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社会工作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5358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社会工作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社会工作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社会工作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社会工作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社会工作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社会工作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研究.docx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社会工作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社会工作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社会工作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研究.docx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社会工作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研究

学士学位论文

 

社会工作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20214053032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社会工作

 

中国·大庆

2021年05月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论文题目

社会工作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研究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姓名

杨思诗

专业年级

2021级社会工作

指导教师

李晶

课题类型

应用型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摘要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关系着国家的开展、社会的和谐。

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流浪儿童,他们生活没有保障,游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流浪儿童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原因,背后有需要解决的很多问题,政府、社会、家庭、儿童本身都需要参与到流浪儿童救助的行动中去,简单的收容遣送无法让流浪的孩子回归正常的生活。

本文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来研究流浪儿童形成的原因、现状以及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为完善流浪儿童救助提供思路,让流浪儿童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减少破坏和谐社会开展的因素。

毕业论文〔设计〕根本要求及工作量要求:

一、严格执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二、论文字数需在5000字以上

三、查阅相关的中文文献资料10篇以上;阅读并翻译与本论文相关的外文文献资料1篇

四、观点明确,论证严谨,论据充分

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阶段方案〔分前期、中期、后期〕

——2021.5.20

任务下发日期

2011年9月20日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20日

系主任〔签字〕:

主管教学院长〔签字〕: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据国家民政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5万人次的流浪儿童,他们或者跪在某处乞讨,或者满身的污渍漫无目的行走在大街小巷。

长期存在的流浪儿童问题,严重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对流浪儿童进行救助,杜绝流浪儿童问题的出现,是我国开展儿童事业必须攻克的难关,是不可无视的现实问题。

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

关于加强和改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

,意见的颁发使得流浪儿童的救助出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救助管理上同样存在很多值得改良的地方。

本文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来研究流浪儿童形成的原因、现状以及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为完善流浪儿童救助提供思路,让流浪儿童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减少破坏和谐社会开展的因素。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开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效劳。

在对流浪儿童这类弱势群体的救助方面,社会工作者有着重要作用和专业优势。

传统的救助多是被动的等待流浪儿童的救助,为流浪儿童提供根本的生活,遣返原籍。

而专业的社会工作救助那么是以助人自助的理念、人性化的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与相应的技巧来建立专业关系,帮助流浪的儿童重归社会,重塑社会归属感,促进身心的健康开展。

从根源上解决流浪儿童的问题。

“十二五〞规划更加注重民生问题,流浪儿童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社会工作的介入将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有助于流浪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回归社会。

三、课题研究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政府尝试建立以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等为主要载体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在临时救助流浪儿童的根底上强制性地将流浪儿童送返回家。

2003年国务院公布?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方法及其实施细那么?

,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自愿性救助使得对流浪儿童的政策从收容遣送转变到社会救助,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正式归为民政部门管理,开始走上专业化道路。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制度建立以来,累计救助近百万人次。

“十一五〞期间,国家建设了310多所流浪儿童救助中心,2021年11月出台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标准,根据建设标准,救助中心的根底设施都实行了更人性化的改造和建设。

在不断的研究开展中我国形成了以郑州模式、长沙市“大房子〞救助模式、武汉市“一战三点〞救助模式、天津市“回归家庭〞救助模式、西安市“街头救助与站内救助结合〞模式为代表的流浪儿童救助模式。

四、研究内容

本文运用社会学、社会工作等相关理论,分析流浪儿童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内容如下:

一、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现状

〔一〕流浪儿童根本现状

〔二〕流浪儿童救助现状

1.我国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开展

2.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的典型模式

二、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救助站工作模式的缺陷

〔二〕流浪儿童救助政策法规的局限性

〔三〕流浪儿童救助理念滞后

三、社会工作对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的介入

〔一〕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二〕社会工作机构内救助

1.社会工作机构内救助概念

2.机构内救助案例分析与方法运用

〔三〕外展社会工作救助

1.外展社会工作救助概念

2.外展社会工作开展的步骤方法

五、研究方法

文献法、归纳法、比拟研究法等。

 

