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4614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docx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一位英国作家说:

“你拿了我的鸦片,我就拿你的岛屿,这样我们就清账了。

”(转引自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这里所说的被英国拿走的岛屿是指

A.澳门岛B.香港岛

C.台湾岛D.辽东半岛

2.法国上尉巴特力尔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

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

“他们的行径”是()

A.发动鸦片战争B.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C.火烧圆明园D.对华倾销商品

3.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③表达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

④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万木草堂

D.福建船政学堂

6.“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史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A.赔款白银4.5亿两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7.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增开广州、厦门等为通商口岸

C.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8.“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

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D.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

9.下列对戊戌变法(见下图所示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0.这场运动是正义的,却不是正确的;它试图将外国人全部驱走,却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入侵;它试图扶助大清,却遭到清政府的绞杀;它试图挽救民族危亡,却使中国面临空前危机。

这场运动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11.“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

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左宗棠收复新疆B.义和运动C.旅顺大屠杀D.百日维新

12.《申报》曾报道某一时局:

“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之分裂,中央政府对之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3.如下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A.公元1912年B.公元1918年C.公元1919年D.公元1920年

14.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B.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C.农民反侵略的斗争D.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15.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是

A.

B.

C.

D.

16.“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

”“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是指五四运动()

A.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7.哪件事情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洋务运动D.五四运动

18.20世纪初,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①《民报》②北京大学③《每周评论》④《新青年》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9.路透社记者评论道:

“国民党在满洲的军事挫败,目前已使蒋介石比过去二十年存在期间的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崩溃的边缘。

”材料评价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0.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

指出:

“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

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材料体现了重庆谈判的主要意义是

A.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B.增强了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

C.国民党没有理由发动国内战争D.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

21.某历史兴趣小组筹办“中国抗战名人图片展”时,下面人物图片不能入选的是

A.汪精卫B.张自忠C.左权D.谢晋元

22.史沫特莱曾这样描述的是中国抗战期间的一次战役:

“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

……八路军100团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

”这次战役意义是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打击了日军的侵略野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D.在经济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23.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

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形势是()

A.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B.进入相持阶段

C.进入反攻阶段D.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

24.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全国性抗战局面形成

D.国民党军队基本上扭转了战局

25.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当年曾传唱大江南北,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

它所反映的东北人民的苦难历史始于()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八一三事变D.七七事变

26.据《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记载:

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拉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C.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D.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开始

27.某历史学习论坛拟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根据下表提供的资源,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资源

名称

视频

《秋收起义》《建军大业》

图片

《八七会议旧址》《井冈山会师》

文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伟人毛泽东》

A.国共两党合作B.敌后战场的开辟C.工农武装割据D.工农红军长征

28.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

B.通过了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

C.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D.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9.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京师同文馆

B.商务印书馆

C.《民报》报社

D.《申报》报社

30.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C.辛亥革命后,中国掀起了发展实业的高潮D.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二、材料分析题

3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中国近代历史的某一主题时,搜集了以下相关图片材料。

依据图片,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图1:

北洋舰队“定远号”铁甲舰图2:

某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3:

公车上书图4:

漫画《列强征服中国》1900年

(1)图1北洋舰队创建于近代化的哪一探索运动?

图2反映的是哪一战争?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图2中的哪一战役?

(写出序号)

(2)图3所示事件揭开了哪一运动的序幕?

结合所学,你认为此次运动主要是在哪一方面变革中国?

图4漫画反映的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此历史兴趣小组研究的内容,你认为他们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评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请列举其间创办的两个工业企业。

材料二下图为1898年(戊戌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部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戊戌年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这场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的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三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请依据材料概括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的理由。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请归纳中国近代化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33.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已动员全国力量来灭亡中国。

中国政府自卫应战亦已摆开了阵势,全面的战争已打成了。

这一战争必然要持久下去,也只有持久才能取得抗战胜利。

红军已改名为国民革命军……

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势,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

……因为在抗战中,中国的财政经济日益穷困,生产日益低落,在持久的战争中必须能够吃苦,没有坚持的持久艰苦斗争的精神,抗日胜利是无保障。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重读抗战家书6左权致叔父书(1937年9月18日)》

材料二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的对外战争的胜利。

由于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与侵略者进行殊死博斗……正是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成效:

……中国收回了被割让和被侵占的土地……;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和常任理事国,作为大国登上国际活动的舞台……。

——齐春风,郑忠,严海建《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变迁》

(1)材料一中的“全面的战争已打成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面对日本的全面侵华,左权认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唯一途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什么影响?

其中“中国收回了被割让和被侵占的土地”指的是哪里?

