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3901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 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记念刘和珍君》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进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

分析小说形象并领会其精神,体会作者的悲愤情感

情感与价值观

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

重点

 能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审视本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难点

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活动设计

 

 路,还没有开始便已经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便永远不再醒来。

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

鲁迅先生在黑暗中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毅然写了这篇悼念文章,以此来警醒中国人民牢记血债!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写人的文章。

鲁迅先生没有详写刘和珍的生平,也没有详写惨案的本身,人物形象却可亲、可敬,关键是作者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

请讨论作者运用的手法。

⑴选取有意义的小事来表现人物性格。

⑵善于抓细节来抒发感慨。

如反复强调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⑶运用人物的肖像描写。

⑷运用反衬手法。

如用刘和珍的善良可爱反衬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下劣。

⑸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思想深刻,感情强烈。

所谓关键语句,主要是指抒发作者悲愤情感和表达作者对死难意义理智思考的词语,在文中起着“点睛”的作用。

──应联系上下文,联系主题解读关键语句。

1、“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中的“哀痛者”“幸福者”如何理解?

明确:

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

“幸福者”,“以……为幸福”的人,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这是对烈士热情讴歌。

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

2、“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分析:

抓关键词“尤”“出离”“浓黑的悲凉”“快意”“奉献”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一是表示更深人地体会这“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记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意;三是警告反动派,血债是一定要用血偿还的。

3、“惨象,……就在沉默中灭亡。

分析:

抓关键词“已”“尤”,足见反动派的凶残;更突出走狗文人“流言”的下劣无耻。

“不在……就在……”这一选择关系的复句,既对反动派发出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和激励。

4、“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分析:

抓“依稀”“微茫”“更”这个并列复句,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

尽管,在这“并非人间”的世上活着的,有许多是“苟活者”,他们也将从烈士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地去斗争、前进!

1、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例如第一节第三段

2、课内经典

⑴警示句: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五、布置作业背诵第4节

 

一、检查旧知

检查上节课所学

二、导入新课

 

三、合作讨论

 

小组讨论

找出文中运用的

描写手法

 

四、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通过小组讨论竞争的方式完成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课后

小结

完成了对文中所用表现手法的解析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拓展了课外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进行了作文素材的积累。

课后

反思

2019-2020年高中语文7《陈情表》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5

一、专题内涵解说:

专题名称取自李商隐的《锦瑟》诗,重点在“情”字上,揭示了本专题的基本内涵,就是感受、理解、认识丰富多样的感情。

本专题分三个板块:

“如泣如诉”、“执子之手”和“旧日时光”,分别对应着亲情、爱情和友情。

第一板块选了两篇经典文言文。

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无不是如泣如诉,哀婉动人,让人读后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与动人。

第二板块选了两篇戏剧作品,一中一外,一聚一别,一悲一喜,构成互补关系。

第三板块选了三首歌颂真挚友情的诗歌,它们以个性化的语言和意象,传达出多样的情感内涵。

本专题选的是中外经典作品,具有丰富的语文学习内容,我们在感受作品丰富情感的同时,接触到多种的文体和表达形式,在鉴赏解读的实践中,学习抒发感情的常用方法,增强语言运用的敏感,切实提高对散文、戏剧、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⒈学生能感受作品中深刻、高尚的情感,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获得精神成长。

⒉学生能了解古代散文、中外戏剧及诗歌等文学体裁的特征和感情表达的基本方法。

⒊学生能掌握阅读鉴赏古代散文、中外戏剧及诗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⒋学生能够从细节、景物、台词、意象等入手,准确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

⒌学生能理解语言的深层意蕴,评价感情的表达效果,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本专题主要学习方式可为文本研习,可以与活动体验适当结合。

学习戏剧,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片段表演、观摩影视作品;学习诗歌,以三首友情诗为“点”,由“点”到“面”,让学生课后收集友情诗,组织诗歌朗诵会。

还可以与问题探讨适当结合。

如《项脊轩志》不言悲而悲不可禁的结尾,妙在何处,就很有探讨价值;《箭与歌》的译文比较,学生合作探讨一定比单纯研习效果好。

第一板块:

如泣如诉

两篇文章都表达了感人的亲情,为什么感人,是教学的突破口。

教学中应该强化对古代散文的鉴赏。

鉴赏重整体感受,忌支离破碎;重体验想像,忌冷漠操作;重个性解读,忌标准答案;重语言品味,忌架空分析。

应该突出对文章表情达意的关键处、精妙处、奇特处的鉴赏。

还应该重视对鉴赏方法的指导。

可以运用诵读、替换、对比、举例等方法,指导学生的鉴赏,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培养优良的鉴赏品质。

 

