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合站建设申请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4249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6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拌合站建设申请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拌合站建设申请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拌合站建设申请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拌合站建设申请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拌合站建设申请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拌合站建设申请资料.docx

《拌合站建设申请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拌合站建设申请资料.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拌合站建设申请资料.docx

拌合站建设申请资料

一、3#混凝土拌合站规划设计及施工组织

1、站厂位置

3#拌合站设置于新建平坝南站左侧150米,中心里程为DK763+950。

距平坝县城3公里,位于平黎公路K1+600处左侧200米,交通便利。

周边自然及社会环境、水源、电源环水保均满足建站要求,复耕土运输便利。

根据承担任务情况,本站设于中铁十四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平坝制梁场内,承担本标段DK731+600~DK784+137内463榀箱梁预制及小型预制构件的混凝土生产任务,混凝土运输属于场内运输。

拌合站占地24亩(仅含拌合区)。

2、站厂道路

3#拌合站位于平黎公路K1+600左侧300米稻田地中,需从该里程位置开口进入梁场至拌合站,需新建进厂便道100米,进场便道路堤顶面宽10m,两侧设置1:

1.5的护坡,其余为梁场场内道路,路面宽8m,路基经过清淤换填压实后硬化25cm,采用C20混凝土,确保大型设备及沙石料车辆通行畅通。

3、电力供应

3#拌合站所在梁场内共设630(KVA)变压器两台,500(KVA)变压器一台,其中拌合站、洗石机共用一台630(KVA)变压器,为满足箱梁生产任务及工期安排,拌合站配备两台150型拌合站及一台150型洗石机,经检算,能满足拌合站生产需要,为保证混凝土的正常施工,拌合站另配置一台500KW的备用发电机。

 

4、施工用水

3#站所处水位较高,水资源丰富,前期从地方河道取水或使用地方生活用水,后期在拌合站附近生活区内自打水井,均能够满足拌合用水要求。

5、地基处理

该站地处水田,地表水丰富,淤泥较深。

根据地质水文情况,先进行机械清表、清淤,换填沙砾土或山皮石,用20T压路机分层填筑碾压,确保基底压实、平顺、施工时做成纵横坡(0.5%)满足排水要求;重车行走区,基床表层以下1m范围分层用块石土填筑;一般性地段基床表面以下0.5m范围用块石土分层填筑;挖方区重车行走地段基床表面以下0.5m范围内挖除用块石土换填,填方区:

填筑前疏干地表水,清除淤泥,雨天不应施工,尽量采用渗水土分层填筑,每层填料厚度不应大于0.3m,及时整平并采用不少于20T的压路机压实。

若采用非渗水土填筑,应集中力量,组织快速施工,雨后施工,应刮除表面被浸泡的软土层并进行碾压。

质量标准:

目测没有明显轮迹,基床表面平整度±5cm。

,并浇注C20混凝土25cm,为保证排水通畅,从料仓至进场道路处设0.5%的横向排水坡,并在拌合站合洗石机处设沉淀池。

拌合站主机基础及配料仓基础设计由厂家提供。

根据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要求,地基承载力达到要求后方可安装,若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必须经过基底处理后再进行下道工序,具体处理方案根据现场开挖基底情况采取挖除非适应性材料换填块石土、抛填片石、碎石垫层等。

要求碾压后最低强度达到130KPa,存在软基、橡皮土等现象的地方用废弃矿渣换填或用3:

7灰土处理,换填深度根据清表后具体地质情况确定,灰土厚度不低于40cm,处理后必须达到最低强度要求标准,由试验室用灌沙或轻型击实法进行检测验收。

6、拌合站规模确定

拌合站的规模适度,总装机能力以满足最大批混凝土数量为原则。

3#拌合站混凝土供应总量约合20万方,当日最大生产箱梁1.5榀。

根据每榀箱梁需6h之内浇注完成原则及所承担混凝土工程量及工期安排,配置两台150型搅拌机,一站双机。

单机原则上按“五罐六仓二池”进行布置:

五罐:

每台搅拌机配备三个150t水泥罐、两个粉煤灰罐。

六仓:

两个砂仓,四个石仓。

料仓均采用彩钢棚房遮盖,砖砌墙体作为隔舱,料仓挡墙高位2.2m。

二池:

