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 特征与模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2642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 特征与模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 特征与模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 特征与模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 特征与模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 特征与模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 特征与模型.docx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 特征与模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 特征与模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 特征与模型.docx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特征与模型

Lewis等人区分了不同类型的情绪。

初级情绪包括喜悦、恐惧、愤怒、悲

伤、厌恶和惊奇,这些情绪出现在婴儿早期阶段。

随着婴儿的发展,对自我的理解出现,次级情绪随之产生。

这些次级情绪包括尴尬、同情、内疚、羞愧、自豪和嫉妒,他们的典型特征是自我参照性行为

—一种自我认知的能力[1]。

这种次级情绪就是自我意识情绪。

相对于初级情绪,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自我意识情绪在个体的社会行为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除了自我报告、非言语行为编码技术、言语报告和行为编码外,神经成像技术和反应时法也是自我意识情绪新的研究方法。

文章概述了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和自我意识情绪的特征,并重点

介绍自我意识情绪的两个重要模型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1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和特征

Lewis认为自我意识情绪(次级情绪与基本情绪(初级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同基本情绪相比,自我意识情绪更加复杂,是一种以自我参照行为的出现为前提,并通过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而产生的情绪,它在我们的情绪生活中占有中心地位[2,3]。

Tracy和Robins认为自我意识情绪是将自我卷入到情绪中的一种特殊情绪类型,它包含内疚、羞耻、尴尬、妒忌、自豪等,自我意识情绪在调节和激发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

自我意识情绪同基本情绪相比,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

首先,自我意识情绪需要自我觉察(self-Awareness和自我表征(self-

Representations过程的卷入。

尽管基本情绪,如害怕、悲伤等也能并经常有自我评价过程的卷入,但并不是必须的。

而自我意识情绪则要求必须要有这些过程的参与。

自我包括活动中的自我觉察的我(I和作为客体表征的我(me。

这两种复觉察到他们的行为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没有遵守规则进行时,人们才会体验到自我意识情绪,如自豪、羞耻。

如果事件没能激发出自我评价过程,这时可能会产生基本情绪,但不会有自我意识情绪的发生。

因此,自我意识情绪的主要特征是

要求具有稳定的自我表征能力,并对这些表征进行关注(如自我觉察、自我反思,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自我评价。

0更为复杂的自我意识情绪,如[2]0关于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晚于基本情绪,有一种解释是自我意识情绪要求具有自我觉察的能力和稳定的自我表征的形成。

而自我觉察确实是在18~24个月时才会逐渐发展出来的,这也正是第一级自我意识情绪出现的时间,支持了该解释;此外,Kochanska、

Gross、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特征与模型

李湘兰陈传锋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宁波315211

摘要:

自我意识情绪是个体在具有一定自我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而产

生的次级情绪。

自我意识情绪有两个重要的模型,一般发展模型和加工模型。

自我意识情绪发展模型认为,初级情绪最先产生,而后自我参照的认知能力发展了才能产生第一级自我意识情绪,包括尴尬、同情和嫉妒,对标准和规则的认知能力出现后,才能产生第二级自我意识情绪,包括自豪、羞愧和内疚。

自我意识情

绪的加工模型认为,自我意识情绪的产生过程包括生存目标关联性的评估,自我关

注和自我表征形成,身份目标关联性的评估,身份目标一致性的判断,场所归因和整体性、稳定性归因的判断等过程。

目前自我意识情绪模型还停留在假设阶段需要进一步系统化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自我;自我意识情绪;发展模型;加工模型

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Research2010,3(2:

27-32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课题批准号:

BHA090029资助

通讯作者:

陈传锋,男,教授,博士。

Email:

chencfsf@

27

LinandNichols发现那些在18个月时相对较早地发展出自我认知的孩子(包括镜像自我认知和语言的自我描述,在33个月时犯了过错后(譬如损坏玩具更可能产生内疚的行为表现[5]。

另一种解释是儿童必须首先明白和理解社会的规则和要求,从而决定什么样的行为是社会适应性行为,并且明白要遵守这些标准和规则,因为他们的行为将按照这些规则受到他人的评价。

