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53287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发展战略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发展战略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发展战略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发展战略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docx

《发展战略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战略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docx

发展战略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

 

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论文

 

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

 

学生姓名秦永杰

指导教师孔微巍

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08年6月18日

 

HarbinUniversityofCommerce

GraduationThesis

 

PromotetheDevelopmentofChina'sCharityCauseSomeProblemsThinking

 

Student

Qinyongjie

Supervisor

Kongweiwei

Specialty

LaborandSocialSecurity

School

SchoolofPublicFinanceandAdministration

 

2008-06-18

 

毕业论文任务书

姓名:

秦永杰

学院: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

04级二班

专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

毕业论文题目:

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

立题目的和意义:

本文总结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不足和问题,分析并思考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发展慈善事业的现实意义,而且在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论文分析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慈善事业的几点建议:

培养公众的慈善意识,明晰政府的角色定位,构建慈善业发展的法律与政策体系。

技术要求与工作计划:

1.技术要求:

论文分为六个部分,即绪论、发展慈善事业的相关理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展我国慈善事业的现实意义、西方发达国家慈善事业发展的经验借鉴、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写作过程中,应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应对慈善事业的相关理论有较深刻认识和研究,选择资料应注重时效性与权威性,有比较详实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论点,用合理的论证方法来充实自己的论点,要合理的理论知识来丰富自己的论点。

2.工作计划:

第一步,查找与整理资料,确定选题。

第二步,制定写论文的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

第三步,根据选题,在导师指导下初步形成论文写作提纲。

第四步,掌握有关慈善事业发展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与整理,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第五步,阅读有关慈善事业方面的文献,查找有关慈善事业发展的资料,从中分析并整理写作思路。

第六步,论文写作提纲定稿,组织相关资料准备论文撰写。

第七步,进行论文写作,完成初稿工作。

第八步,根据导师所提意见和建议,经反复修改后定稿。

第九步,积极准备及参加论文答辩,并按答辩小组意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和定稿。

第十步,按规范要求进行打印、装订一式两份的毕业论文。

时间安排:

1毕业设计准备2007年09月01日-2007年10月31日

2确定题目2007年11月01日-2007年11月15日

3开题(确定提纲、提交《开题报告书》和《毕业设计任务书》)

2007年11月16日-2007年11月25日

4提交初稿2007年11月16日-2008年04月15日

5中期检查(基本定稿,准备答辩)2008年04月16日-2008年06月15日

6进行论文答辩2008年06月16日-2008年06月23日

7根据答辩委员会要求修改论文定稿2008年06月24日-2008年06月26日

8论文打印及装订2008年06月27日-2008年06月30日

9毕业论文工作总结、资料归档2008年07月01日-2008年07月05日

指导教师要求:

 

(签字)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意见:

 

(签字)年月日

院长意见:

 

(签字)年月日

毕业论文审阅评语

一、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毕业论文审阅评语

二、评阅人评语:

 

评阅人签字:

年月日

毕业论文答辩评语及成绩

三、答辩委员会评语:

 

四、毕业论文成绩:

 

专业答辩组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五、答辩委员会主任单位:

(签章)

答辩委员会主任职称: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月日

摘要

近年来,慈善事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和政策理论研究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主要从慈善事业的有关概念入手介绍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相关情况,既指出了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也指明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后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指出当前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黄金期,要加快发展、积极发展。

对比国外慈善事业发展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快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即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构建慈善业发展的法律与政策体系;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

关键词:

慈善;慈善事业;对策建议

Abstract

Inrecentyears,charitiesandsocialdevelopmentasanimportantforceforthesocialsecuritysystembecomeanimportantpartofmoreandmorescholarsandpolicy-relatedresearchdepartmentoftheconcernandattention.ThearticlemainlyfromthecharitablecauseoftheconceptonChina'scharitycausethedevelopmentoftherelevantcircumstances,bothpointedoutthattherecentdevelopmentofChina'scharitycauseoftheremarkableachievementsmade,andpointedoutthecurrentdevelopmentoftheoutstandingproblemsthatexist.SubsequentlythearticleanalyzedthecurrentdevelopmentofChina'scharitycauseofthesituationfacing.Inparticular,buildingasocialistharmonioussocietyofChina'scharitycausethedevelopmentofthenewrequirementthatatpresentChina'scharitycauseisthegoldenperiodofdevelopment,mustspeedupthedevelopment,thepositivedevelopment.Incontrastoverseasdevelopmentcharities,fromadvancedforeignexperience,madeclearChina'scharitycauseofspeedingupthedevelopmentofcountermeasures:

Namelyisclearaboutgovernmentfunctionlocalization;Constructionofthedevelopmentofcharitylawandpolicysystem;enhancetheentiresocialawarenessofcharity.

