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五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1622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五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五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五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五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五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五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五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五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五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docx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五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

公主岭市第五高中2017-2018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4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在秦汉以后有显隐之分。

“独尊儒术”以后儒法二者的关系,是一种显文化与隐文化的关系,即儒学备受推崇,以正统的意识形态的身份起作用,而法家备受贬抑,以隐蔽的心照不宣的方式乃至“日用而不知”的方式起作用。

二者既相互排斥、相互反对、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相互依赖,一句话,是相反相成的。

儒法二家的思想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基础,还是从人生的理想和达到的方法途径看都是对立的,因而二者具有不相容性。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即现实主义、超越主义和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包括法家、兵家、纵横家,理想主义则为儒家。

他认为,这三者具有的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各不相同,人生理想和由以达到人生理想的方法途径也大相径庭。

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以消除和克服人已物我之间的种种矛盾。

理想主义则主张共存之道,亦即人己物我之间的和谐相处。

正因为不相容,所以它们不能并立。

在法家占统治地位时,没有儒家的合法地位,在儒家占统治地位时,也没有法家的合法地位。

但儒、法二家的许多具体主张又同样为统治阶级所必需,本质上是可以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

例如,在价值观上,儒家重义轻利、崇德贱力,法家重利轻义、尚力黜德,实际上,义和利、德和力同为统治阶级所需要,不可偏废;在统治人民的方法上,道德的教化和法律的惩处同样都是需要的,也不可偏废。

在这个意义上,儒、法二家又相辅相成。

由于儒、法二家的思想体系不相容,所以,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法家作为独立的一家或者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被摧毁了。

儒家在以后的发展中有条件地吸收消化了法家的一些思想观点和主张,以“贵德贱刑”的方式给法律一个地位,以“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的方法给君主专制一定程度的承认,同时也给予一定的限制。

在更多情况下,儒家是以猛烈的批判法家的形式,对法家创立的一系列制度以及使用这些制度运转起来的思想的作用范围和力量加以制约局限。

最重要的是,儒家权力将其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五伦”的伦理原则贯彻于现实的跛治、经济制度中,以完全取代法家的原则。

尽管这一努力并没有完全成功,也不可能完全成功,但毕竟基本上获得了成功。

儒家的准则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得到了历代王朝的支持并法律化,成为指导思想。

而法家的准则却只能以隐蔽的形式起作用,一旦被揭发出来就会受到舆论的唾弃。

由此可见,“独尊儒术”之后,在儒、法的相反相成中,儒家是占主导地位的。

                                

1.下列各种说法中,不符合文中所述“显文化”思想的一项是()(3分)

A.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B.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C.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即现实主义、超越主义和理想主义,其中现实主义以法家为代表,理想主义以儒家为代表。

B.法家重利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以消除和克服人己物我之间的种种矛盾。

C.儒家文化成为显文化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分不开的,可见一种文化成为显文化必须要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

D.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五伦”的伦理原则是儒家贯彻于现实中用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的“显”与“隐”关乎某种文化的社会地位问题。

显文化占据统治地位时,隐文化就会受到严重制约,没有合法的社会地位。

B.儒家文化以正统的意识形态的身份起作用时,法家备受贬抑,只能以隐蔽的心照不宣甚至是不知不觉的方式友挥着自己的作用。

C.儒法二家的思想具有不相容性,所以两家思想无论是在世界观、人生观基础上,还是在人生理想和达到的方法途径上都是对立的。

D.虽然儒法二家从思想体系上说是不相容的,但是儒法二家的许多具体主张对统治阶级来说都是必需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2)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北京,南京

侯发山

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致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

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

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

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

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

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

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

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

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

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

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

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

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

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

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

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

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

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

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

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

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北京?

还是南京?

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

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台。

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

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

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

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

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

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

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

他们也没回来过。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

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

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妇了。

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

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

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

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

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

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

女儿是旅游结的婚。

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

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

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

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

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

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

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

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

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

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

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

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

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

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

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

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

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

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老歪自接到儿女都要接他去城里逛一逛、住一住的电话后,就兴奋的睡不着,主要是因为这让他在村里十分地有面子。

  B.从儿女没少给老歪打钱、寄东西、打电话,请他进城等事件,可以看出儿女对老歪的关心和孝顺,懂得感恩。

  C.老歪打定主意后,一番收拾,这处细节描写体现了老歪内心的兴奋与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后的安心,为下文埋下伏笔。

  D.老歪最后决定哪里都不去,就在家守着妻子的照片,是因为两张车票同时送来,使得原先大定的主意无法落实。

5.小说中的老歪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6.这篇小说的结尾很有特色。

小说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8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余冠英先生传略

蔡文锦

余冠英先生,1906年5月16日生于江苏省松江府江南提标中军参将余道生内宅,学名冠英,字绍生,笔名灌婴、白眼。

 