当儿童开始发展出精细的心理理论,他们知道自己身边的重要他人(通常是指父母或抚养者,会从外在的评价角度来观察他们。

当儿童发展出了自我觉察能力时,外部的评价(如我把牛奶弄洒了,妈妈很不高兴就会被内化,转换成稳定的自我评价(如我把牛奶弄洒了,我很不开心,这样的转化对自我意识情绪的产生起着关键性作用。

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对外部的标准依靠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依靠自我内化的标准来评判自己的行为。

如当年龄较小的儿童谈论他们羞耻和内疚的体验时,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他人

的反应(如我担心人们可能会不再喜欢我;而大一点的儿童则会用自己的标准对事

件做出评价(如我是愚蠢的[4]。

第三,自我意识情绪服务于社会需要。

情绪的产生源于自然选择,具备两大基本功能,促进生物存活和制定生存目标与社会目标。

作为社会性动物,社会目标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是达到社会目标与达到直接的生存目标相比,需要更为

间接的中间调节过程。

基本情绪服务于生存目标和社会目标。

例如,恐惧导致个体逃避危险,从而增加了存活的概率;但是恐惧也可能导致个体产生社交性的礼貌行为,促使个体和其他人们相处以达到社会目标。

相反,自我意识情绪只促进特定的社会目标。

自我意识情绪只会出现在具有复杂社会等级变化的物种中存和繁殖取决于解决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包括双重的、三重的或者团体合作,

欺骗,对欺骗的侦查,团体内部的竞争和团体间的竞争。

自我意识情绪可能在具有复杂的自我表征和自我觉察的物种中出现,以激发社会动力必要的行为。

同样

的,自我意识情绪会激发行为,以促进社会等级的稳定性,巩固社会地位。

例如,研究者发现尴尬和羞耻具有缓和的功能,内疚促进公共关系,自豪则建立主导权⑹。

具体地说,羞耻的表达可能引起别人的原谅和同情,自豪的表达可以促进社会地位。

第四,自我意识情绪没有独特的、普遍被认可的面部表达系统。

Ekman等人于2003年指出对于快乐、恐惧、悲伤、生气、厌恶、吃惊这6种基本情绪有比较确定的面部表情表达方式[7]。

而自我意识情绪缺乏确定的面部表情表达方式,并有更加复杂的情绪识别系统。

研究表明自我意识情绪的表达不仅含有面部的情绪信息,还要有身体的动作、头部的运动、胳膊的姿势等等。

Tracy和Robins等人研究表明,单独呈现出自豪的面部表情图片,被试分辨不出是哪种情感,只有展示出完整的上半身图片,包括向上伸展的胳膊的姿势,微微扬起的额头,面部微笑的表情,综合这些信息,自豪感才能被识别出来[8]。

最后,自我意识情绪比基本情绪有更加复杂的认知活动,这些情绪要求形成稳定的自我表征、自我觉察、用社会的标准评估自我的能力,并能对情绪做出归因。

关于是自我对结果负责,还是他人对结果负责,自我觉察的一个主要的标志是镜像自我认知。

Lewis等人的研究表明,这种认知能力至少要到婴儿18个月时才会明显地显现出来,而更复杂的自我理解、自我归因要到2.5~3岁时才会出

2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模型和加工模型

2.1Lewis提出的一般发展模型

一般发展模型由Lewis最先于1989年提出,主要介绍了人类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过程。

在第一阶段,初级情绪出现。

兴趣、快乐、痛苦和厌恶一般在出生后的短时间内即可出现,愤怒一般出现于4个月,而惊奇则于6个月时出现。

当给予合适的诱发环境,惊奇、愤怒、恐惧和悲伤可以在出生10周的婴儿中发

第二阶段,自我参照行为出现。

自我系统在出生后的两年内发展起来。

先是出现自我与他人的区别认知,随后是8个月左右出现的客体永恒认知,这种客体永恒的认知一般到18个月时达到稳定水平。

自我参照行为具有一定的发展脉络,并于15~24个月时产生。

这些认知技能的产生和巩固为第三阶段的出现做好了准备。

自我意识情绪是以自我参照行为为特征的一组情绪。

自我参照的认知能力发展了,才能产生第一

级自我意识情绪,包括尴尬、同情和嫉妒。

这些情绪大概在24个月时出现。

同时,儿童认识到了社会世界的其他方面,包括情绪图式和行为准则,这时,第二级自我意识情绪产生,包括自豪、羞愧和内疚。

如图1所示。

心理研究28

2.2自我意识情绪的加工模型

 

假设。

如图2所示

©

China

Allrights

reserved.

