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我家的秸秆是怎么处理的作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1114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范文之我家的秸秆是怎么处理的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作文范文之我家的秸秆是怎么处理的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作文范文之我家的秸秆是怎么处理的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作文范文之我家的秸秆是怎么处理的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作文范文之我家的秸秆是怎么处理的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范文之我家的秸秆是怎么处理的作文.docx

《作文范文之我家的秸秆是怎么处理的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范文之我家的秸秆是怎么处理的作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范文之我家的秸秆是怎么处理的作文.docx

作文范文之我家的秸秆是怎么处理的作文

我家的秸秆是怎么处理的作文

【篇一:

秸秆焚烧的危害及其综合利用】

秸秆焚烧的危害及其综合利用

阳城县芹池镇初级中学校张国兵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

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

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30%-40%),并含有木质素等。

木质素虽不能为猪、鸡所利用,但却能被反刍动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

人们现在对秸秆处理方式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在田里大量焚烧,这种现象在我国东部表现得尤为突出。

每年夏收、秋收之后,田野里火光冲天,浓烟笼罩,有时滚滚浓烟几乎使人窒息,由于焚烧秸秆而造成的机场停运、高速公路封闭的情况时有发生,损失难以计数。

据统计,我国现有的15亿亩耕地,农作物秸秆年产出量达6亿吨之多,其中稻草1.8亿吨,玉米2.2亿吨,小麦1.1亿吨,还有甘薯蔓、油菜秸、大豆秸、甘蔗梢、高粱秸、花生秧及壳等产出的秸秆量都超过千万吨,而每年其中80%约5亿吨的秸秆都被烧掉了,简直成了一大社会公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业部等国家六部委于今年四月联合发文,要求加强秸秆的综合利用和禁烧,如何开发利用秸秆已经成为当代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焚烧秸秆的危害

①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相当于日均浓度的五级水平。

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②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尤其是在村庄附近,一旦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③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露天焚烧秸秆带来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焚烧过程中产生滚滚浓烟,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机场每逢农作物收割季节都深受秸秆露天焚烧的危害,有时机场能见度低于400米,严重影响机场航班正常起飞和降落,航空公司及旅客对此反映强烈,一旦导致事故,将造成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

④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

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

在农田焚烧稻草秆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会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下降,土壤水分损失65%—80%,板结不耐旱。

⑤焚烧秸秆所形成的滚滚烟雾、片片焦土,对一个地区的环境形象是最大的破坏。

二、焚烧秸秆的原因及相关建议

⑴原因:

①秸秆没有更好的出处。

如没有推广秸杆气化、缺少秸杆粉碎还田的技术和设备、秸杆的工业利用缺少政府的政策性引导和扶持等。

现在秸秆的利用价效率和利用价值相对较低,农民觉得拉回来以后也挣不了多少钱,所以干脆烧掉还田。

②行政手段力度不够,农业和环保职能部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

③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严厉约束。

④目前农村家庭主要劳动力多在外打工,家里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没有足够的体力对秸杆进行处理,许多村民对焚烧秸秆的危害性认识还不够。

⑵相关建议

①尽快制定地方条例,严禁焚烧秸杆。

就像对城市禁放烟花爆竹一样对农村实行禁焚,同时明确界定政府管理部门,避免部门之间相互推诿。

②大力推广秸杆气化站的建设。

秸杆气化既清洁又保护了环境,相关部门还应组织专家对已建气化站进行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③加强秸杆还田作业的服务体系建设。

应将秸杆还田作业列入农村的考核指标,在财政上予以适当补贴。

④制定稻麦秸杆工业利用的引导和扶持政策,比如从税收优惠到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扶持。

总之,严禁稻麦秸杆焚烧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应从实行地方条例和明确部门职责,推广秸杆气化、还田技术,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三方面”着手,整体推进,方可还群众明朗的天。

三、秸秆的综合利用

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标准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达1%。

在生物质的再生利用过程中,排放的co2与生物质再生时吸收的co2达到碳平衡,具有co2零排放的作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⑴秸秆还田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它是以机械的方式将田间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并抛洒于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从而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秸秆还田技术的优点:

①增加土壤有机质,增肥地力。

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元素,这些正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无素。

据测定,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如按每公顷还田秸秆15t计算,则可增加有机质2250kg/hm2。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秸秆6亿t,其中含氮300多万t,含磷70多万t,含钾700多万t,相当于我国目前化肥施用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可见农作物秸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付之一炬真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②改善土壤环境,改造中低产田。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质,还田后生物激增,土壤生物活性强度提高,接触酶活性可增加47%。

随着微生物繁殖力的增强,生物固氮增加,碱性降低,促进了土壤的酸碱平衡,养分结构趋于合理。

此外,秸秆还田可使土壤容量降低,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小,土壤结构明显改善。

④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由于根茬粉碎疏松和搅动表土,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能,破坏玉米螟虫及其它地下害虫的寄生环境,故能大大减轻虫害,一般可使玉米螟虫的危害程度下降30%。

⑤省工增产、争抢农时。

一般情况下,机械化秸秆还田的作业成本仅为人工还田的四分之一,而工效可比人工还田得高40~120倍,还可增产增收。

因此,机械化秸秆还田是大面积实现以地养地、建立高产稳产农田的有效途径。

⑥优化环境、防治污染。

机械化秸秆还田使秸秆中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长期以来农民大量焚烧秸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农业和环保农业的发展。

因此,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作为环保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是目前国家重点推广实施的农业新技术这一。

秸秆还田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没有采用有效的还田措施,致使耕地连年种植不得休闲,土壤养分得不到及时补充,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农业生产始终处于种大于养、产大于投的掠夺式经营状态。

由于化肥的施用量占用肥总量的比例过

大,土壤有机质没有得到及时补充,造成土壤板结地力衰退,农作物营养不良和病虫害多的严重后果,因此秸秆还田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力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2、秸秆还田技术的缺点:

尽管秸秆还田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及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还田后的秸秆不易腐烂,影响下茬播种质量;有些农民对秸秆还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长期效益观念;秸秆还田机具价格偏高、利用率低等,使推广该项技术存在一定的难度。

3、保证秸秆还田技术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识。

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纠正长期单纯依赖化肥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改变落后习惯,逐步建立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

让农民真正认识到机械秸秆还田带来的好处,提高广大农民开展机械化秸秆还田的自觉性。

②加强领导,增加力度,采用强有力的行政和法律措施,对焚烧秸秆现象进行严肃处理。

各级政府要把推广秸秆还田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把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提高到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和绿色农业的高度来抓,为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加大投入,优化机制。

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大力支持。

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疏堵结合,以堵促疏。

建立以国家为导向,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资新机制。

采取小麦联合收割机、脱粒机、玉米铁茬播种机的发展模式,鼓励个人投资购机,协调有机户为无机户服务,开展跨区作业,这样既节省了大量资金,又大大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

④选准机型,加快推广。

组织科研和生产等部门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搞好机械的对比试验和选型定型,不断反馈信息,加强机型的研制改进,加快适销对路秸秆还田机的推广应用。

⑤改革耕作制度。

推广少、免耕技术,使秸秆还田技术成为少、免耕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良性发展的农业耕作制度,满足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⑵秸秆饲料

秸秆的自然密度通常为每立方米30~50公斤,如此“蓬蓬松松”的原料很不利于运输和储存,影响其深加工或二次开发利用。

因此对秸秆首先进行就地高密度压缩是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瓶颈”的关键,只有将秸秆高密度压缩了,才能为下一步的开发利用及流通创造有利条件。

近几年,国内部分研究机构与农场协作攻关,采用机械手段对秸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压缩试验,结果表明作为秸秆压缩饲料不但营养水平有所提高,而且还方便了流通。

河北省“鹿泉秸秆开发实验场”从1998年起率先承担了“秸秆综合利用”河北省科研攻关课题,以玉米等秸秆为原料,经高压高温压缩成块状饲料,使秸秆压缩到每立方米0.8~1吨的高密度,不仅便于储运,灭菌灭虫,长期保存不变质,而且不易燃烧,营养水平比原来有所提高,保持反刍动物对粗纤维的要求。

