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2094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电子教案.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电子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电子教案.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电子教案

第八单元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组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将再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除一个语文园地外,一共选入四篇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父追日》是略读课文

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

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

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马克思说过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加以形象化。

可以这样说我国古代的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优美的神话已经具备了在当时的科学水平上,用文艺形式来解释自然现象的萌芽条件。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教材除仍然围绕专题,注重整合外还带有总结全册,盘点学习一组课文收获的任务如《夸父追日》课文后面安排的小伙伴说“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就提示学生本组的学习必须统览全组融入感情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一吐为快。

单元

教学

目标

1.一是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2.是识写生字词积累生动的语言。

3.是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单元训练重难点

1、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

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体会课文中人物精神的可贵。

单元

课时

安排

29《古诗两首》2课时

30《西门豹》2课时

31《女娲补天》2课时

32*《夸父追日》1课时

《语文园地八》4课时

课题

2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2.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教学难点

体会、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2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乞”等四个生字。

2.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教学重点

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一、民间故事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你都知道哪些民间故事?

2.29课《古诗两首》就和牛郎织女、嫦娥奔月这两个民间故事有关。

板书课题《乞巧》。

二、识字解题、指导书写。

1.板书课题。

学生空书,说笔画。

2.“乞”字和哪个字特别像?

(板书“气”)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

3.“巧”字能组词吗?

怎样把“巧”字写漂亮?

(教师示范)

4.普通话有一个音变规律,当两上连读时,前一个音读二声。

“标本读变”

5.“乞巧”什么意思?

6.对作者林杰有多少了解?

三、一读——读音正确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大声读一读,要求:

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

2.《乞巧》这首诗当中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模一样的,是哪两个字?

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3.指名读。

四、二读——读出韵味

1.见过古人读诗吗?

读出古诗的节奏。

2.范读,老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3.指名读。

五、三读——入情入境

1.在小组内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2.交流,你从诗句中知道了什么。

3.前两句中隐藏着一个传说,当你听到或读过牛郎织女这个传说后,想说点什么?

4.就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在做什么呢?

看看课后的资料袋,你知道了什么。

由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真的把这世上的红线都穿完了吗?

5.如果他有一双像织女一样的巧手,就可以——

6.让咱们一起加入到乞巧的人群中去,眼望浩瀚的银河和皎洁的明月,许下美好的心愿。

7.此情此景,诗人林杰情不自禁的吟道——

让我们把这美好的心愿都融进这首诗中,一起来吟一吟——

6、适度拓展、课后积累。

七、作业布置

默写古诗《乞巧》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2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屏、烛、晓、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孤独寂寞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孤独寂寞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孤独寂寞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问题: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中秋节)2.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呢?

3.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神话故事!

请同学们注意听,待会儿告诉老师:

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

(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

4.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

二、初读自悟,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听课文朗读,我们也来读一读。

3.诗人简介

4.你有不会读的字吗?

5.学习生字

6.再读古诗,随时纠正学生读音。

三、再读,读准节奏

采用指名读、范读、分组读,指导朗读节奏。

四、复读古诗,读中理解古诗

1.出示: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1)齐读。

(2)读了诗,你有什么收获?

(3)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4)“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我们知道了什么?

天快亮了(5)天快亮了,诗人睡觉了没有?

(6)睡不着会感觉怎么样?

很孤单,寂寞。

(7)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说一说

2、出示: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齐读

(2)男女分开读(3)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吗?

(4)读了这句诗,你想到了什么?

(5)联系嫦娥奔月的故事,说说嫦娥为什么后悔?

6)我们来想一想,嫦娥的心情怎样呢?

(7)那你们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8)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心情的理解,再读这句诗。

五、品读古诗,体会情感

(1)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深情地朗诵这首诗。

(2)老师和你们合作读:

师读4个字,生读3个字。

(3)诗人由于心情孤独寂寞,坐看屏风烛影,仰望碧海星空,于是,他想到了月宫上的嫦娥,让我们轻轻合上书本,仰望星空,深情地背诵这首诗吧。

(4)寻找读诗高手。

谁愿意来读一读。

六、课外延伸:

那你能说说有关“月”的诗句吗?

七、作业:

回去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或长辈们听!

教学反思

 

课题

30西门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分析人物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主题你思想,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30西门豹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分析对话,了解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一、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思考:

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二、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三、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是,他想到了月宫上的嫦娥,让我们轻轻合上书本,仰望星空,深情地背诵这首诗吧。

四、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哪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

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4.想象说话:

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五、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00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六、布置作业。

抄生字、词。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30西门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结果、结果,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并受到尊重科学,为老百姓办好事等品德修养方面的教育。

3.学习本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

教学难点

西门豹破除为“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一、导入:

(课前板书同上节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了西门豹在邺地,破除了为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做法,惩治首恶,为民除害,及兴修水利的事。

这个故事能流传至今,无论在它的思想教育,还是它的语言方面,都有精妙之处。

今天我们就共同回到战国时期的魏国邺地,目睹西门豹破除为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做法的全过程吧!

二、学习新知:

1.学习第1-9自然段。

(1)自学要求:

①小声读:

1-9自然段。

②画一画:

西门豹几次问话的内容。

③读一读:

老大爷是怎样回答的。

④想一想:

西门豹到邺之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

从哪里看出西门豹的调查工作很细致、很周密?