Publishingiiou&ehttp:

//www,cnki.net1994-2010

AcademicJournalElea祐riK

图1

©

China

Allrightsreserved.PublishingHouse.ki,net1994-2010

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

 

一般发展模型

图2自我意识情绪的加工模型[4]

2.2.1生存目标关联(survivalgoal-relevanee生存目标关联指的是事件是否与

生存和繁殖相关。

预测1:

当事件评价为与生存目标有关时,产生一个基本情绪。

如图2所示,

第一个模型中的评价为:

事件是否与生存和繁殖有关。

与生存目标有关的事件包括对健康有直接即时影响的事件,如毒蛇的突然出现;与生存目标有关的事件也包括影响健康的速度比较慢的事件,如等待一项医学检验的结果。

根据基本情绪加工的评价和机能主义理论,当事件评价为与生存目标有关时,会产生一个基本情绪

[9,10]。

当事件评价为与生存目标无关时,不会产生任何情绪,除非是与身份目标有关。

222对自我的关注:

自我表征激发

 

状态就是自我觉察(self-awareness

或者自我注意。

这是注意的特殊形式,我(I在注意稳定的自我表征(me。

这种自

我注意的状态和相应的自我表征的激活使个体能够做出反思性自我评价(reflexiveself-e-valuations。

个体稳定的自我表征可能包括真实的或当前的自我表征(我是独立的、理想的或希望的自我表征(我希望更加地独立,以及应该努力履行职责和义务的自我表征(我父母希望我能更独立。

这些自我表征可能关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自我,也可能涉及个人和公众方面的自我(人际的、社交的、集体的自我,而这些方方面面的自我表征构成了一个人的身

李湘兰等: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特征与模型29

根据模型,自我意识情绪的产生必须有自我表征的激发。

当注意指向自我,激活自我表征,个体能够比较这些表征和外部情绪诱发事件。

这些比较是自我意识情绪的必要条件。

相反,当个体的注意是完全指向外部环境时,妨碍了自我表征的形成,从而使个体无法体验自我意识情绪。

2.2.3身份目标关联(identity-goalrelevanee预测3:

身份目标的评估是自我意识

情绪产生所必要的。

当注意指向自我表征,就可以评价事件是否与身份目标相关。

这种评价关注的是事件对一个人是谁,以及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有没有意义。

一般说来,当事件与重要的自我表征相关时,通常认为与身份目标相关。

相反,当事件与个体最根本的适应相关时,被认为是与生存目标相关的

根据这个模型,与身份目标相关的事件会激发自我意识情绪,也能产生基本情绪;而与身份目标无关的事件则不会产生自我意识情绪

2.2.4身份目标一致性

身份目标一致性是指事件是否与自己是谁,以及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相一

预测4:

积极自我意识情绪(例如自豪可以由身份目标一致的评价而引发,而消极自我意识情绪(如羞耻、内疚和尴尬则可以由身份目标不一致的评价引发。

当事件被认为与身份目标相关时,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判断事件与目标一致还是不一■致。

这些评估决定了产生情绪的效价。

积极快乐的情绪由目标一致性事件引发,而消极情绪则由目标不一致事件引发。

那么,个体是如何判断事件是否与身份目标一致的呢?

如前所述,对身份相关的评估会激活当前的自我表征,可能与个体稳定的身份的多个方面相联系(即真实的、理想的、应该的自我,过去的、现在的或者将来的自我,个人的或者公众

自我。

例如考试失败会激活当前的自我表征失败的学生”。

要确定目标一致性,那么当前的自我表征就与稳定的自我表征相比较,包括现实的或者理想的自我

等。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会发现当前表征和现实或理想表征间的差距,然后判断为目标不一致,最终导致负性的自我意识情绪,如羞耻或者内疚。

相反的,好的成绩会激活’好学生”的自我表征,从而判断为一致性,产生自豪的正性情绪。

225内归因:

事件的发生是否与我有关

预测5:

自我意识情绪需要内归因,而基本情绪不需要。

当事件做出身份目标一致性或者不一致的评价后,接下来的步骤是判断事件的起因。

事件是由个体引

我需要对这

多样的,可以从

这种判断与赞

起的,还是个体外因素引起的?

