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167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

古诗三首

凉州词

送元二使安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凉州词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4、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点拨讨论法

  学习方法:

自读感悟、讨论探究、诵读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背诵《出塞》。

今天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凉州词》。

了解诗人王翰。

二、学习古诗。

1.初读感知。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朗读。

这首诗有两个子难认,跟老师读一遍。

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诗千古绝唱?

(指名二位学生读、然后齐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4.品读悟诗情。

(1)齐读第一、二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结合注释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饮”是饮什么?

琵琶声听过吗?

有什么感觉?

(句意: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

正要开怀畅饮,忽然琵琶声从马上传来。

(2)齐读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A.“醉”是因什么而醉?

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想象:

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b.说一说:

酒有哪些作用?

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

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c.问:

这一杯酒喝完了吗?

为什么?

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

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d.配乐赛读、齐读。

e.背诵。

三、课外扩展:

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四、小结:

诗人的这首绝句用酣畅之笔抒发了一种悲凉但又极为豪迈的情感。

沙场是敌我拼争的场所,是残酷的、令人恐惧的,但诗人用“醉卧”面对残酷的战争,这是何等的豪迈啊!

板书:

写景

凉州词抒情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够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制作课件,生搜集送别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陪着诗人李白送走了孟浩然,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首送别诗,1200多年前,这首诗在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中尤其脍炙人口,传唱千年,被称为唐人别诗之绝唱,这就是《送元二使安西》,谁写的?

2.读诗知意

(1)引出课题,了解题意

①共同书写诗题。

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②学生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齐读诗题。

(2)了解作者

学生介绍对作者的了解情况,教师补充。

(强调王维的诗的特点:

“诗中有画”)

(3)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练习读诗,在此项活动中重点指导“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朝”和“舍”的读音。

(4)读懂诗意

①学生结合幻灯片的注释,自读自讲诗意。

②学生试说诗意,教师点评、补充。

③出示译文,男女生合作读。

④趣译诗句,学生齐读。

(读准、读通、读懂古诗,是古诗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这首诗的诗意不难理解,给学生设置一定难度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达成学习目标。

3.吟读悟情

过渡语:

学习“品诗”。

读诗如品茶,一口为喝,二口为饮,三口才叫品。

读诗不仅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把诗的韵味和感觉读出来。

这就叫品诗。

王维的诗应该怎么品呢?

宋代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王维的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诗中有画”,所以读他的诗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诗情画意。

1教师示范吟读古诗,学生模仿。

2吟读方法指导。

3教师吟读第一句,说出想到的画面。

4教师吟读第二句,学生说想到的画面。

5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中画面,教师指导。

6交流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板书:

雨舍柳美景)

⑦品味画面。

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瓦楞青青的旅舍,清新嫩绿的杨柳。

那么我们刚才的朗读为什么如此悲伤呢?

(古诗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品诗。

这一环节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渐入诗境,体悟情感。

(4)简介“柳”的含义

折柳赠别古来有之。

最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样的诗句。

后来人们就常常借柳来表达挽留、不舍的意思,因为随风舞动的杨柳最容易勾起人们千丝万缕的离愁,而且“柳”与“留”谐音,柳就成了离别的象征。

(板书:

愁情)

⑤解释“愁情”。

(图文介绍)这就是阳关。

阳关以西便是大漠茫茫,黄沙漫天,陪伴元二的将是无尽的戈壁和满目的荒凉。

从渭城经过阳关,再到安西,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

若是元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也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

王维在年轻的时候也曾奉命出使塞外,他深知塞外的苦寒。

⑥师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板书:

无故人)

⑦深情演读。

过渡语:

别时容易见时难!

王维在元二走后的五年便去世了,因此这首诗也是王维与元二的诀别诗。

王维与元二的深情厚谊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4.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

除了友情,还有亲情、师生情等,也许,你也有一些话想对亲人或朋友说,或者你也有一个分别很久的朋友,课后,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

好好珍惜这份真情吧。

6、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朝雨客舍杨柳图

依依惜别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3首古诗。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

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1、背诵全诗,初悟诗语形象美。

   1.读通全诗,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顺口了再读几遍。

   2.背诵默写。

    “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要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读。

”(朱熹)读得准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要初悟诗的音韵美。

处于记忆黄金时期的儿童朗读音韵和谐、语言精练的古诗必熟记于心,“心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李光),背默之举无疑能强化学生对古诗整体的直觉感受。

   3.想象诗中画面。

  2、指导学习《赠汪伦》。

  

(1)理解课题,简介李白及有关本诗的故事。

  

(2)听录音,初知内容。

  (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

“将放行”是什么意思?

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

我很快就要坐船离开这里了。

  理解第2句。

“踏歌”是什么意思?

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

忽然听到岸上有人用脚步打着节拍,边走边唱的声音。

  这两句主要写什么?

(主要是叙事,展示一幅离别送行的画面。

  理解第3句。

“千尺”是虚指,极言谭水之深,是夸张的说法。

  理解第4句。

“不及”是什么意思?

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虽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却比不上汪伦为我送行的情谊深。

  这两句诗用桃花潭来比喻汪伦的感情,以水深比喻情谊深。

第3句诗用了夸张的写法。

  (4)总结。

  ○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珍视友情。

  ○背诵这首诗。

  3、指导学习。

《题临安邸》。

  

(1)理解课题,简介诗人及有关的背景知识。

  

(2)听录音,初知内容。

  (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2句。

“休”是什么意思?

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寻欢作乐的生活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看图帮助理解诗句含义。

  理解第3句。

“暖风”、“熏”、“醉”是什么意思?

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

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终日只知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

  理解第4句。

“直”是什么意思?

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

那些统治者简直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者家汴州了,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异族侵占的半壁江山。

  (4)总结。

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先背后默写前两首古诗,个别学生写在灯片上,然后出示灯。

  全班评价纠正。

  2、指导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理解课题,简介陆游及有关的背景知识。

  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

“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华里。

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该,向东流入大海。

  理解第2句。

“五千仞”也是虚指。

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

学生拭答后,教师讲述:

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

  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理解第3句。

“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

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

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于了。

  理解第4句。

“南”、“王师”是什么意思?

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

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这两句描述了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

  (4)总结。

  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

  ③背诵这首诗。

  四、延伸课外,激发再研读的兴趣。

    结合作者的遭遇介绍,告知学生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诗歌最突出的主题是表现恢复中原、统一中国有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课外合作收集陆游的爱国诗,进行编报等相关语文活动。

    延伸课外再读诗,拓展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3、4(3)、5(3)和6的练习。

  

(2)有余力的学生课外选学李白、陆游的诗一首抄录并背诵。

教学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

这首诗以送别为

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记录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点。

因此,诗歌中常留下空白之处,给人想象的时空。

想象并非凭空而来,想象依托的是文本。

把诗中语言想象成一幅幅现实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

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做到品读诗句过程中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