每台搅拌机配置一个储水量70t的蓄水池合一个三级沉淀池。

拌合站设备配置见下表:

拌合站设备配置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1

搅拌站

HZS150

2

2

洗石机

XS150

1

3

地磅

SCS-150

1

4

罐车

9方

5

5

装载机

ZL50

2

6

发电机

500kW

1

拌合站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理论生产率150m3/h配套主机JS3000E

卸料高度3.8m骨料计量精度2

水泥计量精度1粉煤灰计量精度1

水计量精度1外加剂计量精度1

骨料输送速度800t/h骨料仓容量4×20m3

配套水泥仓SNC150配套水泥螺旋输送机φ323X11m 

配套粉煤灰仓SNC150配套粉煤灰螺旋输送机φ273X11m

配套矿粉仓SNC150配套矿粉螺旋输送机φ273X11m

整机功率192kW(不含水泥仓及螺旋机)整机质量50t(不包括水泥仓及螺旋机)

7、拌合站规划设计

平坝制梁场总面积约230亩(含轨枕场),分办公区、试验室、拌合区、生活区、箱梁生产区、存梁区、小型预制件加工厂、轨枕预制场,其中拌合区占地约24亩,拌合站呈长方形布置,正对面为箱梁生产区。

1)砼拌合区

砼拌合区拌合机、料仓、粉煤灰水泥存储罐、外加剂及备用水泥房、沉淀池及蓄水池等设施,总占地面积38m×192m=7296㎡。

2)砂石料存放区

砂石料的存放分待检区域合合格材料区域,按照两级配要求,材料存放区共分四个合格区料仓及四个待检区料仓,现场砂石料的储备能力不低于10天砼的需求量,计划储料高度3m,拌合站砂石料存放区规划面积30m×192m=5760㎡。

3)砂石料清洗区

为确保材料含泥量等指标达到规范要求,拌合站设砂石料清洗区,总占地面积30m×55m=1650㎡。

4)材料计量区

材料计量区紧靠梁场进场大门,设置150T电子汽车衡,材料计量区占地面积10m×25m=250㎡。

 

8、拌合站平面布置图

 

9、环保排水设计

根据拌合站在梁场内的布局,拌合站采用两侧集中排水,即从料仓口向两侧反向排水,设0.5%排水坡。

料仓前污水排入拌合站前主排水沟,料仓后挡墙下每两米设一道排水口将料仓内洗石沉淀水排入挡墙后主排水沟。

在拌合站合洗石去均设有沉淀池,待污水达到排放标准时再将其排入水沟中,并由水沟流入当地小河。

在水泥罐上方均设有除尘罩,防止粉尘污染。

10、环水保护及用地批复文件

11、拌合站用电设计

1)根据用电需求确定电源进线、总配电箱、分配电箱的位置及线路定向,并进行负荷计算,选择变压器容量及导线截面,制定安全用电措施合电气防火措施。

2)配电房、变压器等固定电力设施均设安全防护屏障或网格栅,高度不低于2.5m,设置明显的禁止、警告标志。

3)临时用电应符合现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

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低压电力系统,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并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合“一机一箱一闸一漏”。

4)电力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正确穿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夜间施工时,拌合站各区设满足施工安全要求的照明设施。

12、拌合站环境系统:

1)拌合楼按要求进行全封闭设置,减少施工对大气污染。

2)将集水池、沉淀池合污水过滤池纳入拌合站整体规划,与拌合站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根据场地条件合理设置废水沉淀池合洗车区,布设排水系统,并设置明显标志。

4)对场地内地面定期进行洒水,对粉尘源进行覆盖遮挡。

5)每次砼拌合作业完成后,及时清洗机具,清理现场,做到场地整洁。

6)水泥、粉煤灰等材料进料时,要注意材料灌顶的密封性能,当粉尘较大时,应暂时停止上料,待处理完成方可继续。

7)定期、专人进行搅拌站的清理合打扫,保持搅拌站内卫生。

13、材料采购计量系统

拌合站配置全自动计量拌合系统,地材采购计量设备采用150T电子汽车衡,所有的计量仪器安装完成后经当地技术监督局标定后方可投入使用。

14、工地试验室建设

拌合站所在梁场内设置试验室,试验室设材料室、力学室、标准养护室及办公室,标养室面积108㎡,采用全自动温室度控制系统,派4名专职试验工程师,4名试验员负责拌合站试验室的正常运转合砼质量监控。

