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财务分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3056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仁堂财务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同仁堂财务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同仁堂财务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同仁堂财务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同仁堂财务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仁堂财务分析.docx

《同仁堂财务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仁堂财务分析.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仁堂财务分析.docx

同仁堂财务分析

 

 

内强管理,外促销售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指导老师:

桑士俊陈守德

小组成员:

丁吉晶(23)

林萍(28)

徐阳(60)

刘爱琴(68)

成政(71)

 

完成时间:

2007年6月9日

 

 

前言

北京同仁堂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在中国这样一个短命企业辈出的国家里,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

然而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百年老店同仁堂也面临着各种严峻的考验。

2006年,在行业改革和自身改革的双重影响下,同仁堂的业绩出现了负增长。

我们小组以此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同仁堂销售能力、成长能力、管理状况等。

当然,由于知识所限,主要都是侧重于财务角度的分析。

本案例整体上按照哈佛分析框架进行分析,即分为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

一、战略分析

(一)医药行业分析

有研究表明,行业的平均盈利能力受“五种力量”的影响,这五种力量分别是现有公司间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的威胁、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供货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竞争强度决定公司在行业中创造超常利润的潜力,潜在利润能否由行业保持则取决于该行业中的公司与其客户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下面就这五方面的力量对医药行业展开分析。

1、现有公司间的竞争

医药行业包括化学制药工业、中成药工业、中药饮片工业、生物制药工业、医疗器械工业、其他工业。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医药经济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7.3%,一直比GDP的平均增长率高出一倍,2006年医药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536.9亿元,同比增长18.43%。

全年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267.82亿元,增长19.41%,说明该行业尚属高速增长期。

大部分制药企业在GMP改造过程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产能扩充。

为解决新增的产能,多数企业选择了仿制这一“投入少、周期短”的捷径,导致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产品同质化程度较大。

从上面分析可知,虽然医药行业尚属增长期,各公司市场份额较为充足,但由于产品日趋同质化,公司间的价格竞争将日益严重,这将对医药行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2、新公司加入的威胁

中成药行业通常属传统产业,生产老牌产品,品牌产品已深入人心,借助品牌优势开拓了一定的销售渠道,具有先发优势,再加上医药行业特有的许可证规则限制,新公司介入的威胁相对较小,对医药行业盈利能力影响不大。

3、替代产品的威胁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替代产品将日益增多,替代产品将带来同等疗效甚至更佳疗效,这无疑将给现有的医药产品带来冲击。

消费者在现有产品与替代产品之间的选择也将是重要因素,对盈利能力有一定影响。

4、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图1:

我国医药行业的产销价值链

 

 

图2:

我国医药行业的产销价值链

从以上图可以看出,医药产品在流通环节和终端环节承担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如医生及销售代表的大额回扣,这些都无形中增大了药品的最终销售价格,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有限,但医药行业的利润并未最终流向医药企业,相当一部分的利润在流通环节和终端环节流失。

5、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2006年以来,在上游原辅材料、水电煤运价格处于高位压力的同时,企业开工严重不足等原因导致企业成本费用持续上升,行业毛利水平下降,赢利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行业未来一段时期内效益水平的提高形成较大压力。

2003年底以来,水、电、煤、汽等上游生产要素持续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医药生产成本也相应提高,医药工业成本费用的增长幅度一直领先于业务收入水平的增长。

2006年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0.86%,比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了2.62个百分点。

这些直接导致医药行业盈利能力的下降。

(二)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概述

1、公司简介

同仁堂始创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自清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得到了清宫皇族近二百年的支持,现又作为中南海用药的供应单位。

同仁堂在300多年的发展中,历经战乱而长盛不衰。

同仁堂的药之所以功效神奇,就在于同仁堂生产的药品是以质取胜、以效为先,视质量如生命的同仁堂人制药必求道地药材,在遵古炮制方面极其认真,并不惜工本,因而疗效颇佳,成为中国中药第一品牌。

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是以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为独家发起人,以集团公司中的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北京同仁堂制药二厂、北京同仁堂药酒厂、北京同仁堂中药提炼厂、进出口分公司和外埠经营部共六个单位的生产经营性资产投入该公司,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图3:

同仁堂股权结构

2、公司发展历程

1669年(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创办同仁堂药室。

1702年,乐凤鸣将药铺迁至前门大栅栏路南。

1706年,乐凤鸣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该书序言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

1723年(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达188年之久。

1948年,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接任同仁堂经理。

1954年,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

1955年,同仁堂经理乐松生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同年被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并出任北京市副市长。

历任全国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

1956年,乐松生经理代表北京工商界在天安门城楼向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递交北京市私营企业全面实行公私合营的喜报。

