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重庆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重庆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重庆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2.项目概况:
重庆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体育村。
该中心占地75亩,位于国家甲级体育场大田湾体育场大门右侧,与体育场和体育馆相配套,将成为集健身、竞赛、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市民健身活动中心。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9000m2,总投资约3000万元人民币。
二、项目业主简介
本项目的业主单位为重庆市体育场,该单位直属于重庆市体育局,是重庆市大田湾体育场的管理单位。
其属下拥有可容纳观众四万人的大田湾田径场(即重庆力帆足球队主场)及可容纳4000人的大田湾体育馆等体育设施,在大田湾体育场的长期经营和管理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体育设施管理经验,而且在协助重庆力帆足球队举办甲A联赛等大型体育比赛中,积累了丰富的举办竞赛活动及民间体育活动的经验。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一)编制依据
1.国家体育总局体群字[2001]137号《关于申报首批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通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3.1995年6月20日由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4.2001-2010年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5.国家计委计资(1993)116号《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
6.重庆大学建筑设计院《重庆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书》;
7.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通知书》;
8.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
(二)可行性研究范围
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8000m2,总建筑面积19000m2。
本报告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的内容、深度的要求,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建设方案比选、总平面布置、建设投资等方面进行研究。
四、可行性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项目建设规模为19000平方米,其主要功能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其建设方案及平面布置能与已有建筑有机结合,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的改善重庆市民体育锻炼的物质条件,提供一个集健身、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场所,推动重庆市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和普及。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重庆市体育事业发展现状概述
重庆体育事业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自“九五”以来,在重庆市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97年3月,重庆直辖市的成立,又为重庆体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步入了持续健康发展阶段。
首先,群众体育体育广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性体育从学校、机关、厂矿、部队向社区、乡镇和宽阔的农村延伸,进入千家万户。
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村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全面发展,群众体育活动掀起了新的高潮,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每年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群众达到500多万。
越来越多的群众把健康文明的体育活动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已开始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健身项目,“花钱买健康”正逐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重庆市体育局为进一步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利用公益金共330万元在全市建设了34个全民健身工程,把健康路径修到了居民小区,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
为指导群众科学健身,重庆市体育局组织举办了多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以落实《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