摘要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关系着国家的开展、社会的和谐。

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流浪儿童,他们生活没有保障,游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流浪儿童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原因,背后有需要解决的很多问题,政府、社会、家庭、儿童本身都需要参与到流浪儿童救助的行动中去,简单的收容遣送无法让流浪的孩子回归正常的生活。

本文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来研究流浪儿童形成的原因、现状以及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为完善流浪儿童救助提供思路,让流浪儿童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减少破坏和谐社会开展的因素。

关键词:

流浪儿童、救助、社会工作介入

 

Abstract

Content:

Childrenarethefutureofthemotherl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country'sdevelopmentandsocialharmony.Inrecentyearstherehavebeenalargenumberofstreetchildren,theirlivesnoprotection,wanderinginthestreetsofthecity.Theformationofstreetchildrenhasitsownspecialreasonsbehindtheneedtosolvemanyproblems,thegovernment,society,family,childrenneedtoparticipateintheoperationofstreetchildrensalvage,detentionandrepatriationofthestreetchildrentoreturntonormallives.Startingfromtheperspectiveofsocialworktostudythereasonsfortheformationofstreetchildren,thecurr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intherescueandtriedtoimprovethestreetchildrensalvagefromtheperspectiveofsocialworktoprovideideasforstreetchildrentoreturntonormalfamilylife,toreducedamageharmonioussocialdevelopmentfactors.

Keywords:

Streetchildren,assistance,andsocialworkintervention

在城市中随处可见流浪儿童,他们或者跪在某处乞讨,或者满身的污渍漫无目的行走在大街小巷。

长期存在的流浪儿童问题,严重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对流浪儿童进行救助,杜绝流浪儿童问题的出现,是我国开展儿童事业必须攻克的难关,是不可无视的现实问题。

2021年3月2日民政部召集了十几个省市进行座谈、研究,讨论流浪乞讨儿童的现状和救助问题。

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

关于加强和改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

,意见的颁发使得流浪儿童的救助出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救助管理上同样存在很多值得改良的地方。

一、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现状

〔一〕流浪儿童根本现状

根据?

儿童权利公约?

的精神,我国政府将流浪儿童定义为年龄在18周岁以下,离开家庭或监护人,流落于社会超过24小时,造成根本生存条件失去可靠保障而陷于困境中的少年儿童。

流浪儿童数量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体制的改革不断成上升趋势开展。

据国家民政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5万人次的流浪儿童。

从性别上看,男性占70%,女性占30%;从流出地看,来自农村的占83%,来自城镇的占17%;从受教育程度看,文盲占20%,小学以下的占65%,初中以上的占15%;从年龄分布上看,7岁以下的占10%,8-12岁的占23%,13~15岁的占63%,16~18岁的占4%;从离家次数看,初次流浪的占60%,有两次以上流浪经历的占40%。

流浪儿童的主要流出地是湖南、四川、河南、山东、安徽、贵州、广西、云南、新疆等省区,主要流入地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郑州、武汉、沈阳等大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

〞他们多聚集于城市的繁华地带,如火车站、汽车站或者是城市管理相对宽松的城乡结合部。

白天,他们就拣饮料瓶、去繁华地带乞讨,甚至去偷盗;夜晚,不管炎热酷暑、天寒地冻、刮风下雨他们都不得不露宿街头;他们经常挨饿受冻,甚至遭受疾病的折磨;这些都严重威胁着流浪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还会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产生一定的危害。

有些流浪儿童被一些黑恶“组织〞控制、唆使,使其致残然后送去城市繁华地带如大型商业区、公园等乞讨,从而成为他们罪恶的生财之道。

〔二〕流浪儿童救助现状

1.我国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开展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政府尝试建立以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等为主要载体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在临时救助流浪儿童的根底上强制性地将流浪儿童送返回家。

2003年国务院公布?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方法及其实施细那么?