这个问题可以用更通俗的话来表达

件事负责吗?

”这‘件事的发生和我有关系吗?

”关于事件的归因是重大考试的失败,到受到陌生人愤怒的注视。

在情绪评价理论中扬自我或者谴责自我有关。

如图2所示,当个体对事件做出内部归因时,发生自我意识情绪[11,12]。

Heider、Peterson和Weiner等人研究已证明自我归因在人际交往、成就领域中对人类行为、认知和情绪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我归因和自我评价相互作用,自我归因对自我意识情绪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13]。

同时,Kemeny和他的同事认为只有当观众(他人在场,个体的社会地位或社会接受(socialacceptance受到威胁时,自我意识情绪才会被引发。

Tracy和Robins等人则认为,即使没有公众的威胁,自我意识情绪也是能够发生的。

事实上,目前研究证明当个体独自一人时,自我意识情绪是能够发生的。

Leary指出在这种情景下,因为假想观众

(imaginedaudienee的存在,引发了自我意识情绪,如某人考试得了较低的分数,即使没有他人在场,但因为假想观众的存在,也会使他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感到羞耻

[14]0

226稳定的和整体的归因

稳定的和整体的归因是指这件事是我经常发生的吗?

这和我是什么样的人有

关系吗?

特定归因外的其他两个归因可能对自我意识情绪的分化非常重要。

稳定的归因涉及稳定的、持久的起因;而整体的归因涉及整体的、概括的起因。

当内部归因作出后,接下来个体会判断事件是不是由个体稳定的和不可改变的因素引起,如能力,或者是不稳定的一些因素,如特殊环境的努力。

例如,一个学生可能会把考试失败内归因为缺乏智力(稳定的原因,或者是缺少努力(不稳定的原

因。

同一个例子,考试失败的学生也可能把失败归因为整体智力欠缺(整体的原因,或者是缺乏算术的特殊技能(特殊的原因。

稳定和整体这两个归因维度理论上是独立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交互合并,并且咼度相关。

也就是说,稳定的原因往往是整体的,而不稳定的原因往往是特殊的[15]0

根据这个模型,整体的和稳定的归因会影响特

心理研究30

定的自我意识情绪的产生。

图2显示,羞耻和傲慢(是自豪的一种全面性的形式由整体的、稳定的归因引起。

而内疚和成功导向的自豪,往往由具体的、不稳定的归因引起。

这个模型是建立在先前情绪研究和理论的基础上的,但是这个模型并没有得到研究者们比较系统的验证,目前还是停留在假设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和完

3研究小结和展望

首先,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也存在很多局限。

很难对低龄儿童进行研究。

根据Lewis等人的理论预测,自我意识情绪在

18~24个月就开始发展了,但是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学者们研究的年龄大多在

7~11岁,如我国学者徐琴美等人对5岁、7岁、9岁儿童内疚情绪理解进行了研究[16],对7~11岁小学生学习成功和失败的情绪反应与情绪归因进行了研究

[17]。

自我报告法和非言语行为编码技术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并不适用。

一方面,儿童的言语表达和理解都有局限,口头报告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另一方面,非言语行为编码技术没有发现一个可靠的、稳定的、能够被识别的非语的情绪表达系

所以在采用言语报告法的同时,结合观察法和内隐的研究方法,同时借助神经科学的手段,对各个年龄的儿童进行系统的研究,对科学地揭示自我意识情绪的连续性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关于自我意识情绪的内在机制研究情况,国内外学者大多是针对内疚、羞愧和自豪进行单独的研究,没有很好地揭示几种自我意识情绪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差异。

只有少数几个学者进行了情绪间的对比研究。

国内的钱铭怡等人对中国大学生的羞耻和内疚进行了差异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公开化与私人化”在引起羞耻和内疚上有显著差异;有他人在场”是羞耻感的易化因素,内疚感的产生基本不需要观众”在场;违背道德”在引发羞耻感和内疚感上是相等的,个人无能”、’伤害自我”引起更多的羞耻感,伤害他人”引起更多的内疚感[18,19]。