1957年,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正式成立,开创中药西制的先河。

1979年,同仁堂厂、店、牌号得以恢复。

1985年,北京市政府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同仁堂成立315周年庆祝大会。

198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同仁堂”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同仁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

1991年,同仁堂制药厂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

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组建成立。

1997年,国务院确定20家大型企业集团为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同仁堂作为全国惟一一家中医药企业名列其中。

1997年,由集团公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7月,同仁堂股票在上证所上市。

1997年,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八条主要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GPA认证,为同仁堂产品进一步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1999年,同仁堂发展委员会成立。

委员会的宗旨是:

立足全国、面向世界、着眼未来,提高同仁堂产品的科技含量,为同仁堂在21世纪的腾飞提供拥有知识产权的“重磅产品”。

2000年,同仁堂大厦落成。

2000年,同仁堂股份作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0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实现了国内首家A股分拆成功上市。

2001年,北京同仁堂崇文中医医院揭牌,标志着同仁堂在实现中医中药有机结合方面,正在进行有益探索。

2001年,由北京市政府授权的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

这标志着同仁堂实现了规范化的公司制的转变,也是体制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2005年公司投资2.83亿元新建亦庄生产基地。

该基地于2006年正式投产,并以其先进的硬件水平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成为公司名符其实的窗口单位。

3、公司经营范围

同仁堂的主要经营范围有:

授权内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投资及投资管理;加工、制造、销售中药材、中成药、饮片、营养保健品、药膳餐饮、化妆品、医药器械并提供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药用动植物的饲养、种植;购销西药、医疗器械、卫生保健用品、建筑材料、五金交电、化工、金属材料;货物储运;出租汽车业务;经营所属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生产所需原辅材料、机械设备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开展对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及补偿贸易业务;经营经贸部批准的其他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同仁堂有五个传统产品:

同仁大活络丸、同仁乌鸡白凤系列、同仁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国公酒。

2006年全年公司主导产品六味地黄丸系列实现销售收入33268.04万元,占总销售收入的13.89%。

2006年公司共取得8个仿制品种的药品注册批件,5个增加规格品种的药品补充申请批件,完成55个品种的延长有效期申报并取得批复,完成42个品种按照部颁标准提高质量标准的研究,取得自主申报发明专利3项,21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

4、主要财务状况

经过以上增资扩股后,同仁堂规模不断扩大,在同行业中树立了显赫地位。

据大智慧2006年12月31日统计数据,在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行业中,同仁堂流通股市值排第七,总资产排三,主营业务收入排五,每股收益排的十二。

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04-2006年的主要财务指标如下表所示。

项目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主营业务收入

2396.51

2605.73

2445.25

利润总额

289.62

461.21

435.63

净利润

156.02

301.23

286.78

总资产

3815.66

3779.68

3553.46

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权益)

1842.46

1834.91

1685.90

每股收益(元)

0.36

0.69

0.79

每股净资产(元)

5.53

5.41

5.92

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元)

0.89

0.44

1.15

表1:

同仁堂2004-2006年的主要财务指标(单位:

百万元)

(三)同仁堂竞争战略分析

近两年,同仁堂在营销模式、品种研发、机构设置、员工考核、压缩成本费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

在营销改革方面,2006年初公司确定实施了以品种为主线的销售管理模式,配套成立了按品种划分的四个经营分公司,推行品种群责任制,目的是发挥公司品种群优势,在保证主导品种份额的基础上逐步开发和激活潜力品种,拉动需求。

2006年底,公司重新审视经营模式和销售组织体系,重新整合资源,调整销售队伍,建立品种目标与区域责任相结合的新的经营管理组织。

2007年,同仁堂提出以“发展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的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入改革——创新营销模式,提高市场控制力,扩大销售,提升业绩;强化管理——管理内控制度和考核体系,加大监督执行力度,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经济运行质量。

公司将按照主导产品、发展产品、潜力产品、培育产品和开发品种五类建立品种梯队,发挥现有品种优势。

从上面分析可以知道,同仁堂一方面强化内部管理,力图控制管理费用;另一方面,借助品牌优势,建立品种梯队,以产品差异化的竞争战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开拓营销市场。

(四)同仁堂的SWOT分析

通过以上对同仁堂外部行业状况和自身竞争战略分析之后,我们对同仁堂的优劣势进行一个总体的分析,这部分主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

1、优势分析(StrengthAnalysis)

(1)品牌优势明显

同仁堂是中国中药行业的金字招牌,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04年全国十家重大典型企业之一,是北京市惟一一家、医药行业惟一一家、中华老字号惟一一家进入国家级重点典型的企业。