Keywords:

charities;charity;countermeasureandsuggestion

目  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六界四中全会在科学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把“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措施。

另外,我国慈善事业正处于一个关键发展时期,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发展慈善事业已经具备了重要的经济、物质、文化和社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初步形成。

慈善组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慈善活动和志愿服务日趋活跃。

参与慈善捐赠的公民和法人不断增加,慈善捐赠款物呈逐渐增加趋势,受益人范围不断扩大,慈善事业在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从我国对慈善事业的研究以及国外对慈善事业的研究现状出发,通过对慈善有关的概念的研究和有关理论的分析和概括,分析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并发现我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得出我国发展慈善事业的必要性,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从而得到我国该怎么样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怎么样才能发展好慈善事业,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1.2.2研究意义

慈善是指个人、群体或社会组织自愿向社会或受益人无偿捐助钱物或提供志愿服务的行为,是帮助人们摆脱各种困难、抵御风险及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途径。

它关注的对象是弱势群体及脆弱社会成员,它的行为主体是群体、组织与个人(通过各类慈善组织),它的性质属于志愿性公益事业。

慈善事业满足行为主体以奉献爱心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培养人的善良意识,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同时,慈善事业也能有效调剂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

发展慈善事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研究慈善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发展慈善事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社会的发展需要正确处理效益与公平的关系。

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现代化等等固然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它们最终只是手段,人的发展和人类福利才是目的。

慈善事业兼顾效率与公平问题,有效的促进社会成员共同进步,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

其次,慈善组织作为第三部门的组成部分,是构建公民社会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社会资本提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慈善组织的发展有利于人们之间相互信任、诚实和互助的建立,促进社会规范的形成,构建公民参与网络,让公民、公民性社会组织以主体姿态,以自助、自治的方式组织起来,参与社会管理,参与社会矛盾的解决。

最后,慈善事业发展有助于促进人类道德素质的提高,构建和谐社会。

慈善事业展现了人性中“善”的一面,提倡人道主义,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形成相帮互助、相互关爱、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

弘扬慈善精神,还可以使人们尤其是当政者心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而推动党政干部的勤政、廉政建设,遏制贪污腐败现象。

在中国,慈善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个和谐的社会,应是一个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

首先,以奉献爱心为宗旨的慈善事业是我国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

第二,志愿服务是慈善事业的核心价值形式,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慈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发展慈善事业,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1.3国内外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对于慈善的研究更多的是在“非营利组织”、“非营利部门”(non一profitorganization)或“第三部门”(thethirdsector)开的。

慈善组织是非营利组织中最为重要的类型之一。

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不同的国家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其中较为常见的概念有“慈善组织”、“志愿组织”、“免税组织”、“非政府组织”等[1]。

萨拉蒙指出,在非营利领域研究中存在着名称上的模糊性,其中包括“慈善领域”、“独立领域”、“志愿领域”、“免税领域”、“非营利领域”等,(1,萨拉蒙:

《非营利领域及其存在的原因》)。

非营利组织大规模研究是在1970年以后开始的,其中(2,RobertH.Bremner发表并于1988年修订的《美国慈善事业》(AmericanPhilanthropy))为有影响;另外还有2003年(3,LawrenceJ.Friedman和MarkD.McGarvie主编的《美国历史中的慈善、慈善事业和文明》(Charity,Phlianthrop,andCivilityinAmericanHistory))对美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变化及其历史背景都做了较全面的介绍、分析;(4,BetsyBuchalterAdlerd的《美国慈善法指南》)以平实的语言和大量例证,系统介绍了美国慈善法律,对慈善团体具,有手册和指南的实用意义。