15、信息化系统

按照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筹备组的要求,拌合站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安装拌合站管理信息化系统。

拌合站视频监控摄像头安装在拌合站主机卸料斗合配料机传送带端头的拌合站支撑立柱上,在一个对角上放置一对,一方面观察车辆进出站内情况,另一方面观察拌合料出料、传送带送料情况及配料机仓门情况,保证拌合站安全运转。

二、拌合站管理制度

2.1混凝土拌合站工作程序

原材料进场

检测

标识

不合格

退场

使用

混凝土施工申请

混凝土通知单

原材料含水率检测

施工配合比调整及下发施工配料单

进行生产

投入全部粉料(水泥、掺合料)合细骨料至少搅拌30S

投入全部拌合水(含液体外加剂)至少搅拌30S

投入全部粗骨料至少搅拌120S

出料检测

(拌合物的匀质性、含气量、温度等)

合格运至现场

合格

 

图3混凝土拌合站工作程序流程图

2.1.1原材料进场前必须经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试验室做好记录;才能倒入指定的料仓,做好标识,不能随意乱倒。

2.1.2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施工配合比,经试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1.3拌合站在接收技术科下达的混凝土通知单时,试验室根据需要的混凝土强度,选择配合比,对原材料砂、石的含水率检验后,确定施工配合比,并且监理工程师确定后,才下达施工配料单。

2.1.4拌合站搅拌机操作员接到配料单后,根据配合比配料试拌混凝土,试验员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合格后才能正式生产混凝土,如不合格时,由试验员调整含水率,使其拌制的混凝土合格后才生产;操作员禁止改变配料单上料。

2.1.5生产的混凝土经混凝土罐车运送到施工现场。

2.2质量管理制度

2.2.1质量目标:

混凝土出厂合格率为100%。

2.2.2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质检部门应及时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核对和检查;试验部门应对进场的每批材料均按相应验收标准所规定的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取样检验,进行工地常规项目复验,必要时,根据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或对材料质量有怀疑时,可对非常规项目进行送检。

检查和试验检验结果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

对不符合技术规范的材料坚决不予进场。

2.2.3拌合站设2名专职试验人员,负责控制混凝土的拌合质量,随时掌握所拌混凝土的质量,严格控制混凝土实际水泥用量;掌握拌制混凝土坍落度,配合比的计量等,杜绝不合格的混凝土出场。

2.2.4加强现场技术交底及技术指导工作;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对整个混凝土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2.2.5拌合站的电子秤计量系统经常进行自检确保计量的最大偏差符合下列规定:

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1%;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合用水±1%。

2.2.6水泥、粉煤灰、矿粉、砂、碎石、外加剂设有待检、已检材料明显标识。

2.2.7堆存骨料的场地做好排水系统,隔离堆存,严禁相互混杂。

2.2.8加强拌合站技术、试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2.3混凝土搅拌机设备保养及管理制度

2.3.1作业前的准备

a.按原厂说明书规定运输和安装混凝土搅拌站,认真进行调试并加设防雨设施。

检查齿轮箱的油位和油质,如油不足应添加,不清洁应更换。

b.检查进料、排料闸门,以及搅拌主机衬板、刮片的磨损情况。

c.检查各部螺栓应紧固。

d.各称量斗不应受除称重传感器拉杆拉力以外的其它拉力和压力。

e.检查电源、水源应符合机器要求,应联接可靠。

f.检查限位开关应调整正确、安全可靠。

g.检查称量装置应能正常使用,计量应精确,其误差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h.应检查输送带质量。

如出现老化、严重裂纹等现象应及时更换。

i.按搅拌站的性能准备合格的砂、石骨料。

超出许可范围的不得使用。

2.3.2作业中注意事项

a.起动机械后,仔细检查机械的运转情况,检查各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是否正确。

b.密切监视各部件是否正常工作,注意电压是否稳定,发现异常立即停机。

c.随时监视各种仪表。

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合处理。

d.机械运转中不能进行维修、保养、润滑、紧固等作业。

e.当电气装置跳闸时,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合闸。

不准强行合闸。

f.夜间工作时,应有足够的照明。

2.3.3作业后注意事项

a.工作完成后将螺旋管内水泥全部输送出来,不要残留水泥在管内。

b.彻底清洗机械及现场。

对搅拌仓内的混凝土一定要清洗干净。

c.对机械进行维护保养,对各润滑点加注润滑油(脂),对需保护部分涂油防锈。

d.冬季作业结束后应将水排放干净。

2.4试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制度

2.4.1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熟悉操作方法,方可上机工作。

2.4.2检测仪器的使用环境应满足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2.4.3操作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必须了解该仪器现有的技术状态是否正常,检定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工作电压(电路、油路、机械转动部分)是否符合要求,而后方可通电使用。

