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讲授法的合理运用精.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1810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讲授法的合理运用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讲授法的合理运用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讲授法的合理运用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讲授法的合理运用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讲授法的合理运用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讲授法的合理运用精.docx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讲授法的合理运用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讲授法的合理运用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讲授法的合理运用精.docx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讲授法的合理运用精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讲授法的合理运用

(教学课例呈现与评析)

课例1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蛋白质

1.教学设计思路

蛋白质是继糖类、脂质之后,向学生介绍的第三类有机大分子物质。

蛋白质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物质之一,它的有关知识是学生认识生命的开端,因此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蛋白质》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在《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解释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复杂性的关系,形成事物统一性的观点。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进一步确立生命物质性的观点。

而纵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这一节教材内容,要达成上述目标,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进而理解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通过列举各种各样生命活动都是靠蛋白质来完成的,逐步让学生“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进一步确立生命物质性的观点。

由于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特别是对连接各原子间的化学键感到尤为困惑),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并利用板图、多媒体的模拟或图解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通过设问、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下面截取的是某生物老师上该节课时的两个教学片段(“新课引入”和“氨基酸及氨基酸脱水缩合”)。

2.教学过程

片段1 复习导入

师: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看一下下面几道试题(多媒体演示),然后我请几个同学来回答其中的问题:

1.右图表示人体细胞的组成成分(百分比)。

如果该图表示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鲜重),则A应该是      。

如果该图表示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鲜重),则A应该是      ;如果该图是已经完全脱水后细胞的各种化合物(干重),则A应该是     。

2.经分析,一有机小分子样品,含有C、H、O、N4种元素,此有机小分子物质很可能是(  )

A.葡萄糖B.氨基酸C.甘油D.脂肪酸

3.淀粉完全水解后的产物是;油脂完全水解后的产物是      ;蛋白质完全水解后的产物是,大约有种。

生:

(给学生1~2分钟的时间阅读、思考)。

师:

(读第1题)。

(解释)鲜重是指包括水分在内的细胞总重;干重则是指细胞除去自由水后的重量。

下面请同学回答第1题的相关问题。

生1:

O元素;水;蛋白质。

师:

(重复)从教材P2“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这一表格中可知人体中O元素占了细胞元素的65.0%(鲜重);从教材P5可知生物体中水的含量一般为60%~90%;而在干重中,蛋白质的量最多,一般为50%以上(占鲜重的7%~10%)。

师:

再请一个同学回答第2题的问题,最好能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生2:

氨基酸。

因为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的元素组成都只有C、H、O,没有N。

师:

该同学说得很好,我们前面讲过了糖类和脂质的元素组成都是C、H、O,虽然氨基酸是不是含有N元素我们还没讲,但我们可以用排除法来做这道题。

关于氨基酸的元素组成是否有N,我们接下来就会学习的。

师:

第3道题就由我来完成吧,淀粉完全水解后的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是淀粉的基本组成单元,或者说淀粉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油脂完全水解后的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今天我们即将要学习的另一类有机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完全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也可以这样说,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氨基酸大约有20种。

……

片段2 氨基酸及氨基酸脱水缩合

师:

(讲述)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其相对质量从几万到几千万。

其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都很复杂,面对这么复杂的大分子物质我们怎样来研究?

(停顿了一下)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而氨基酸并不复杂。

所以我们就先从比较简单的氨基酸入手来研究、来学习。

那么氨基酸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师:

(板书:

甲烷的结构式,右图)。

(问)同学们对这一结构式应该不陌生吧?

生:

(自由答)甲烷。

师:

是的,这是甲烷的结构式。

假如现在我用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一个R基分别取代甲烷中的三个H(边讲边将甲烷中的3个H擦去,改写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结构式就是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右图)。

20种氨基酸的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R基。

师: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一个中央碳原子(用红粉笔在用白粉笔写的氨基酸结构通式的“C”上再改写了一次),其上连接着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H和一个R基团。

下面请大家根据这一要求判断一下,下面4种物质中哪些属于氨基酸?

