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1724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

三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

第一课春天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感受“春”的意境,并开展想象、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二、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的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三、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

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

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歌曲表演《嘀哩嘀哩》。

二、聆听《春到沂河》。

教学过程:

一、歌曲表演《嘀哩嘀哩》。

1、导入:

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

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

2、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并模仿歌曲中黄鹂鸟的叫声。

3、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4、学习曲调:

分两部分学唱,即前16小节和后16小节。

●前16小节的学唱曲:

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

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

●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

●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5、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

6、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

二、聆听《春到沂河》。

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导入。

●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

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二遍)。

设问:

这段曲调熟悉吗?

它源于那一首民歌?

这段曲调给你的情绪有什么感受?

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

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的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这首歌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6、再次聆听全曲。

结合乐曲的名称及三个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课后反思:

今天的这一节课,,我个人感觉是,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音乐素养有所提高,音色,音准,节奏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小组合作方面还有待加强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春》。

二、歌曲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

教学过程:

一、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春》。

1.在歌曲《嘀哩嘀哩》声中导入本课的欣赏。

设问:

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2.听《春》的主题音乐。

设问:

你能从这一段音乐声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

说说

你的感受。

3.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

4.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

乐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自己刚才填写的答案。

5.用彩色笔涂色块,描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

二、歌曲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

1、谈话导入:

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下吗?

春雷的声音?

春水的声音?

春雨的声音?

春风的声音?

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的《春天举行音乐会》。

2、聆听范唱(教师示范或听录音)。

3、设问:

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

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

4、学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节):

●有感情地、有节奏地吟读歌词(按音乐节奏)。

学生吟诵歌词时,教师弹这16小节曲调为他们伴奏,既作为背景,又为学曲调铺垫,注意:

●在有感情熟读这段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曲调与歌曲。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

“春天举行音乐会”是点题乐句,也是全歌的高潮,要注意唱好。

6、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伴以动作表演。

7、以打击乐伴奏渲染其气氛。

8、打击乐的编创有两个方面:

一是选择乐器,二是选择节奏。

必需按不同性能的打击乐器选择其适合表演的节奏型。

如金属类宜表演长音,而木块类则宜短音。

第二课可爱的动物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天上飞的杜鹃,地上跑的马,都是可爱的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在感受、体验以“杜鹃”、“马”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二、认识低音掌握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唱好《顽皮的杜鹃》、《我心爱的小马车》,并试用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唱自己的歌。

教学重点:

认识低音掌握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管弦乐《森林深处的杜鹃》。

二、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教学过程:

一、聆听管弦乐《森林深处的杜鹃》。

1、解题导入。

设问:

谁有过去大森林的体验?

也许我们大部分都没有去过。

能称森林的是几万株几十万株的大树组成的茫茫一大片大树。

今天要欣赏的作品是《森林深处的杜鹃》,你能从音乐声中想像吗?

(1)当你听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时请站起来?

(2)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请举手。

4、师生讨论。

设问:

(1)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吗?

(2)你能模仿杜鹃的叫声吗?

5、复听乐曲:

要求,把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你认为最方便、最能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

如:

简笔画、身体的动作……边听边表现,要保持教室安静能听清音乐,自由想像。

6、简单介绍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7、完成教材下方的练习与思考。

8、在括号内填入单簧管名称或图形。

9、

二、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1、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是两音的音准。

2、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八音外,还有低音区的音,简谱中用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67”的低音就用来表示。

教师示范“567”的柯尔文手势。

3、唱准八个音,同样要注意唱准。

学生边唱边打手势。

4、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视唱:

5、在能准确视唱前4小节的基础上,再加4小节:

谁能以最短的时间,唱的最准确,说明他的音乐能力最棒!

6、听辨训练:

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

在什么时候出现?

(教师弹奏全曲。

7、视唱全曲。

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

8、学唱歌曲。

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想像就是杜鹃在歌唱。

9、用口风琴找到1=F的“531”三音,按课本中的要求吹奏

10、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即兴表演。

甲为歌曲主人翁“我”,边唱边表演。

乙为杜鹃鸟,在规定时间内唱。

丙为口风琴伴奏(伴奏可以两人也可以一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赛马》。

二、儿童寓言歌曲表演《花喜鹊和小乌鸦》。

教学过程:

一、聆听《赛马》。

1、有条件的学校准备一段内蒙古大草原举行赛马盛会的录像,以及一段二胡演奏。

如班上有学生会拉二胡或教师本人会二胡演奏更佳。

2、播放内蒙古人民赛马盛会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赛马时的热烈场面。

同时播放录音《赛马》(如能做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大屏幕播放效果更佳)。

3、设问:

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4、揭题《赛马》二胡独奏。

5、听听二胡的音色,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音原理:

二根弦,一个共鸣箱,一把弓。

弓摩擦弦,振动发声,由共鸣箱扩大传音。

6、聆听第一乐段主题。

再随主题哼唱一次。

设问:

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

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

7、聆听第二乐段的主题:

8、

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

9、设问:

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景?