(3)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对比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果,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通过“鸦片、岛屿、英国”等关键词,我们可判定该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签署了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故答案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2.C

【详解】

依据题干“这次远征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并火烧了圆明园,给中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C符合题意;英国发动

解析:

C

【详解】

依据题干“这次远征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并火烧了圆明园,给中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C符合题意;英国发动的是鸦片战争,A不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B不符合本题意;鸦片战争后,列强开始对华倾销商品,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往农民起义的革命任务是反封建,而太平天国则担负起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②符合题意。

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的真理,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④符合题意。

运动规模空前巨大、表达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不属于“新时代特点”,①③不符合题意。

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④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把包含④的ABC项排除,①②③项内容都是关于戊戌变法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

5.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在1862年8月24日设立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

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创办,万木草堂是1891年创办,福建船政学堂1866年在福州设立。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B

【详解】

依据题干“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B项正确;《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排除AC项;《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所以A符合题意;BCD项与表格反映的现象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故选择A。

8.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之间签订《马关条约》,这一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康有为等人发起了“公车上书”,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所以B项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B。

9.A

【详解】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严复等借助报刊、学堂等宣传维新变法,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展,排除B;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是变法的高潮时期,排除C;1898年9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排除D。

故选A。

10.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这场运动是正义的,却不是正确的;它试图将外国人全部驱走,却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入侵;它试图扶助大清,却遭到清政府的绞杀;它试图挽救民族危亡,却使中国面临空前危机”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一带兴起,他们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坚决抵抗列强的侵略;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故C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1.B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农民阶级”“扶清灭洋”、“瓜分豆剖”,可以看出这是对义和团运动的描述。

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

故选B。

12.D

【详解】

据“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可知这一时局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反映的是军阀割据混战。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几个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军阀割据混战,D符合题意;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与“皖直交斗”等信息不符,排除ABC。

故选D。

13.C

【详解】

根据材料“中华民国八年”可知,中华民国建国是在1912年,因此中华民国八年是1919年。

C项正确;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排除A项;1918年是中华民国七年,排除B项;1920年是中华民国九年,排除D项。

故选C项。

14.D

【详解】

依据课本知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5.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因此极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是邹容,C项符合题意;A项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排除;B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维新变法,排除;D项陈独秀是先进的知识分子,排除。

故选C。

16.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同辛亥革命相比,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彻底的革命运动,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排除;BD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

故选C。

17.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均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排除A、B、C项。

故选D项。

1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新文化运动,①《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②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③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周刊,④《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由此可知D符合题意;ABC错误,排除。

故选D。

19.A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国民党在满洲的军事挫败”可知,满洲是清代满族的旧称,因满族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故后来也泛指中国东北一带。

因此,题干考查的是国民党在东北地区的军事失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

解析:

A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国民党在满洲的军事挫败”可知,满洲是清代满族的旧称,因满族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故后来也泛指中国东北一带。

因此,题干考查的是国民党在东北地区的军事失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

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

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因此,材料评价的战役是辽沈战役,故选A项;淮海战役发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平津战役爆发在华北地区,渡江战役是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CD项。

20.D

【详解】

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这说明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赢得了人民群众,D项正确;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是表明现

解析:

D

【详解】

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这说明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赢得了人民群众,D项正确;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是表明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增强了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国民党没有理由发动国内战争”,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

故选D项。

2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A符合题意;BCD项人物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属于抗战英雄,排除。

故选择A。

解析:

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A符合题意;BCD项人物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属于抗战英雄,排除。

故选择A。

22.B

【详解】

根据材料“整个华北地区”“八路军100团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起了百团大战,以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为

解析:

B

【详解】

根据材料“整个华北地区”“八路军100团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起了百团大战,以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为主要目标,是敌后战争取得的重大胜利,打击了日军的侵略野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B项正确;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军事战争,而不是经济活动,排除D项。

故选B项。

23.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武汉失守后,日军的兵力已经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选B;武汉会战是在1938年,日本侵占东北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排除A;进入反攻

解析:

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武汉失守后,日军的兵力已经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选B;武汉会战是在1938年,日本侵占东北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排除A;进入反攻阶段是在1945年后,排除C;武汉会战后正面战场进入相持阶段,排除D。

24.C

【详解】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从

解析:

C

【详解】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防御阶段,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故C项正确;“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故D项错误,故本题选C。

25.A

【详解】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东北人民3000万同胞在日本的铁蹄之下生活,中国人民开始了抗战,东北人民的苦难就开始于九一八事变,A符合题意;华北事变,是

解析:

A

【详解】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东北人民3000万同胞在日本的铁蹄之下生活,中国人民开始了抗战,东北人民的苦难就开始于九一八事变,A符合题意;华北事变,是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不符合题意,B排除;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淞沪抗战爆发,不符合题意,排除C;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排除D;故选A。

26.C

【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