杨玲、樊召锋、俞国良等人于2008年进行了中学生内疚与羞耻差异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对内疚事件更倾向于内归因,对羞耻事件更倾向于外归因[20,21]。

根据Tracy和Robins的加工模型,引起羞耻和内疚的是内归因,而公开化往往引起尴尬,这和钱铭怡等人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

引发羞耻的往往是整体稳定的归因,譬如个人能力不够,而引发内疚的往往是具体的、不稳定的归因,如对某一件事的努力不够,这与钱铭怡等人的研究结果部分一致。

些自我意识情绪的相互联系都有待在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模型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研究,方能更科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发展变化关系。

最后,把反应时法和神经影像学方法引入研究,能更好地揭示自我意识情绪的内在加工过程和大脑神经机制。

桑标等人借鉴实验心理学中反应时研究方法和汉语词汇语义记忆的实验研究,对基本情绪和自我意识情绪进行了反应时的差异研究,以此推测儿童对不同类别情绪的认知差异[22]0Shin等人通过让被试回忆内疚的情绪体验,阅读与自己相关的情绪经历,使用正电子断层扫描(PET技术来研究内疚发生时脑部的变化[23]0Takahashi对内疚和尴尬这两种情绪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二者除了同时激活相应的脑部活动区域外,激活的程度存在差异

[24]0随着神经成像技术的成熟,这方面的研究会有越来越多的发现。

Decety等人发现同情心和内疚感会促进额叶顶叶注意网络的激活[25]0Akitsuki和Decety在2009年一项研究中表明,疼痛发生的社会情境、同情心能调节对别人疼痛感知

的大脑反应,起到社会适应的作用[26]0随着反应时技术和脑神经成像技术的成熟,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会有越来越多的突破。

参考文献

ILewisM,SullivanMW,StangerC,WeissM.Selfdevelopmentandselfconsciousemotions.ChildDevel-opment,1989,60(11:

146-156

2LewisM.Theselfinself-consciousemotions.AnnualsoftheNewYorkAcademyofSciences,1997,818:

118-142

3LewisM.Theroleoftheselfinshame.SocialRe-search:

AcademicResearch

Library,2003,70(4:

1181-1204

4TracyJL,RobinsRW.Puttingtheselfintoself-consciousemotions:

Atheoreticalmodel.PsychologicalInquiry,2004,15(2:

103-125

5Kochanska,G,Gross,JN,LinM,NicholsKE.Guiltinyoungchildren:

Development,determinants,andrelationswithabroadersystemofstandards.

ChildDevelopment,2002,73:

461-482

Researcher:

OfficialNewsletterof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ResearchonEmotion,

李湘兰等: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特征与模型31

322003,18:

7-8789EkmanP.Emotionsrevealed.NewYork心理研究16

Times17Emotion,2005,5(3:

251-2571819202122徐琴美,张晓贤.5~9岁儿童

内疚情绪理解的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3:

29-34徐琴美,鞠晓辉.7〜11

岁小学生对学习成功和失败的情绪反应与情绪归因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Books,2003TracyJL,RobinsRW,LagattutaKH.Canchildrenrecognizepride?

SchererKR.Appraisalconsideredasaprocessofmultilevelsequentialchecking.

InKRScherer,ASchorr,TJohnstone(Eds.,Appraisalprocessesin(pp.92120.12

(3:

239-243钱铭怡,戚健俐.大学生羞耻和内疚差异的对比研究.心理学

报,2002,34(6:

626-633钱铭怡,刘嘉,张哲宇.羞耻易感性差异及对羞耻的应付.心理学报,2003,35(3:

387-392杨玲,樊召锋.中学生内疚与羞耻差异的对比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7:

485-489樊召锋,俞国良.自尊,归因

方式与内疚和羞耻的关系研究.心理学探新,2008,28(4:

57-61桑标,陈琳,

王振.运用反应时探索小学生情绪认知发展特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2:

828-emotion:

Theory,methods,research10NewYork:

OxfordUniversity

Press,2001SmithCA,KirbyLD.Towarddeliveringonthepromiseofappraisaltheory.InKRScherer,ASchorr(Eds.,Appraisalprocessesinemotion:

Theory,methods,researchUniversity,200111(pp.12—138.NewYork:

OxfordLewisM.

Self-consciousemotions:

Embarrassm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