“五四运动”中,他带领同学走上街头向市民演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还编辑了《卧薪尝胆》杂志,发动了全市罢工、罢市,查禁了英货、日货。

 

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后改国文系。

193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37年8月5日,清华园沦于日寇魔爪,先生一家南逃避难,于9月28日到达昆明。

先生在联大任教,生活艰苦,他不仅要走十余里路去授课,还在一家公司做文字工作贴补家用,在坡上种菜。

 

在西南联大,先生讲授中国文学史,并主编了《国文月刊》。

1999年7月17日,南京大学程千帆教授函示:

“冠英先生学问文章,可谈者多……独其抗战时期在昆明主编《国文月刊》对大后方学术之推动极为有功。

”余先生在联大发表了《信与达》《谈雅》《谈新乐府》等论文,还发表了《潜广新乐府》,运用新乐府的艺术手法愤怒声讨日寇与汉奸的罪行。

 

1945年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发生,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相继被害。

清华等校广大师生多次开展反内战、反独裁、反饥饿斗争,在激烈的历史命运的抉择中,余冠英坚决地站在了人民一边。

他参与组织对闻一多先生的公祭,是“整理闻一多遗著委员会”委员。

 

1946年清华大学复校,先生任国文系教授,并主编《语言与文学》,其间发表了《乐府歌辞的拼凑和分割》《谈〈西洲曲〉》等论文。

 

风雨如晦,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先生等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百十师长严正声明,先生名列其前,虽每月损失数百万法币,影响家庭生活至巨,但仍义无反顾。

朱自清先生病殁,他写了《佩弦先生性情嗜好和他的病》,并任朱先生文集编委。

1952年先生调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为资深研究员,后任该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

上世纪50年代先生有《乐府诗选》《诗经选》《三曹诗选》《汉魏六朝诗选》等著作行世。

《中国文学大辞典》等书对《乐府诗选》有高度评价。

《诗经选》被公认为《诗经》选注本的代表性的成果,《中国诗歌大词典》云:

“此书为解放后较早,较有权威性的《诗经》选注本。

” 

上世纪60年代初,先生是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的总负责人和上古至隋文学史的主编,该书是中国当代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具里程碑式的成就,成为高等学校的教材。

 

1966年8月12日,文学研究所的老专家全挨批斗。

我去探望先生,他在天井里拔草,见我来了,让进客厅:

“文锦,士可杀不可辱,为国家研究学术何罪之有?

可如今我们这批专家斯文扫地,斯文扫地,斯文不如扫地!

我想到死!

”我立即说:

“伯伯,你不能死!

”他一挥手:

“是啊,我不能死!

《唐诗选》才编好,郑西谛先生曾要我编一部《中国大文学史》。

”1978年,《唐诗选》经修订后出版,成为海内外公认的最佳选本。

 

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期间,在完成种种行政、学术研究任务的同时,还担任了《文学评论》编委、《文学遗产》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编委会委员和秦汉文学主编,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顾问,无论是所里的工作还是文学方面的研究,他都做得很好。

尤其是1981年由该所主持、余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通史》(14卷本),这是全国文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之一。

如果说把《中国文学通史》(14卷本)系列作为不可多得的古代文学研究的丰碑来看,先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宝贵的事业心、先生因而所付出的心血,遗泽炳蔚,不可小觑。

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中,对于向他求教的人无不尽其所能。

杨任之著《诗经今译今注》前言云:

“本书承前辈余冠英先生,故友李长之先生多所匡正,不胜感激。

”扬州大学顾农教授曾著文纪念先生,说在学生时代写信向先生请教,余先生都回信赐教。

 

1995年9月2日,先生因肺炎、心力衰竭而归道山。

先生的墓碑上镌刻着“天地悠悠”四个大字,发人深省。

 

相关链接

①余冠英(1906—1995),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

余冠英先生毕生致力于古典文学和古籍整理工作。

(摘自“XX百科”)

②继《唐诗选》之后,我又当了《汉魏六朝诗选》的责任编辑。

在注释中遇到难解的问题,他不耻下问,要我帮他推敲推敲,我真有点诚惶诚恐。

(摘自林东海《学者余冠英长者风范》)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余冠英在清华大学读书,先上历史系,后改国文系,既因为他要顺应时代的需求,同时也因为他在文学方面表现出的才能和造诣超过了历史学。

B.在西南联大及清华大学复校期间,余冠英曾先后主编《国文月刊》《语言与文学》等刊物,对推动当时的学术发展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C.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遇难,在客观上激起了清华等高校师生的斗争激情。

余冠英始终坚定地站在了人民一边,并积极处理闻一多的后事。

D.作为一篇追忆先师的传记,本文语言淳朴、亲切,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余冠英先生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A.文章开头把余冠英出生的时间、地点写得详尽,除了符合传记文学开篇介绍传主籍贯等信息的体例外,还暗示了他的出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味。

