依照法律和章程,认真履行市场协调、行业自律、监督服务与维权等职能,增进行业健康进展。

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记协等人民集体,要踊跃发挥行业自律和维权作用。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版权协会、中国演出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等,要切实转变职能,增强自身建设,完善服务功能。

到2010年,完成文化领域各类行业组织的建设和改造,实现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分开。

5.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

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转变的趋势,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领域,引导社会公众的文化消费。

文化产品生产单位要面向群众,尽力降低本钱,提供价钱合理、丰硕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具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政府补助方式,向社会提供低价文化产品。

提高国民的阅读意识和文化消费意识,拓展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与文化相结合的服务性消费。

改善文化消费环境,增强文化产品价钱监管,成立和完善文化产品消费投诉、受理机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进展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和流通方式。

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加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实行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成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

1.培育全国和区域性的大型现代流通组织。

增强以跨地域连锁经营、信息化管理和现代物流为特征的大型现代文化流通企业的建设。

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

重点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著名品牌、辐射力强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流通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流通领域的主导力量。

鼓励资产质量好、经营规范、成长性强的文化流通企业上市。

2.建设辐射全国的区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

加速文化产品流通产业布局及结构调整,支持立足区域、辐射全国的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鼓励跨越区域、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的现代文化产品物流企业进展。

列入计划的文化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纳入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并享受与之相关的优惠政策。

3.进展现代文化产品连锁经营。

鼓励出版物发行、票务、互联网上网服务、电影发行放映等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成立母子公司体制的直营连锁网络,或通过品牌、商号、配送、管理技术等联结方式进展特许经营网络,形成一批全国性和区域性文化产品连锁企业,使连锁业态成为文化产品流通业的主要进展方向。

鼓励文化产品连锁经营企业跨地域进展,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跨国连锁经营。

继续推动电影院线制改革,建设跨区域规模院线、特色院线和城乡数字电影院线。

4.踊跃进展文化电子商务。

充分利用现代通信和运算机技术,构建网络文化产品和文化生产要故旧易平台,降低交易本钱,增进产品流通。

依照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发挥企业在电子商务开发应用中的主体作用,推动文化企业信息化建设。

成立和完善文化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和在线交易信用机制,研究制定文化行业电子商务规范,踊跃进展面向消费者的新型文化电子商务模式。

 现今社会,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日趋凸显。

国务院2009年公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计划》,第一次把文化产业明确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将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进展的主线,明确要求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1年3月,国务院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中,第一次把进展文化产业列为一项重要内容。

这一切都充分说明,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取得进一步提升。

  加速文化产业进展的重大意义

  第一,加速文化产业进展是推动文化大进展大繁荣的冲破口。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展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进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任务。

通过加速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进展文化生产力,增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进展,不断知足人民群众日趋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

在文化进展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各自承载着不同的职能和使命,前者为全社会提供大体的、均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知足的是人民群众最大体的文化权益;而后者则必需通过培育规范合格的市场主体,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推动文化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取得进展和壮大,以此来增强文化企业进展的生机与活力,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进入文化建设领域,实现业态、门类与产品日趋丰硕和多样化,从而最大限度地知足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能够说,进展文化产业是当前推动我国文化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冲破口。

  其次,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的发展要在全面、协调的前提下实施,要在节能、降耗、环保的前提下推进,更要在可持续的前提下进行。

与其他工业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投入的主要是知识和智慧,产出的是文化内容,其资源在利用过程中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不断增加,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最小、物质消耗最低,最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要求。

因此,文化产业是最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它的发展不会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而萎缩,它的需求也不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减弱,反而会在经济进入中等发展阶段和物质资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更加凸显出独特的优势和勃勃生机。

  第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美、英、日等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都超过1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我国文化产业虽然比重还不高,但其“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优势和功能已逐步显现。

可以说,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其功能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必然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第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还要有文化、外交、制度等方面的软实力。

当今世界,文化因素和文化较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此种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改革发展意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好地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才能使中华文化产品大量持续地进入国际文化市场,从而在境外的受众中有效地提升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影响力和传播力,树立起中国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使我们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得到全面的理解和公正的认同,进而增强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文化产业进展面临的机缘和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犹如初升的旭日,朝气蓬勃,生机盎然。