我国是一个农牧业大国,同发达国家相比,畜牧业的比例偏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将向奶、肉、蛋倾斜,这就对畜牧养殖业提出了更大的要求,而畜牧业的大发展就需要有丰富的饲料资源。

面对草原退化沙化严重、牧草供应不足、树叶资源难以采集利用的矛盾,以秸秆为主的畜牧粗饲料开发潜力是巨大的。

牛羊等反刍动物对秸秆等粗饲料必吃,以牛为例,按2001年统计,全国牛存栏量为1.5亿头,年需粗饲料4.5亿吨,特别是对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粗饲料供应缺口很大。

在秸秆开发利用领域里,每年有3亿~5亿吨的闲置资源;就市场来讲,存在着百亿元的商机,秸秆综合利用大有可为。

据测算,每一万吨秸秆压缩饲料用于养殖业,可供3000~4000头牛粗饲料一年的食用,肉牛可增重增收15%,奶牛可增产增收16%,乳脂率也提高0.2%。

与此同时,这些饲料绝大

部分将形成粪便,一方面可用于制作沼气,另一方面形成的约一万吨有机肥可替代化肥,成为发展生态农业一个重要的产业链,实践证明秸秆是最广阔、最丰富、最廉价、品质较好的粗饲料资源,加快以秸秆为原料的粗饲料工业化生产和现代化的流通已迫在眉睫。

⑶秸秆燃气

秸秆燃气,是利用生物质通过密闭缺氧,采用于溜热解法及热化学氧化法后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这种气体是一种混合燃气,含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亦称生物质气。

1、技术原理:

植物生物质(包括据木、木柴,野草,松针树叶,作物秸秆,牛羊畜粪,食用菌渣)中的碳元素质量分数约为40%,其次为氢、氮、氧、镁、硅、磷、钾、钙等元素。

植物秸秆的有机成分以纤维素,半纤维素为主,质量分数为50%。

这些生物质原料,在缺氧条件下加热,使之发生复杂的热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过程。

此过程实质是植质中的碳、氢、氧等元素的原子,在反应条件下按照化学键的成键原理,变成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等,可燃性气体的分子。

这样植物生物质中的大部分能量就转移到这些气体中。

基本反应包括:

c+o2=co2

2c+o2=2co

co+o2=2co2

2h2o+c=co2+2h2

h2o+co=co2+h2

co2+c=2co

ch4+co2=2co+2h2

c+2h2=ch4

co+3h2=ch4+h2o2h2+o2=2h2o

2、秸秆燃气生产技术发展方向:

用生物质替代煤,天然气和重油等化石燃烧来制备合成为甲醇,汽油,或柴油等液体燃料而用于交通工具,这样即可以满足人类对液体燃料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又可有效减轻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3、秸秆燃气的开发前景:

植物生物质能源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仓库,是重要的“绿色能源”之一,可以讲开发利用植物生物质能源,就是开发利用太阳能。

植物生物质能源可以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因此,根据我国国情和当今国际社会“新思维、新料学、新技术”的发展态势,发展的植物生物质为原料的绿色能源转化技术,符合本世纪发展的主题——社会可持续发展。

据报道,我国能源专家对本世纪上半叶我国植物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进行了3个阶段的科学预测:

第一阶段(2001-2010),植物生物质能源的生产能基本得到满足,基本解决我国农村生活用能,生态环境的破坏能得到有效地控制,基本遏制因直接燃烧植物生物质和废弃植物生物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第二阶段:

(2011-2030),我国农村植物生物质能源综合建设达到社会化,农用植物生物质能方式多维、多元化,生产,生活用能得到满足,植物生物质绿色能源转化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我用生态环境建设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三阶段:

(2031-2050),建立起我国多能互补,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植物生物质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并形成规模,乡镇企业因能源高效化,农民因能源优质化。