1997年重庆市成立了成年人体质检测中心,经对全市机关、科教、工厂、农村、服务行业等5类8个年龄段25561人抽样测定,达到和超过各级标准的人数高于全国平均数2.6个百分点。
市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大幅度提高,人均寿命达到71.2岁。
1999年全市体育人口已经达到1175万,290万青少年儿童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争创体育先进县的工作呈现出好的势头,目前,全市拥有全国体育先进县8个,全国田径之乡3个,全国武术之乡2个,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乡镇11个,全国体育先进社区2个。
第二,竞技体育成绩优异。
1997年重庆市首次组团参加第8届全运会,就取得总分270.5的好成绩,并有4人5次超5项世界纪录(女子举重),2人4次打破全国青年纪录(田径,女子跳远),受到重庆市政府记功表彰。
此外,重庆运动员张勇参加29届亚洲锦标赛获得83公斤级总成绩冠军和打破挺举世界纪录,成为重庆举重史上该级别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人。
重庆市围棋队、象棋队、女子桥牌队和男子篮球队也相继升入全国甲级队。
1997年至1999年间,重庆运动员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共获得冠军5个,全国冠军10个。
参加全国各类正式比赛,共获金牌80枚、银牌81枚、铜牌105枚。
特别是重庆围棋队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围棋甲级联赛冠军,荣立重庆市政府三等功。
长松赛车俱乐部获世界赛车拉力锦标赛北京站总冠军,被中汽联授予“最佳赛车俱乐部”称号。
三年间,重庆输送到国家队、国家青年队、国家少年队集训或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的29人,其中有9人参加了第十三届曼谷亚运会,获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1枚。
在体育赛事上,为了在国际国内宣传重庆,相继举办了第8届世界杯拳击赛、全国足球甲A、甲B联赛、世界杯女排赛、全国篮球、排球甲级联赛、中国乒乓球擂台赛、亚洲青年举重锦标赛等重大赛事。
1999年,重庆还举办了第18届亚洲足球俱乐部锦标赛和足球、男女篮球、地掷球、跆拳道、围棋、国际象棋、龙狮赛等一系列国际国内赛事。
中央、地方、境外等宣传媒体对比赛相继进行了宣传报道,提高了重庆的知名度,发挥了体育建设为经济服务的作用。
第三,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1995年,根据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全市建有各类体育场地9962个,共计1146万平方米,人均0.38平方米。
近年来,各区县市加快了体育场馆的建设步伐,万州、大渡口、南岸、北碚、长寿、大足、开县、南川、丰都、垫江、黔江、石柱、秀山等13个区市县完成了“两场一池一地”建设。
同时,市级场馆不断完善功能,重庆市政府投资2000万元改造了市体育场,新安装了灯光、电子显示屏、看台座板,完全符合夜间比赛的要求;还先后投资2000万元对体育馆进行了改造,安装了空调,增加了比赛用房。
此外,广阳坝训练基地经过十年建设,可进行曲棍球、足球、羽毛球、举重、柔道、跆拳道、田径等项目的训练。
第四,体育产业初具规模。
重庆体育产业起步晚,但近年来却取得较大的发展。
重庆的体育经济开始从过去的注重经营创收的微观层面,逐步转向“以体为本,全面发展”推动体育产业化的宏观层面上来。
通过挖掘体育自身的商业价值和经济功能,在开拓体育竞技赛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开发体育无形资产等方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体育本体产业,如重大比赛及优秀运动队冠名权的出售,体育场馆引资建设等不断发展。
1998年,重庆市举办世界杯拳击比赛,通过发售纪念品、发行邮票、企业商家赞助、名优产品展销与出售奖杯冠名权等多种形式为赛会筹集资金600万元。
通过市场运作,正式签订了3300万元的体育新闻中心开发合作项目,现已开始建设。
社会投资体育健身娱乐业也有较快发展,企业个人投资经营性体育项目逐渐增多,1996至1998年全市有社会投资经营性体育项目共27个,约320家,注册资本10亿元,从业人员近万人。
二、重庆市体育设施现状分析
(一)、体育设施现状
1.重庆市体育设施基本状况
据1995年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重庆市建有各类体育场地9962个,较1983年增长了177.34%。
场地占地面积1146万平方米,较1983年增长了183.66%。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38平方米,较1983年增长了179.4%。
体育局系统的公共体育场地有244个,占总数的2.5%。
面积50万平方米,占总数的4.4%。
(见表2-1、表2-2)
表2-11996年重庆体育场地一览表
序号
系统
场地数量(个)
1
体育局系统
244
2
工矿系统
1063
3
农业系统
883
4
学校系统
7166
(1)
大学
329
(2)
中专
383
(3)
中学
2584
(4)
小学
3870
5
其他系统
606
表2-2全国第三、四次体育场地普查情况(重庆)
普查时间
各类场地数量
(个)
占地面积
(万平方米)
人均体育场地
(平方米)
1983年
3592
404
0.136
1995年
9962
1146
0.38
截至1999年为止,全市已有14个区县(市)完成了“两场一池一房”建设,占区县(市)总数的35%。
其中有十个区县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占区县(市)总数的25%。
总体说来,重庆市体育设施建设在近几十年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2.重庆市区县(市)公共体育场馆现状
“九五”期间,个区县(市)加快了体育场馆的建设步伐。
