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考地理考前整理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1358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高考地理考前整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高考地理考前整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高考地理考前整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小高考地理考前整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小高考地理考前整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高考地理考前整理资料.docx

《小高考地理考前整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高考地理考前整理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高考地理考前整理资料.docx

小高考地理考前整理资料

D

A

塔里木盆地

线

内蒙古高原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m

m

0

0

4

II

B

H

III

青藏高原

I

四川盆地

宜昌

昌昌

江南丘陵

C

K

云贵高原

北线:

山西、内蒙古的煤炭和坑口火电及黄河上游的水电送往京津唐工业基地(或环渤海地区)

中线:

将三峡、金沙江干流水电送往华中、华东地区。

南线:

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及少量火电送往珠三角地区

Ⅰ、Ⅱ、Ⅲ是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综合地形、气候两大要素;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1.东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A处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是商品谷物农业(春小麦、玉米);该处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最大优势是:

①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自然条件)②地广人稀(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生产中主要不利的条件是热量不足。

该处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

水土流失,黑土冲刷,土壤肥力下降;(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植树造林)。

D处是三江平原(商品谷物农业,春小麦、玉米),是我国最大的湿地分布区。

该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洪、促淤造陆等。

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湿地破坏。

(退耕还湿、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森林资源减少;(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

2.C处(江南丘陵(秦岭—淮河以南))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该处发展农业的最大优势是:

①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充足(自然条件);②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区位条件还有:

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市场需求量大;经验丰富)。

农业生产中主要不利的条件是:

①旱、涝灾害频繁;②人均耕地少。

3.④处(珠江三角洲)农业地域类型仍然是水稻种植业,当地的特色农业类型是基塘农业,属于混合农业;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在澳大利亚主要分布于该国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4.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地位下降的原因:

①工业化、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下降;③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

(花卉、蔬菜播种面积增加的原因:

市场需求的变化)

5.B(华北平原)该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原因是:

自然原因:

①降水少,地表径流量小;②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

①人口众多;②工农业发达,用水需求量大;③污染、浪费严重。

解决办法有:

①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②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③治理污染;④节约水资源;⑤控制人口增长等。

(华北平原春旱(4、5月份)的原因:

①气温回升快,蒸发加强;②降水少;③农业生产需水量大。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7、8月份)的原因:

处在副热带高压(反气旋)控制下。

天气特征:

炎热少雨)

6.Ⅱ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干旱。

有水源的地方可以发展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绿洲属于非地带性规律。

该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土地荒漠化;形成原因有:

自然因素:

①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②地表多沙质沉积物 ;③晴天多,大风日数多;④植被稀疏。

 人为因素:

①人口激增(根本原因)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②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退耕还草、还林;③合理放牧、建设人工草场;④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根本措施:

恢复自然植被。

7.Ⅲ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是:

高、寒。

体现了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整体性。

高原上发展高寒牧业(荒漠化);人口和城市(种植业)沿河谷分布,聚落形态为带状。

(河谷地带地势地平,热量较好;水源充足)。

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水能。

(水能分布在东南部:

①位于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②降水丰富,水量大。

8.H地是我国的黄土高原(风力沉积作用)。

地貌特征:

沟谷发育(流水的侵蚀作用)。

该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该区和C地区的低山丘陵存在的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

水土流失。

9.K地区主要自然灾害是: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

(①山区地形崎岖、起伏大;②地壳活动强烈,断裂发育;③岩层破碎,风化严重,碎屑物质多;④降水丰富、集中、多暴雨;⑤植被破坏严重)

10.秦岭—淮河,是我国温带和亚热带,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该线以南农田以水田(水稻)为主,以北以旱地(小麦)为主,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特征,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11.影响③④两地的自然灾害主要有:

洪涝、干旱、台风等。

12.①②③④是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分别是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3.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有利条件:

①丰富的铁矿,原料丰富;②丰富的煤炭,能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劳动力丰富;⑤工业基础好;

不足:

①资源濒临枯竭,能源相对不足;②水资源短缺;③产业结构相对单一;④环境污染严重。

整治的措施:

仿造鲁尔区或区域再生阶段。

14.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有利条件:

①原料充足(长芦盐场、棉花等);②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③科技发达;④劳动力丰富;⑤市场广阔;⑥能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

①水源不足;②能源不足;③污染严重

15.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有利条件:

①科技力量雄厚;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劳动力丰富,素质高;④经济腹地广阔;⑤工业基础好;⑥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⑦农业基础好等。