(多媒体演示)

 

  甲        乙          丙        丁

生:

观察、思考。

师:

请同学回答一下。

生3:

(答)乙。

师:

(边讲解,边在上图中直接指点)与氨基酸的结构式对照,甲没有氨基(-NH2),在氨基的位置上现在是甲基(-CH3);乙的R基是甲基(-CH3),也符合上面讲到的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这4个部分;丙有氨基和羧基,但并不是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丁也是类似的情况。

所以说,判断某分子是不是氨基酸的依据就是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同学丙回答的结果是对的。

师:

(讲述)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R基团,就是根据R基的不同将氨基酸区别为不同的种类(现在我们知道,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

如(演示,包括氨基酸通式)甘氨酸的R基是“-H”,丙氨酸的R基是“-CH3”,半胱氨酸的R基是“-CH2-SH”。

 

师:

(问)在过去的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表明,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哪位同学能给他解释一下吗?

生:

沉默。

师:

请大家注意“至少”这两个关键的字!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中明确已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至少”就意味着有可能在其他地方再出现氨基或羧基,这些氨基或羧基只可能出现在什么地方?

生:

(自由答)R基。

师:

是的,不同的氨基酸上的R基是各不相同的。

有些氨基酸的R基上可能有氨基或羧基,如天门冬氨基的R基是“-CH2COOH”、赖氨酸的R基是“-CH2CH2CH2CH2NH2”。

当然这个不要求大家记住,理解刚才讲到的“至少”即可。

(一边讲一边写)

师:

(过渡)蛋白质分子作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往往是由数百个甚至数千个氨基酸分子构成的,这许多氨基酸之间是如何连接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呢?

师:

下面先请同学们看一下多媒体演示的二肽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动画演示)

生:

观看。

 

师:

(讲解两个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两个氨基酸分子发生脱水缩合,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大家是否观察清楚,这1个水分子是从两个氨基酸的哪个部分脱下来的?

生:

(自由答)羧基(-COOH)脱去“OH”,氨基(-NH2)脱去“H”形成的。

师:

是从羧基(-COOH)上脱去“OH”,从氨基(-NH2)上脱去“H”形成的。

而由2个氨基酸形成的新的物质称为二肽,其间形成的键称为肽键(板书:

-NH-CO-)。

同理,由3个氨基酸脱去2分子水,形成三肽。

如果许多个氨基酸以肽键的形式连成一个长链,便成为多肽。

在形成多肽的过程中,失水的数量=肽键的数量=n-1(n表示氨基酸的数目)。

师:

通过上面的讲述,下面请同学们来看2道题目,来检查一下老师刚才讲的内容同学们是否理解了(同时投影出示2道试题),先看第1题:

1、下列结构示一个简单的肽链,回答问题:

 

(1)该肽链由个氨基酸组成,称为 肽;该肽链由种氨基酸组成。

(2)该肽链分子这种由1个氨基酸分子的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 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结合方式叫做。

2、假若现有ABC三个氨基酸,你认为能形成几种三肽?

假若现有ABC三种氨基酸,你认为能形成几种三肽?

生4:

(回答第1题)

(1)3;三;2。

(2)氨基(-NH2);羧基(-COOH);水;脱水缩合。

师:

重复同学丁的答案(在肽链上直接圈点了一下)。

师:

再看第2题,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纸自己先推算一下。

第一问同学们要注意的是“3个”且是不同的氨基酸;第二问中要注意是三肽,每次同时可以是1种、2种、3种氨基酸,如AAA、AAB、ABC。

生:

(推算第2题答案)。

生5:

6种(ABC、ACB、BAC、BCA、CAB、CBA);27种(根据排列组合推算应该是:

33=27种)。

师:

假定20种氨基酸任意组成的一个含10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就将会有20100种蛋白质。

不同的多肽,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

单从这一角度来看就可知自然界中的蛋白质分子为什么这么多样了。

……

3.课例评析

这是一节以讲授为主的新授课。

氨基酸的结构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讲,没有感性的认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