  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超过同期GDP增幅5个以上百分点。

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已到1万亿元,占GDP比重由%增加到%以上。

北京、江苏、广东、云南等近10个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关联效应不断增强。

随着文化与技术、经济的相互交融,文化产业与信息、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的结合也日益紧密,产业的边界趋于模糊,以文化内容消费为核心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文化产业具有的关联效应越来越广,对其他产业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例如,演艺行业迅猛发展,带动了旅游、商业、餐饮等产业的兴旺。

网络游戏和动漫等产业迅速发展,带动了电信、出版和媒体行业的发展。

2010年,全国演艺综合收入已超250亿元,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已超340亿元,艺术品交易额已超1200亿元,出版印刷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兴起。

随着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电影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拓宽了文化产业的领域。

我国的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达到258亿元,同比增长%。

其中国产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亿元,比2008年增长%,占总体市场规模的%。

[2]。

国产影视动漫产量从2003年的万分钟增长到2010年的22万分钟,黄金时间的动漫节目已由进口片为主转为国产片为主。

  文化产业集群化趋势日渐明显。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许多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建设和投入使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与规模效应,增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后劲。

一些地方正在形成文化产业集群。

北京市已有文化产业集聚区30个,文化企业达到8000多家。

上海市有文化产业园区75家,集聚了2500多家文化企业和2万多名高层创意人才。

江苏省建成或在建的文化产业园区有60多家。

  总体看,我国已步入了演艺、影视、出版、艺术品、动漫游戏和网络文化生产及消费大国的行列。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阶段,也是实现文化加快发展、迎头赶上的关键时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障。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突出强调文化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要求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抓紧抓实。

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文化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要在“十二五”期间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求各地和相关部门把文化产业放到重要议事日程,创造条件,加快发展。

这些重要举措,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制度保证。

  二是社会财富总量不断增加,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1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元,与此同时,企业和个人储蓄也大幅度增加。

这就为文化产业争取各类资金提供了可能。

目前,从中央到许多省市区都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或基金,社会、民间和金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文化产业的政府资助和民间投资力度大幅度增强。

  三是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实践证明:

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将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文化需求将快速增长,文化消费日益活跃,并向高品质、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意味着我国文化消费已经进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

据有关专家测算,按照国际人均收入和支出平均标准,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达到4万亿元以上,而目前尚不足1万亿元。

这说明居民文化消费的潜力还远未得到释放,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极为广阔。

  四是数字、网络、电子等技术的推广普及,为文化产业内容创作、业态创新、产品传播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极大地降低了制作成本、提升了创作效率,大幅提高了产品的表现力和传播力。

  五是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国际条件。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我国的发展道路也在备受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社会先是考察和研究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进而追寻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境外专家和民众了解中华文化的愿望日益强烈,兴趣不断高涨。

这为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现实的市场需求,为中国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从国际上看,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明显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我国的发展道路和核心价值观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

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文化软实力还很弱小。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数量有所增长,但文化贸易逆差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变。

西方大型文化企业凭借着雄厚的财力、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国际市场的营销能力,对我国的文化企业造成严重的威胁,挤压着我们生存的空间。

如何守住我们的文化阵地,同时不断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对我们智慧和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我国文化企业的严峻挑战。

  从国内来看,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文化多样多元多变特征更加明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共识、弘扬正气、促进和谐、确保稳定的任务更加迫切。

同时,我国已进入文化消费快速增长期,全社会对健康有益文化产品的期盼日益增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愈发强烈。

这就要求文化产品和服务既要有量的扩张,更要有质的提高。

不能搞简单的临摹、复制、翻版、抄袭,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更要在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有新的探索,从而在陶冶人们道德情操的同时,反映出人们崇高的价值追求。

但目前我们大多数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文化品位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还有很大的落差,与我们肩负的文化使命还有很大的差距。

如何改变文化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化产品偏少的状况,对我们来说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

总的看,有利的因素更多,发展的环境日益趋好。

我们要趋利避害,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其中一项最重要的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要制定和实施好文化产业政策。

如果我们能制定科学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就能够发挥后发优势,确保文化产业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