一些区县(市)把体育场馆建设作为改善投资环境和标志性市政设施的大事来抓,江北区、梁平县体育场、涪陵区体育馆等已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体育中心建设开始启动,江津市体育馆主体工程已经完成。
重庆市袁家岗体育中心建设已经启动,游泳跳水馆已经开工。
截至1999年8月31日止,重庆市共有公共体育场馆93个,其中市级体育场馆4个,区县(市)体育场馆90个(见表2-3)。
表2-31999年重庆市区县(市)公共体育场馆
类型
单位
田
径
场
体
育
场
游
泳
池
灯
光
场
训
练
房
射
击
场
合
计
重庆市
2
1
1
4
区县(市)
18
21
28
19
4
90
总计
20
22
28
19
4
1
94
3.重庆市级馆的建设和改造状况
重庆市级体育场馆的建设要追溯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此后,重庆基本上就未新建过大型体育场馆。
现在的重庆市(大田湾)体育场、重庆市体育馆,主要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修建的;之后则主要是对原有的体育设施进行局部改造。
从1957年到1993年止,仅投资兴建了少量的训练场地,主要有重庆市射击场、杨家坪运动场、广阳坝训练基地和重庆市棋院(见表2-4)。
从1989年到1999年的十年间,场馆建设主要体现在对五十年代修建的体育场、馆的局部改造上(见表2-5)。
表2-4建国以来重庆市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情况
时间
项目名称
投资金额
(万元)
占地面积
(平方米)
容纳观众
1953年
大田湾体育场
200亿元(旧币)
18000
4000人
1954年
大田湾田径场
300亿元(旧币)
97500
40000人
1957年
射击场
1957年
杨家坪运动场
9
37000
1985年
广阳坝训练基地
600
470亩
1993年
重庆市棋院
1100
5000
表2-51989年以来重庆市主要公共体育设施改造情况
时间
项目名称
投资金额
(万元)
扩建面积
(平方米)
1989年
体育场塑胶跑道
200
1996年
体育场灯塔、电子显示屏、观众座板
1280
1997年
体育场房建改造
800
1998年
体育馆扩建
1200
4000
1999年
体育场网球改造
100
4.三峡工程淹没部分区县体育场馆
三峡工程截流后,三峡工程建设淹没区的体育设施建设问题日益突出。
重庆市七个区县(万州区、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丰都县)的体育局系统(以学校居多)的体育设施将全部或部分被淹没。
仅体育局系统就有体育场或运动场6个,体育馆1个,灯光球场6个,游泳池4个,训练房3个及场馆附属设施和办公、住房被淹,共计面积18.6万平方米,损失金额9185万元。
在受淹的7个区县中,开县和丰都县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特别是丰都县,其中占地51034平方米的体育场、体育馆、灯光球场、游泳池等体育设施将被全部淹没(见表2-6)。
表2-6三峡地区体育设施受淹没状况
受淹地区
淹没情况
淹没面积
(平方米)
经济损失(万元)
淹没水位
(期)
备注
万州开发区
万州区
体育场
游泳池等
36088
2300
二
开县
体育场
游泳池等
24585
5000
三
全国先进体育县
奉节县
运动场
办公室等
5490
150
三
三峡移民试点县
巫山县
运动场
训练房等
54995
607
三
云阳县
运动场
训练房等
13050
120
二
巫溪县
灯光球
办公室等
700
40
三
丰都县
田径场
体育馆
游泳池
训练中心
综合楼等
51034
968
二
三峡移民试点县
全国体育先进县
合计
185942
918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体育设施发展水平低
几十年来,尽管重庆市体育场馆设施的数量有大幅度的增长,但总体发展水平仍较低,主要反映在体育设施的数量少、质量差、档次低,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重庆体育事业的发展,无法满足广大群众健身的需要。
从数量上看,重庆市各类体育场地尽管有九千多个,但相对于全市人口基数来说,显得太少。
体育场地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58%,远远低于全国0.65平方米的标准。
并且,在九千多个体育场中,大量场地系中小学的篮排球场,占全市各类场地的86%。
体育场地突出的表现为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
截至1999年8月底,全市40个区县仍有14个区县无体育场或体育馆,占区县总数的35%,4个区县至今仍无任何公共体育场馆。
重庆市现有公共体育场20个,平均153.6万人拥有1个公共体育场;公共体育馆22个,平均139.65万人拥有1个;游泳池28个,平均107.79万人拥有1个体育馆。
而上海1995年就达到100万人拥有1个体育场,76万人拥有1个体育馆。
与发达国家比,差距更大。
前苏联7600人拥有1个体育场,3500人拥有1个体育馆,而日本则2400人拥有1个体育场,2700人拥有1个体育馆。
公共体育场馆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差。
现有体育场馆符合标准的屈指可数。
一些区县的体育馆是在原灯光球场的基础上加盖屋顶改造而成。
绝大多数中小学的体育场地也极其简陋。
城市居民小区除极少数新建小区外,绝大多数没有体育场或达不到相应标准。
以场馆为例,重庆市共有场馆56个,其中甲级场馆仅1个;大量场馆为丙级、丁级,占场馆总数的87.5%。
体育局系统的体育馆也不例外,其丙级、丁级场馆的比例也高达83.3%(见表2-7)。
2.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政府投资兴建了大田湾体育场、体育馆后,四十多年来,重庆市没有投资修建过一座现代化的市级体育设施。
体育设施基建投入严重不足,每年财政有限的投入只能用于原有体育设施的修补和改造。
1993年至1999年重庆市国民经济指标及体育基本建设投资情况中可以看到,1993年到1999年,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呈逐年上升。
199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较1993年增长了160%。