2.4.4对贵重、精密及大型的仪器设备,应制定操作规程,使用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2.4.5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机、不得带病运转。

2.4.6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后,应保持现状,由使用操作人员填写故障、损坏原因记录。

报本项目部试验室主任审批后送维修部门维修。

2.4.7经维修的仪器设备正常工作后,应经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2.4.8仪器设备的维修检定,由维修检定人员或使用人员填写仪器设备维修情况履历表,交予仪器设备档案负责人存档。

2.4.9仪器设备的保养工作由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者负责。

2.4.10仪器设备每次使用完毕,均应认真擦拭干净,有防尘护罩的应将罩布盖好。

2.4.11常用仪器设备每周进行一次小保养,每月进行一次大保养,并在使用前检查仪表、定时器、储油量以及各种技术参数是否符合要求,零部件及电源接线是否牢固。

2.4.12对不常用仪器,每一星期擦拭并试机一次。

其中电子仪器试机通电不少于半小时,充电仪器每次充电不少于8小时以上。

2.4.13对精密贵重仪器(如1/1000以上分析天平)要根据业务分工实行专人使用合保管,其它人员使用时确保已掌握操作技术,方可动用,使用人员具体负责仪器的保养。

2.5仪器设备的检定与校准(计量检定)

2.5.1在用计量器具、测试仪器必须根据有关计量规定,合理编排周期检定计划,及时检定,对不常用的测试仪器应在使用前检定或校准。

2.5.2仪器、设备的周期检定计划由项目部试验室主任负责制定,并按计划提前半个月联系,防止超期使用,检定证书统一管理。

2.5.3自校仪器、设备应根据规定和使用情况定期进行自校,无自校规程的可按仪器说明书等文件提供的检定方法和周期进行,一般不超过一年。

2.5.4仪器设备在检定周期内损坏,修复后必须重新计量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2.5.5新购仪器设备或向外单位借用的精密仪器设备,本单位一时无法检定的,可以对原检定报告进行分析认可。

2.5.6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仪器、设备应贴停用标识,并禁止使用。

2.5.7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按检定周期由地方技术监督局进行检定,梁场试验室的自校工作由项目试验室主任和从事检测工作五年以上的试验人员共同承担。

2.5.8仪器设备的校验按《仪器设备自校规程》进行。

2.5.9用于自校仪器的计量器具要溯源到国家标准。

2.5.10检定不合格的设备,应经过维修重新检定合格后,方可重新标识使用。

2.6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6.1根据本梁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各种安全标志的设置及维护措施。

2.6.2经常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员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地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令合规章制度。

每道工序开工前,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并做好记录。

通过深化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2.6.3劳务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合技术培训,牢记“安全第一”的宗旨,安全员坚持持证上岗。

抓好现场管理,搞好文明施工。

抓好现场管理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材料的合理堆放。

施工现场布置安全标语,安全警告标示牌合指示牌,并悬挂施工铭牌。

2.6.4定期、不定期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项目部安检工程师、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日常巡回检查;管理人员在检查施工生产的同时检查安全生产。

2.6.5严格按照公安、消防部门的要求设置防火设施。

施工现场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定期对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器材进行检查,保证消防设施的使用性能。

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严格控制火源、易燃物合助燃物的贮放。

2.6.6施工现场设置调度人员值班。

发现隐患,发生事故迅速报告项目部领导,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组织救援。

确保人身安全。

2.7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2.7.1根据本梁场建立专职的环保组织机构,做好施工期间的文物、环境保护工作。