所以,不能采用讨论的形式组织教学,更不宜采用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一般只能采用以讲授法为主的方式组织教学。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合理、严密、有序的教学设计。

如用自编习题进行复习引入,这些试题从内容上来说,选择了与新课关系最密切的内容来复习。

不仅完成了复习任务,而且可以推动新课的学习。

如在复习元素的含量、水的含量带出蛋白质的含量,在复习糖类、脂肪的元素组成时带出氨基酸的元素组成,在复习糖类、油脂的组成单元时带出了蛋白质的组成单元。

每一个试题的复习既是对前面主要内容的复习,同时又都是为本节课的内容的学习打下伏笔。

这样既复习了所学知识,又顺势引出了新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再如用甲烷的结构式引伸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判断相关分子式进一步巩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等有关知识。

通过多媒体的动画展示让学生比较直接地理解氨基酸及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中间插入针对性很强的练习起到巩固反馈的作用,及时进行评价和纠错。

通过教师的提问、讲解,学生的观察思考、回答、做题等常用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比较顺利地学完了蛋白质有关知识。

在这节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显而易见的。

一节课开始的复习,引发学生的好胜心、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老师的预设之中。

氨基酸及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讲解、演示、判断区别,都是在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层层引导下,步步深入,将复杂的问题变为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了解了氨基酸及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

但本节课中也并没有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一是教师的讲授目标都是针对学生而设计的;二是在讲授过程中设计了学生观察、思考、比较,让学生回答和练习的机会;三是教师随时从学生那里得到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讲授的节奏和进度,补充相应的习题。

学生在整节课中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生真正“动”起来了。

这节课以讲为主,因此教师语言简洁、明了相当重要,只有讲的清楚,才能听的明白;只有教的明白,才能学的扎实。

教师只有在充分掌握规范、通俗的语言之后,才能将语言运用自如,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讲为主,但并不代表不能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并不代表不能让学生做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为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找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讲为主,但也需要肢体语言、教学板书、多媒体的辅助,如氨基酸及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是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对于这一教师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予以了很好的解决,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二者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课例2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单元复习

1.教学设计思路

新授课学生主要是对某个知识点的学习,而单元复习课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的理解和系统化,通过复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规律性知识、应用性知识和特殊性知识。

使学生对教材经历一个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的过程。

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全部内容都是有关孟德尔定律的内容,教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按照科学发现的过程设计,这样的编排非常好。

但是,上复习课时,再按照这个顺序,不但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而且也很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复习效果会不够理想。

所以在本单元复习时进行了重新设计,按照如下三条线索展开,希望取得更好的效果。

(1)本章的概念相当多,把这些看似散乱的概念集中起来,从新的角度来重新梳理原有的知识,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

(2)日常考试中遗传部分的试题分量相当重,而试题变化又相当多,所以复习时尤其不能只对学过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而要通过复习让学生真正提高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所以进行解题方法的归纳、指导尤其显得重要。

给学生呈现新的情景,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达到知识迁移能力的强化。

(3)精选例题,巩固练习。

复习的目的是知识的巩固,通过教师精选精讲,学生精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所截取的是某生物老师上该节课时的两个教学片段(“主要概念整理”和“解题方法归纳、指导”)。

2.教学过程

片段1 主要概念整理(概念图的建立)

师:

这一章的教材内容我们已经在前面几节课中学了,同学们也做了一些练习,由于这一内容在高中生物内容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老师今天再用一节课的时间对这一章内容进行一次整理。

本章内容中有许多概念,这些概念都是学习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后面的伴性遗传等的基础知识,所以在复习这二个定律之前有必要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整理一下这些概念。

投影下列概念和定律:

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相同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纯合体、杂合体、遗传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师:

这些概念除“相同基因”教材中没有直接出现过外(但我们在上课时介绍过,如AA、aa),其余都是教材中出现过的,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纸,从“性状”这一概念开始,把这些概念和内容相互之间联系在一起,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在纸上画一个概念图。

(注:

概念图的建立在这之前已讲过)

生:

思考、动笔在纸上开始写(画)。

师:

(一边在同学中间走动观察,有时俯身与同学进行交流指导。

师:

大部分同学都已画好了,但有些同学还没有把这些概念都放上去,有些同学放得不太合理,有些同学把它们的关系搞错了。

下面我选了一个的同学的概念图展示一下(实物投影仪显示同学画的概念概念图),看他画得怎样,一起来评判一下。

 

生:

观察、思考。

师:

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位同学是否把老师所列的所有名词都写上去了?