B.上世纪50年代,余冠英选编的《诗经选》《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等著作流行于世,其中《诗经选》更是得到一致好评,影响很大。

C.朱自清离世后,余冠英一方面写文章探究朱自清得病的原因,另一方面出任朱先生文集编委,完成朱自清未竟的事宜。

D.文章将余冠英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成就结合在一起,引用传主的语言与大量名人的评论,通过议论、抒情等手法的使用,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学者形象。

E.余冠英近90年的人生之路是极不寻常的,既有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有饱受屈辱的“文革”时期。

他去世后,墓碑上的四个大字“天地悠悠”耐人回味。

9.作为一代学人,余冠英的一生和时代紧密相连,他的身上体现出哪些值得你去学习的精神品质?

(7分)

2、古代诗文阅读(39分)

(1)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

幼孤。

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

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

不妄交游。

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

栖筠请皆彻毁。

魁然有宰相望。

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

岁旱,民多死徙。

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

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

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

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

以治行进光禄大夫。

人为刻石颂德。

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

诏李光弼分兵讨之。

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

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

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

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

以功进御史大夫。

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

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

栖筠素方挺,无所屈。

时华原尉侯莫陈①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②。

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

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

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

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

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

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

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

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新唐书列传》。

注:

①侯莫陈,三字复姓。

②台,御史台,御使大夫官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B.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C.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D.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中,本文所指相当于今之陕西省中部。

从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为了物产更丰饶的沃野之地。

古代的“关中”和今天的“关内”所指基本上是同一地区。

B.诸生,文中指的是在州府学习的学生。

诸生本指众有知识学问之士或在学读书的学生,明清时期指经科举考试考取秀才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优,优等。

“以优补长安尉”,是说侯莫陈怤因考核得到优秀等级从而补任长安尉。

唐代对官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官员的政绩、才干和品德,考核后分出三等九级。

D.赠,赠官,“赠吏部尚书”,即朝廷在李栖筠逝世后追赠其为吏部尚书。

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追赠官职,一般是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一级官阶以表示褒奖肯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栖筠心系百姓,不畏豪族。

豪门大族拦截郑国渠上游的水修建水碓,大量占有农业用水,李栖筠请求朝廷拆毁这些水碓,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B.李栖筠重视教育,关心后学。

在任职期间,他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这就吸引了远近不同地方的读书人来求学。

C.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

他为百姓修整水利,从而战胜了旱灾饥荒;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

D.李栖筠方正刚直,处事公正。

在任御史大夫的时候,虽然此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仍严查并重罚了买官卖官的徐浩、杜济、薛邕、元载等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岁旱,民多死徙。

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

(5分)

(2)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

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15.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1小题,8分)

16、

(1)《庄子·逍遥游》中,“,,”三句话点明的是人是作者认为逍遥游(即“无所待”)的三类人。

(2)李商隐《锦瑟》“?

”两句,从追忆中醒来,知道那梦已经远去,并且当时就不堪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

(3)<<荀子·劝学>>“,,”三句话是用螃蟹不专一而一事无成的例子来强调学习应该专一的道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轰然叫好。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③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悬崖的边缘,目前已是如履薄冰,尤其是今年6月23日的英国脱欧事件,更是给了日本经济当头一棒。

④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

⑤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大众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清廉的、节俭的、艰苦奋斗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不清廉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在公款旅游和超标准接待上。

B.所谓的“求职贷”,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毕业生以个人的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毕业生直接打入企业账户。

C.除了被证实是持续增长的新生儿小头症的元凶,以及被质疑和格林一巴利综合症有关外,寨卡还被认为可能对大脑造成其他危害。

D.近日伦敦高等法院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贤弟的做法我真的不敢苟同,至于具体原因我这里就不再置喙,你还是问一下令尊大人的意见吧。

B.这是家慈之前借给我的书,我已经看完,受益匪浅,现交给您,烦请您交还到您母亲大人手中。

C.老师,您在教育行业已虚度几十个春秋,欣闻您即将退休,真诚地祝愿您在未来的日子里幸福安康。

D.真没想到您的第一本书就写得这么好,我已经看了不下五遍,放心吧,这本书我一定会惠存的。

4、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时候喜欢伸出一根手指,指着天空中的月亮说:

“今晚的月亮好大呀!

你们看,月亮里面有人在砍树呢!

”父亲却不高兴,厉声斥责我:

“你别用手指着月亮,指多了,会烂耳朵,会耳聋的!

”孩子怕烂耳朵,怕听不到旁人说话,以后,渐渐地真就不再用手指着月亮说话了。

成年后才知道,指着别人说话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

父亲用烂耳朵和耳聋的恶果来吓唬小孩子,实际是借了孩童对月亮的敬畏之心,来纠正我指手画脚的坏毛病。

敬畏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