成立以梁场场长为组长的文物、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安质部为日常的管理机构。

2.7.2本梁场环保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坚持“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原则,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实施性的环境保护措施,从思想、宣传、组织、制度、措施、经济等方面入手,形成严密的控制格局,确实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使施工现场环境与生态保护工作满足国家合各级环保部门的标准。

2.7.3坚持环境保护工作“三同时”的原则,与设计、施工统筹规划、同步运作。

严格按照施工技术细则、设计文件等组织施工,并与设计单位一起优化施工方案。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顺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环保与施工同步,恢复措施紧跟。

2.7.4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不外流的地表水体,不得在营地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严禁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和渠道,施工废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不污染周围水环境。

2.7.5在运输易飞扬的散料时,装料适中并用蓬布覆盖。

储料场松散易飞扬的材料用彩条布覆盖。

避免运输、装卸过程中和刮风时扬尘。

2.7.6对施工机械合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

降低噪音,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合、构件预制等场地选择尽量远离居住区。

2.7.7在比较固定的机械设备附近,减少噪音传播,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尽量不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施工。

2.8卫生管理制度

2.8.1管理措施

a.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熟悉职业病防治、安全生产法规,并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全员职业健康保护意识。

b.应当为有害环境作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并依照国家规定提供安全可靠的个人防护用品(防尘防毒口罩、耳塞、眼镜、服装、鞋帽、手套等)。

c.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和孕期、哺乳期女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

d.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上岗前应当体检并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在岗期间也应定期组织体检,体检周期为一年。

员工上岗前未经职业健康检查或体检发现有职业禁忌者不得安排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

在岗员工体检发现患有慢性职业中毒或职业病者,应根据病情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e.应确定责任人负责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并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合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8.2技术措施

a.防高温措施:

调整夏季野外作业时间,尽可能避开高温时段,作业场所气温超过38℃时应为员工免费提供含盐饮料并适当缩短作业时间。

b.防振动措施:

机械采取防振减振装置。

c.防噪声措施:

对噪声源进行必要的封闭,或配置隔音消声设备,员工在高噪声环境下作业时应佩戴耳塞。

2.9文档资料管理制度

文档资料必须从开始到结束全过程收集整理,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原始性和完整性,资料也是工程验交的重要内容。

2.9.1拌合站资料设专职资料员负责对出场混凝土原材、配比等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以及回收和发放。

2.9.2拌合站技术员负责对重要技术文件,上级下达的通知等进行审批签发。

2.9.3资料的借阅与归还必须登记,注名借阅日期、人员、资料名称、份数以及归还日期合份数,并有借阅人签字。

2.9.4拌合站不准用的失效的标准设计图、规范不允许销毁或扔掉,必须上缴并办理移交手续。

2.9.5拌合站技术人员负责及时收集原始混凝土生产记录资料,技术资料档案,分类整理、存放,每月月底由专职资料员统一收集、整理。

2.9.6资料严格按照“三标一体化”标准管理,及时清理作废资料,保证使用文件资料的有效性。

2.10拌合站采用标准、规范、规程、方法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号

发布文号

1

混凝土拌合站(楼)

GB/T10171-2005

2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5)157号

3

铁路混凝上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03

铁建设(2003)127号

4

铁路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5

铁路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原材修订条文

铁建设(2009)152号

6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10-2005

经规标准(2005)110号

7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TB10425-1994

铁建设函(1994)76号

8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

科技基(2005)101号

9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175--2007

10

用于水泥合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1596--2005

11

用于水泥合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18046--2008

12

聚羚酸系高效减水剂

JG/T223-2007

13

水泥取样方法

GB/T12573-2008

14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

GB/T1345-2005

15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8074--2008

1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76—2008

17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2419—2005

18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19

RPC活性粉末混凝土技术条件

科技基【2006】129号

20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梁暂行技术条件

科技基(2004)120号

21

客运专线铁路CRTSII型板式无咋轨道混泥土轨道板(有挡肩)暂行技术条件

科技基(2008)173号

2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50080-2002

23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50081-2002

24

高速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报审中

25

高速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报审中

26

通用水泥

GB175-2007

1

27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76-96

1

28

水泥比表面积测试

GB8074-2008

1

29

水泥胶砂强度测定方法

GB/T17671-2003

1

30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2419-2005

1

31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

GB/T1345-2005

1

32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

GB1346-2001

1

33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检验方法

JGJ52-2006

1

34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J03-2002

1

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