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1262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A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A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每种植物都有适宜自己生长的酸碱性环境。

下表为四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

作物

马铃薯

茶树

水稻

棉花

pH

4.8~5.5

5.0~5.5

6.0~7.0

7.0~8.0

上表中不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种植的作物是

A.马铃薯

B.茶树

C.水稻

D.棉花

2.学习要善于归纳和总结。

以下认识完全正确的是

A对除杂的认识

   B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①用高温煅烧的方法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②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①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②生活污水排放对水质影响不大

C对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D对化学史的认识

①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因此可用于炼铁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于冰箱除臭

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②拉瓦锡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贡献巨大

A.A

B.B

C.C

D.D

3.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用打气筒可以压入远大于自行车车胎体积的空气,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5.某些化学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

下列有关概念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与化合反应是并列关系

B.化合物属于纯净物,两者是包含关系

C.燃烧与氧化反应是并列关系

D.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是交叉关系

6.尿素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化肥,其化学式是CO(NH2)2,下列有关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中含有氢分子

B.尿素是由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组成

C.尿素中共含有8个原子

D.尿素在农业上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复合肥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盐酸挥发

B.汽油燃烧

C.纸揉成团

D.河水结冰

8.对某校午餐食谱进行分析,主食——白米饭、配菜——清蒸鱼、骨头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骨头汤可为人体补充钙元素

B.青少年正在长身体,只需吃含蛋白质的肉类

C.清蒸鱼可给人体补充能量,白米饭不能给人体补充能量

D.这份食谱非常合理

9.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成物属于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D.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之比为4:

1

10.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

序号

物 质

选用试剂

操作

A

CO2(CO)

O2

点燃

B

NaOH溶液(Na2CO3)

稀盐酸

加入试剂至不再产生气泡

C

KNO3溶液(KOH)

Cu(NO3)2溶液

加入适量的试剂,直接蒸发

D

FeSO4溶液(CuSO4)

H2O、Fe

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Fe、过滤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1.根据电解水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a端接电池__________ 极(填“正”或“负”);

(3)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写名称)__________ ;

(4)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写名称)组成的;

(5)检验b试管中气体的操作方法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__ 检验硬水和软水,可以用__________ 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12.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3价 _____2个亚铁离子 ______

三、实验题

13.通过近期的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_____

(1)请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实验室一般不用方法A制取氧气的原因是_____;

(3)若用如图1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②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_____,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4)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图2: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

四、简答题

14.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他们用一束质量远大于电子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

“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一小部分发生偏转,极少数被反弹回来。

”回答下列问题:

(1)1个α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________电(填“正”或“负”),1个α粒子与1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________。

(2)甲图为金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推断a=________,b=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你能想象出关于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________。

1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t2℃时,a、b、c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

(2)P点是a、c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_____。

(3)t1℃时,将20ga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4)若a中含有少量的b杂质,提纯a的方法是_____结晶。

五、推断题

16.在如图所示的转盘中,A~F分别代表Na2CO3、NaNO3、NaOH、HNO3、Na2SO4、NaCl六种物质中的一种。

B的俗名为纯碱,E的物质类别为酸,A、B、C、D、E都能转化成F,A、B、C、D能依次转化。

请根据初中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____。

(2)让指针顺时针从当前位置开始转动,若所指物质不能转化为下一种物质,指针可继续转动,否则停止。

则指针将停止在_____(填字母编号)物质上。

(3)写出C转化成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17.我们和小亮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共同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小亮在实验室用一小块生铁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到生铁表面出现__________,同时发现反应后的液体中有少量黑色不溶物。

提出问题:

这种黑色不溶物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这种黑色不溶物中可能含碳。

设计方案:

将黑色固体灼烧,如果黑色固体中含有碳,就会有_______气体生成,要想进一步确定这种气体,可以用______________(填俗称)来检验,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进行实验:

小亮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到了预想的结果。

解释与结论:

由此小亮得出结论:

(1)生铁中_______碳(填“含”或“不含”);

(2)碳与稀盐酸________反应(填“能”或“不能”,下同),铁与稀盐酸_______反应。

七、计算题

18.铜镁合金常用作飞机天线等导电材料。

欲测定合金的组成(其他元素忽略不计),进行了以下实验:

取出3g合金样品,将60g稀硫酸分为6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稀硫酸用量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第5份

第6份

剩余固体质量

2.5g

m

1.5g

1.0g

0.6g

0.6g

(1)铜镁合金属于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分析数据可知表格中m=_____;

(4)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

(5)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可得到氢气的质量为多少g?

_____

19.碳酸锶(SrCO3)可用于制造红色火焰、荧光玻璃等。

小赵同学为测定某Sr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在三个烧杯中进行相关实验,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烧杯编号

稀盐酸质量/g

100

200

300

固体混合物质量/g

100

100

100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

195.6

291.2

391.2

试求:

(1)烧杯②中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g。

(2)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提示:

SrCO3+2HCl===SrCl2+CO2↑+H2O)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

1、

2、

三、实验题

1、

四、简答题

1、

2、

五、推断题

1、

六、科学探究题

1、

七、计算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