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萨拉蒙教授主持的非营利组织国际比较项目最具代表性。

该项目进行了两个阶段,囊括了40多个国家的非营利组织,力图了解不同国家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现状及差异,不同类型非营利组织的差异及原因,并寻找促进或阻碍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因素,其中涉及到作为非营利组织活动领域的慈善组织。

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后,非营利组织在世界各国迅速建立起来。

萨拉蒙曾归纳出“非营利组织”的六个基本属性:

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这被看作是“非营利组织”属性的权威性概括。

1.3.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慈善的研究基本是在9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有的是政府工作人员的报告式文章,青岛市政协主席胡言森的《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发展论坛》;江西民政厅雷朝晖《谈谈慈善事业的创新》《中国民政》。

有的是从国外慈善事业的现状探讨慈善事业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以对中国此方面的发展予以启示[2]。

姚俭建的《美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分析:

一种比较视角》;房俐的《金钱至上社会中的慈善事业》;王则柯的《慈善事业在美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

有的是从史学角度,介绍了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熊秋良的《清代湖南的慈善事业》;周秋光,曾桂林的《近代慈善事业与中国东南社会变迁(1895-1945)》;王卫平的《清代江南市镇慈善事业》;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等。

有的是从文化角度,论述了慈善事业兴起的包括各种思想在内的文化基础。

王卫平的《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龚汝富的《中国古代商人的善德观与慈善事业》等。

针对慈善组织的著作并不多,郑功成等所著的《中华慈善事业》,从慈善事业的本质、历史沿革、慈善理论、运行规范、典型个案等方面,对中国的慈善事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田凯的《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个案研究》,从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角度对慈善组织的运作予以研究,提出了“组织外形化”的概念,并对组织外形化的生成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陈成文在《论社会慈善事业》一文中对慈善事业进行了定位,并论述了慈善事业存在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认为应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慈善事业)。

2发展慈善事业的理论基础

2.1慈善及慈善事业的含义与特征

2.1.1慈善及慈善事业的含义

2.1.1.1慈善关于慈善的概念,“慈”是长者、强者对幼弱者的爱,“善”是对他人的友爱和帮助[3]。

慈善,《辞源》上解释为“仁慈善良”,《现代汉语辞典》上为“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可见,慈善一词最早的含义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是对人的优良品行的高度评价,大致意思都是行善积德,扶贫助残,救死扶伤,乐善好施。

目前,理论界和慈善工作者对慈善概念的界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从国际角度上来讲,慈善起源于宗教;中国传统意义的慈善一直是个人对个人,即施主和被救助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慈善也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内容,向着越来越宽的方向发展。

慈善包括:

第一,救助贫困群众。

包括对贫民的教育救助、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

贫困群体是由于不可抗力的外在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灾害而导致生活窘迫的人群。

第二,对特殊群体的救助。

其范围、对象是一个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概念,这也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基础。

一般是由于地理或生理原因导致其在获得社会资源方面能力较弱的人群。

如年龄、性别导致的弱势群体:

老人、妇女、儿童等;地域或迁移引起的弱势群体:

如移民、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等等;由于生理原因导致能力的不足:

残疾人、疯人等等。

2.1.1.2慈善事业慈善事业,通常是指众多的社会成员建立在志愿基础上所从事的一种无偿的、对不幸无助人群的救助行为。

它通过合法的社会组织,以社会捐助的方式,按特定的需要,把可汇聚的财富集中起来,再通过合法途径,用于无力自行摆脱危难受助者。

这是社会第三次分配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保障的补充体系。

2.1.2慈善事业的特征

随着民间性慈善组织的出现,催生了我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也形成了一些突出的特点:

慈善事业的基本特征是:

(1)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为道德基础。

慈善属于道德范畴,慈善行为的非强制性和自愿性,决定了社会成员的善爱之心对慈善事业的发展起道德支撑作用。

(2)以社会成员之间的收人差距和自愿捐献为经济基础。

慈善事业不会排斥政府的财政援助,但无社会捐献则无慈善事业,慈善事业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基础只能是社会捐献,也就是说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构成整个慈善事业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基础,这是国内外慈善事业发展实践证明了的一条重要规律。