,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自愿性救助使得对流浪儿童的政策从收容遣送转变到社会救助,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正式归为民政部门管理,开始走上专业化道路。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制度建立以来,累计救助近百万人次。

“十一五〞期间,国家建设了310多所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卫敏丽、赵仁伟、彭红,2021〕,2021年11月出台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标准,根据建设标准,救助中心的根底设施都实行了更人性化的改造和建设。

如天津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内实行了功能区的划分,分为学习教育区、文化娱乐区、生活区、康复训练区等,还将孩子们的睡床更换为木床,并建立爱心超市、操场。

各地在流浪儿童救助方面也探索出一系列新的途径和方法,如天津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推出责任家长保护教育模式,即中心工作人员在从事日常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几名流浪儿童的家长,行使家长的职责,利用“父母〞身份来了解流浪儿童根本情况,引导他们开展广泛兴趣爱好,鼓励他们与人交流和适应社会并体验到家庭温暖。

2.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的典型模式

〔1〕郑州模式

郑州模式是以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为依托,以“全天候街头救助点〔固定点和流动车〕为纽带,以“类家庭〞和“寄养家庭〞为途径,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坚持跟踪回访,注重调查研究,开展与高校社工师合作,强化社区预防,提供网络效劳,定期总结评估,构筑综合性强、功能全的全方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网络。

〔2〕长沙市“大房子〞救助模式

大房子工程主要是为7到15岁的孤儿和无家可归的流浪未成年人提供一套住所,配备相应的生活设施和专职的保育员,实行开放式管理,根据儿童的特点开展简单的劳务技能培训和文化知识学习。

〔3〕武汉市“一战三点〞救助模式

近几年来,武汉市救助管理实行“一站三点〞〔一个救助总站,汉口、武昌、汉阳三个救助点〕与拉网式巡查等做法,正常情况下每天出动8台车、50人巡逻三镇,主动劝导流浪乞讨人员,摸索出了雨雪冰冻天气应对救助、社会爱心家庭助养、心理咨询师与流浪儿童结对子等一系列救助模式。

〔4〕天津市“回归家庭〞救助模式

天津市在依法保护流浪儿童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主要通过家庭寄养、托养、涉外收养、国内收养和代养的方式,经法定程序开展流浪儿童及孤残儿童“回归家庭〞活动。

〔5〕西安市“街头救助与站内救助结合〞模式

西安市采用的是街头救助与站内救助相结合。

街头救助是指救助站会定期的指派站内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对流浪儿童进行物质帮助。

站内救助是一种以流浪儿童自愿求救、救助站无偿救助为原那么,主要是为流浪儿童提供食宿的集中管理。

同时还充分的考虑到他们的权力,满足其受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需求。

最后通过了解其家庭情况、结构、联系方式等根本情况,对儿童采取回归安置的政策。

把儿童遣返回家安置,并做相应的回访、回归安置情况评估工作。

二、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针对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形成了一些模式,帮助了很大一局部的流浪儿童重归正常的生活,维护了社会的和谐。

但是当前的工作开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一〕社会救助站工作模式的缺陷

当前的社会救助站普遍处于“输入——维持——输出〞的运行模式,这不利于流浪儿童的个别化效劳和教育。

社会救助站接受流浪儿童后提供根本的食宿,然后送出救助站。

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对流浪儿童的不良状态和情绪进行适当的危机介入。

在救助目标的设定上无视了流浪儿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重要性。

所以导致流浪儿童家庭及社区的环境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再加上机构经费和人员以及各种条件的限制,很难保证对送回家的流浪儿童进行回访。

因此对流浪儿童依旧采取遣送回原籍的制度,并不能解决他们实际的生活和教育等问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儿童流浪的问题,容易导致儿童进行再次的流浪。

〔二〕流浪儿童救助政策法规的局限性

第一、?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等诸多法律都对监护人抚养教育未成年人的义务进行了规定,但对因监护人的监护不当而导致儿童流浪的情况没有任何处分规定。

已在外流浪的儿童要获得救助,也只有参照?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方法?

和?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方法实施细那么?

进行,涉及到流浪儿童救助的七条都是把流浪儿童的救助与老年人、残疾人的救助放在一起,没有针对儿童身心开展规律的详细的单列救助条目。

所以救助的实施需要一个前提保证,那就是配套的法律法规中应有明确的责任规定,以便监督管理。

第二、关于救助时间,?

救助管理方法?