9、再听第二乐段。

设问:

(1)第二乐段的主题反复了几次?

(2)你能想像每次反复的不同变化,在比赛的场面上的不同情景吗?

(3)第二次反复时,独奏乐器二胡是怎样演奏的?

你能模仿一下吗?

10、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

听完后谁能把这场赛马盛会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11、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

二、儿童寓言歌曲表演《花喜鹊和小乌鸦》。

1、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音程跳动大,因此有相当难度(指学谱),所以本歌主要采用听唱法学唱。

2、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要求:

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

设问:

你听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

(2)听录音范唱。

要求:

你能把你印象最深的几句模仿唱一唱吗?

(3)跟随录音、看着歌谱哼唱歌曲。

(4)相互交流已经会唱的几句。

(5)重点解决几句难唱的歌曲,教师给予指导纠正。

(6)完整地唱全歌。

在间奏上,鼓励学生随音乐即兴表演(骑马、扬鞭、走崎岖山路……)。

(7)歌曲会唱后学唱曲谱,要求能流畅地唱谱。

(8)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音乐。

(9)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演,伴奏)。

课后反思:

第三课童趣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猜猜谜语”、“玩玩木偶”、“吹吹短笛”、“哼哼小曲”四首音乐作品,让你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二、为《一支短笛轻轻吹》、《木偶的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

三、从《猜调》、《摇船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四、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

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

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吹奏曲《同伴进行曲》。

二、学唱歌曲《噢!

苏珊娜》。

教学过程:

一、聆听吹奏曲《同伴进行曲》。

1、简单介绍该曲创作的背景,以帮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2、充分利用图形谱进行教学。

边听音乐边看图形谱。

以帮助学生理解1与2的对比。

3、复听1与2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理解音乐的各种手段进行描述,如几个人一起表演“队列与怀念”,也可用图画,也可用语言……

4、初听3。

设问:

这段音乐与前两段音乐中哪一段相同。

5、复听3。

学生画图形谱。

6、完整听全曲,并进行队列变化表演。

二、学唱歌曲《噢!

苏珊娜》。

1、教学时注意:

弱拍的附点节奏,教唱时不可过分强调,也不要随其自由。

可进行对比范唱,从听辨入手,教会学生唱准。

2、伴奏的加入,可分步进行,先练鼓,打强拍,其次是双响筒,最后是口风琴。

3、无论是唱还是伴奏、伴舞,都必须以对朋友的友谊为中心,表达出对友情珍惜的心情,才能表现出歌曲的欢快情绪。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合唱曲《船歌》。

二、歌曲表演《原谅我》。

教学过程:

一、聆听合唱曲《船歌》。

1、初听全歌:

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反映的内容。

2、板书歌词,复听全歌,让学生看着歌词聆听。

3、师生交流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景------突出伙伴们真诚的友谊之情和欢快的气氛。

4、再复听全歌,重点放在合唱部分,要求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他们唱的是同一个曲调吗?

5、板书:

合唱谱,让学生凭听觉划出合唱的二声部图形谱。

6、随音乐用手的划动来表示曲调的起伏流动,表达伙伴们轻松活泼的在船上划行的情景。

二、学唱歌曲《原谅我》。

1、在完整聆听乐曲的基础上,多次感受歌曲的旋律,可听范唱和着节拍,轻声跟唱,感受音乐。

2、注意弱起分句。

让学生掌握分句主要是通过教师范唱及歌词的分句两个层面进行听与讲,解决其难点。

3、前三句强拍上的附点八分音符不要讲时值的理论,而是通过语气,强调“我”,因此要唱得重一点,稍长一点,来解决附点节奏的难点。

4、歌曲处理上同样从标题出发,要求学生带着内疚的情绪,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一点错,而表达对同伴的信任,希望得到同伴的原谅,使伙伴的友谊更近一层。

5、打击乐的编配,主要是为了烘托三拍子的强弱节奏。

课后反思:

第四课音乐会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如小号、口笛……)

二、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

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三、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

教学重点:

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

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唢呐与乐队《小放牛》。

二、学唱歌曲《放牛山歌》。

教学过程:

一、聆听唢呐与乐队《小放牛》。

1、教师先介绍河北民歌《小放牛》:

2、初听乐曲,设问:

这段乐曲是由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演奏的?

乐曲中主要的曲调是由哪一件乐器演奏的?

3、听第一段音乐,设问:

这段音乐与河北民歌《小放牛》有什么关系?

4、听第二段音乐,设问:

这段音乐旋律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你能听出两人一问一答的情景吗?