应该重视诵读。

两篇文章都是抒情的名文,感情真挚强烈,应该多读,读出文气,读出意蕴,读出感受。

第二板块:

执子之手

两场戏是长篇戏剧(曲)的节选,课前应该指导学生熟悉原作剧情,了解剧中人物、相互之间关系、戏剧的矛盾冲突等。

教学中可以复习戏剧体裁方面的常识和戏剧鉴赏的知识,再介绍作者戏剧创作成就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介绍元杂剧常识,积累相关的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理解人物的关键性唱词(台词),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把握住人物形象。

应该抓住抒发感情的表现手段,鉴赏两部作品语言的诗意美。

要通过角色朗读、课堂表演、看影视片等,让学生在亲历舞台的过程中,增加对戏剧的理解认识,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板块:

旧日时光

这个板块都是抒情短章,难度不大,又都是歌咏友情,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教学中可以安排以自读为主,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读,收集材料,了解作者,组织讨论,交流心得体会。

四、课时安排:

(总计10课时)

“如泣如诉”4课时

“执子之手”3课时

“旧日时光”1课时

“写作实践”2课时

第一板块:

如泣如诉

《陈情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⒈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⒉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⒊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⒋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重点:

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教学难点:

《西厢记》的曲文之美;艺术形象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教学设想:

⒈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初步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⒉以诵读为辅助,以文学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⒈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⒉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读背诵:

⒈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

⑴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词义: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茕茕孑立 床蓐

猥以贱微 生当陨首 责臣逋慢 犹蒙矜育 过蒙拨擢 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 终鲜兄弟 除臣洗马 刘病日笃 更相为命

⑵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以:

臣以险衅 臣以供养无主 猥以微贱 臣具表以闻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⑶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 二州伯牧所见明知 形影相吊 晚有儿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闻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愿乞终养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臣之辛苦

⑷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⒉简要疏通以上词句。

⒊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

凄苦,悲凉;

第二段:

感激,恳切;

第三段:

真挚,诚恳;

第四段:

忠诚,恳切,期待。

⒋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总起: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⒌熟读第二段。

⒍指导背诵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不矜名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⒎熟读第四段。

⒏解题:

讨论:

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

明确:

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

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

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情:

⑴情况(事实);⑵衷情(孝情、忠情);⑶情理(忠孝之道)。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背诵第三段导入。

二、赏析构思艺术:

⒈齐读课文,思考:

为何“陈”?

“陈”什么?

明确:

为何陈——用原文作答:

除臣洗马,不能就职。

(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什么——用原文作答:

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

(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⒉讨论:

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

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

进一步引导:

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

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⒊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身世孤苦悲凉

孝情   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

祖母情深似海                  先尽孝

沐清化蒙国恩                  后尽忠

忠心   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

圣朝恩重如山 ↓       ↓         ↓

揭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⒋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引导:

这个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

提示:

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⒌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

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

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实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

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

⒍朗读思考:

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

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

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

尽忠日长,尽孝日短:

先尽忠后尽孝。

(投影)

⒎小结:

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

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

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

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

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

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

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三、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

《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学生读书思考约3-5分钟,老师巡堂了解情况)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⒈“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引导:

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⑵“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

引导:

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⑶“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

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

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⒉“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

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⑴“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⑵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⑶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⑷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⑸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

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⒊“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

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⑵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

⑶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⑷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

比喻句:

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⒋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引导:

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⒌小结:

⑴四字骈句:

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⑵对偶句:

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⑶比喻句:

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⑷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

四、探究延伸:

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⒈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引导:

⑴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

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导:

⑵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

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

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

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

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⒉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明确:

⑴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⑵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⑶引入前人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五、布置作业:

⒈指出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注音有误的一项   (   )

A.臣以险衅               衅:

xìn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逋:

bǔ   

C.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祚:

zuò

D.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擢:

zhuó

⒉指出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

及,至

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

怜惜

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

更加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

迫近

⒊找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⒋指出加点词不同类的一项   (   )

⒌指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⒍找出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

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C.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⒎指出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⒏选出翻译准确的一项(   )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⒐选出加点词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

A.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琵琶行》

D.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⒑指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

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灌溉,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

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

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倍增,盗贼狱讼衰止。

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荆州刺使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赐秩赐金。

竟宁中,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奏请上林诸离远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共张,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泰半。

太宫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然蕴火,待温气乃生。

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及它非法食物,悉奏罢,省费岁数千万。

信臣年老以官卒。

(《汉书·循吏传召信臣传》)

⒒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躬劝耕农             躬:

亲自,亲身

B.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   约束:

管束

C.甚者案其不法         案:

追究,查问

D.昼夜然蕴火           然:

点燃

⒓分别比较下边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