规定一般不超过10天。

但是,实际操作中这一期限根本无法查清流浪儿童的家庭背景,教育和矫治工作更难以进行,给救助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惑。

第三、对流浪儿童救助遵循的原那么究竟是自愿还是强制尚有争议。

目前,我国涉及流浪儿童救助的有效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着矛盾,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

未成年人保护法?

强调救助的必要性而国务院制定的?

救助管理方法?

强调救助的自愿性二者在救助方式上矛盾。

总体来看,原那么性、一般性的法规较多,而实际的、可操作的内容缺乏。

这种局面大大降低了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增加了执行的差异性。

比方在现实中,当儿童权利受到侵害时,不少法律条文虽都有所涉及,但究竟该由哪个部门来处理,根据是什么,处理到什么程度适宜,往往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依据。

〔三〕流浪儿童救助理念滞后

随着我国政府对流浪儿童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对这一领域的投入也不断增多,这使得救助机构的硬件设施有很大改善。

但是救助机构所遵循的救助方法和价值理念仍然滞后,效劳的理念表达缺乏。

第一、预防理念缺乏。

针对流浪儿童问题目前政府的工作落脚点是成立救助机构,公布法律法规为已经在外流浪的儿童提供紧急救助保护工作,比方带回救助机构提供生活物质照料、联系流浪儿童的家人、根据流浪儿童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联系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等等。

但是目前并没有出台具体的措施和实质上的法律规定来预防儿童外出流浪,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儿童外出流浪的问题,还应当在积极进行救助的同时引入社区预防、学校保护等有效措施来预防儿童外出流浪。

第二、强制保护性救助理念的局限。

根据民政部等中央十五部委在2006年下发的?

关于加强流浪儿童工作的意见?

,所有被送进救助机构接受救助的流浪儿童,未经同意,不得擅自脱离救助机构。

在救助机构内,救助机构对受助对象享有一定的管理权限。

为了防止机构内的流浪儿童擅自出走,采用保护性救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机构内流浪儿童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2006年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合作进行的调查说明,流浪儿童对封闭式的救助机构最不满意的是“限制自由〞〔57%〕,也有三成的孩子感到“生活枯燥〞〔33.1%〕〔关颖,2021〕。

这也是很多流浪儿童宁可在外流浪而不愿意进救助站接受救助的原因所在。

第三、单一责任主体理念的局限。

要引入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帮助流浪儿童回归主流社会,而不仅仅只是依靠政府和局部NGO组织。

三、社会工作对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的介入

〔一〕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开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效劳。

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助人自助的理念,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机构、家庭、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效劳,帮助其发挥自身的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主要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

在对流浪儿童这类弱势群体的救助方面,社会工作者有着重要作用和专业优势。

传统的救助人员多是被动的等待流浪儿童的救助,为流浪儿童提供根本的生活,遣返原籍。

而专业的社会工作救助人员那么是更主动的去运用专业的社工救助方法救助,建立专业关系,帮助流浪的儿童重归社会,重塑社会归属感,促进身心的健康开展。

同时在救助中坚持专业的工作方法原那么:

以人为本、尊重、接纳、助人自助、案主自觉等。

〔二〕社会工作机构内救助

1.社会工作机构内救助概念

社会工作机构内救助,就是指救助机构社工根据流浪儿童的年龄、行为、心理等特征,采用社会工作的社区工作、小组工作、个案工作三大直接工作方法,以及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等间接工作方法,从流浪儿童的内心世界入手,辅之以环境保护,从根本上解决流浪儿童问题。

2.机构内救助案例分析与方法运用

流浪儿童由于受长期流浪生活经历的影响,不可防止地产生了扭曲的人格和价值观念,而其所学的知识、接受的正常教育也很有限,为此,社会工作介入救助,在对流浪儿童进行辅助教育、人格修正过程中,不可防止地需要较多的资源,以改变流浪儿童的行为偏差状况。

社会工作介入救助首先是要对流浪儿童的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同龄群体、在流浪期间受过哪些伤害等进行详细的了解,甄别出流浪儿童心理层面受到伤害的程度;接着是观察流浪儿童的行为表现,从个体身心开展障碍、家庭、社会变迁及功能转变、朋辈行为、学校教育及亚文化的不良影响等方面分析其行为偏差的原因;最后针对其行为偏差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心理性救助方案对其进行救助。