5、复听第一、二段后,师生交流听后感。

6、复听全曲并小结。

二、学唱歌曲《放牛山歌》。

1、民歌与地方的语言连在一起,像《放牛山歌》中的“啥”、“哟喂”等都在四川的土语,所以教师的范唱以及在教唱都要注意地方语言的语调与语气,这样才能咏出其味。

2、要以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来演唱曲调和歌词。

3、指导学生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山歌风格的民歌。

4、告诉学生高音谱表第二线上的音唱“do”。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管弦乐曲《牧歌》。

二、歌曲表演《小牧笛》。

教学过程:

一、聆听管弦乐曲《牧歌》。

1、先介绍乐曲是由同名民歌为素材创作的小提琴曲。

2、初听乐曲。

设问:

民歌《牧歌》的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3、复听乐曲,设问:

每遍的主题曲调出现时它的声区变化顺序是怎样的?

各遍表达了怎样的情景,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场景?

二、歌曲表演《小牧笛》。

1、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唱出牧童在放牧劳动时欢快情绪与民歌风格。

2、曲调的学唱主要通过跟唱乐句进行。

3、在流畅的唱好曲调的基础上,歌词的会唱也迎刃而解,但注意语句的完整,安排好换气的气口。

4、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学生自己创造设计表演唱,由他们自己找伙伴去商量研究。

在形式上也可让学生领唱。

课后反思:

第五课牧童之歌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四首中外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二、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三、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歌曲《妈妈之歌》。

二、学唱歌曲《妈妈的心》。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妈妈之歌》。

1、初听熟悉民歌演唱的内容:

要求学生看着课本中的歌词,听录音播放的演唱,听后议论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2、介绍纳西族民歌《妈妈之歌》的背景:

包括云南省的地理位置及“啊哈巴拉调”善于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3、复听本歌。

设问:

这首歌是由男声唱?

女声唱?

童声唱?

4、通过音像感性的让学生感受男声、女声、童声音色的基本特征。

5、再次复听,可让学生跟着录音看着歌词轻轻哼唱,以体验母子的深情。

二、学唱歌曲《妈妈的心》。

1、由课题名称直接切入本课。

2、教师范唱,提出要求:

设问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内容?

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师生交流讨论设问。

3、听录音范唱两遍。

要求:

看课本上的歌谱,可以在心里轻轻的跟着录音哼唱。

4、设问:

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0”的符号?

5、讲解:

休止符。

音符中有休止符表示停顿。

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歌曲《小白菜》、《鲁冰花》。

二、歌曲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小白菜》、《鲁冰花》。

1、初听这两首歌曲。

设问:

这两首歌曲讲述的内容是什么?

2、讲解:

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两个主人翁的名字,一个叫《鲁冰花》、一个叫小白菜。

这两首歌曲都是对妈妈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样,谁能分析一下,请大家在听一遍。

3、复听这两首歌曲。

师生分析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背景。

4、设问:

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5、再次复听:

可以在心里跟录音哼唱。

6、师生讨论演唱形式,小结:

这两首歌曲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二、学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这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教学是可以有讲故事导入。

2、学生思考:

谁在唱摇篮曲?

唱给谁听?

3、曲调要在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才能唱歌词。

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4、歌曲分析设问:

●歌曲中有几个人物?

●表演中有几个动作?

●你能在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的伴奏下把歌词改编成一个故事间给大家听吗?

●这首歌曲演唱时应以怎样情感表演。

●分小组作情景表演设计进行交流展示。

课后反思:

第六课爱祖国

教学目标:

一、在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等五首爱国主义题材音乐作品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二、聆听《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三、在演唱《只怕不抵抗》,聆听《救国军歌》中,感受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并进行表演。

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重点:

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表演唱歌曲《童趣》。

二、聆听《樱花》。

教学过程:

一、表演唱歌曲《童趣》。

1、这首歌曲在演唱时要按句听唱与教唱,不要按小节或音阶为单位进行学唱,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2、反复多次听反常录音带,跟录音哼唱曲调与歌词,在这基础上再随教师的伴奏学唱。

演唱时要表现出天真活泼的童趣,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引发学生进入角色,注意强弱的力度变化,让学生以发自内心的喜悦唱出对生活的热爱。

3、分组编制回旋曲:

分组编制春、夏、秋、冬四季的情景动作,可以是小品,也可以是造型、舞蹈等。

然后与《四季童趣》为主部A,组成回旋曲。

4、编歌活动强调即兴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不要加以限制,符合要求的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二、聆听《樱花》。

1、先介绍樱花。

设问:

●樱花的形状与颜色?

●什么季节开花?

●是哪一国家的国花?

2、先欣赏合唱曲《樱花》,初步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

可以让同学小声随录音哼唱,熟悉曲调。

3、再欣赏器乐曲《樱花》,在复听前设问:

●歌曲的旋律出现几次?