但重庆市体育基本建设投资状况却不容乐观。
1993年到1999年7年间共投资85221.1万元,平均每年投资1217.44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011%。
其中,除1995年和1998年因体育场、体育馆维修投入较多外,其余时间投入均只有几百万,场馆建设根本无从谈起。
这种状况与重庆经济发展极不相称,与《体育法》的规定的地方财政每年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因随地方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增加的原则也极不相容(见表2-8)。
表2-71995年末四川省分系统(重庆市)体育场地综合表
系统
场馆
总计
体育场
体育馆
合计
甲级
乙级
丙级
丁级
合计
甲级
乙级
丙级
丁级
体育局系统
30
14
1
2
4
7
16
2
13
1
工矿系统
1
1
1
农业系统
学校系统
24
20
2
4
14
4
2
2
大学
15
14
3
11
1
1
中专
3
3
3
中学
6
3
2
1
3
2
1
小学
其他系统
1
1
合计
56
34
1
4
8
21
22
2
16
4
3.体育场馆建设存在低水平重复
体育基本建设投资的严重不足,使得重庆市公共体育场地的建设40多年来不仅建得少,即使是有限的场馆建设也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见表2-9)。
表2-8
年
份
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体育基本建设投资
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较上年增长
(%)
投资额
(万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
1993
549.79
31.57
318.8
0.0058
1994
752.21
36.64
339.2
0.0045
1995
1009.47
34.38
1560.0
0.0015
1996
1179.09
16.80
679.6
0.0155
1997
1350.10
14.50
787.8
0.0058
1998
1429.26
5.86
4406.6
0.0308
1999
1479.71
3.53
430.4
0.0029
合计
7748.63
8522.1
0.011
表2-91999年末重庆市体育系统主要体育场地建成数
年份
总
计
体育场
体育馆
游泳池
有固定看台灯光场
甲
级
乙
级
丙级
丁级
甲级
乙级
丙级
丁级
室内
室外
有看台
无看台
合计
83
1
2
4
7
0
2
16
1
4
8
17
21
解放前
1
1
1955
2
1
1
1956
1
1
1960
1
1963
2
1
1
1964
2
1
1
1966
2
1
1
1969
2
2
1971
1
1
1972
1
1
1974
4
4
1976
2
2
1978
1
1
1979
1
1
1980
8
1
1
1
1
3
1
1982
2
1
1
1984
6
1
2
3
1985
4
1
1
1
1
1986
7
1
3
1
1
1
1987
1
1
1988
4
1
1
1
1
1989
3
2
1
1990
4
1
1
1
1
992
5
2
3
1993
3
2
1
1994
5
1
2
2
1995
4
2
1997
1
1
1998
2
1
1999
1
1
以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及固定看台灯光球场的分年度建设的为例,建国50年来,共修建了13个体育场,按建设的等级分,除1955年修建的一个体育场为甲级外,丙级和丁级分别占了30.8%和53.8%。
体育馆的建设同样如此,已建的19个体育馆中,84.2%的体育馆为丙级,无一个甲级。
且这些体育场、体育馆均为1980年以后建造。
29个游泳池中,室内游泳池仅4个,占13.8%,室外游泳池占86.2%。
室外游泳池中,68%的游泳池无看台。
1993年-1999年重庆市国民经济指标及体育基本建设投资情况
4.缺少体现直辖市地位的标志性体育中心和承办大型比赛的标准场地
重庆市大田湾体育场、体育馆在四十多年前建造时,可谓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重庆人也常常引以为荣。
但四十多年以后,重庆人再也无法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就上吃老本。
大田湾早已破旧不堪,不仅规模、档次、功能谈不上“标志性”,就连一般的正常比赛也难以承担。
每逢比赛,总需要建筑专家们进行一番论证,以防发生坍塌事故。
而且,除了大田湾,重庆在没有其他标志性体育设施。
重庆市现有的体育设施,由于场馆规模小、功能少、设施陈旧等原因,多不能举办全国正式比赛。
1995年,为申办第四届全国城市运动会,重庆对现有的体育设施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调查。
在全运会16个项目所需21个场馆中,仅有4个可以使用,需要改造的场馆多达11个,占场馆总数的52.4%;正在建设或尚待建设的场馆6个,占场馆总数的28.6%(见表2-10)。
表2-10申办第四届全国城市运动会重庆准备用于比赛的场馆
设施类别
数量
占场馆总数比例(%)
第一类:
可以使用的场馆
4
19
第二类:
需要改建的场馆
11
52.4
第三类:
正在建设的场馆
3
14.3
第四类:
尚待建设的场馆
3
14.3
5.重庆市体育运动学校训练场地严重不足,配套设施严重落后。
重庆市现有的竞技体育训练基地主要为4个体育运动学校和射击运动学校、篮球管理中心、棋院和广阳坝训练基地。
除棋院和篮球管理中心的场地较好外,其他都存在较严重的问题。
其中,重庆市体育运动学校无自身校址,训练长期与全民健身共用大田湾体育场。
四体校的教学大楼和运动场均被重庆市轻轨交通工程占据;重庆市射击运动学校靶场不符合竞赛标准,移动靶射击训练房设备简陋,无话隔音,不能模拟比赛时的场景。
广阳坝训练基地由于交通问题,每年有一半时间与外界隔绝;其电网功率严重不足,经常停电,正常训练难以保证;基地的羽毛球训练房,由于房屋高度不够,直接影响训练成绩的提高。
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重庆市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