(2)国家政策重点扶持

2004年9月16日发布的《医保目录》中公司合计拥有143个医保药品,05年新增33种产品,公司从中受益较大。

06年6月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作为传统医药类入选由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子公司香港上市

公司投资近1亿元人民币,控股54.7%的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市场挂牌上市,成为沪深两市中第一家成功完成分拆上市的公司。

这对同仁堂进行海外扩张有着独特的优势。

(4)公司中药品种繁多

由于同仁堂历史悠久,保留下了许多质优产品。

公司年产中成药约21个剂型、400余种。

公司5个传统产品:

同仁大活络丸、同仁乌鸡白凤系列、同仁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国公酒,荣获北京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暨北京名牌产品称号。

2、劣势分析(WeaknessAnalysis)

  同仁堂同样也存在着国有企业常见的通病,那就是人员老化。

而且同仁堂的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相对较高价格也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尤其是一些由地方定价的产品。

在药品持续降价和中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下,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同仁堂发展的“软肋”就是营销意识薄弱,没有紧跟市场的变化,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综合治理。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同仁堂在营销改革方面下了大力气,已经基本搭建完成属于公司自己的营销框架,公司也在营销体系上略有变化。

但是,由于公司前期营销的底子薄弱,终端网络建设欠账太多,但是目前很难说营销改革有很大的成果。

3、机会分析(OpportunityAnalysis)

  

(1)中国加入WTO

  中国加入WTO后,各成员国间的关税壁垒和人为限制将被取消,我国中药凭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价格优势就可以平等而又极具竞争力地进入各国市场,这为我国中药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WTO中的一项重要条款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药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中药国际地位提高

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大,医药费用昂贵等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呼唤回归大自然,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

从北美、西欧等国家草药市场的兴起,到“世界传统医药日”的确定都表明一个有利于中药发扬光大的社会环境正日渐形成。

中药已经显现出进入主流社会的新趋势,除香港外,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泰国都立案给予中医药合法地位;中药已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得到广泛应用;欧美一些国家也在逐步改善对中医药的限制。

(3)国家对中药事业的支持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其地位、作用及科学性不容置疑。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切实推进继承创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她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好《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2006-2020年)》。

(4)医疗体制改革

我们认为,医疗体制改革对于同仁堂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随着覆盖农村和社区的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普药与医药流通行业将受益较大。

目前,国家已经确定基础用药将定点生产,大型普药生产企业的效益改善将逐步显现。

由于同仁堂具有广泛的销售终端,同时国家也对优质优价的产品进行重点保护,所以某些药品不降价或少降价的可能性,这些对于同仁堂来说都是一些利好消息。

但是,药品降价毕竟是一个大势所趋,前几次国家药品大调整也对同仁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其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4、威胁分析(ThreatAnalysis)

(1)原材料价格上涨,部分原材料枯竭

由于中草药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其培养都要经过较长的生命周期,受外界大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一来由于不断的开采,有些中药珍贵、重要的原材料已经面临减产或者枯竭。

二来由于近年来油气煤电及运费等的上扬,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

成本的上升,售价的下降,两股力量不断地挤压着中药行业的利润空间。

(2)西药不断挤压中药的生存空间

由于中药和西药药理学的不同,其在疗效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西药因其见效快,而受到绝大多数患者的亲睐。

在这个注重实效的社会当中,即使中药副作用小,也未能获得比西药更广泛的市场,所以中药市场不断地被西药所排挤。

(3)中药科学性受质疑,海外扩张不受阻

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海外市场仍会以西医标准对药品进行规范。

天然药物以药品身份注册,必须提供充分的实验数据。

而传统中药千百年来依循的“君臣佐使”、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卫气营血等概念,既难被西方人理解,也难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证实。

传统的中药煎煮法其疗效相对显著,但煎熬过程和火候是西方人难以掌握的;另外欧美人服药普遍追求立竿见影。

这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目前中药国际化的尴尬。

二、会计分析

由于我们主要针对同仁堂的销售和管理进行分析,所以我们确定重点关注的对象有:

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存货以及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情况,还有就是利润表中的收入及其确认政策和持续性分析。

(一)应收账款分析

1、坏账准备的确认和计量

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年报显示,公司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对期末应收账款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各账龄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如下:

账龄

同仁堂

九芝堂

云南白药

一年以内

5%

5%

3%

一至二年

10%

10%

7%

二至三年

20%

15%

17%

三到四年

50%

20%

30%

四到五年

50%

30%

30%

五年以上

50%

50%

30%

表2:

同仁堂、九芝堂和云南白药坏账百分比估计表

但是,其控股子公司(香港上市)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虽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却是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做出计提评估后计提坏账准备当有迹象表明应收关联方款项及应收非关联方款项的回收出现困难时,计提专项坏账准备;对于其他未计提专项坏账准备的应收非关联方款项,运用账龄分析法按以下比例计提一般坏账准备。

账龄

计提比例

四个月以内

5%

四个月至一年

20%

一年以上

100%

表3:

同仁堂控股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坏账百分比估计表

由以上估计的账龄计提比例可以看出,同仁堂的坏账计提比例明显高于同行业中其他两家公司。

2、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和销售收入的关系

项目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应收账款余额

303.03

371.15

300.86

坏账准备

34.54

71.09

60.43

坏账计提比例

11.40%

19.15%

20.09%

表4:

同仁堂2004-2006年应收帐款和坏账准备关系表(单位:

百万元)

由以上同仁堂2004-2006年应收帐款和坏账准备计提情况表我们可以发现,同仁堂坏账计提比例逐年下降,其中2006年下降幅度最大,原因是公司2006年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急剧减少,并转出坏账准备77784148.16元。

项目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应收账款余额

303.03

371.15

300.86

主营业务收入

2396.51

2605.73

2445.25

总资产

3815.66

3779.68

3553.46

坏账准备

34.54

71.09

60.43

应收账款占主业务收入比

12.64%

14.24%

12.30%

坏账计提比例

11.40%

19.15%

20.09%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

7.94%

9.82%

8.47%

表5:

同仁堂2004-2006年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关系表(单位:

百万元)

从近三年的趋势来看,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基本不变,但是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却在不断下降,可见,与历史相比,公司对坏账估计有所不足。

项目

同仁堂

九芝堂

云南白药

应收账款余额

303.03

80.34

162.6

主营业务收入

2396.51

946.53

3200.34

总资产

3815.66

1373.26

2191.37

坏账准备

34.54

5.88

6.34

应收账款占主业务收入比

12.64%

8.49%

5.08%

坏账计提比例

11.40%

7.32%

3.90%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

7.94%

5.85%

7.42%

表6:

同仁堂、九芝堂和云南白药2006年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关系表(单位:

百万元)

从2006年同行业比较来看,公司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明显偏高,表明公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低于竞争对手。

相应地,公司对坏账的计提比例也远高于竞争对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同仁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越来越低,但和同行业相比,其应收账款占销售的比例及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都偏高,因此,与竞争对手相比,同仁堂的销售现金回收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应收账款质量不高,坏账较多。

(二)存货分析

1、存货的确认和计量

同仁堂的存货分为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及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在途物资、委托加工物资、材料物资和包装物等。

原材料(包括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采用五五摊销法;产成品按实际成本计价,发出时采用加权平均法;属于商品流通企业的公司,库存商品发出时采用售价法核算;包装物周转使用,在报废时一次性列支费用。

同仁堂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对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其成本不可收回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计提时,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确认存货跌价准备,存货可变现净值按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成本、费用和税金后的金额确认。

 

2、存货及其跌价准备分析

项目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存货余额

1382.90

1409.12

1233.99

存货跌价准备

2.31

0.00

0.00

跌价准备计提比例

0.17%

0.00%

0.00%

存货周转率

1.72

1.97

2.15

表7:

同仁堂2004-2006存货相关比率关系表(单位:

百万元)

由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公司在存货周转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加大了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比例,其中05年存货周转率下降是有部分原材料储备,因此未计提跌价准备,但06年主要是产品滞销,所以计提了相应的跌价准备。

项目

同仁堂

九芝堂

云南白药

存货余额

1382.90

131.16

655.39

总资产

3815.66

1373.26

2191.37

存货周转率

1.72

3.22

8.84

存货跌价准备

2.31

1.47

4.67

存货占总资产比例

36.24%

9.55%

29.91%

跌价准备计提比例

0.17%

1.12%

0.71%

表8:

同仁堂、九芝堂和云南白药2006年存货相关比率关系表(单位:

百万元)

2006年与同行竞争对手相比,同仁堂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最高,存货周转率最低,但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也最低,没有充分估计存货的风险。

(三)收入分析

1、收入确认原则

(1)销售商品

对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或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不再对该商品实施继续管理权和实际控制权,相关的收入已经取得或取得了收款的凭据,且与销售该商品有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本公司确认商品销售收入的实现。

(2)提供劳务

对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本公司在完成劳务时确认收入;对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本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3)让渡资产使用权

与资产使用权让渡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及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时,本公司确认收入。

2、收入持续性分析

同仁堂的收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销售商品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要由租赁、提供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