不足:

①能源短缺;②矿产资源缺乏;③人多地少,土地紧张;④污染严重。

16.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有利条件:

①靠近港、澳地区,地理位置优越;②侨乡的优势;③改革开放最早,特区优惠的政策;④海陆交通便利;⑤劳动力丰富。

不足:

①能源短缺;②矿产资源缺乏;③人地矛盾突出;④重复建设突出;⑤生态环境恶化。

整治措施:

①改造传统产业;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③搞好城镇和区域的规划;④治理环境污染。

17.长江上、中、下游的优势资源、开发的重点、面临的问题、整治的措施。

流域的自然背景(地形、气候、水文、生物、资源等)决定着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

开发的核心:

河流的梯级开发。

综合效益:

防洪 、航运、发电、旅游、 供水、 养殖等。

(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

水能;治理的重点:

植树造林,搞好生态环境建设;防治地质灾害。

中小游开发的重点:

航运、灌溉、供水、养殖等;治理的重点:

防治洪涝灾害,治理大气、水体污染。

(措施:

略)

18.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东粮西送等对调入区、调出区的影响(注意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阐述,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

(南水北调工程队调入区、调出区的影响(必修三P65))

19.产业转移对转移区(转移国、转出区)的影响:

有利:

①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②加强地域联系,促进产业的分工与合作;③促进区(国)内环境污染状况的改善。

不利:

国内生产困难;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等。

产业转移对转移对象区(国、转入区)的影响:

有利:

①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②加强地域联系,促进产业的分工与合作;③增加就业机会;④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利:

可能加重区域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剧区域环境污染。

产业转移区(转入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①土地资源丰富,低价低;②劳动力丰富、廉价;③政府的支持;④离经济发达地区近。

20.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

循环经济体系是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体系。

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

21.节能减排的意义:

①缓解能源紧张状况;②推动经济结构调整;③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④改善环境质量。

22.山西能源基地三条产业链的意义:

①促进资源的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③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环境;④增加就业机会。

23.工业集聚的不利影响:

①加剧交通运输的压力;②加剧环境污染;③加剧资源、能源的紧张状况。

(工业扩散的有利影响:

①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②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状况;③缓解资源、能源的紧张状况;④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区位;⑤降低成本;⑥开拓市场;

24.浙江温州(吴江、张家港工业小区)借鉴意大利“工业小区”:

①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的网络;②注重创立品牌;③积极向产品周期的研发、设计和销售端拓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④扩大规模,开拓市场。

2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光球层黑子多少与世界各地的降水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②色球层耀斑爆发的电磁波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③日冕层的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④(日冕层的带电粒子流)两极地区的夜空中出现极光现象。

(注意区别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6.京津冀一体化:

(见最后一题)

27.兰新高铁的意义:

①提升原有兰新铁路的货运能力;②促进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③间接拓宽新疆瓜果粮棉的运输能力;④增进民族团结,加快边疆地区经济发展。

28.人口迁移对区域的影响:

对转入区:

有利:

①增强社会活力;②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③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

一定程度上对交通、社会秩序、治安等带来压力。

对转出区:

有利:

①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②缓解人地矛盾;③促进经济发展;④保护生态环境;不利:

可能造成人才流失。

29.九大商品粮、五大商品棉基地及部分经济作物分布。

 

 

30.部分判断题。

1.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在大型工业地域基础上形成工业城市,许多工业城市相连形成工业地带。

(A)

2.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增多。

(B)

3.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时间)变化是地球上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

(A)

4.“高出不胜寒”、“晴朗的夜晚多雾”、“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弱。

(A)

5.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公众的参与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A)

6.

部分试题选看:

2013年12月初,大范围的雾霾过程令中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都未能幸免,部分地区出现的霾日数达67天。

雾与霾的形成均与大气中的微粒(凝结核)和水汽相互作用有关。

读图1,回答1~2题。

1.结合图5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冷锋带来阴雨、低压、降温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

B.空气中微粒含量越高,水汽越少,越易形成霾

C.空气中水汽含量越高,微粒越少,越易形成雾

D.同等气象条件,城市规模大更易形成雾、霾天气

2.此次雾霾过程最严重的是“长三角”地区,其原因有:

①二氧化碳排放量大 ②“长三角”地区重化工业发达,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大 

③当地农村地区有一些秸秆燃烧现象 ④“长三角”地区长时间的静稳天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