(3)以社会性的民间公益团体或公益组织为组织基础。

慈善事业虽然可以接受政府的财政帮助并服从其依法监督,但由于政府干预可能改变慈善事业的性质并背离捐献者的意愿,在具体运作中又必然排斥着政府权利的干预。

因此,慈善事业只能由民间团体或非政府组织来承担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这是慈善事业之所以成为一项有益的公益事业而非单个的施舍行为的组织基础,也是它作为一项社会性救助事业而不被纳入法定社会保障或官办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原因所在。

(4)完全以捐助者的意愿为实施基础。

没有捐献便不会有慈善事业,以自愿捐赠为特点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慈善组织必须坚持以捐献者的意愿为实施基础,即慈善事业具有捐献者意愿至上的特点。

2.2理论基础

2.2.1福利经济学与慈善观

慈善的作用在于在总财富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增进社会整体福利。

福利经济学指出,同一般商品一样,人们从一单位财富中所获得的满足感随着财富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在这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同样适用于财富。

具体地看,同样是100元,对一个亿万富翁和一个普通职工来说,意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慈善家把一部分财富转移给低收入阶层,对整个社会来说,所增加的效用要大于减少的效用,从而会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

在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慈善起到的是一个社会稳定器和优化器的作用。

2.2.2需求层次理论与慈善行为

20世纪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深人研究了人的基本需求,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五种需求的关系是渐进的,一种需求满足才会有新的需求产生。

尽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学术上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但他着眼于人的基本需求的人本主义思想非常有影响,也应该对我们有所启示。

同样可以使用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来解释慈善现象的出现,特别是富人捐款现象。

人们在满足了生理、安全、爱与归属的需求之后,会转向尊重和自我实现,而捐款捐物等主动地帮助别人,获得了他人的尊重,实现了自我价值,这恰恰满足了后两个层次的需求,人们的心理也会趋于更高程度的满足。

后人对于马斯洛的理论又有所改进,人的五种需求是同时存在的,而并非满足前者,而是前者的补充,这种补充就可以解释普通人捐款、捐物,投身到慈善事业的原因。

所以,慈善事业是一项大众的事业,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进来,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2.2.3社会保障理论与慈善机制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成员,重点是老年人、残疾人、贫困者、灾民、优抚对象等,其目标是保障基本生活(当然包括文化生活),即在保障民众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

慈善事业是通过开展社会救助,扶助弱势群体,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它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给广大灾民、老年人、孤儿、残疾人和社会困难户等弱势群体带来了福音。

发展慈善事业,不仅为政府解忧,为百姓解愁,而且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最终体现。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它涉及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失业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也可以说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

这一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障层次的多元化和社会共济的形成及保障项目体系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就是不让困难人无钱治病,不让孤寡残的人生活无着落,不让下岗工人生活无保障,不让因天灾人祸而导致生活困难得不到救助。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是为了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就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可见,慈善事业的性质完全符合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定义,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决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它的功能不只是“拾遗补缺”,而是在保障体制层面上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它和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之间有着属性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突出表现为: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属于刚性的保障制度,从本质上讲带有一种政府性责任或是强制力;而慈善事业则属于柔性的保障体系范畴,带有明显的非政府性质完全以自愿为前提。

认清这一点对于我们从宏观上设计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会很有裨益。

3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3.1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1.1机构数量剧增且形式多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慈善意识的提高,慈善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慈善机构数量剧增且形式多样。

除1994年经中国政府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由热心慈善事业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志愿参加的全国性非营利公益社会团体--中华慈善总会;1994年4月23日在中央统战部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积极推动和倡导下,由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以及港澳台和海外工商界人士自愿组成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民间社会团体--光彩事业促进会;1904年成立的从事救护伤兵、救助难民和赈济灾民活动,并积极参加人道主义救援活动的中国红十字会;1985年4月成立的致力于促进我国的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和农村发展工作的爱德基金会;1989年成立的中国扶贫基金以及1997年5月26日成立的从事维护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实现司法公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外。

出现了一批新的慈善组织:

如李嘉诚基金会、玉米爱心基金、自然之友、公益时报、宋庆龄基金会、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新疆自然保育基金、中华慈善总会在线捐助、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青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