基本建立起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系统工程,增强我国植物生物质能源综合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朱清时教授讲,目前我国能源战略迫切需要研究用非粮食类生

物质作原料生产液体类,气体类燃料。

开发出拥有自主知织产权和具有推广价值的实用技术,保障我国植物生物质能源的安全开发利用和经济昌盛繁荣。

(2003年,《太阳能》杂志第一期《我国植物生物质能源开发展望》)

⑷秸秆直燃发电

秸秆发电是秸秆优化利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等的出台,秸秆发电备受关注,目前秸秆发电呈快速增长趋势。

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中也都把秸秆发电作为一个重头戏,秸秆发电概念在资本市场也开始活跃。

秸秆发电利国利民,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2007年12月10日,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软质秸秆发电项目在江苏淮安建成并投入运营,该项目的成功投运,开创了我国软质秸秆发电的先河。

1、目前我国秸秆直燃发电的基本情况:

据介绍,目前用于直燃发电的秸秆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黄色秸秆,主要是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稻草等草木类农作物秸秆,具有体积大、重量轻、密度小等特点,为满足锅炉燃烧发热量,保证单位时间内的上料量,需要打捆至规定的体积和重量后输送至炉膛内燃烧;还有一类为灰色秸秆,主要是棉花秸秆、大豆秸秆、树枝、木材下脚料等密度较大的木本类植物,需破碎加工后输送至炉膛内燃烧;第三类是为提高燃烧值压缩为一定体积的颗粒的秸秆。

在加工处理上,黄色秸秆的操作难度最大。

“一方面,农业产出物中有51%是废弃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秸秆,长期以来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大豆、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都还需要进口,国家发改委已经明令不允许用粮食作为生物质的原料。

这样我们就开始在秸秆身上动脑筋,如果能够把它充分利用起来,几乎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农业。

”专家如是评价。

秸秆发电是近一两年刚刚起步的新兴产业,目前国际上在秸秆发电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煤炭资源比较缺乏的北欧国家,其中又以芬兰尤为突出,而丹麦生物质能燃烧提供的能源占到总能源的20%以上,瑞典占到15%。

我国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直追北欧,但是北欧国家主要是利用速生林切割成木片发电,与我国主要利用农业废弃物的国情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不得不在完全陌生的领域搞自主研发,生物链和技术链方面难度都很大。

我国在完全燃烧以及废弃物处理方面的技术都比较成熟了,但是把秸秆从田间地头运输到工厂车间,看似容易的储运、打包以及预加工过程,却对农业机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凸凹不平的田间作业的叉车不仅要求具有较大的提升力,还要适应由于土壤的不同形成的各种工况。

此外,原来的收割机直接将秸秆粉碎覆盖在土地上,而现在需要将秸秆收集起来,这样不仅收割机,就连播种机都要随之变化,过去广泛使用的‘免耕覆盖播种机’也要适当调整。

可以说,利用秸秆发电带来的是一次机械领域,乃至农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

同时不同地域、不同作物对机械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拖拉机的马力也需要相应变化。

比如玉米的打包机就是一个空白和难点,但我国目前已经基本研制成功。

另外,电力设计院设计的物流系统与秸秆运输与前处理等的要求也仍然有待磨合。

2、秸秆发电价值:

据我国首家投资建设秸秆发电厂的国能生物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大概1公斤秸秆可以发1度电,1吨秸秆的收购价格在200元左右,发出的“秸秆电”电价比煤电标准电价上浮0.25元,作为绿色环保项目,这样的成绩还是令人欣慰的。

专家称,秸秆的价格最高可以达到粮食价格的一半左右,如果所有秸秆都能够被收购,那么农民可以增收约50%。

“很多地方农民都自发地组织了农民协会、合作组等,甚至通过一些简单的机械手工给秸秆打捆。

只要有市场,农民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3、秸秆发电对环境的影响:

作为农民的生活用能,秸秆燃烧效率只有约15%,而生物质直燃发电锅炉可以将热效率提高

【篇二:

禁烧秸秆,争做环保小卫士】

禁烧秸秆,争做环保小卫士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禁烧秸秆,争做环保小卫士》。

再过一个月我们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

收获给人以喜悦,但在这喜悦之下也会出现不和谐的一面,在收获菜籽,小麦和蚕豆之后,往往将大量桔梗就地焚烧,而焚烧桔梗造成的污染,破坏和浪费现象,真是令人担忧。

焚烧秸秆这种做法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

1.焚烧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秸秆露天焚烧直接导致大气污染,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容易导致空气中总悬浮颗粒数量明显升高,焚烧产生的浓烟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可吸入有害颗粒物,对人体的器官,咽喉,耳鼻眼等都有着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2.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露天秸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我们宫集的宫路及不远的铁路每逢农作物收割季节都深受秸秆露天焚烧的危害,有时其能见度低于400m,严重影响空气能见度,一旦导致事故,将造成极为严重的社会影响。

3.形成新的火灾隐患近年来,秸秆露天焚烧导致火灾事故频频发生。

据相关资料报道,安徽省省每年因燃烧秸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

在麦收期间,由焚烧秸秆引起的火灾占火灾起数的大部分。

据相关环保部门统计,收割季节每个月因垃圾和秸秆焚烧的投诉。

案例占全部投诉案例的10%~20%,秸秆焚烧投诉案例明显上升。

4.破坏土壤生态平衡,造成农田质量下降。

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够直接烧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植物对于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我们的农业收益。

同学们,那么大家想想,秸秆有什么作用?

让我来告诉大家,秸秆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含有氮、磷、钾及其它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有机肥源,秸秆直接还田可有效的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地产出。

秸秆还可作为青储、氨化饲料,手工编织材料等。

可以说秸秆的好处真是太多了,在如此有价值的物体面前,焚烧是最不明智的举动。

因此,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以小手拉大手的决心,一起号召家人,号召亲戚、朋友、邻居,让他们知道焚烧秸秆的坏处,让他们明白秸秆也可以有许多了不起的作用。

让我们一起发挥我们小小监督员的作用,努力积极实现“白天不见烟,晚上不见光,田间不见斑”的三大目标。

我相信在大家的一致行动下,我们的社会将越发和谐,越发正气。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篇三:

焚烧秸秆危害大】

学校:

舞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班级:

(一)班

姓名:

孙艺源

辅导教师:

马爱珍

焚烧秸秆危害大

进入六月,小麦丰收了,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麻烦,那就是——农民又开始焚烧秸秆了。

虽说这几年加大了对烧秸秆的打击力度,而且道路上有许多禁烧秸秆的横幅,秸秆焚烧也不那么普遍了,可是还有一些执迷不悟的农民,不顾政府的禁令,在道路上随意堆放、焚烧秸秆,对交通的影响很严重,对环境的危害更严重。

我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那天上午,我乘车去乡下走亲戚,路过一处秸秆堆放地。

看见一个中年的农民,拿出打火机,点燃了这一堆秸秆。

不一会,火光冲天,浓浓的黑烟笼罩了大地,造成了交通拥堵,当我们等待着交通恢复时,惊险的一幕发生了,由于能见度太低,致使一辆电动车与一辆公交车相撞,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由此可见,焚烧秸秆的危害是多么严重呀!

下面我再介绍一下焚烧秸秆的其他危害。

危害一:

使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含量增多,特别是可以将二氧化硫的含量增加十倍,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没过几年我们就要背着一个大氧气瓶去上班上学了。

危害二: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是有毒物质,长时间吸取会引发咳嗽、胸闷甚至支气管炎等疾病。

危害三:

可以导致雾霾等异常天气,如果大面积的焚烧,会导致能见度低下,在这种条件下开车,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还会

导致农田中大部分有益细菌被杀死,从而造成第二年的收成下降,导致经济损失。

为了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群众身体健康。

请政府快下决心,严厉打击那些执迷不悟的农民,趁早杜绝这类焚烧秸秆等危害社会的事情发生,让有害疾病不再危害我们的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