总的来说,社会工作介入救助应通过实施帮助流浪儿童了解自我、建立自信和学习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等心理措施,帮助其正确面对社会,适应生活环境,并学会和家长、老师沟通,从根本上消除其再次流浪的念头。

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主要充当联系人、倡导者、协助者等角色,针对流浪儿童的个性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帮助流浪儿童融入社会、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以下结合案例来具体分析:

案主根本资料:

小红〔化名〕,14岁,小学毕业没上初中。

她说她父母亲只对弟弟好,从来不关心她,让她做事还打骂她。

于是她偷了家里100元钱离家出走了。

流浪了一天,被警察带到了救助机构。

救助表示要将小红送回家,小红表现出强烈的不愿意。

案情分析:

小红的流浪原因是缺少父母的关爱,她的社会功能失调主要来自家庭,但同时也有小红自身心理素质的原因。

因此简单的将其送回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介入:

〔1〕机构社工首先要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

案主一开始肯定对工作者不信任,有抵触情绪存在,工作者要以诚恳、平等的态度对待他,既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也不能让他有自己被当作可怜的对象,而是要给他温暖与呵护,让他感受到大家对他的关心。

当他感受到自己被接受、被肯定、被关心时,他就会对工作者产生信任。

针对小红社会工作者必须要扮演维权者的角色,可以对其进行生活上的照顾,语言上的关心。

引导小红倾诉生活中出现的事情,进行情感宣泄的,与此同时社工对小红的具体情况更进一步了解,作出初步的评估。

〔2〕在建立信任关系的根底上,社会工作者要保持原有的态度通过与案主交流,对案主和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小红会出来流浪是因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反而是父母的打骂,所以心里有一种强烈的不满和对家庭的排除。

同时小红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所以朋友较少。

〔3〕主动联系小红父母,告诉他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红的平安状况。

第二,小红离家出走的原因,以及社工针对小红流浪进行的专业分析和将要采取的措施。

第三、帮助小红父母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对小红的关爱的缺少,建议他们改善与小红的亲子关系。

在与小红父母取得联系时应当注意事先征求小红的意见。

如果小红不同意联系其父母,那么社工要积极的做小红的思想工作。

这样一方面能减少小红因为对父母的惧怕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能杜绝小红因为抵触而产生的逃离救助机构再次流浪的行为,更重要的能够让小红接着保持对社工的信任,便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4〕对小红进行心理辅导,让她学会以乐观的态度来看待家庭关系,学会自爱、自信、自强。

鼓励小红参加机构举办的各项有关儿童的小组活动,引导小红大胆自信的与人交流,进行情感的表达。

学习与人交往的一些技巧,便于她在回归家庭后能够性格更开朗,结交更多的朋友,这样一方面可以有助于转移小红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便于小红进行情感的宣泄。

〔5〕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和小组活动后,小红以及其父母双方的情况都有所改善后可以将小孩送回家,然后定期进行回访。

如果在一段时间后情况仍然没有改善,小红还是排斥回家,可以考虑转介给别的有着丰富的流浪儿童救助经验的机构处理。

〔三〕外展社会工作救助

概念

外展社会工作救助就是充分利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救助技能优势,针对街头的流浪儿童,大力开展街头巡回救助,同时,以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和全天候固定救助站点为依托,进入社区和繁华街区积极开展救助管理宣传,呼吁社会各界关心流浪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工作。

2.外展社会工作救助开展的步骤方法

首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参与外展救助的人员进行分组并划分工作区域,每个小组安排一个领导,在划定的固定区域内开展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

外展社会工作要进入流浪儿童的聚集区,他们一般处于繁华的街道、火车站、汽车站等场所,这些场所一般比拟混乱,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群,且救助对象的行为也具有不确定性,平安系数较低,所以开展外展工作之前一定要做好工作人员的平安防范工作。

在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后,各组人员便开始进入预先安排好的区域寻找流浪儿童,这项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把已发现的流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