●每次出现的速度是否一样?

●能听出每次的主奏乐器吗?

●每次出现表达的情景你能描绘吗?

4、复听后师生讨论。

5、小结:

四季中的日本一景。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表演唱歌曲《捉迷藏》。

二、聆听乐曲《雪花飞舞》。

教学过程:

一、表演唱歌曲《捉迷藏》。

1、流畅的唱好强弱弱节奏感是三拍子歌曲的关键,表现圆舞曲的特征。

其基础是熟练的唱好曲调,唱出每小节的强拍,这样每小节第一拍的附点节奏也自然唱好了。

2、在熟练的基础上,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达到流畅。

吐字要清晰:

开口不要太大,声音靠前,这样能表达清楚。

3、可加上打击乐器鼓、小铃等,使气氛更为热烈。

二、聆听乐曲《雪花飞舞》。

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2、初听乐曲。

设问:

1)你能从音乐声中想象到雪花在飞舞的情景吗?

2)怎样的曲调代表“雪花”,你能哼一下吗?

3、复听乐曲。

设问:

高音区的音乐代表什么?

低音区的音乐代表什么?

你联想到什么情景?

4、复听乐曲。

设问:

能听出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相同之处吗?

5、小结:

四季的另一景色-----雪。

课后反思:

第七课老师的歌

教学目标:

一、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多么光辉而崇高。

本课的四首作品均表现了学生们对老师尊敬与爱戴之情。

二、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三、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为他们表演小品,以表示我们的一片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

教学难点:

听辨曲调。

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表演唱歌曲《钟声叮叮当》。

二、聆听管弦乐曲《维也纳的钟声》。

教学过程:

一、聆听管弦乐曲《维也纳的钟声》。

1、讲组曲《哈利亚诺什》的故事,介绍《维也纳的音乐钟》。

2、初听全曲。

设问:

你能否听到钟摆的滴答声。

3、学唱主题曲调。

4、复听全曲。

设问:

●主题曲调出现多少次?

●你能想象王宫里的情景吗?

5、师生交流。

再次复听。

完成教材提出的要求,用动作表示听到的主题曲调。

二、聆听管弦乐曲《维也纳的钟声》。

1、歌词简单,就“叮当”二字,曲调规则,四句组成,在唱之前扫除难点“fa、si”。

2、这首歌非常规则,后二句是前两句的下方二度模进。

第一、二句的曲调因是音阶的上行与下行,所以用听唱与看谱相结合,听唱模仿进行教学,解决其难点。

3、唱好这首歌的关键是流畅而有起伏,在“V”处要换气。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表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二、聆听管弦乐曲《灵隐钟声》。

教学过程:

一、聆听管弦乐曲《灵隐钟声》。

1、介绍杭州灵隐寺。

由设问导入:

●你们去过寺庙吗?

说说参观的场景。

●你们听到过寺庙的钟声吗?

请用声音模仿一下。

2、先听引子部分------钟声。

设问:

这是真的寺庙里的钟声录音吗?

3、再听乐曲主题音乐曲调,要求学生看着教材中的谱例边听边哼唱。

设问:

●这样的曲调你听过吗?

●听了这样的曲调你想象这使那里的场景?

4、欣赏全曲:

学生自由用动作表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5、小结:

这是中国佛教音乐中的钟声,很有特征,特别是除夕夜和新春第一天的钟声,有多少人前往聆听。

二、表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1、在认知上知道轮唱的歌曲。

2、听教师范唱和录音范唱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想象歌曲所描绘的景色,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

3、重点:

解决二部轮唱。

关键:

首先是学生的听觉要既能听到自己的声部也能听到另一声部的歌声,另一个关键是教师的指挥要有准确的动作提示,让第二声部进入,当然学生也要知道在何处进入。

4、本歌轮唱的结束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第一声部把最后6小节“叮咚”重复与第二声部同步结束,另一种不同步结束即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结束6小节。

课后反思:

第八课爱和平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白鸽是和平的象征,所以称“和平鸽”。

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高唱《每人伸出一只手》、《各国儿童心连心》,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平一定能实现。

二、从聆听《小小白鸽》、《欢乐颂》中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的常识——每一类人声还可以细分为高、中、低三个声部。

三、从编创节奏组合,用八个音编创自己的歌。

教学重点:

人声分类的常识——每一类人声还可以细分为高、中、低三个声部。

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合唱曲《对鸟》。

二、学唱歌曲《一只鸟仔》。

教学过程:

一、聆听合唱曲《对鸟》。

1、解题:

“对歌”是我国民歌中重要的形式之一。

如果对花名往往称对花,本歌是对鸟名,所以称对鸟。

2、初听的要求:

初步听出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