生:

都列出来了。

师:

这些名词之间的关系从整体或局部来看,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生1:

以“性状”为中心,把各个名词(概念)联系起来的方法是对的,但里边的内容有些是正确的,如性状-表现型、性状-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基因-基因型-纯合体和杂合体、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有些内容好象有些不太对。

师:

正如这位同学所说,以性状为核心,将有直接联系的名词(概念)用线连接起来,如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基因),每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性状-相对性状)…以次类推,我们可以判断出该同学所画的概念图中有些是正确的。

但有些确实是放错位置了,如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不是平行关系,性状分离是指在遗传过程中,F1杂合体只表现显性性状,而在F2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杂合体-性状分离-相对性状),再如…

师:

通过刚才的分析,大家对这些概念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楚了吧。

下面你们再自己检查一下,你画的概念图为什么缺陷?

生:

(自我检查)。

师:

下面我再把这一概念图的建立过程重新演示一下:

(教师用多媒体将事先准备的概念图按建立过程分步投影在屏幕上,下图为比较完整的概念图。

 

师:

该同学画的这一概念图是按我刚才讲的从“性状”开始画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基因”开始来画这一概念图。

只要找出一个比较核心的概念,能把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即可。

师:

我们每个同学是否可以把这些概念放在“豌豆花色”这一具体实例下,逐一对这些概念再作具体的回顾和整理?

……

片段2 基因型及比例的推算(解题方法归纳、指导)

(投影)例1、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显性,圆果(B)对长果(b)显性,且自由组合。

现用红色长果(Aabb)与红色圆果(AaBb)番茄杂交,从理论上计算分析,其后代基因型AaBb所占的比例是。

师:

(读一遍试题)本题研究的是二对等位基因遗传的问题,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单纯从这道试题来讲,并不复杂。

类似的推算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已做过。

下面我们用几种方法来解答这道题目,老师想通过简单的题目的解答总结一下解答遗传题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下次碰到“复杂”的题目时,希望大家能够举一反三,用曾学到过的、并不复杂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师:

先请同学们用教材中分析双因子杂交实验时用的表格法(板书)来推算一下。

表格法大家知道吧?

生:

(自由答)知道。

各自开始在下面推算。

得出AaBb所占的比例是:

2/8=1/4。

师:

(投影某同学的一张表格)

亲本:

红色长果

Aabb

亲本:

红色圆果 AaBb

配子

AB

Ab

aB

a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师:

这种方法是教材中在单因子杂交实验和双因子杂交实验分析中都已出现过的方法,比较原始,但也是比较基本和实用的方法。

自由组合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解这一类题目时还可以把自由组合问题化解为分离定律来分析,然后,再配合概率乘法定律求解。

下面我还是以这一试题为例,再来说明另外二种求解的方法。

师:

可以用“分离组合法”(板书)来求解。

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概率乘法原理,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依次写出后代可能的基因型及比例,再用乘法定律进行相关运算。

具体如下:

(边讲边板演)

颜色的遗传:

Aa×Aa→AA(1/4)︰Aa(1/2)︰aa(1/4);基因型3种,表现型2种。

形状的遗传:

bb×Bb→Bb(1/2)︰bb(1/2);基因型2种,表现型2种。

后代的基因型种类:

3×2=6;后代的表现型种类:

2×2=4;后代出现AaBb的概率:

1/2×1/2=1/4。

师:

也可以用“配子分析法”(板书)来求解。

正常情况下,配子的比例决定后代基因型的比例。

分别写出每个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再按要求运算。

(边讲边板演)

(1)每个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红色长果:

Aabb→Ab(1/2)︰ab(1/2);红色圆果:

AaBb→AB(1/4)︰Ab(1/4)︰aB(1/4)︰ab(1/4)。

(2)后代出现AaBb的概率为:

1/2Ab×1/4aB+1/2ab×1/4AB=1/8+1/8=1/4。

师:

大家回忆一下,在前面的作业中曾做过的题目中,是否有可以用这些方法来解的试题?