(2)自学后,小组合作学习,然后班级交流汇报。

西门豹来到邺地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怎样摸清底细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归纳,解决从四方面摸清底细,了解周密的问题,简短问话“直话直说”;同时据此让学生探讨“河伯还真灵啊。

”这句话是“正话反说”。

出示课件内容:

为什么问

问了什么

目的是什么

结论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怎么回事?

原因

河伯还真灵

是谁说的?

作恶的人

是哪来的?

受害的人

发过大水没有?

漳河情况

2.学习10-15自然段。

(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

过渡:

西门豹通过四个问话摸清了底细,心里有了数,不动声色地说“河伯还真灵啊。

”并且还要亲自去送新娘,看来好戏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1)自学要求:

默读10-15自然段,思考:

①在破除迷信的过程中,西门豹是怎么说?

怎么做的?

画出重点语句,并做批注。

②记下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讨论。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

读一读书上的词句,品一品词句的意思,议一议词句从内容体会思想。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扔巫婆、扔官绅头子、教训官绅、教育百姓

板书:

扔巫婆、扔官绅头子、教训官绅、教育百姓

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讨:

西门豹破除迷信妙在哪里?

(视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可以随全班交流时进行,也可以在全班交流后,由教师提出思考,再进行。

巧妙之一:

安排周密。

西门豹先是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为由,先派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再派官绅头子去“催催”,这样做既保护了新娘,又惩办了巫婆、官绅头子。

巧妙之二:

不动声色。

西门豹假装客气,“麻烦”那些恶人去跟河伯“说一声”,在不动声色中坚决地将他们扔进漳河。

巧妙之三:

假戏真做。

西门豹自始至终严肃认真地演好“送送新娘”这场戏。

如:

“去跟河伯说一声”“去催一催吧”“怎么还不回来”“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语言上不留一点破绽。

又如,“等了一会儿”“站了很久”“再等一会儿”,行动上假戏真做,让官绅们胆战心惊,让老百姓有充分的时间看这场戏。

巧妙之四:

讲究策略,区别对待。

即惩办首恶,教育胁从。

主要目的是破除迷信,教育老百姓。

(4)总结:

西门豹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用事实来惩治首恶,教育百姓,进而让我们看到了西门豹所具有的智慧。

如果不用这种办法,按照常理下禁令,抓巫婆,对官绅头子治罪,相比较哪种方法更好、更有效?

西门豹为什么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

(渗透德育教育:

调查仔细;反对迷信,尊重科学;为民除害,办好事的决心。

(5)指名分角色读这部分。

3.在西门豹的治理下,从此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邺地怎么样了?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依据板书总结全文,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为复述课文打好基础。

四、布置作业:

1.语言积累:

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读一读,记一记。

2.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顺序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反思

课题

31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燃烧、冶炼、液体、云霞"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熟练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女娲为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31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

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  师: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

她在干什么?

  

三、揭题,释题。

   

板书题目:

女娲补天  

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指导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指导书写生字。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轰隆隆、塌下、窟窿、山冈、洪水、熄灭、冶炼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31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一、写字练习。

  先安排部分易错生字的学生书写练习。

观察和发现书写中易错的部分,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再启发他们说。

隆:

不要少了一小横;窟窿:

从字义联想部首,:

从"隆"想到"窿";缺:

注意左下方的写法;纯:

注意右边部分的笔顺;冶:

冶与"治"区别,炼与"练"区别,"炼"的右边的横折钩易误写成竖钩。

二、阅读理解与练习复述。

  1、找出相关自然段。

启发阅读理解:

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呢?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

  2、女娲"补天"的过程?

请迅速找一找,(稍作交流后,反馈。

)请学生试读课文。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概括女娲补天的要点 找石头一一炼石头一一补天。

再概括成三个字,就是"找一一炼一一补"。

(从中提示理解"冶炼"一词。

  5、指导复述。

'

  我们不看课文来说说女娲补天的经过。

围绕课文的主要意思去讲,可加进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它当故事来讲。

  6、同桌互相练习复述女娲补天的经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

【板书设计】31、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灭火      人民又安居乐业

        起火 发洪水  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 吃苦 勇敢

【作业设计】  课外阅读古代神话故事,开个故事会。

【教材简说】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5、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课题

32*夸父追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读懂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

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

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四、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五、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五、作业;

复述故事。

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点拨引导,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参与口语交际。

读写结合,范文引路,互评互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2.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1.本

教学重点

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有关语文园地的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交流日常生活中听到到的神话故事。

2.神情并茂,语言动听优美。

教学重点

讲清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已的意愿。

教学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有关语文园地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

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

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

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

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我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形近字,学会识别形近字。

2.引导学生自悟,探究,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汉字形近字,归类识字。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有关语文园地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一、我的发现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较异同。

2.同学们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们长的很像,你能区分出这些字哪儿长得不一样吗?

你能认准它们吗?

(出示词语投影片)

自主读词,观察发现

1.认真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看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发现成果。

a.小组内互说,互相启发。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字音、字义加以区别。

拓展延伸

1.你还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