(停顿)下面请同学们来试做一下,你可以采用你认为最方便的办法。

(投影)例2、假如豌豆种子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现有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和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杂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后代中,可能产生    种不同的基因型。

(2)杂交后代中,基因型为YyRr的概率是    。

(3)杂交后代中,可能产生    种不同的表现型。

(4)杂交后代中,表现型为黄色圆粒的概率是    。

(5)杂交后代中,纯合子、杂合子出现的概率分别是    。

(6)杂交后代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占    。

(7)如果杂交后代中,共有480万粒种子,其中胚的基因型为YyRr的种子在理论上有

     粒。

生:

读题、做题。

……

3.课例评析

学完一章内容后作一次小结性的复习整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夯实基础,巩固提高。

根据不同的内容,用图表、概念图、比较/对比表、文字描述或任何适合的方式来概括和总结刚学过的知识。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概念最多的内容之一,概念的记忆成为教学难点之一,用概念图来复习梳理遗传中的相关概念是比较适合的方式之一。

针对内容特点,教师在这部分知识复习时,给出一组概念,让学生先复习制作概念图,然后通过对学生制作的不完善的概念图的分析、讲解,加以完善。

最后教师再采取分步教学演示,由局部到整体,逐步展示呈现比较完整的概念图。

这样概念层次清晰,关系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把握复杂的概念和概念关系,符合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能大大加强复习效果。

遗传题在高中生物学知识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现行的高考试题中,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巧妙地解答问题占着相当的权重,也是目前考察学生能力中最重要的方面。

遗传题能否正确求解,不仅在于解题者选择的解题方法,更取决于解题者能否采用简便的,巧妙的解题思维策略,是否能绕过一些非必要的过程。

因为生物遗传题的解题思路和求解方法很多,一些问题可能会由于解题思路或方法的不当产生繁琐的计算或推理过程,从而出现差错等使结果无法得到。

因此提倡解题过程的优化,选择更好的思维策略对解生物遗传题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方面,如解题的分析方法、解题的思路、解题的技巧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学生由于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基本上还不能独立地进行解题技巧、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和提炼,他们离不开教师在这方面的详细指导。

因此,在解题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切不可放任学生自行去寻找和总结,否则,将造成学生解题能力无法提高的局面。

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去解决。

教师方面,首先要摆正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地位,不能因为新的教材体系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放任学生自己去探究。

实际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领悟、感知、总结、提炼,这正是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的最好方法。

学生方面,主要是由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到使用巧解方法的真正好处,从而自觉地去寻找好的解题方法。

课例3 2009年高二生物会考试卷Ⅱ分析

1.教学设计思路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测量与评价反馈功能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因此,应试完毕,并不等于考试的结束。

试卷评阅完成以后,需要对考试和试卷作全面分析,对问题进行矫正,并且应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调整和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

本次试卷讲评是在全市统一阅卷的基础上,对学生中出现的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分类登记。

根据全市高二学生的考试情况,对本次考试和试卷作全面、客观的综合分析。

讲评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考试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而且要尽可能从各个方面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讲评设计的内容来源于本次考试但又不局限于卷面内容。

采取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诊断性讲评:

针对测试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典型错误,通过讲评查“病情”,找“病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辨析能力的目的。

(2)查漏性讲评:

针对学生不理解或没掌握的知识点,通过针对性的补偿性教学,弥补学生知识点上的漏缺。

(3)发散性讲评:

针对测试中具有相对较大灵活性的典型试题作进一步的“借题发挥”,引起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拓思考的视野。

(4)延伸性讲评:

对原试题进行讲评后,再对试题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